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老木匠想退休,与妻儿共享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要他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答应了,但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出的是粗活。房子建成了,老板把门钥匙递给他,说:“这房子是我给你的礼物。”老木匠惊呆了。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为什么不做到最好呢?

请以“生活是自己创造的”为题,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答案:
生活是自己创造的 冰心在《青年人》里这样写到:“青年人,慎重地描写吧,时间已翻开书页,请你着笔。”其实,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本书,自己即是这本书的作者,生命是绚丽多姿,还是阴暗单调,全掌握在自己手上。因此,关注生命的人们,请慎重着吧,不要给自己的完美人生留下败笔。 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他们珍惜手中的这支笔,即使所著之书只有薄薄几页,但必是笔笔精妙,字字传神。谭嗣同用手中之笔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大气;文天祥用手中之笔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无畏;岳飞用手中之笔写下了“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的悲壮„„他们都用手中之笔写出了生命的华章,更将自己的姓名写进了留芳千古的丹青史册! 同时,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也充分地利用手中之笔在自己的书页上写着虚伪的仁义道德,满嘴的假仁假义,却只是他们吃人害人的幌子,他们写的书让人一翻开就闻到一股酸腐味。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出生入死大半生美名,可就在他即将退休之时却不保晚节,生活作风败坏,贪污腐化,成了一名典型的巨贪高官。究其原因,就是他描绘自己人生时没有慎重着笔,一辈子的“英名”也就这样毁了,同时还要接受惩罚,让自己人生的最后阶段“住在这个让他一辈子感到耻辱的地方”。 但令人担忧的是,当今社会,一些人追求“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他们扭曲了“今宵有酒今宵醉”的豁达,而变成了一种消极避世、得过且过的思想,信手在自己的书上涂鸦,翻过一页是一页。但是,在这样潇洒走一回之后还能再潇洒吗?李白曾写过: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生命并不是无穷无尽的,当你突然发现自己原本觉得厚重的生命之书,越来越经不起翻而想回顾一下过去所写的东西时,却只见满张满张的圈圈点点的是懊悔,是痛心,抑或是阿Q式地想至少我还能给别人当个反面教材?我想没有人会想要这样一种结局。 【解析】 试题分析:好工人老木匠,因为要退休了,要与妻儿共享天伦之乐了,在建最后一座房子的时候心不在焉而出了粗活,他得到的是一幢经自己的手而粗制滥造的房子!生活中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遇事常常消极应付,不肯精益求精,尤其在关键的时候不能全力以赴。等到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却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把你当成那个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进去一颗钉,加上去一块板,或者竖起一面墙,这些都是你一生的创造,不能推倒重建。生活真的就是自己创造的!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优美、高贵,墙上的铭牌上写着:“生活是自己创造的。” 这是一个小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应该学会,在社会里你承担着一份责任,只要你在这个岗位上,这个责任就永远属于你,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和“老木匠”一样,在自己将要离职的一段时间里,心完全不在工作上,每天只是敷衍了事,打发时间,最后离开的时候,没有给社会留下一点有价值的东西。参考立意:①要积极承担责任,做好自己的事情,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②爱别人,就是爱自己;对别人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也就是关心自己。参考分析:从“对自己负责”的角度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对我们的成长非常有益。当我们长达成人后,暮然回首会发现,我们的茁壮成长,正是由往日这一串真诚美好的小事构成的。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需要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有时候我们做错了事是因为无知,有时候却是明知故犯。我们需要努力做好事,避免做明知是坏事的事,在各种环境中控制自己的言行,善于纠正自己的缺点。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讲故事的人·母亲

莫言

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她的骨灰,于1994年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掘开坟墓,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母亲最小的孩子。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骂我也没有打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是我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一些很有文化的人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很敬重。我们家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地将白天从说书人那里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什么好话来。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不再给我排活儿,默许我去集上听书。

很快的,我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我的听众,也不仅是我的母亲了。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有时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里人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的影子。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我说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后来,在《丰乳肥臀》这本书里,我肆无忌惮地使用了与我母亲的亲身经历有关的素材,书中母亲情感方面的经历,则是虚构或取材于高密东北乡诸多母亲的经历。书的卷前语上,我写下了“献给母亲在天之灵”的话,这本书,实际上是献给天下母亲的。

摘自《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瑞典文学院的演讲》,有删节

1.下列对演讲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莫言讲故事常运用荒诞的叙事手法,开篇讲述“母亲的骨殖已与泥土混为一体”,就有点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

B.讲故事的人讲述母亲,其中半碗饺子给了“乞讨的老人”的故事,从行动和语言上真切表现了母亲善良的性格。

C.母不嫌儿丑,在母亲看来,我的“鼻眼不缺,四肢健全”就是美的了。母亲如此开导我去平和地面对艰难岁月。

D.对我的成长,母亲深陷矛盾中,她不愿我将来“靠耍贫嘴吃饭”,却又支持我看书,甚至听任“我去集上听书”。

E.这篇演讲,并非“肆无忌惮地使用了与我母亲的亲身经历有关的素材”,故事看似平常,却蕴含着做人的道理。

2.童年的一次失手,成了“ 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请谈谈你对“最早”的理解

3.谈谈你对第四段中母亲“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这句话的理解。

4.请简要分析第六段让“母亲泪流满面”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