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荷塘月色节选

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②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品味段①中画线的句子,说说你对其表达效果的理解。

2.段①中是如何描写荷花的?分别写出了荷花怎样的美丽形象

3.段②中“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中的“这”指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4.两段文字所写景物有何不同

 

答案:
1.通感。写出了清香的若有若无、时断时续、捉摸不定的特点。 2.拟人、比喻和排比。①明丽透亮;②闪烁点点光亮;③清新自然。 3.“这”指“不能朗照”。作者的这种感觉,与他当时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相吻合。 4.前段以荷塘为主景,月色为背景,描绘了月光下荷塘的花叶之美;后段以月色为主景,荷塘为背景,勾勒了整个荷塘上月色的光影之美。 【解析】 试题分析: 1.注意答出“通感”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句子分析写出了清香的若有若无、时断时续、捉摸不定的特点的艺术效果。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散文中的赏析句子的题目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动静、虚实和视听结合等,答题时先辨析手法,然后结合文句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 2.注意答出艺术手法,主要是“比喻”“拟人”和“排比”,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分析散文的修辞手法,首先是通过语句内容辨认修辞,然后结合文段解释为什么是这种修辞,最后结合文段分析效果,分析效果首先答出一般效果,然后结合句子分析具体的效果。如此题中的比喻,解释““如歌的行板”比喻山泉的清澈流淌,效果是形象生动的(普遍效果)写出山泉流淌的声音和节奏(具体的效果)。 3.这是一道考核句子中的词语的指代意思题目,注意结合上下文作答。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主要有比喻义,象征义等,注意结合语境进行分析,词语暗示文章的情感等。此题是指代的词语。 4.注意结合文章的标题“荷塘月色”作答,要分析出语段的重点。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情节的概括是散文常见的命题方式,往往概括物象的特征,事情的经过,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注意锁定文章的区位,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尤其注意文章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节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夷近,则游者众             亦足畅叙幽情

B其孰能讥                   此余所得也

C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古人之观天地、山川、草木、虫鱼、 鸟兽,往往有得

D有志与力,又不随以怠         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此余之所得也”的“得”的是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B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C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3.下列对这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平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D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

4.翻译下列句子。

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诗经》《楚辞》都是不朽的作品,说它们不朽,无非是说它们比一般文学作品享有更长的寿命,而并不真具有哲学上“永恒存在”的意思。拿屈原的作品来说,汉朝初年的贾谊被感动得痛哭流涕,今天,试找一位大学中文系的青年来读一下,他们的感受总难达到贾谊的程度,即使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闷,满腹牢骚。《红楼梦》也是一部名著,和《诗经》《楚辞》-样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五四”前后青年男女知识分子没有读过《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比例显然要少得多

以上现象,借用电讯通讯的概念,可以称作“文化影响衰减”现象。远距离的通讯联络,讯号逐渐衰减,距离越远衰减越明显。为了防止衰减,中间设有接力站,使讯号得到增益。衰减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古人的处境与今人不同,古人的思想感受有与今人相同之处,也有与今人不同之处。世代相去越远,古今人感受的差别越大

中国哲学有极丰富的文化遗产,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到今天还有影响。我们常听人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首先要发扬孔子的哲学。也有人认为孔子的思想与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关系不大,倒是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这两种看法都有根据,现在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来看,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一种文化现象两千多年永远长寿而不衰减的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影响长久不衰,完全是凭借了两次接力站的补充,得到增益的结果。第一次增益,西汉的董仲舒抬出孔子为号召,增加了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说,建立了宗教神学,在他的带动下,中国哲学史上出现了全国性的第一个高潮。思想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革而变革的,当董仲舒的哲学不能应付佛教、道教的冲击,孔子独尊的地位保不住了,宋朝的朱熹起了第二次接力作用,把魏晋隋唐时期已经趋于衰减的儒家振兴起来。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儒教,形成了儒教经学。为了壮大自己,儒教吸取 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从而丰富了儒家经学

经典文句是凝固的。他的影响会随着时易世变而衰减,但对经典的解释却可以随时改变、充实,使他免于衰减,记载孔子言行的可靠经典是《论语》,这部书不过一万多字,他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来自各家的解释、阐发。朱熹的《四书集注》就经常用注释的形式来崇高、阐发自己的思想,为了取得权威性的理论根据,不得不抬出孔子作为招牌,以述为作,是古代学者通用的办法。辨明这个事实,就不难看清董仲舒的孔子是汉代的孔子,朱熹的孔子是宋代的孔子。“五四”时期提出“打倒孔家店”,要打倒的不是鲁国的孔丘,而是经过朱熹改造的巩固封建社会的儒教。长久不衰的不只是孔子一家,道家老子也活了两千多年。道家老子也是一个招牌

摘编自任继愈《文化遗产的寿命》

1.下列表述的内容,不属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的一项是    

A《诗经》《楚辞》虽然被人们称为不朽的作品,但在事实上它们只是比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存世的时间更加长久一些罢了

B屈原的作品可以使汉初的贾谊感动得痛哭流涕,但是无法使今天的青年有同样深切的感受,尽管这个青年可能也有痛苦的遭遇。

C“五四”时期,《红楼梦》在青年男女知识分子当中曾经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但是现在,《红楼梦》在青年中的影响则要小得多

D古人的处境跟今人有所不同,所以古人的思想感受也就可能跟今人有所不同,时代距离越远,古人和今人思想感受的差别就越大

2.下列关于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的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虽然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和后代都有影响,但是实际上按“文化影响衰减”的说法来看,单凭孔子思想自身,影响的力量只会越来越小。

B孔子的思想在秦汉之际出现了衰减,西汉董仲舒把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学说加进孔子思想中,使儒家学说在全国形成了一个 高潮

C魏晋隋唐时期孔子思想出现了第二次衰减,宋朝的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了儒教,并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大大丰富了儒家经学

D孔子的思想主要表现在《论语》一书中,由于这部书只有一万多字,不可能造成深远的影响,造成深远影响的主要是后代各家的解释和阐发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当我们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时候,是把董仲舒、朱熹等人的思想影响也一起考虑在内而这样说的

B中国哲学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孔子的儒家思想同样长寿,当然道家思想中也同样存在着后人的接力作用

C以述为作,就是通过注解古代经典的形式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为了获得权威性的理论根据,朱熹《四书集注》一书就采用了这种办法

D有人说,今天中国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其实这种保守思想应该是后人加入的,并不是当初鲁国孔丘原来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