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近日,有网友发微博称“女孩蹲着等地铁没教养”引发热议。图片配文写道:“可能我老了,很多事情比较保守,但是我就是不明白,为何现在那么多女孩子不懂得教养?等个地铁就可以随随便便蹲着,难看不难看?谁教她们的?这是什么生活习惯?”并从这点认定他们是外地人,认为上海人是不会这样的。据了解,两个女孩的穿着没什么不雅之处,也没妨碍地铁的公共秩序。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女孩蹲着等地铁”没何不可 女孩逛街道后或者从外地来这个城市出差,背着大包小包,累得精疲力竭,等地铁时有点撑不住了,在地上蹲一下,虽然不是十分优雅,但也有情可原。何必装着“有修养”而亏待自己呢?再说,蹲不蹲在地上等地铁,那是个人私事,何必一定要强求人家按照自认为“有修养”的标准要求别人呢? 等地铁时蹲在地上只要不妨碍到别人,只要没做其他有损城市形象的事情,其他人也就没有必要对此加以指责。而且,我们国家的法律和条例等都没有明确规定说,等地铁不能蹲在地上。只有不违反法律,不违反有关规定,其他人就无权干涉。再说,有没有修养,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和模式,只要不过分出格,太有损形象就行。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蹲地上等地铁不算什么出格的事情,因此,人们没有必要过分指责。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是要遵章守纪,我做有利于国家、有利于集体的事情。但在日常的生活中,还是应该给人创造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没有必要强求每一个人都必须做到如何如何“高雅”,如何如何的有“修养”,一个个搞得像“淑女”似的,甚至连如何走路、如何等车等都要规范,那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多累呀! 要让人不产生蹲着等地铁的情况,地铁站也可以创造更加优良的服务环境。譬如适当安装一些坐椅等。毕竟由于生理因素等原因,身体容易劳累,有时候难以支撑,甚至痛得只得蹲在地上。另外,一些年老体弱的人,有时候要等十来分钟确实也很难撑得住,如果地铁等公共服务单位在服务方面更人情化一点,可能会使城市更温暧。 所以,“女孩蹲着等地铁”没有什么不可。当然,作为一个公民,要尽可能地维护自身和我们身处环境的形象,如果能坚持,在等地铁时,尽量不要蹲着,毕竟蹲着不是太雅观,而且容易影响别人等车。只要我们每一个都从小节做起,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和谐。 【解析】 试题分析:这个材料可从多个角度来解读。从网友的角度:(1)没调查就没发言权,网友没了解女孩为什么蹲着就乱发议论。(2)不要动不动就歧视别人。“认定他们是外地人,上海人是不会这样的。”,这是一种地域歧视。比如,在某些人眼里,东北人、河南人、广东人就一定怎样怎样。(3)乱贴标签,戴帽子。别人蹲着,就被认定没教养。从女孩的角度:(1)我的地盘我做主,年轻人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空间,在没影响到别人的情况下,别人不要横加指责他们。(2)年轻人更需要的是关怀。(3)个人行为和公共秩序的关系。从整件事情的角度:(1)“可能我老了,很多事情比较保守”,老年人怎样看待年轻人,要有一种包容的态度。(2)怎样看待教养。是不是蹲着就一定没教养。教养是拿来约束自己的,不是随便评判别人的。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1.关于时评。时评”是“时事评论”与“时政评论”的略称,指对新近发生的一件事发表自己看法的文章,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 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文章样式。它的特点主要是从具体的事件,联系到它产生的原因, 探索其性质和意义,或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澄清事实,说明真相。 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扎实而评(事实性)。新闻事实是时评成败的关键,是时评可信性的源泉。2.应时而作(时效性)。应时而作,体现了时评对新闻事件的敏锐反应能力。3.凭理而断(评析性)。凭理而断,指的是对新闻事件清晰的理性判断。2.评论一般可分为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所谓就事论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就事论理,还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大处,落笔小处”。  
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