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被李克强总理怒批的一些官员“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不作为行为,在秦朝属于犯罪行为,是会受到惩罚的。

B.秦朝的监察官员被百官称为“风霜之吏”,可见他们对政府机关及其官员的违法行为进行纠察弹劾,确实起到了震慑作用。

C.秦朝的“保任连坐”与汉朝的“见故知纵之法”在立法目的上是有区别的,前者是为了防止官员任用上的腐败行为,后者是为了避免上下级官员之间相互推卸责任。

D.秦汉时期的许多反腐败措施具有开创性,既对当时的反腐败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也为后世的反腐败提供了借鉴。

 

答案:
1.C 2.B 3.C 【解析】 1. 试题分析:第二段最后一行,监御史与郡守、郡尉的关系,原文只有“并称”之说,并无地位高低的表述。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仔细比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项“汉武帝完善了汉代监察制度,他对全国进行分部监察,颁布了《刺史六条问事》,建立了举报箱制度。”第六段倒数第二行,举报箱制度出现在汉宣帝时。 项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观点的辨析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说汉朝的“见故知纵之法”在立法目的上是为了避免上下级官员之间相互推卸责任。不对,文中第五段,“见知故纵之法”是为了促进上下级官员之间互相监督、举报。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推荐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题。

签名

曹志星

在乔治的记忆中,父亲一直就是瘸着一条腿走路的,他的一切都平淡无奇。所以,乔治总是想,母亲怎么会和这样的一个人结婚呢?他总觉得,父亲那条瘸腿,带给自己的是耻辱。

一次,市里举行中学生篮球赛。乔治是队里的主力,他找到母亲说出了自己的心愿:希望母亲能陪他同往。在赛场上,只要看到母亲的目光,他就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母亲笑了,说:“那当然。你就是不说,我和你父亲也会去的。”他听罢摇了摇头,说:“我不是说父亲,我只希望你去。”母亲很是惊奇,问这是为什么。他勉强地笑了笑,说:“我总认为,一个残疾人站在场边,会使得整个气氛变味儿。”母亲叹了一口气,说:“你是嫌弃你的父亲了?”父亲这时正好走过来,说:“这些天我得出差,有什么事,你们商量着去做就行了。”乔治舒了口气,说:“爸爸,祝你一路平安!”父亲慈爱地抚摸着他的头,说:“我祝你能赛出好的成绩!”

比赛很快就结束了,乔治所在的队得了冠军,乔治为此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回家的路上,乔治很是兴奋地说个不停。母亲也很高兴,说:“要是你父亲知道了这个消息,他一定会放声高歌的。”乔治沉下了脸,说:“妈妈,我们现在不提他好不好?”母亲接受不了他的口气,尖叫起来,说:“你必须要告诉我这是为什么!”乔治满不在乎地笑了笑,说:“不为什么,就是不想在这时提到他。”母亲的脸色凝重起来,说:“孩子,这话我本来不想说,可是,我再隐瞒下去,很可能就会伤害到你的父亲。你知道你父亲的腿是怎么瘸的吗?”乔治摇了摇头,说:“我不知道。”母亲说:“那一年你才两岁父亲带你去公园玩儿,在回家的路上,你左奔右跑。忽然,一辆汽车疾驰而来,你父亲为了救你,左腿被碾在了轮下。”乔治顿时呆住了,说:“这怎么可能呢?”母亲说:“这怎么不可能!不过这些年你父亲不让我告诉你罢了。”

两人慢慢地走着。母亲说:“有件事可能你还不知道,你父亲就是布莱特,你最喜欢的作家。”乔治惊讶地蹦了起来说:“你说什么?我不信!”母亲说:“这其实你父亲也不让我告诉你。你不信可以去问你的老师。”乔治把运动服塞在母亲的怀里说:“你等着”,就急急地向学校跑去。

老师面对他的疑问,笑了笑,说:“这都是真的,你父亲不让我们透露这些,是怕影响你的成长。但现在你既然知道了,那我就不妨告诉你,你父亲是一个伟大的人。”

乔治激动得不能自已,一阵风地跑回家中,父亲却不在。两天以后父亲回来,一进门,乔治就急不可待地说:“爸爸,我问你一件事。”父亲放下手提包,说:“是不是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摇了摇头,说:“爸爸,我只是想问你一句话。”父亲笑了,说:“别说一句,就是一百句也没问题。”乔治说:“你就是大名鼎鼎的布莱特吗?”父亲愣了一下,然后就笑了,说:“孩子,你怎么想起了这个问题?”乔治制止他问下去,说:“你得先回答我。”父亲点了点头,说:“我就是写小说的布莱特。”乔治拿出一本书来,说:“你先给我签个名吧!”父亲看了他片刻,然后拿起笔来,在扉页写道:“赠乔治,生活其实比什么都重要。布莱特。”然后放下笔,说:“我其实比签名更重要。”然后笑了起来。

多年以后,乔治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当有人让他介绍自己的成功之路时,他就会重复父亲的那句话:生活其实比什么都重要。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结合全文来看,乔治对父亲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当乔治问父亲:“你就是大名鼎鼎的布莱特吗?”父亲回答说:“我就是写小说的布莱特。”从对话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你认为文中的父亲是一个伟大的人吗?表现在哪些地方?请至少写出三点

5.“生活其实比什么都重要”这句话给了你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说说你的理解。

 


科学文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

①中国戏曲在世界剧坛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

②首先,中国戏曲强调神似、强调写意。戏曲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形态是不同的,它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加工,是变其形而传其神、写其意。戏曲一般不用布景,舞台上代表什么空间,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随意而定,自由变化。舞台上此刻可以是书房,但剧中人一转身,舞台就可以变为花园,甚至可以变成千里之遥的另一地点。由此可见,戏曲舞台的空间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写意性地虚拟出来的。这样,戏曲就可以自由灵活而又连贯流畅地表现无限广阔、瞬息万变的空间,也就可以十分自由地表现极其丰富复杂的生活事件。而西方戏曲强调摹仿,造成了西方戏剧的写实观念,主张运用布景按照生活的样子确定空间,亦即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和现实生活形态是相同的或相似的。

③中国戏曲的情节有时也是写意性的,如二将相斗几个回合,便可表示千军万马的一次复杂的战斗,甚至只要吹奏一个曲牌一场宴会便已结束。

④在表演方面,戏曲中有许多虚拟的动作。如《打渔杀家》中肖恩父女划船,舞台上只有桨而没有船,但却给人以划船的真实感觉。难怪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1935年在莫斯科看了梅兰芳表演此剧赞不绝口呢!

⑤还有,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戏剧形式,中国戏曲包含着诗、音乐、舞蹈、雕塑、美术、建筑等各种艺术因素,也包含着诗、词、曲、赋、散文、小说等各种文学成分,这些因素在音乐节奏的指挥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⑥再有,中国戏曲具有很高的传统技艺性。演员的念诵、吐字、行腔、哭、笑、身段、动作,都有高度的技巧,处处讲究形式美。可以说,中国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和典型代表。

选自《中国戏曲文学史》,齐鲁书社。有改动

1.“戏曲一般不用布景,舞台上代表什么空间,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随意而定,自由变化。”一句中“一般”能否删去,为什么?

2.第②段中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文言文阅读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子奇治阿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①。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②,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③以赈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①阿:地名,即今山东阿县 ②决之:决断政事 ③仓:仓库 廪:仓库中的粮食

既而:后来,不久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

1寡助之至,亲戚             

2齐君使治阿           

3非不深也                 

4库无                

2.下列句中 “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C.夫以老者之智              

D.环而攻之而不胜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使“阿县大治”?用自己的话回答

5.甲文中“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道理证实了乙文中的哪种情况?用原文回答

6.文中的治国方法对于和平时代的今天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