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华盖集》等。

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誉。他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歌总体风格豪放俊逸,清新飘逸,气势磅礴。

C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唐著名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有《白氏长庆集》,有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等,

D李商隐,字义山,玉谿生,晚唐诗人,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李商隐所作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其中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和缠绵真挚的爱情诗最有特色。代表作有《无题》《锦瑟》《夜雨寄北》等。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C项,“晚唐著名诗人”说法错误,应该是中唐时期,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阶段。中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至文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即安史之乱以后到黄巢之乱以前;晚唐--文宗开成元年(公元八三六836年)至哀宗天佑四年(公元907年),即黄巢之乱以后。白居易(772年~846年),算中唐时期生的人,他人生后10年是晚唐时期。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识记文学常识妙招:一、穿针引线法。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等。例如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以内容为线索,用这条线串起各个朝代文学现象这些针,请看下图。韵文类: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散文类:尚书——先秦散文——六朝陶渊明散文——唐宋八大家——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明中叶唐宋派(归有光)——明末公安派(三袁)——清代桐城派(姚鼐、方苞、刘大櫆)什么时候想记忆文学常识了,就先拉一条长线,一根针-根针地穿过去,哪根针(朝代作家作品)穿不过去了,就停下来,细细地查究竟什么原因,该补的补上了,就可以继续穿,这样既快又能随时检查自己的记忆情况。二、联想法。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比如记忆屈原时,由屈原想到他的作品《离骚》,又因《离骚》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想到西方浪漫主义三大家:雪莱、雨果、拜伦。这样举一而反三触一而发十,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经常这样记忆,也有利于联想能力的提高。三、积少成多法。文学常识内容多,涉及面广,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全部记下来的。心理学认为,记忆由四个环节组成: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到记忆的质量,我们记不住是因为保持不够,如何才能很好地保持呢?心理学上有一条著名的遗忘曲线,它告诉我们,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快,以后遗忘逐渐减慢,稳定在一个水平上,所以要保持识记的内容就应该在识记后及时复习。积少成多法实际上是一种小循环复习法。因为要不断地复习,所以记忆新的内容的量不会多,我们可以将所有的需要记忆的文学常识化整为零,分配在各个时间段里,比如用一两个月记忆中国文学史(可以按朝代顺序每天记一两个作家或几部作品),用一个月记忆外国文学史,再用一个月进行第二轮的复习,而在每一天的复习之中,先回忆前一天的内容,再记忆新的内容,这样大循环套小循环,一直到高考前,不怕记不住需要记忆的文学常识。四、口诀法。我们平时背诵诗文时有这样的体会:文章背起来较慢,诗词因其节奏分明、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就容易背诵得多。我们可以把要识记的文学常识编成“口诀”,这些口诀要讲究押韵,也应该是浓缩的文学常识,记上两句,就应该记忆了许多知识。另外,在口诀中把容易弄混的作家作品编成“固定搭配”。  
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