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小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③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所见之景的?请简要分析。

2.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
1.①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②前一句写静景(视觉),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后一句写动景(听觉),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暗指兵荒马乱。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2.①漂泊思归之情。“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②忧国伤时之情。“欲问行朝旧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眼中盗贼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意思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中问的是“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所见之景的”,这是考查写景的技巧。先找出诗句中所写的景物,然后明确景物的特点,再看使用的方式或写景的角度。“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斗柄阑干”,看到的是天空中横斜的北斗;“角声凄断”,听到的是凄凉的角声,前一句是写静景,是眼中所见,后一句是写动景,是耳中所闻,视听结合(动静结合)。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一)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二)从运用修辞的角度考虑: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互文等。(三)从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象征、铺陈、白描。(四)从景物的动静的角度来写:动静景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五)从观察的角度立足点 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六)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诸觉结合):视觉(形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七)从分析景物的全景与特写景来考虑:粗笔勾勒与工笔细描(点面结合)。(八)从分析景物的色彩搭配的角度来考虑:突出景物的色彩,注重色彩的多样与谐调。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是针对诗歌情感设题。“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从“客泪”“愁仍溅”直接表现身在客中,要借酒浇愁,但愁绪仍在的心情;“归心”表现思归之情;“欲问行朝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欲问行朝”体现忧国之情,“盗贼尚纵横”表现忧时之情。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对于此类题目,应按照如下思路进行解答:1.审题:主要审两点:一是所给语言片段的位置和内部的层次(前面说的“句”“联”“片”等);二是所给语言材料是整首诗还是诗中的片段,弄清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涉及分析情感题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如材料是局部的,则要联系全诗甚至标题来分析;如是整体,则要分成几个局部来看。比如本题,“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这是针对诗歌的局部设题,考生除了关注最后两联,找出其中的情感词和诗人的情态,还要关注整首诗歌。
推荐试题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梁丘据死,景公召晏子而告之曰:“据忠且爱我。我欲丰厚其葬,高大其垄。”晏子曰:“敢问据之忠且爱于君者,可得闻乎?”公曰:“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我具也,则据以其所有共我,是以知其忠也。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爱也。”晏子曰:“婴对,则为罪;不对,则无以事君,敢不对乎!婴闻之,臣专其君,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之不孝。事君之道,导亲于父兄,有礼于群臣,有惠于百姓,有信于诸侯,谓之忠。为子之道,以钟爱其兄弟,施行于诸父,慈惠于众子,诚信于朋友,谓之孝。今四封之民,皆君之臣也,而维据尽力以爱君,何爱者之少邪?四封之货,皆君之有也,而维据也以其私财忠于君,何忠者之寡邪?据之防塞群臣,拥蔽君,无乃甚乎?”公曰:“善哉!微子,寡人不知据之至于是也。”遂罢为垄之役废厚葬之令令有司据法而责群臣过而谏故官无废法臣无隐忠而百姓大说。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丰厚其葬,高大其    垄:田垄 

B.据以其所有 共:   同“供”

C.暮夜求,必吾        存:问候 

D.今四之民            封:疆界

2.下列句子停顿不明,请为其断句( 

A.遂罢/为垄之役/废厚葬之令/令有司据法/而责群臣过而谏/故官无废法/臣无隐忠/而百姓大说

B.遂罢/为垄之役/废厚葬之令/令有司据法而责/群臣过而谏故/官无废法/臣无隐忠/而百姓大说

C.遂罢为垄之役/废厚葬之令/令有司据法/而责群臣过/而谏故官无废法/臣无隐忠/而百姓大说

D.遂罢为垄之役/废厚葬之令/令有司据法而责/群臣过而谏/故官无废法/臣无隐忠/而百姓大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丘据这个人是受齐景公宠爱的近臣,是个曲意逢迎的小人,他死后,齐景公想厚葬他,遭到晏子的反对。

B.晏婴认为梁丘据对君王不是真正的忠和爱,反而是蒙蔽了齐景公,阻塞了言路,使齐景公成了孤家寡人。

C.晏子犯言直谏,指出齐景公宠信梁丘据是不对的,而且阐述了自己对忠和孝的看法,他才是真正的忠臣。

D.齐景公是个开明的君主,他听从了晏婴的谏言,放弃了厚葬梁丘据的作法,而且广开言路,使朝政一新。

4.文本翻译: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

(1)婴对,则为罪;不对,则无以事君,敢不对乎!

(2)四封之货,皆君之有也,而维据也以其私财忠于君,何忠者之寡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