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想起母亲  

鲍山宏

七月的一天,天公作美,太阳好像也歇双休日去了,轻风拂来,垂钓者更是心旷神怡。围塘而钓的四个人,不一会儿都有较满意的收获,其中胡局长钓得最多,林雄乐得一个劲地在心中祈祷:太阳不要露脸,满塘的鱼都贪嘴,只要让爷高兴就成。

林雄出道10年,在本地的建筑行业已是首屈一指的人物。10年前他从一个小泥水匠干起,挑砖、洗灰、砌墙,脏活累活啥都干过。后来老板看重他勤劳朴实,把他培养成一个土木工程师。再后来,林雄另起炉灶,办起了自己的建筑公司。真是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干技术活林雄在行,可与人打起生意场上的交道,林雄就尝尽了苦辣酸辛。接工程要跑,工程验收要跑,讨工程款还是要跑。有道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渐渐地,林雄跑出了经验,跑出了道道。今天他特地到乡下包了一个鱼塘,专门请M局的胡局长一行来钓鱼,因为M局还欠着他15万元的工程款没有结。香不烧好,菩萨不开口,你拿不到钱也只有干瞪眼。

瞧他们钓得不亦乐乎,林雄心中此时泛起层层喜悦的波纹。林雄正想着自己的心思,那边同来钓鱼的小车司机扯着嗓子叫了起来。

林雄赶忙跑过去:“司机,有什么指示尽管吩咐。”

小车司机说:“你看,哪来的老婆子,捣什么乱,还让人钓不钓鱼了?”

林雄这才发现,一个身躯佝偻的老太太正在塘边用一根竹竿打捞塘中的水草。林雄一愣,刚才光顾高兴,水塘边多出个人来他也没注意。林雄忙跑了过去。

“老人家,你最好换个地方,别人在钓鱼。你这么一搅和,鱼惊了,就不咬钩了。”

老太太抬起头,一双混浊的眼睛看着林雄说:“我每天都在这塘里打水草的,猪崽等着吃呢。”

那边小车司机又嚷开了;“还不快走,哪来的老家伙,这么讨厌!”

林雄看着老太太花白的头发和满是皱纹的脸,一时不知说什么好:“老人家,这……”

小车司机又大声叫骂;“老家伙,还不快滚!”

林雄忽然鼻子一酸,猛然扭头冲着司机大骂道:“滚开!”

塘边的人都愣住了。林雄抹了把脸,伸手要过老太太手中的竹竿说:“老妈妈,你歇歇,我来给你捞!”

第二天,胡局长让人找来林雄。胡局长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张填写好的15万元的支票。胡局长说:“林老板,钱可以给你,可你要告诉我,你昨天为什么敢发那么大的火,万一事情弄砸了你就不后悔?”

林雄问:“胡局长,你是要我说真话还是说假话?” 胡局长说:“真话,当然是真话。”

林雄说:“胡局长,那时我啥也没考虑,我只想起了我的母亲。”

胡局长听了,拍拍林雄的肩膀说:“兄弟,我也是!” 两人的眼睛都湿润了。

1.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揭示了社会的不良风气,但却以充满人情味的戏剧性方式结尾,体现了作者的匠心。

B.林雄忽然鼻子一酸,猛然扭头冲着司机大骂,是因为林雄看到了自己的母亲在乡下天天打猪草喂猪崽。

C.林雄到乡下承包鱼塘,是他跑工程跑出的“道道”,“道道”就是只要领导高兴,工程就好做。

D.老太太的出现使文章出现逆转,伴随着小车司机的“说”、“嚷”和“叫骂”,文章迅速进入高潮。

E.小说中的胡局长被林雄身上的人格魅力所感染,顿生悔意,毅然决定给付林雄工程款。

2.林雄出道10年,在本地的建筑行业已是首屈一指的人物。就本文看其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请分条陈述

3.文中关于老太太“一双混浊的眼睛”、“花白的头发和满是皱纹的脸”等语句是何写法?这样写有何作用?

4.文章结尾,林雄和胡局长都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两人的心态相同吗?请加以分析。

 

答案:
1.BE 2.①勤劳朴实:他从一个小泥水匠干起,挑砖、洗灰、砌墙,脏活累活啥都干过; ②他人的赏识培养:老板看重他,把他培养成一个土木工程师; ③有理想追求:他另起炉灶,办起了自己的建筑公司; ④肯于吃苦:尝尽了苦辣酸辛,跑工程要,跑工程验收,跑工程款; ⑤精明活络:跑出了经验,跑出了道道。 3.是肖像描写(或细节描写)。作用:塑造了一位饱经沧桑,辛勤劳作的老母亲形象。这个形象触动了林雄内心深处的情感,为下文情节、情感的发展做了铺垫。用老母亲贫弱的形象与小司机的“横”形成反差,促使林雄情感爆发,把小说情节推向高潮。 4.不同。 ① 林雄认为:这老母亲已经够可怜了,为什么还要伤害她?谁没有母亲,谁愿意自己的母亲受到伤害?不管有多大权势,谁也没有资格伤害一位母亲。 ②胡局长认为:能为一位老母亲不受伤害而不畏权势,这样的人是好样的。我也是母亲的儿子,也不应该做对不起母亲的事,所以欠钱应尽快还。 (评卷说明:①若学生答“相同”并能适当解说理由,可酌情给分,但因为理由解说常常会集中在“他们两人都爱自己的母亲”这一狭窄角度,所以最多给3分。②仅答“相同”或“不同”,不解说理由,则不给分;) 【解析】 1.1】 试题分析:B理解过于实际,同样的白发苍苍,同样的衰老,同样的操劳这是触发林雄情感的原因,不是看到了自己的母亲。E顿生悔意错,是人性触发而生敬意 (每选对一个得2分) 【考点定位】对作品内容、结构、语言的鉴赏。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2】 试题分析:此题分两问,第一问答出其成功的原因,第二问还要分析。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3】 试题分析:一双混浊的眼睛”、“花白的头发和满是皱纹的脸”都是对老太太的肖像描写,不仅写出了老太太饱经沧桑、辛勤劳作的形象,而且为下文林雄“猛然扭头冲着司机大骂”的情节做了铺垫。这个老太太的形象是小说情节发展的“节点”,是故事的转折点和小说主题的升华点。 【考点定位】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意探究的题目,答题时注意从全文的情节入手结合小说的人物性格特征和主旨作答。审题后结合故事情节可知,林雄是看着年岁已高还要辛苦劳作的老太太,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他觉得谁也没有资格去伤害这样一位母亲。而胡局长则从林雄的行为中,看到林雄能为了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太太而不畏权势,觉得他是好样的。由此感到自己也是母亲的儿子,不应该做对不起母亲的事。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

李勣(绩),本姓徐氏。初,李密亡命在雍丘,王世充讨密,勣以奇计败世充于洛水之上,密拜勣为东海郡公。

武德二年,密拥众归朝。其旧境东至于海,南至于江,西至汝州,北至魏郡,勣并据之,未有所属。勣曰:“魏公既归大唐,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献之,即是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吾所耻也。宜具录州县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使者以勣意闻奏,高祖大喜曰:“徐世勣感德推功,实纯臣也。”诏授上柱国、莱国公,赐姓李氏,令总河南、山东兵。及李密反叛伏诛,勣表请收葬,服衰绖,与旧僚吏将士葬密于黎山,朝野义之。太宗即位,拜并州都督。勣在并州十六年,令行禁止,号为称职。太宗曰:“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安抚边境,惟解筑长城以备突厥。朕今委勣于并州,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耶?”

十七年,高宗为皇太子,转勣太子詹事。太宗谓曰:“我儿新登储贰,卿旧长史,今以宫事相委,故有此授。”太宗又尝闲宴,顾勣曰:“朕将属以幼孤,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勣雪涕致辞,噬指流血。俄而沉醉,乃解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

总章二年,寝疾,寻薨。及葬日,帝登楼望柳车恸哭。 勣前后战胜所得金帛皆散之将士每行军用师颇任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与人图计,识其臧否,闻其片善,扼腕而从。事捷之日,多推功于下,以是人皆为用。 (节选自《旧唐书•李勣传》)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为己功,以富贵            邀:求取

B.朝野                      义:义气

C.太宗尝闲宴,勣曰            顾:看着

D.寝疾,薨                    寻:不久

2.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勣战胜所得金帛 / 皆散之将士 / 每行军用师 / 颇任筹算 / 临敌应变 / 动合事机/

B.勣战胜所得 / 金帛皆散之 / 将士每行军用师 / 颇任筹算临敌 / 应变动合事机/

C.勣战胜 / 所得金帛 / 皆散之 / 将士每行军 / 用师颇任 / 筹算临敌 / 应变动合事机/

D.勣战胜所得 / 金帛皆散之 / 将士每行军 / 用师颇任筹算 / 临敌应变 / 动合事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勣从不居功自傲。在李密率众归顺朝廷后,他统辖着李密过去所占据的大片土地,但他并没有以此作为富贵之阶,而是详细登记了各州县的人口,全部呈报给李密,任凭他自己献上。

B.李勣颇重旧情。他用奇计打败了王世充后,李密封他为东海郡公。等到李密因谋反被杀,他上表请求为李密收葬,并身穿孝服,与旧僚将士将李密安葬在黎山。此举得到朝野人士赞许。

C.李勣以称职闻名。太宗授任李勣为并州都督。李勣执政并州十六年,令行禁止。太宗批评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臣子,安抚边境,盛赞李勣镇守并州,使得边塞安宁,远远胜过修筑长城。

D.李勣善于采纳他人意见。每当与别人一起谋划事情,他都能够辨析好坏,一旦听到别人一点点好的意见,就兴奋地采纳。事情成功后,还常把功劳归于他人,因此人们都愿意为他效力。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将属以幼孤,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

(2)俄而沉醉,乃解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咏花诗词的历史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它通过人们对花卉的审美态度和欣赏情调,曲折地反映了人的种种处境和对生活的理解。我们在阅读鉴赏咏花诗词的同时,考察历代诗人、词人的不同的创作心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境界,是很有趣味的,这对我们的鉴赏活动也颇有益。

这种创作心态,粗略地看有两大类,一类侧重于表现客观自然,是欣赏自然的活动;另一类侧重于表现主观感情,是感情物化的活动。前者仍是自然世界的反映,后者则已进入感情世界了,自然的花草仅仅是进入感情世界的媒介罢了。后者在咏花诗词中佳作最多,价值也更高。这两大类作品,在艺术境界(诗境)上,又表现出不同的层次。

首先是表现感官感受的“物境”(相传为王昌龄所作《诗格》中语)。着眼于花卉色香形态的描述,是即目即景、直接感知的形象。在创作上表现为“巧构形似”,追求审美客体形貌的逼真再现,从中获得感官的快适。如白居易的《山石榴》诗写杜鹃花的红艳,云:“日身血球将滴地,风翻焰火欲烧人。”真是“吟之未终,皎然在目”。又如章质夫的《水龙吟》状杨花飘飞,同样妙到毫颠,云:“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可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我们欣赏这类诗词,比较容易看出其好处,如食雅梨,入口便化。这些创作,是典型的模仿自然、通过艺术再造自然的活动,以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为乐。亚里斯多德在探讨艺术创作的自然原因时认为,模仿能使人们得到满足,确实是这样。

不过这种“似”,还仅仅处于“形似”的境界。苏轼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诗也一样,故需要再进一步转向表现审美客体作用于审美主体感官而产生的某种特殊感受,以获得“传神”地再现自然的艺术效果。如韦庄写白牡丹,全然撇开其形态,只说“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惟觉一庭香”。表现素花溶化在月色中,不见其花,惟闻其香的特别感受,唤起人们固有的审美体验,那么白牡丹皎洁芳香的幽雅神貌,便可思而得之。在这里,并不仅仅直接诉之感官,同时要通过联想来意会。范成大《霜天晓角》咏梅云:“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也是合其形而摹其神,皆有画笔难到的效果。这正像唐人戴叔伦所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无疑我们欣赏这类诗词作品,需要有一番沉潜涵咏的功夫,甚至要通过想象,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去补充、生发。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欣赏也是一种再创造的活动。

1.对“趣味”一词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阅读鉴赏咏花诗词是一种饶有兴趣的事。

B.人们阅读鉴赏咏花诗词了解了古人的花卉栽培情况。

C.人们阅读鉴赏咏花诗词时产生的艺术审美情趣。

D.咏花诗词本身所具有的艺术审美价值

2.从文中看,对“模仿能使人们得到满足”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诗人以追求审美客体形貌的逼真再现为务,从中获得感官的快适。

B.我们欣赏这类诗词时,比较容易看出其好处,如食雅梨,入口便化。

C.创作的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符合人们欣赏时直接感知形象的需要。

D.诗人通过“巧构形似”的艺术再造自然活动,以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为乐。

3.根据全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咏花诗词历史以最能表现诗人主观感情世界的诗品为上乘之作。

B.我国古代咏花诗词首先追求“形似”,其次追求“神似”以表现作者的主观感情。

C.我国古代咏花诗只有通过“神似”,才能体现其历史认识价值与艺术审美价值。

D.我国古代咏花诗词往往通过“神似”,以体现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