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合理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金砖国家为了自己及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等项目筹措资金,遵循维护金融主权、合作促发展、公平互利的原则,于2014年7月在巴西峰会上宣布签署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协议。

 

答案:
2014年7月在巴西峰会上,金砖国家宣布签署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协议,目的是为自己及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等项目筹措资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运行遵循维护金融主权、合作促发展、公平互利的原则。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首先找到句子的主干,然后把长句的状语和定语单独成句,重点叙述目的和原则。 【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句式变换主要有长短句互换、整散句互换、变式句和常式句互换,短句变长句,长句一般为单句,特征是只有一套主谓宾,把其它的句子分别变成单句的中的定语和状语。长句变短句相反,把成句的定语或状语变为单独的句子,然后提出句子的主干,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此题是成句变短句,注意把定语变为的单独的句子。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迟子建自传

从中国的版图上看,我的出生地漠河居于最北,大约在北纬53度,那是一个小村子,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每年有多半的时间白雪飘飘。我记忆最深刻的,是那里漫长的寒冷,冬天似乎总也过不完。

我小时候住在外婆家里,那是一座高大的木刻楞房子,房前屋后是广阔的菜园。短暂的夏季来临的时候,菜园就被种上了各色庄稼和花草,有的是让人吃的东西;有的则纯粹是供人观赏的。当然,也有半是观赏半是入口的植物3我经常看见的一种情形就是,当某一种植物还在旺盛的生命期的时候,秋霜却不期而至,所有的植物在一夜之间就憔悴了。这种大自然的风云变幻所带来的植物的被迫凋零令人痛心和震撼。

我对人生最初的认识,冗全是从自然界的一些变化而感悟来的。比如我从凋零的植物身上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同时我也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生命的从容,因为许多衰亡的植物,转年又会焕发出勃勃生机,看上去比前一年似乎更加有朝气。

童年围绕着我的,除了那些可爱的植物,还有亲人和动物。我的亲人,也许是由于身处民风纯朴的边塞,他们是那么善良、隐忍、宽厚,爱意总是那么不经意地写在他们的脸上.让人觉得生活里到处是融融暖意。我从他们身上,领略最多的就是那种随遇而安的平和与超然,这几乎决定了我成年以后的人生观。

生物本来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但是由于人类的存在,它们却被分出了等级,令人无可奈何。虽然我把那些动物当成了亲密的朋友对待,但久而久之,它们的毙命使我的怜悯心不再那么强烈,我与庸常的人们一样地认为,它们的死亡是天经地义的。只是成年以后遇见了许多恶意的人的狰狞面孔后,我又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些年,在喧哗而浮躁的人世间,能够时常忆起它们,内心会有一种异常温暖的感觉。

在我的作品中,出现最多的除了故乡的亲人,就是那些从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动物,这些在我的故事中是经久不衰的。比如《雾月牛栏》中因为初次见到阳光、怕自己的蹄子把阳光给踩碎了而缩着身子走路的牛;《北极村童话》里的那条名叫“傻子”的狗等等。

此外,我还对童年时所领略到的那种种奇异的风景情有独钟,譬如铺天盖地的大雪、轰轰烈烈的晚霞、波光荡漾的河水、在雪地上飞驰的雪橇、千年不遇的日全食等等,我对它们是怀有热爱之情的,它们进入我的小说,会使我在写作时洋溢着一股充沛的激情。我甚至觉得,这些风景比人物更有感情和光彩,它们出现在我的笔端,彷佛不是一个个汉字在次第呈现,而是一群在大森林中歌唱的夜莺。

在这样一片充满了灵性的土地上,神话和传说几乎到处都是……

也许是因为神话的滋养,我记忆中的房屋、牛栏、猪舍、菜园、坟茔、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无一不沾染了神话的色彩和气韵,我笔下的人物也无法逃脱它们的笼罩。我所理解的活生生的人,不是庸常所指的按现实规律生活的人,而是被神灵之光包围的人,那是一群有个性和光彩的人。他们也许会有种种的缺陷,但他们忠实于自己的内心生活,从人性的意义来讲,只有他们才值得永恒的抒写。

还有梦境。也许是我童年生活的环境与大自然紧紧相拥的缘故吧,我特别喜欢做一些色彩斑斓的梦。我在梦里见过会发光的树,能够飞翔的鱼,狂奔的猎狗和浓云密布的天空。有时也梦见人,这人多半是已经作了古的,他们与我娓娓讲述着生活的故事,一如他们活着。梦境里的流水和夕阳总是带有某种伤感的意味,梦里的动物有的凶猛有的则温情脉脉。有时我想,梦境也是一种现实,而且,梦境的语言具有永恒性,只要你有呼吸、有思维,它就无休止地出现,给人带来无穷无尽的联想。它们就像盛宴上酒杯碰撞后所发出的清脆温暖的响声,令人回味。

当我童年在故乡北极村生活的时候,因为不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认定世界就北极村这么大。当我成年以后到过了许多地方,见到了更多的人和更绚丽的风景之后,我回过头来一想,世界其实还是那么大,它只是一个小的北极村。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越是寒冷地区的人,越渴望温暖,因为我是一个在北极村长大的孩子,我对它的依恋永远不会消亡,因此,读者在我作品中,会看到一种人性意义上的春天。

我写作的过程,是与自己的内心搏斗,是与生活的世界搏斗,因为对这个世界有思考,有不平,所以特别想倾诉3文学是我的伙伴,它是我表达心中理念的渠道。(迟子建)

②迟子建从读书起,就喜欢写作文,故乡的森林、河流、清风和明月给她无尽的灵感。童年的木刻楞房、白夜、极光,深深刻入了她的心灵,给她的创作注入了无穷的想象。(陈华文《迟子建:北极村走出的女作家》)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迟子建出生在漠河最北的一个小村子,那里“冬天似乎总也过不完”的漫长的寒冷给她留下深刻印象,这是她创作上喜欢把背景定在“春天”的缘故。

B.“我与庸常的人们一样地认为,它们的死亡是天经地义的”,这句话与其说反映出迟子建对生命的麻木,不如说表达了她对生命脆弱与从容的达观认识。

C.北极村的人不是按现实规律生活的人,他们被神灵之光包围着,虽然有种种缺陷,却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有个性光彩,因此值得作家们永恒抒写。

D.作者对人生最初的认识,是从自然界一些变化感悟来的,因此她认为风景比人物更有感情和光彩,在她的作品中,除了故乡亲人,出现最多的就是动物。

E.童年的生活经历和大自然的厚赐,给迟子建的心灵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北极村的一切不仅影响了她的人生观,也给她的创作注入了无穷的想象力。

2.迟子建的创作灵感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作为作家的一篇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

4.作者童年时“认定世界就北极村这么大”,成年到过许多地方后,依然认定世界“只是一个小的北极村”,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