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周莹,瀛州景城人。右领军卫上将军景之子也。太宗潜邸时,莹得给事左右。即位,补殿直,领武骑卒巡警泉、福州。卒才数百,捕剧贼千余,迁供奉官。天雄军节度孙永祐、转运使杨缄称荐之,又使绥、银州按边事,还奏称旨,擢鞍辔库副使。

真宗嗣位。会蜀平,部送胁从者数十百人至阙下。西川转运使马亮因入奏,请赦其罪遣还。莹以为当尽诛之。令莹、亮廷议,上是亮议,悉原其罪。

五年,高阳关都部署阙,藩侯无足领之者,宰相请辍宣徽使以居其任。时王继英任北院,上以莹练达军事,乃拜永清军节度,兼领其任,为三路排阵使。莹隶人有钱仁度者,颇有军功,与虎翼小校刘斌相竞,为殿直阎渥所发。以莹故,诏勿问,止徙斌隶他军。契丹入寇,诏步兵赴宁边军为援。莹至,则寇兵已去,即日还屯所。上闻曰:“莹何不持重少留,示以不测。轻于举措,非将帅体也。”

景德初,丁内艰,起复,代王显为天雄军都部署兼知军府事。尝召洺州骑士千五百人赴大名,道与寇直,力战,有死伤者,莹犹谓其玩寇,将悉诛之。诏赐金帛,谕莹勿治其罪。车驾北巡,为驾前东面贝冀路都部署。明年,改知陕州,俄徙永兴军府,又移邠州,兼环庆路都部署。时夏州内属,诏省戍兵还营,以减馈饷之费。仍手诏谕莹,莹遽奏乞留,以张边威。上谓莹庸懦不智,以曹玮代之,徙知澶州。

故事,大礼覃庆,外藩无赐物例。东封岁,莹镇澶渊,车驾所经,故特有袭衣、金带、器帛之赐。大中祥符七年入朝复遣还镇又以澶渊当契丹之冲藉其廪给之厚复命知澶州九年被疾求还京师   卒,年六十六,赠侍中。初谥忠穆,后改元惠。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七》,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中祥符七年/入朝复遣/还镇/又以澶渊当契丹之冲/藉其廪给之厚/复命知澶州/九年/被疾求/还京师/

B.大中祥符七年/入朝复遣/还镇/又以澶渊当契丹之冲/藉其廪给之厚/复命知澶州/九年/被疾/求还京师/

C.大中祥符七年/入朝/复遣还镇/又以澶渊当契丹之冲/藉其廪给之厚/复命知澶州/九年/被疾/求还京师/

D.大中祥符七年/入朝/复遣还镇/又以澶渊当契丹之冲/藉其廪给之厚复命/知澶州/九年/被疾求/还京师/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潜邸”指古代太子继位前所居住的宅第,在本文中则指“未登基即位”。

B.“阙下”即宫阙之下,指帝王所居的宫廷,又借指京城。在古代有时还用其代称“天子”。

C.“手诏”即帝王亲笔写的诏书,它不同于一般的文书,封建后期手诏也常由人代笔。

D.“车驾”指马驾的车,这里特指帝王所乘的车,用为帝王的代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莹初有军功,获得赞许。周莹在巡视泉州等地时,以较少的士兵捕捉了数倍于己的大盗而升官,并且得到孙永祐等人的称赞举荐。

B.周莹处事不当,屡被否定。在处理被押的胁从人员一事上,周莹提出的意见被皇上否定;在处理洺州骑兵一事上,他再次被否定。

C.周莹历任多职,偶得偏爱。周莹自太宗即位始任官职,并多次调任;周莹的仆人因事被人揭发,却因为周莹的缘故而没有被追究。

D.周莹缺乏谋略,处事不智。周莹去救援宁边军时看到敌人已退兵,当天便率兵返回驻地,皇上认为他处事轻率,不是将帅之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使绥、银州按边事,还奏称旨,擢鞍辔库副使。

(2)道与寇直,力战,有死伤者,莹犹谓其玩寇,将悉诛之。

 

答案:
1.C 2.A 3.C 4. (1)(周莹)又出使绥州、银州巡视边境事务,返朝奏报符合皇上旨意,被提拔为鞍辔库副使。 (2)(他们)在路上与盗贼相遇,奋力作战,有人死伤,周莹还说他们轻视敌寇,将要全部杀掉他们。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断句的前提是略通大意,然后利用特殊词语、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断句,可用排除法加以选择。如句中的“复遣还镇”是动宾结构,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A、B两项;“被疾”,意为遭受疾病,即患病,不可以与“求”相连,其后的“求还京师”也是一个动宾结构,据此排除D项。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言文化常识的能力。“指古代太子即位前所居住的宅第”错,应是指非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即位前的住所。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周莹自太宗即位始任官职”错误,由原文“太宗潜邸时,莹得给事左右”可知,太宗未登基时周莹就在太宗身边任职。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周莹,是瀛州景城人。右领军卫上将军周景的儿子。太宗未登基时,周莹得以在太宗身边供职。太宗即位后,周莹补任殿直,率领勇武的骑兵巡视泉州、福州。手下士兵仅仅几百人,捕捉大盗一千多人,升任供奉官。天雄军节度使孙永祐、转运使杨缄称赞举荐他,他又出使绥州、银州巡视边境事务,返朝奏报符合皇上旨意,被提拔为鞍辔库副使。 真宗继承皇位。恰逢蜀地叛乱被平定,安排押送胁从人员几十上百人到京。西川转运使马亮趁机入朝上奏,请求赦免他们的罪过,将他们遣送回去。周莹认为应当把他们全部杀掉。皇上让周莹、马亮在朝廷上商议,皇上认为马亮的意见合理,全部赦免了他们的罪过。 咸平五年,高阳关都部署一职空缺,藩侯中没有足以兼任这一职位的人,宰相请求停了宣徽使的职让他来担任这一职务。当时王继英是宣徽北院使,皇上认为周莹熟练通达军事,就让他担任永清军节度使,兼任高阳关都部署这一职务,为三路排阵使。周莹的仆人有个叫钱仁度的,很有军功,与虎翼小校刘斌互相争胜,被殿直阎渥揭发。皇上因为周莹的缘故,下诏不加追究,仅调动刘斌隶属其他军队。契丹入侵,皇上诏令步兵赶赴宁边军救援。周莹到达时,入侵军队已经离去,周莹当天返回驻地。皇上听说这件事后说:“周莹为什么不慎重些稍作停留,让他们看到(我军)难以预测。周莹举动轻率,不是将帅之材。” 景德初年,遭遇母亲去世而服丧,后被起用复职,代替王显担任天雄军都部署兼知军府事。曾经召集洺州骑兵一千五百人前往大名,他们在路上与盗贼相遇,奋力作战,有人死伤,周莹还说他们轻视敌寇,将要全部杀掉他们。皇上下诏赏赐金钱和布匹,告诉周莹不要治他们的罪。皇上到北方巡视,周莹担任驾前东面贝冀路都部署。第二年,改任陕州知州,不久调任永兴军府,又调任邠州,兼任环庆路都部署。当时夏州归附,诏令撤掉一部分戍守的士兵使其返回营地,以缩减军队粮饷的费用。皇上于是亲自书写诏书告知周莹,周莹急忙上奏请求留下士兵,来扩大边境的声威。皇上认为周莹平庸懦弱没有智谋,让曹玮接替他,周莹调任澶州知州。 按以往的制度,举行大型庆祝典礼,没有赏赐节度使的惯例。到封禅泰山的那一年,周莹镇守澶渊,澶渊是皇上所经过的地方,因此特有袭衣、金带、器帛的赏赐。大中祥符七年,入京朝见,又遣还军镇。又因为澶渊处在契丹的要道上,凭借其粮食供给充足,周莹又被任命为澶州知州。九年,患病,请求返回京城。后去世,享年六十六岁,赠官侍中。最初的谥号为忠穆,后改为元惠。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古村古镇是一个综合的多维空间概念,它既是一个传统的居住空间概念,也是一个文化载体和文化空间的概念,还是一个经济生产复合体的概念。由于中国古村古镇的地域分布差异大,古村古镇的特点各异,文化内涵的程度不同,保护与传承价值不一,因此,古村古镇的保护必须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和途径。古村古镇的保护可以根据具体规模的大小和相关政策的要求,选用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保护、历史街区保护、重点文物建筑和设施保护等;也可以根据呈现的环境,选择活态博物馆保护、静态博物馆保护、虚拟博物馆保护;也可以根据呈现的方式,选择实体环境保护、文字记录保护、数字化保护、空间技术实时监测保护等。数字虚拟博物馆保护和空间技术实时监测保护是信息化时代和“互联网+”时代古村古镇保护技术的快速发展方向。

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是长期困扰古村古镇永续发展的现实问题。所有专家学者、社会人士、政府管理者和参与企业,必须高度认识古村古镇保护的重要价值,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没有有效的协同保护就不可能有古村古镇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古村古镇的保护不是简单的建筑和文物的静态保护,而是包含原住居民生活的相对活化的协同保护。古村古镇的活化不应局限于旅游和商业的目的。古村古镇文化资源的多方位永续利用是古村古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古村古镇协同保护的核心是保护乡土文化的原真性及其文化景观基因。保护古村古镇的原真性就是要保护传统村镇中有代表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聚落的整体格局、街巷风貌、民居风格、特殊民俗及原生环境等。保护古村古镇的文化景观基因就是要保护和挖掘各个古村古镇所独有的历史文脉和乡土记忆。保护乡土文化的原真性及其文化景观基因就是为了确保其地域文化传承的独特性和地方感。

从长远来看,保护古村古镇必须依靠立法,我国目前出台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有助于古村古镇保护在法律层面上的推进,但还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细节。要加强对有利于古村古镇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做到有法可依,同时加大执法保护的力度。

古村古镇保护与发展的目标是打造历史与现实相辉映且充满乡风乡情的人居环境。这种人居环境始终贯穿着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思想,这种立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思想,不仅为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的建造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为中国未来充满人性关怀与和谐理想的人居环境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应该坚信,关注历史文化环境保护与现代人居环境建设有机结合的理念与行动,将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大众的期待和欢迎,这既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确保“记得住乡愁”的具体行动,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选自2015年11月02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村古镇是一个综合概念,是一个包含传统的居住空间和文化空间的多维空间,是一个文化载体,也是一个经济生产复合体。

B.古村古镇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需要所有专家学者、社会人士、政府管理者和参与企业高度认识其价值并进行协同保护。

C.因为古村古镇存在地域分布的差异,所以它们的文化内涵、传承价值不一,这决定了古村古镇在保护的形式和途径上要多样化。

D.在如何选择古村古镇的保护模式的问题上,不能搞一刀切,选择的依据可以是古村古镇具体规模的大小,也可以是其呈现的环境或方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保护与发展古村古镇之间存在的矛盾,是长期困扰古村古镇永续发展的实际问题,而所谓“保护”并不是指对建筑和文物的静态保护。

B.不应将发展旅游业和商业作为活化古村古镇的唯一目的,而应多方位永续利用古村古镇的文化资源,以保障古村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C.协同保护古村古镇主要是保护传统村镇中有代表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保护和挖掘古村古镇所独有的历史文脉和乡土记忆。

D.保护古村古镇的原真性要特别注意保护聚落的整体格局、特殊民俗及原生环境等,其目的是确保地域文化传承的独特性和地方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保护与发展古村古镇,要致力于打造立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且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思想的人居环境。

B.历史与现实相辉映且充满乡风乡情的人居环境中蕴含的思想为中国未来的人居环境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C.实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是我们保护古村古镇的长远之计。

D.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一定要关注历史文化环境保护与现代人居环境建设的有机结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中国影视要自主创新

当下影视作品浩如烟海,但真正能走进观众心灵的却为数不多。究其原因,是缺乏原创力。一些作品不容易给观众带来新鲜感和震撼力,于是就通过媚俗化的“笑点”捕获注意力,或有意营造“泪点”博取同情心。为了搞笑,甚至对文化进行粗鄙化处理,伤害了喜剧辨美丑而弘扬社会道义的艺术精神,原本“娱乐观众”的艺术追求很容易为“愚乐观众”所代替。此外,怪诞奇观化也成为某些影视作品用以弥补原创性不足、吸引观众的手段。还有一些作品不重视对民族文化原点及其人文传统的纵横开掘,忽视了民族文化的主体创新。

原创在文学及艺术范畴中强调的是审美的别具一格,题材和角度的缤纷多彩和别出心裁,更表现在对自然、社会、生活的真知灼见中。影视艺术的原创性就是要聚焦当下现实生活,敏锐地感悟社会和人生,凝练切合时代旋律的主题,在淘洗素材、组织题材方面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在安排情节、细节方面新颖而合乎情理。

一个国家的文化最突出的特色莫过于民族特色,最博大精深的文化就是传统文化。凡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深邃的传统文化蕴涵的影视作品,都与原创性有着深厚的渊源。远至电影《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荆轲刺秦王》,近到热播的电视剧《大秦帝国》、《赵氏孤儿案》和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这些影视作品无论是对传统婚丧嫁娶仪式、饮食文化、传统曲艺的展现,还是对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的解读,都在经意或不经意间展露了中国文化的鲜明特色。

正是这些难以复制的民俗民风,激发了本民族观众的共鸣以及其他民族观众的好奇心,搭建起世界认识中国的桥梁。肯定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可以为影片的原创性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当然,并非所有的民族性因素都适宜作为影片的原创基因,特定的民族情结还需经由民族自豪感和国家大义的渗透和浸染方能在影片中大放异彩。

题材新颖是增强影视艺术原创性的重要保障,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用别人没有用过的题材。从这个意义上说,优化切入角度才是题材新颖的根本保障。这就要求我们在确定了题材的领域之后,还得通过细致的对比和分析,了解他人在运用这个题材时进行了什么样的开掘,还存在什么误区值得商榷,或者存在什么盲区值得开垦。

增强原创性并不是不让改编经典,而是要求科学对待经典改编,凝练新的意蕴。经典改编,同样是影视艺术常见的创新手段。电影与经典的结合,无论是在承续历史经验与文化传统,还是在提出或回应时代新命题,抑或是在融入新形势下特殊的责任伦理要求等方面都具有挑战性的意义。也许在一些人看来,既然是改编,那就谈不上原创。其实不然,改编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艺术,艺术化的改编同样可以成为一种原创方式。

经典改编不能割断经典作品自身的血脉,但创作者也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和创见,艺术家们应该将自己正确而健康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文化教养和艺术情趣等有机地渗透到经典改编的创作当中,并赋予其时代的积极内涵,以对社会负责的态度科学地行使自己作为电影人的权力,这样才能让改编电影的原创性成为现实。当然,这种权力既是一种个人的权力,更是一种公权力。当这种权力代表着广大受众的公共利益时,经典改编就会成为经典和影视“双赢”的桥梁。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当下一些影视作品缺乏原创力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2.中国影视作品创作为什么要重视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请简要回答。

3.如何看待增强影视作品原创性和改编经典之间的关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鼻子的轶事

冯骥才

我一直认为人类的艺术创造有个重大疏漏,就是没有一种满足鼻子的艺术。在艺术中,有满足眼睛的,比如美术、雕塑和摄影;有满足耳朵的,比如音乐和歌唱;影视和戏曲是综合艺术,它们能同时满足眼睛和耳朵。唯独把鼻子排斥在“艺术爱好者”之外了。嘴呢?你会问。不要说也没有专供嘴巴来享受的艺术吧,千变万化的烹调艺术足能使嘴巴受用不尽了。聪明万能的人类为什么偏偏冷淡了、小瞧了甚至荒废了鼻子?这个位居脸的中心的高贵的鼻子难道是个“艺盲”?难道它迟钝、麻木、低层次、无感受、缺乏情感细胞?难道它只能分辨香臭、只是用来呼吸的吗?是啊,是啊,你想想看,流泪是一种感情的表露,那么流鼻涕呢?那不是伤心而是伤风。

然而,请你静下心再想一想——

每每早春初至,你是怎样感受到它的来临的?那时,大地没有绽露些许绿意,冰河尚无解冻时清脆的声响——你显然不是依靠眼睛和耳朵,而是凭着灵敏的鼻子察觉出这大自然催生的气息……春天最先是闻到的。

你是从哪一种气息里闻到的?

从融雪的气息、腐叶的气息、带着寒意的清晨的气息里,还是从一阵冷冷的疾雨里?世间雨的气息各种各样,这种种不同的雨的气味,比起雨的画面更能勾起你在同一种雨中经历的回忆。一次空空的等待或一次失去般的离别,一次义气的援救或是一次负疚的逃脱——不管具体细节怎样,总是气味帮助你记忆,也帮助你回忆。再往深处想想,是不是世界上只有亲人的气味你记得最深最牢?母亲的、恋人的、孩子的。这气味比形象和声音更不能模仿和复制。精确分辨又刻骨铭心记住的不全是依靠鼻子吗?

我知道一个女人,一直保存着她逝去的丈夫的一件睡衣。她从来不洗这件睡衣,为了保留丈夫身体的气味,每当思念之情不能自已时,就拿出这件睡衣,贴在脸上闻一闻,活生生的丈夫便在身边。由此我得知,鼻子并非呼吸的器官,而是心灵的器具。由于多愁善感的鼻子的存在,我们对这世界的感知便多了一倍!

鼻子又是慷慨无私的。尽管人类不给它任何享受艺术的方式,它却积极地参与艺术的创造。对了!我说的是鼻音,想想看,当歌唱家们使用鼻音时,那声音就会变得何等的奇异与美妙!

这叫我想起一件往事。很多年前,我有个邻居是位业余歌手,他相貌平平,身材四肢都极普通,唯有那鼻子大得像只梨儿挂在脸的中央。如果你坐在他身旁,会觉得呼吸困难,好像氧气都叫他那硕大无朋的鼻子吸走了。他说话,声音似乎不穿过喉咙而穿过鼻腔,那声音就像火车穿过隧道那样隆隆作响,唱起歌来根本听不清歌词,仿佛一百只大黄蜂在空中狂飞。据说他考过许多专业歌唱团,但谁会选取这种听不清歌词的鼻子叫呢?人们不过把他的歌唱当作一种有高低音变化的鼾声罢了。

后来,他走运了。一个名叫“海河合唱团”的艺术团的团长以伯乐的眼光瞧上了他的大鼻子,把他请进合唱团。合唱团不管他咬字是否清晰,只要他的鼻音。谁料到他这闷雷般的轰鸣,像是给合唱加进去一架大风琴一样,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声音效果,开创了一个前所未闻的神奇境界。很多观众为这鼻音而来,向台上寻找这奇妙声音的发源地。看吧,这梨儿似的鼻子,多像是给合唱团佩戴的一枚闪闪发光的勋章!

“文革”期间,许多文艺团体受冲击,我这个邻居也遇到了麻烦。因为当时所唱的歌曲一律是革命歌曲,他吐字不清,被怀疑是故意不唱歌词。受怀疑比受指责更可怕,他必须赶快学会吐字。有生以来,声音一直从他鼻孔出来,现在竟改道走喉咙了;随着一个个字儿愈来愈清楚地蹦出嘴唇,那鼻音便一点点稀薄和消退,最终他唱起歌来和所有演员没有两样。一旦被统一了,他也就消失了;大家全一样,每个人便都可有可无。

失去了鼻子的世界居然会变得如此乏味,你说究竟为什么?是因为那独特的鼻子,还是因为那鼻子的独特?

(选自《冯骥才散文》,有删改)

1.请简要分析文章第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2.文章第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述那位业余歌手的鼻子?请简要分析。

3.文中叙写一个女人保留她逝去的丈夫的睡衣的故事有何作用?

4.文章第段中说“春天最先是闻到的”,试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