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历史学家钱穆在一道馆中看到一位老道士正在清除庭院中一棵枯死的古柏。钱穆好奇地问“挖掉之后要补种一棵什么树呢?”道士说“夹竹桃。”钱穆大为惊异“为什么不再种松柏要种夹竹桃呢?”老道说“松柏树长大我看不到了夹竹桃明年就开花我还看得到。”钱穆先生听了大为感叹“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当年的开山祖师为何种的是松柏而不是夹竹桃呢?”

要求:

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

②自拟题目;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文体特征鲜明。

 

答案:
不可鼠目寸光 只有计划长远,不顾眼下的小利才能走得更长远,可持续发展。 有一位年轻人乐于助人,心地善良,经常到敬老院陪老爷爷、老奶奶聊天。就像他去世的奶奶小时候逗他一样。过了半年,他的最要好的奶奶因心脏病过世了,令他惊讶的是这位老奶奶将她全部的财产都留给了他,因老奶奶没有子女,他一下子得到这么多钱有些不知所措。有人问他用这些钱干什么。他没有回答,别人劝他把工作辞了,买套大房子,天天去商场消费…他笑一笑走了。多年以后,全市最好的敬老院在一个慈善机构的帮助下落成了,落成典礼上该年轻人走上台说:“感谢当年的老奶奶的信任和寄托”,他将这些钱用在关爱老人,建福利院,老人免费看病,住房优等多项优惠的机构,这些年他过得很踏实,快乐地帮助那么多的老人,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终。 实践证明,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贪婪自私,应该乐善好施,积极向上,才能确保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长久和谐与安定。 只顾及眼前小利,在巨大利益诱惑中迷失自我,终将走向灭亡。 在美国有一位很普通的工人默斯金,每天从早到晚的工作,自从在《太阳报》上出现了他中百万美元大奖,并配着照片,他被这样突如其来的惊喜震惊了,他立马辞掉了工作,搬出了原来破旧不堪的小房子,带着妻子儿女住进了高级洋房,每天过着纸醉金迷的日子,他不久就感到寂寞与空虚,以酗酒来度日,妻子离开了他,儿女也不愿接近他,他的性情越来越暴躁,他还放火烧了自己的家庭并放声大笑,就这样过了十几年。一天早晨,管家看早上送去的的饭菜没有动,便知道出事了,进去一看,默斯金躺在血泊里,右手握着他喜爱的手枪,《太阳报》上由出现了他的照片,上面赫然写着:“如果想毁了一个人就给他百万美元吧” 事实说明,上帝要你灭亡,就必先要你疯狂。在物质利益诱惑面前,很多人都不能自持,甚至忘乎所以,最后只能是毁灭性的打击接踵而至。 人在利益面前放长眼光不迷失自我,坚定做人的底线才能成功。 一代文豪钱钟书杨绛夫妇,一生淡泊名利,思想长远,将所有的积蓄和稿费,全部裸捐给清华大学贫困学子,终于成为一代文学大家,而备受人们仰慕。莫言在获得诺奖后,低调做人,渴望从闪光灯的聚焦中解脱出来,重新回到写作的书桌,力求为人们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来。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既便我们也有一双鼠目,但不可以寸光,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要长远打算,留有余地。 事实告诉我们,风物长宜放眼量,勿迷自我防断肠。成功应需长远计,科学发展远名扬。 【解析】 试题分析:作文所选材料富有张力,体现哲理色彩,体现对事物认识的多元化思想。应该对材料进行仔细地分析,分析得越深刻,作文就会写的越好。这是一个事例性材料。审题一般使用关键词法,因果分析法、角度分析法等。这则材料有三个人物,显然就有三个角度。 钱穆角度:钱穆的感叹:“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当年的开山祖师,为何种的是松柏而不是夹竹桃呢?”有两句话。第一句是材料的主旨,因为它揭示了故事包含的道理。也是材料的关键句。其意思是:人要有远大的抱负,又要有坚强的意志,因为肩负大的责任,所以要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道士是没有远大抱负的人,责任感也比较差,是一个只想着到自己的人。第二句是钱穆的疑问吗?不是,他已经回答了。其实主要是为了引发我们的思考。我们可以看到,道士与祖师是不同的,这里具有对比性。种的植物不同,思想品格更是不同。 道士角度:道士说:“松柏树长大,我看不到了;夹竹桃明年就开花,我还看得到。”这句话解释了钱穆的疑问,道出道士种夹竹桃而不种松柏的理由。短短的几个字,两次提到“我”,说明他是一个自私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的人。松柏树生长比较缓慢,夹竹桃“明年”就开花,它生长的比较快,“我还看得到”,既得利益者,往往只想到自己、看到眼前的事物,而不能看到长远、他人。道士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是立意的主要角度。 祖师角度:“当年的开山祖师,为何种的是松柏而不是夹竹桃呢?”这句话回答了枯死的松柏是祖师种下的。同时又引发我们的思考:为什么呢?其实“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已经给出答案。祖师是这样的人。另外,与道士对比看看,道士口口声声是“我”,虽然祖师没有说话,但从他的种松柏的行动,也就告诉我们,祖师与道士思想境界是迥然不同的。祖师是心中有他人、为子孙后代着想的人。写作提示:参考立意:追求永恒;目光长远,勿急功近利;接受他人善意的提醒;等。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易错警示】材料可以引发考生对社会现实做多方面的思考:一是针对老道士的做法,一是针对钱穆先生的感叹。考生既可以在二者之间选择某一方面进行构思,也可以由此材料抽象出某种人生哲学进行论述。如“眼前与长远”“个人与他人”等。总之,这次作文立意角度较丰富:正面的,反面的;肯定的,否定的;赞成的,反对的;大主题,小主题;国家的,个人的;感性的,理性的等等。学生作文的成功之处:1.审题较好,立意准确。很多学生能从“眼前与长远”“个人与他人”方面立意,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文章,如《放眼未来,静待花开》《植下松柏,为后人送去盎然春意》《心花在未来开放》《心向未来,春暖花开》《舍眼前风景,修后世光明》《为后世留下一抹芬芳》《让目光穿透未来的岁月》《为人当思长远》《诠释存在的价值》《深谋远虑,大业方成》《无私的花朵更绚丽》《无私造就伟大》《前人若不栽树,后人岂能乘凉》《请为后人多种一棵树》《将今日的微光奉献给明日的璀璨》《士,当以后世为己任》《为未来预留花期》《日后春花开满园》《舍一朝风月,得万古长空》《长远的目光,花开的彼岸》《等待来年花开》等文章。2.文中引用材料新颖,既具有时代性又富有文化气息。如马云、李开复、柴静、乔布斯、孔子、季羡林、梵高、泰戈尔、雨果、凯瑟琳•罗琳等人物材料和环境保护与雾霾、莫高窟壁画的保护、APEC蓝、新时代丝绸之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等贴近时代的材料。3.结构清晰,组织严密。一些学生借鉴了一些优秀作文的结构形式,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感觉这些学生很用心。4.文体选择方面,多数考生选择了议论文体裁,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如比喻论证、因果论证、假设论证、对比论证等。学生长于分析论证,分析较有深度,懂得辩证分析。5.字体工整,文面干净,态度认真。 学生的作文不足之处:1.学生审题不准确,偏题、跑题严重。如《活在当下》《及时行乐》《心有毅力,金石为开》《心态决定一切》《从实际出发》《不畏逆境,走向成功》《坚守高洁》《坚贞不屈》《继承与发扬》《学会改变》《人要有自知之明》《勤奋与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无厚积不薄发》《积小流成大海》《道义长久存》《改变常规,你会发现新天地》《让心田开出善念之花》《勿因困难而退缩》《脚踏实地》《人心各不同,创新更成功》《放下,才能拥有》《坚强是一门“必修课”》等文章。2.文中材料选择和搭配不合理,有的材料本身不新颖,如果一味堆砌罗列,编排不够精心,就很难吸引人。如李白、陶渊明、爱迪生、苏武等材料出现在很多试卷中。有些材料引用太长,学生不能紧扣文章主旨、立意对材料进行分析运用,致使材料与中心论点脱节,不能为中心服务。3.语言平淡,认识肤浅,说教味十足,不够生动形象。4.内容空洞。有的学生照抄原材料,不加分析,不符合新材料作文的写法;有的学生只是围绕“活在当下,注重眼前”议论,缺乏深度,不能全面地、辩证地看待“眼前与长远”“个人与他人”二者的关系。5.文体方面,多数考生写的是议论文,其中一部分属于论述性的散文,议论的同时夹杂着情感的倾述;也有少数考生写得较为浮泛,事例间的联系不够,漂亮文章较少。6.作文题目意思含混不清,不知所云,缺少内涵,让人费解。如“走在‘飞翔’与‘步行’的十字路口” “任轻而道近” “甘于沉潜,耀泽天空” “流淌在血液中”“做一棵柏树,为自己而活” “风中的落叶” “时间的流逝” “阅读深与浅” “微也足道” “遗世与一世”等。7.规范方面:文面脏乱,书写潦草,字数不够,无题目,抄写前面的现代文材料等。态度不认真,读来令人生厌。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狼来了

凌鼎年

七丫村附近有座狼山,狼山之所以叫狼山,没有什么典故,也没有什么历史传说,仅仅因为这山上早年有狼,村民们就把这山称之为狼山,后来叫顺叫习惯了,狼山之名也就写进了《娄城志》里。

名不副实的是,这叫狼山的山,早就没有狼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组织过多次搜山打狼,后来不要说狼,连猪獾、狗獾、果子狸、刺猬等野生动物也极少能见到。

狼山上没有庙宇,没有民居,没有名胜古迹,更没有人住,有的只是老树、灌木、荆棘、杂草,经济价值不大,一直没有开发。

文革时,有一位老干部,与一位老知识分子先后吊死在狼山的歪脖子树上,等发现时,已腐烂,生了蛆,不但臭不可闻,而且面目狰狞,这以后,老百姓就不大敢随便上山了,父母更是不让孩子上山。不久,就流传起狼山有鬼出现的传闻,还传得有鼻子有眼。这一来,就更没有人敢轻易上山了。

去年中秋的一个晚上,突然从狼山上传来了“狼来了!狼来了!!救命啊!救命啊”的呼声,凄厉而恐惧,但呼救者喊破嗓子,并不见有人上山去救。

第二天,山下七丫村的村民议论:这山哪有狼啊,几十年都没有狼迹了。假的,百分之百假的,肯定是谁吃饱了撑的,寻开心找乐子忽悠大家,谁上山谁傻子。

是啊,不救没有人怪;你上山去救了,去打了狼,万一狼没有见着,见着个受伤的,半死不活的,赖上了你,那不是大麻烦吗。再说了,狼如今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就算有,谁敢打?你打了,打死了,打伤了,有关部门要你罚款,你罚不罚?别没事找事,自找麻烦。

对对对,村民都这么认为。

第二天,胆大的山旺说:“走,上山上去看看,大白天去,我们几个人结伙去,还怕撞着鬼吗?”

山旺等几个在半山腰发现了一条死狼,看样子死了一段时间了,已有点腐烂。

难道狼山真的又有狼了?

山旺看了半天说:像狼,也像狗,可能是狼。也可能是狗。

其他几个反反复复看了,有说是狼,有说是狗,大家吃不准究竟是狼是狗。

关于狼山到底有没有狼,成了疑问。

但不知怎么回事,没几天狼山有狼的说法越传越远。

古庙镇镇政府决定组织人上山考察,看看到底有没有狼。

娄城电视台决定跟踪拍摄。

村民甲说:懂了吧,这是策划的,肯定早有人策划。

村民乙说:看来镇政府准备开发狼山了,要不如此兴师动众干吗?

多位村民说:幸好那晚上没有上当受骗。

就在考察队出发的前一天晚上,村民们又听到狼山上有人喊:“狼来了!狼来了!!……”

这一次,连山旺也彻底不相信了,他对老婆说:“我们管我们,别理他,肯定是为明天考察造舆论,假到底了。”

第二天,镇政府组织的考察队出发时,镇宣传委员带队,镇党委书记来送行,场面还不小,可惜只有看热闹的,并没有哪个踉着上山。七丫村的山旺等村民对电视台的不无调侃地说:“卖力点,好好拍几个狼咬人的画面,也让我们开开眼界……”

考察的结果说是发现了狼粪、狼毛、狼窝,这都有镜头的,最最出人意外地是拍到了昨晚被狼咬伤的一位中年人,腿上被咬了一口,据他自己讲:后来爬到树上才逃过一劫。电视画面是真真切切的,那中年人腿上的伤口也确确实实留着血,有牙齿印,很痛苦的面部表情给电视观众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这中年人村民都没有见过,电视台介绍说他叫赵宇纶,省里的地质工程师。村民们弄不懂的是他晚上跑到狼山干什么?难道勘察到了什么宝贝?村民们奇怪,关于这些,电视台语焉不详,会不会是出于保密?

至于狼山到底是真有狼,还是需要狼,村民们两派意见,山旺与村民甲、村民乙等说打死也不信狼山有狼。村书记认为电视台都播了有狼,那一定有狼,不相信镇政府,不相信电视台,难道相信你山旺?你山旺算个球。

不过,除七丫村部分村民以外。娄城全市上下,包括外地的都为狼山高兴,因为狼山终于又有狼了,名副其实了。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听说谁在质疑狼山发现狼的报道。

很多人都想来狼山一游呢。

1.小说开头详细介绍了狼山的情况从全文看,有何作用?

2.小说两次写“狼来了”的呼救情节,有什么用意?

3.第二段写狼山“名不副实”,而倒数第二段却变为“名副其实”,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4.本篇小说揭示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做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