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各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以为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后岁余,贾生往见,孝文帝方受釐①,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年三十三矣。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注】①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能诵诗书闻于郡中            属:连缀,写作

B.冯敬之属尽害之,乃贾生曰      短:诽谤

C.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        秀才:通过科举考试得以在府学、县学读书的人

D.贾生自伤为傅无状                无状:无成绩,没当好,没有尽到责任

2.下列句子加横线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贾生具道所以然之状。       遗策   

B.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   皆出于此乎 

C.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圣人之所以为圣

D.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南郡太守吴廷尉很赏识贾谊的才学,于是就把他召到自己的门下,后来又推荐他到朝中做官。

B.贾谊刚到朝中为官时,就显示了非凡的才能,这时大家都感到不如贾谊,孝文帝也很喜欢他。

C.贾谊被任命为长沙王太傅,向孝文帝辞谢后就向长沙出发。他到了长沙,看到此处环境如此恶劣,心情也压抑起来。

D.贾谊被征召到京城后,成了梁怀王的老师,又屡次上书,主张限制诸侯的势力,最终也未被孝文帝采纳。

4.给下面句子用/线断句。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以为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5.请把第一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师说》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答案:
1.C 2.C 3.C 4.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以为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5.(1)但此后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事,这都是贾谊的主张。 (2)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小的方面要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有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D项,“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中的“秀才”应属于古今异义,应解释为“才学优异”。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对称词语和句子中处于对称位置的词语意思相近或相反。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比如本题中,“秀才”一词应属于古今异义。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C项,两个“所以”都解释为“……的原因”。A项,第一个“因”,于是,就;第二个“因”,沿袭。B项,第一个“其”代词,他的;第二个“其”,表揣测语气,大概。D项,第一个“以为”,认为;第二个“以为”,应为“以之为”,把……作为。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时,先翻译每组学过句子中的虚词,再将这个意思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具体辨析时,可在了解18个虚词基本用法的基础上,运用五点意识法:(1)虚实意识,(2)结构意识,(3)句位意识,(4)呼应意识,(5)语气意识。比如本题中的虚词就可以借助该虚词在句中位置的不同和前后词语词性的不同选出答案。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C项,“向孝文帝辞谢后就向长沙出发。他到了长沙,看到此处环境如此恶劣”有误;“辞谢”应为辞别;文中说的是“闻长沙卑湿”,并不是“到了长沙看到……”。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选项C主要源自文章第三段,文章里说的是“闻”,并不是到了长沙。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结合语境理解划线句的意思,“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以为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这句话是说“贾谊辞别皇帝后前往长沙赴任,他听说长沙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很长,又因为是被贬离开,内心非常不愉快,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然后抓人物的行为,比如“辞往行”“闻”“以为”等。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本题所给的句子应重点抓人物的行为。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更”,更改;“就国”,到封地上任;“说”,主张。第二句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或”,有的;“师”,名词作动词,从师;“不”同“否”。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