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王克敬,大宁人。幼奇颖,尝戏道旁,丞相完泽见之,谓左右曰:“是儿资貌秀伟,异日必令器也。”大宁朔土,习尚少文,而克敬独孜孜为儒者事。既仕,累迁江浙行省照磨,寻升检校。调奉议大夫、知顺州,以内外不上。拜监察御史,用故事监吏部选。有履历当升者,吏故抑之,问故,吏曰:“有过。”克敬曰:“法,笞四十七以上不升,今不至是。”吏曰:“责轻罪重。”曰:“失出在刑部,铨曹安知其罪重!”卒升之。治书侍御史张伯高曰:“往者监选以减驳为能,今王御史乃论增品级,可为世道贺矣。”寻迁左司都事。时英宗励精图治,丞相拜住请更前政不便者,会议中书堂,克敬首言江南包银民贫有不能输者有司以责之役户甚无谓也当罢之两浙煎盐户牢盆之役其重者尤害民当免其它役议定以闻,悉从之。召为参议中书省事。宰相传旨大长公主为皇外姑,赐钱若干;平云南军还,赐钱若干;英后入觐,赐钱若干。克敬乞覆奏,宰相怒曰:“参议乃敢格诏命邪!”克敬曰:“用财宜有道,大长公主供馈素优,今赐钱出无名,不当也。自诸军征讨以来,赏格未下,平云南省独先受赏,是不均也。英后远还,徒御众多,非大锡赉,恩意不能洽,今赐物鲜少,是不周也。”宰相以闻,帝可其议。岭海徭贼窃发,朝廷调戍兵之在行省者往讨之,会提调军马官缺,故事,汉人不得与军政,众莫知所为,克敬抗言:“行省任方面之寄,假令万一有重于此者,亦将拘法坐视邪!”乃调兵往捕之。视事五月,请老,年甫五十九。元统三年卒,年六十一。

节选自《元史·王克敬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克敬首言/江南包银民贫/有不能输者/有司以责之役户/甚无谓也/当罢之/两浙煎盐户牢盆之役其重者/尤害民/当免其它役/

B.克敬首言/江南包银/民贫有不能输者/有司以责之役户/甚无谓也/当罢之/两浙煎盐户牢盆之役/其重者尤害民/当免其它役/

C.克敬首言江南包银/民贫有不能输者/有司以责之役户甚无谓也/当罢之/两浙煎盐户牢盆之役其重者尤害民/当免其它役/

D.克敬首言江南包银/民贫有不能输者/有司以责之役户甚无谓也/当罢之/两浙煎盐户牢盆之役/其重者尤害民/当免其它役/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艰”,旧时指父母亲的丧事。“内艰”,旧指遭母丧;“外艰”,旧指遭父丧或承重祖父之丧。

B.“吏部”,是我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全国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C.“行省”,即“行中书省”,我国元代实施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也简称“省” 

D.“请老”,也叫“告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类似的词语还有“归田”“归隐”“乞身”“乞骸骨”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克敬自幼聪颖,勤勉不怠。丞相完泽曾称赞他天资品貌俊秀奇伟,日后必成大器;长大后他又勤学不怠,孜孜以求。

B.王克敬办事公道,不循旧习。他在任监察御史监督吏部考评官吏时,发现有吏部官员故意压低应该晋升官员的品级的行为,他据理力争,增加品级。

C.王克敬不畏强权,敢于直言。在任参议中书省事时,皇上要封赏大长公主、英后和平定云南省的军队,他认为此举不合适,并当面奏请皇上重新议定。

D.王克敬处事机敏,很有主见。岭海地区的瑶人暗中造反,朝廷调集地方驻军前往讨伐,恰好提调军马官空缺,王克敬打破当朝惯例,毅然调兵前往。

4.把原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宁朔土,习尚少文,而克敬独孜孜为儒者事。

(2)用财宜有道,大长公主供馈素优,今赐钱出无名,不当也。

 

答案:
1.B 2.D 3.C 4. (1)大宁地处北方,(此地)习俗风尚轻视文人,但是王克敬独自孜孜不倦地勤学儒学。 (2)使用钱财应该有规矩,大长公主的供给和赏赐本来就很优厚,如今赏赐钱财又没有正当理由,这是不合适的做法。 【解析】 试题分析: 1.“民贫”和“其重者”作后句的主语,不做前句的宾语。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民贫”和“其重者”作后句的主语,不做前句的宾语。 2.“归田”,指辞官回乡务农;“归隐”,不一定是官员请求退休。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归田”,指辞官回乡务农;“归隐”,不一定是官员请求退休。 3.“当面奏请皇上”不对,原文是“宰相以闻,帝可其议”,是宰相把他的话上奏给皇上,不是王克敬直接奏请皇上。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C“当面奏请皇上”不对,原文是“宰相以闻,帝可其议”,是宰相把他的话上奏给皇上,不是王克敬直接奏请皇上。 4.重点词语:“朔土”“少”“而”“道”“素”“名”。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朔土”“少”“而”“道”“素”“名”等实词,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2)中的判断句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王克敬,大宁人。幼年特别聪颖,在路旁游戏时,丞相完泽见到,对身旁的人说:“这个儿童聪明秀丽,他日必然是重要之才。”大宁地处北方,(此地)习俗风尚轻视文人,但是王克敬独自孜孜不倦地勤学儒学。出仕后,他多次升迁任江浙行省照磨,不久升为检校。调任奉议大夫、顺州知事,因双亲丧事未赴任。拜监察御史,官吏升迁依据惯例由吏部推举。有人按履历应当升迁,吏部官吏故意压抑,问其缘故,吏说:“有过。”克敬说:“法律规定,被鞭笞47板以上的不能升迁,现在此人不是这样。”吏说:“责轻罪重。”克敬说:“此人过失出在刑部,吏部官员怎么知道他的罪重?!”于是(此人被)提升了。治书侍御史张伯高说:“在以往,监督铨叙的人以降低官员的品级和在官员升职问题上辩驳作为他们有才能的表现,如今王御史反而主张增加他的品级,这可以作为世道昌明的盛事而祝贺。”不久,(克敬)迁职左司都事。当时英宗励精图治,丞相拜住请求改变以前政治上不好的方面,中书堂会议上,克敬首先说:“江南的包银,百姓中的贫困户有不能缴纳的,有司则罚为役户,(这种做法)很没意思,应撤除。两浙煎盐户服煮盐的劳役,其中重者更为害民,应免其他徭役。”议定后上报皇上,皆被采纳。(克敬被)召入朝参议中书省事。宰相传旨:大长公主为皇外姑,应赐予多少钱;平定云南的军队回来后,应赐钱多少;英后入朝拜见皇帝,赐钱多少。克敬请求再奏请皇上斟酌,宰相愤怒地说:“参议敢于改变皇上的命令吗?”克敬说:“使用钱财应该有规矩,大长公主的供给和赏赐本来就很优厚,如今赏赐钱财又没有正当理由,这是不合适的做法。自从诸军征讨以来,奖赏的规格未定,现在唯独平定云南的军兵要先受赏,是不公平的。英后从远地回还,随从众多,必须赏赐大量的钱财,否则与皇上的意思不相符。现在赏赐物很少,是不周到的。”宰相(将此事)奏给皇上,皇上同意他的说法。岭南徭人造反,朝廷调行省的卫戍军兵前往征讨,恰好当时缺少提调军马官。按照规定,汉人不能参与军政,众人不知该如何办,克敬对皇上直率地说:“行省被寄托一方面的任务,假如万一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任务,也拘守于法而坐着等吗?”于是,(皇上)调兵前往剿捕。(克敬)任职5个月,(向皇上)请求告老还乡,时年59岁。元统三年,(克敬)逝世,终年61岁。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不仅在中国,在整个东亚地区,海参都有着至高的号召力。它跟鱼翅、燕窝、人参、灵芝等东西一样,被认为能够“大补”而备受追逐。

  自然界的海参至少有1400多种,确定能吃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作为食物而言.它也还是不错的。它几乎不含脂肪,蛋白质含量超过干重的一半,这在各种食物中,大概只有去掉蛋黄的鸡蛋才能胜出了。不过蛋白质显然不是它“珍贵”的原因——要是以此来衡量的话,鸡蛋、瘦肉、牛奶、豆腐都要比它经济实惠无数倍。

  人们花了那么高价钱,自然是希望其中有神奇的“活性成分”。海参中含量次于蛋白质的是一类被称为“粘多糖”的东西。海参中的粘多糖是硫酸软骨素,能占到干重的10%以上。硫酸软骨素通常是从鱼翅或者牛的气管中提取的,有临床试验显示它似乎对缓解关节疼痛有效果。虽然科学上还只是“似乎”,但保健品厂商们早就把它说成是“能够”了。因为它们都是“天然产品”,人们也就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去接受。对于关节疼痛这类症状的缓解,“宁可信其有”是个极其有效的药方。在硫酸软骨素缓解关节疼痛的临床试验中,实验组的确反映“感觉好多了”。不过,安慰剂组也反映“感觉好多了”——也就是说,只要想着“我在接受冶疗”,不管吃什么都会“感觉好多了”。

  中国古人把这种海里的东西叫作“海参”,是认为它跟人参一样“滋补”。其实海参和人参长得没有相近的地方——美国人把它叫作“海黄瓜”,就远远不如中国的“海中人参”高端大气。人参中的“活性成分”一般认为是皂苷——皂苷是一种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的成分,比如大豆中也有。而有意思的是,海参中也有相当多的皂苷,以至于许多科学家也对这些皂苷产生了兴趣。实际上,海参产生皂苷,是作为“化学武器”来防身的——就像女士们的辣椒水,对于不怀好意的靠近者有相当的杀伤力。科学家们发现,皂苷具有细胞毒性,似乎能够抗炎、抗真菌以及调节免疫等等。不过最具有号召力的,还是抗肿瘤。在一些细胞试验中,人参皂苷对于特定的癌细胞展示了良好的抑制作用。这当然让药厂或者海参爱好者很高兴,不过这高兴实在是太早了一些——科学家们也郁闷地发现,这些皂苷不仅能抑制癌细胞,对于正常细胞也有杀灭能力。更要命的是,那些试验用的是海参提取物或者皂苷——而从打捞到餐桌,海参要经过挺复杂的处理与烹饪,那些皂苷是不是还“活着”也未然可知。

  从这几种主要成分中没有得到想要的“神奇”,科学家们把目光对准了其中的脂肪——虽然含量少,万一“有奇效”呢?结果还真找到了两种特有的成分,一种类似鱼油的成分,另一种具有抑制脂肪氧化的活性。这后一种被用于治疗哮喘、溃疡性结肠炎、关节炎,在细胞试验中也展示了抑制癌细胞生长的活性。不过,这些试验也很初步,距离“吃海参具有这些功能”还相当遥远。

  考虑到其中的“活性成分”是不是有“坏的方面”很不清楚,从谨慎保守的原则出发,建议孕妇们就不要为了“没准有”的好处,去冒“没准有”的风险了。对于一般人群,海参还是一种不错的食品。如果喜欢吃,也有钱吃,吃吃也没啥大问题。至于传说中的“治疗癌症、关节炎、运动损伤、腱炎和其他炎性疾病”之类的功能,就别当真了。

本文选自《闲话海参》,略有删改。作者云无心。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海参跟鱼翅、燕窝、人参、灵芝等东西一样,被认为能够“大补”而备受人们追逐,有着至高的号召力。

B.单从蛋白质含量来看,作为食物的海参,远不如鸡蛋、瘦肉、牛奶、豆腐经济实惠。

C.中国古人把这种海里的东西叫作“海参”,是从“滋补”保健的角度来命名的;美国人把它叫作“海黄瓜”,是从外形的角度来命名的。

D.硫酸软骨素通常是从鱼翅或者牛的气管中提取的,保健品厂商们说它“能够”对缓解关节疼痛有效果,因为是“天然产品”,人们也就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去接受。

2.下列关于“皂苷”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参中的“活性成分”一般认为是皂苷,而海参中也有相当多的皂苷,所以许多科学家也对这些皂苷产生了兴趣。

B.科学家们发现,皂苷具有细胞毒性,似乎能够抗炎、抗真菌以及调节免疫等等。不过最具有号召力的,还是抗肿瘤。

C.海参为了自卫而产生的皂,不可能只对癌细胞无情斩杀而跟正常细胞友好相处,可以说离抗肿瘤还很遥远。

D.科学家们郁闷地发现,从被打捞出海到送上餐桌,经过挺复杂的处理与烹饪,海参中的皂苷早己失去了功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关节疼痛这类症状的缓解,“宁可信其有”是个极其有效的药方。也就是说,只要想着“我在接受治疗”,不管是吃硫酸软骨素还是吃安慰剂都会“感觉好多了”。

B.从海参的几种成分中——无论是硫酸软骨素、皂苷,还是脂肪,科学家们都没有得到想要的“神奇”。

C.海参脂肪中具有抑制脂肪氧化的活性成分在细胞试验中展示了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所以被用来治疗哮喘、溃疡性结肠炎、关节炎。

D.人们花了那么高价钱,自然是希望其中有神奇的“活性成分”,但是其中的“活性成分”是不是有“坏的方面”很不清楚,有没有“没准有”的好处也不明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唯辞章、数术、天文是好,妙操音律。

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菟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

桓帝时,中常侍徐璜等五侯擅恣,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邕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闲居玩古,不交当世。

建宁三年,辟司徒桥玄府,玄甚敬待之。召拜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熹平四年,乃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

中平六年,灵帝崩,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称疾不就。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遂偃蹇者,不旋踵矣。”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谟,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

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僖!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僮仆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驰往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太尉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

允悔,欲止而不及,邕遂死狱中,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北海郑玄闻而叹曰:“汉世之事,谁与正之!”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

(选自《后汉书•蔡邕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党高其义:“乡”是古代地方行政单位,所辖范围历代不同;“党”是古代地方组织单位,古代五百家为党,合而称乡党,指乡里、家乡,文中是指乡族朋友。

B.搢绅诸儒莫不流涕:“搢”有“插”之意,“绅”是指古代仕宦者围于腰际的大带。“搢绅”意即把上朝用的笏插到“绅”中,代指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

C.我力能族人:“族人”是由两个单音节词“族”和“人”组成,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族人”,“族”的用法和“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中的“族”是相同的。

D.正定六经文字:“六经”是指《诗经》《礼记》《尚书》《周易》《春秋》《孝经》六部儒家经典,《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也是指的这六部经书。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菟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B.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菟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C.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菟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D.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菟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常侍徐璜等听说蔡邕善于弹琴,于是奏明皇帝,由陈留太守督促蔡邕进京,但进京途中,蔡邕走到偃师就假称生病,回家了。

B.蔡邕在陈留时,他的邻居请他赴宴,他走到门口却离去了,是因为他从弹琴者的琴声中听出了杀意,这正是他妙操音律的表现。

C.蔡邕被司徒桥玄请入自己的幕府,在东观研究修撰史书,蔡邕认为经书离圣人宣扬的境界很远,文字又有很多错误,因此请求修正。

D.王允将汉武帝不杀司马迁类比自己不杀蔡邕,意在强调如果留下蔡邕,白己将会像汉武帝受到司马迁毁谤一样受到蔡邕的毁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

(2)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张欣秦,字义亨,竞陵人也。父兴世,宋左卫将军。欣泰少有志节,不以武业自居,好隶书,读子史。年十余,诣吏部尚书褚渊,渊问之日:“张郎弓马多少?”欣泰答日:“性怯畏马,无力牵弓。”渊甚异之。州主簿,历诸王府佐。世祖与欣泰早经款遇,及即位,以为直阁将军,领禁旅。欣泰通涉雅俗,交结多是名素。下直辄游园池,著鹿皮冠,衲衣锡杖,挟素琴。有以启世祖者,世祖日:“将家几何敢作此举止!”后从车驾出新林,敕欣泰甲仗廉察,欣泰停仗,于松树下饮酒赋诗。制局监吕文度过见,启世祖。世祖大怒,遣出外,数日,意稍释,召还,谓之日:“卿不乐为武职驱使,当处卿以清贯。”正员郎。巴东王子响杀僚佐,上遣中庶子胡谐之西讨,使欣泰为副。欣泰谓谐之日:“彼凶狡相聚,所以为其用者,或利赏逼威,无由自溃。若且顿军夏口,宣示祸福,可不战而擒也。”谐之不从,进屯江津,尹略等见杀。事平,欣泰徙为随王子隆镇西中兵。子隆深相爱纳,数与谈宴,州府职局,多使关领,意遇与谢胱相次。典签密以启闻世祖怒召还都屏居家巷置宅南冈下面接松山欣泰复弩射雉恣情闲放众伎杂艺颇多闲解建武二年,虏围钟离城。欣泰为军主,随崔慧景救援。虏既为徐州军所挫,更欲于邵阳洲筑城。慧景虑为大患。欣泰日:“虏所以筑城者,外示婷大,实惧我蹑其后耳。今若说之以彼此各愿罢兵,则其患自息。”慧景从之,遣欣泰至虏城下具述此意。及虏引退,而洲上余兵万人,求输五百匹马假道,慧景欲断路攻之。欣泰说慧景曰:“归师勿遏,古人畏之。死地之兵,不可轻也;胜之既不足为武,败则徒丧前功。不如许之。”慧景乃听虏过。

(节选自《南齐书•张欣泰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典签密以启闻世祖/怒召还都/屏居家巷/置宅南冈/下面接松山/欣泰负弩射雉/恣情闲放/众伎杂艺/颇多闲解/

B.典签密以启闻/世祖怒/召还都/屏居家巷置宅/南冈下面接松山/欣泰负弩射雉/恣情闲放众伎/杂艺颇多闲解/

C.典签密以启闻世祖/怒召还都/屏居家巷置宅/南冈下面接松山/欣泰负弩射雉/恣情闲放/众伎杂艺颇多闲解/

D.典签密以启闻/世祖怒/召还都/屏居家巷/置宅南冈下/面接松山/欣泰负弩射雉/恣情闲放/众伎杂艺/颇多闲解/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隶书是先秦时期通行的一种字体,由篆书简化而成,形体接近于现在的字体,隶书的兴起是汉字形体的一次重大变革。

B.我国传统的四部分类法把图书划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称为四部,其中史部主要收录各种史书,子部主要收录诸子百家著作。

C.吏部掌管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等事务,吏部尚书是吏部的最高长官,为中央六部尚书之首。

D.文中“辟”“除”“徙”等词语均含有任职的意思:“辟”表示被征召并授予官职,“除”表示任命、授职,“徙”表示官职调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欣泰喜欢读书,不愿意以带兵打仗为职业,十多岁时,当别人问他弓马功夫怎样时,他回答说害怕骑马,无力拉弓。

B.张欣泰游览园林时身穿僧衣,手执禅杖,随皇上出巡时中途跑到松树下去喝酒赋诗,这些举动表明他对当时的现实十分不满。

C.虽然齐世祖对张欣泰的率性而为提出了严厉批评,但还是能理解他不愿意当武将的想法,任命他担任了比较清闲且地位不低的文官。

D.张欣泰具有一定的军事才干。讨伐巴东王时,主将胡谐之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吃了大亏;而崔慧景对他言听计从.很顺利地解除了钟离城之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祖与欣泰早经款遇,及即位,以为直阁将军,领禁旅。

(2)死地之兵,不可轻也;胜之既不足为武,败则徒丧前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棵树的正常死亡

梅寒

老槐是一棵很老很老的槐树。它从什么时候就站在那里,连那所院子里年纪最老阅历最广的老张也不知道。

小院是四合院,临街,门前就是小镇最繁华的人民路。老槐站在小院门口右侧。

老槐是小镇上天然的一把巨伞,在每一个炎夏来临之际,把灼人的热浪挡在外面。树下,是小镇人的乐园。老人们摇着蒲扇下棋,姑娘媳妇儿聊着家常纳鞋底绣花,孩子们最是快乐,撅着屁股趴在树底下逗蚂蚁。

老张是小院的主人,也算是老槐的半个主人。他喜欢那份热热闹闹的烟火气,南来北往,无论是来树下纳凉的老街坊还是过路歇脚的陌生人,来了,拿张小凳来杯茶水,三言两语,就聊成老友。过日子,要有人气。老张家的日子,在那份热闹的人气中蒸蒸日上,越过越红火。儿女们一个个长大出息了,回头将家里的旧房旧院翻整一新。老张熬成了家里的爷,有事无事拿把宜兴紫砂小壶,坐在老槐树上的石桌边不紧不慢地啜。看人民路上车来人往,听老槐树项上鸟鸣啾啾,过着神仙一样的日子。老张挺感激那棵老槐树,待它也好。春天里,他在老槐树周围挖上一圈深沟,将发酵好的土肥填上,再浇足水,老槐就像吃了什么灵丹妙药,一下子返老还童。夏天来时,长疯了,那叶子油绿发亮,密不透风,将整个小院笼在一片清凉里。老槐树身上出现几个莫名的洞,害虫钻的。那洞就像咬在老张的身上,找来针筒,找来药,按比例兑好,给老槐树打针,绕着树来来回回找,一个小洞也不放过。一棵树的寿命长短,有时候不在于它本身,不在大自然为它提供的阳光雨露,而在于最初那颗种子的选择,或者说在于人的选择。

儿子回来,把他的生意触角伸到了小镇,伸到了他们的老院里。他要将老院的房子全部扒倒,建吊脚楼,搞农家乐。小镇上的旅游业日渐火起来,可小镇上的餐饮住宿服务还远远跟不上,老张的儿子嗅觉灵敏。盖楼,老槐树是第一个要挪开的绊脚石。挪,只有死。

不挪,也是死,得锯掉。儿子说得唾沫星子乱飞,老张听得脸红脖子粗:你休想打那棵树的主意!

老张和儿子的较量就从那天开始。老张拼命守护,儿子拼命要砍树。老槐树是当地林业部门注册上号的,要砍掉它其实也没有那么容易。这是唯一让老张心安的一点。那些天,儿子似乎消停了些,不再提砍树的事。天天开着他那辆黑色的奔驰车,“呜”一下来了,“呜”一下又没了影儿……偶尔还会对老槐树关心一下,提桶水浇浇它。

老张却不晓得那棵老槐树是怎么回事,它似乎预知到什么,精神一天天委顿下去。一树油绿发亮的叶子慢慢失去光泽,慢慢打卷泛白。那个夏天还没走,一树叶子就开始簌簌地落,像衰老人的发,止也止不住。老张看着那一地惨绿的枯叶,心疼得掉泪,却没有任何办法。那棵老槐,正在慢慢死去。

小镇上的人,也很少再到老槐树下扎堆聚集。往日的好时光,也像那一树飘落的叶子,一点一点的飘逝了。

老张说给儿子听:人不能富得只剩下钱。

儿子不服:中国人有普遍的仇富心理。

老槐倒下,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漆黑雨夜。一场台风席卷小镇,老槐树没能躲过那一劫。其实,与往年的台风相比,那一场台风并算不得凶猛。

倒下的老槐树,树根都变黑变烂了

儿子浑身被绑得白粽子一样躺在医院里。忍不住,还是跟老张说了。爸,你说得对,人不能富得只剩下钱……那也是一个人最穷的时候了……

老张儿子去找老同学帮忙开采伐证,老同学不痰不徐地告诉他:按照相关规定,我们是无权给你开这个采伐证的,但你得明白,我们也无权阻止一棵树的正常死亡——树也有生老病死嘛。那一句,让老张的儿子眼前豁然开朗,他不再跟倔驴一样的父亲争,他只买回一种药,掺到水里,时不时给老槐树喂一点……

爸,老槐树这次没把我砸死,只把我的车砸烂,是还在念着您老对它的好吧……我,我对不起老槐树啊……

老张活了六十多年,自诩吃过的盐比儿子吃过的饭多,走过的桥比儿子走过的路多,他却从天边儿上也想不到儿子会用这样的招数来对付他和老槐树。为赎罪,儿子说等养好了伤就去买一千棵槐苗,栽到镇里的荒山上。看儿子满脸的愧与悔,老张心里说不出啥滋味儿。

(选自《红豆》2015年第9期,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细致描写老张尽心尽力地善待老槐树,是为了给下文老槐树倒下的时候只是把儿子的车砸烂,而没有把儿子砸死埋下伏笔,这是小说结构上的严谨之处。

B.老张儿子看到小镇上的旅游业日渐红火,为了抢占餐饮住宿服务的先机,要扒掉老院的房子建楼,搞农家乐,这就要除掉老槐树,因为它的老与新的设计不协调。

C.老张对儿子说“人不能富得只剩下钱”,儿子先是不服,后来死里逃生才明白了父亲讲的道理,说明儿子具有自我反思意识,他正是靠着这把生意做得顺风顺水。

D.老张儿子的老同学说的话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老张儿子受它启发,采用歹毒的方式,使老槐树看起来是正常死亡,事实上是非正常死亡,他被倒下的树砸伤。

E.小说结尾通过老张儿子之口交代老槐树是非正常死亡,其实前面要锯树的儿子竟然为它浇水、吹倒它的台风和往年相比算不得凶猛等内容已暗示了这一结果。

2.小说第3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在刻画老张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小说结尾说“老张心里说不出啥滋味儿”,老张心里应该有哪些滋味儿?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