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韋。

大三学生朱某的父亲遭遇车祸,需要一大笔家庭无力承担的医药费。朱某的老师陈培茁得知此事后,一方面发动自己的熟人和朋友,为朱某筹集了8700元,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将一封求助信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为同学朱某筹钱。老师表示:此活动虽然不是摄影课内容,但会根据各位学生的爱心成绩做本课成绩的综合考量,“谢谢各位同学,我们是去救人。”当有媒体采访他时,他说:“我不是要学生捐钱,学生没有钱,我叫他们发动自己的亲属、朋友。”

对以上这件事,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爱心,构建和谐社会 陈老师的做法传播了爱心,我为他点赞!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是人们的期盼和追求。和谐社会需要爱心,美好生活需要互助,良好人际需要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而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关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相互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爱是人类最朴素最珍贵的情感,是和谐社会必须具备的润滑剂。因为爱心,流浪的人们才能重返家园;因为爱心,疲惫的灵魂才能活力如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对于我们,也许仅仅是少买一点零食,少买几件饰品,就可以让一个孩子享受到知识和爱的雨露。当我们寄去一份爱,看着自己的爱化为孩子脸上欣喜的笑容时;当我们的绵薄之力,却可以改变一个孩子乃至一个家庭的命运时,那是多么的快乐!爱心,就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分外感受到人间的温暖;爱心,就是一泓出现在沙漠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其实也不单单是对弱势群体要播撒爱心。当前我们面临的诸如污染严重、土地流失、环境恶化等等问题,倘若人人都能奉献一份无私的爱,像爱护自己的家庭和亲人一样爱护土地、环境和生态,又何至于到今天这样的程度?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从心灵内部迸发而出,能让我们发挥出无穷的智慧和活力;爱,是一根强大的支柱,无论面临怎样的困境,都能催生我们顽强的斗志和毅力。 孟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人类永远需要在互相帮助的氛围中进步和发展。爱作为人类一种美好的情感,它不是嘴上说说而已的美好言辞,它应该是更加具体、直切地落实到日常生活的互相帮助的行为中去。“勿以善小而不为。”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每一个人都献出点滴爱心就会汇成一股暖流,让社会更加温暖,我们也就会更加靠近和谐社会的理想。德行善举是唯一不败的投资,但我们不是为了投资。因为我们每一个善举,都会闪烁着爱的光芒,充满着人间的真情。 爱心缘于人的本质,善意折射出道德的高尚,让我们进一步唤醒心灵深处的美好和关爱,让我们用爱心去构建和谐社会,用爱心打造出一条条爱心链。握紧它,人们就有了攀缘向上的呵护,就有了生活上风霜雨雪的遮蔽,就有了心头上的温暖与希冀。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对材料中陈老师要求学生发动亲友捐款的这件事可以持赞成态度,他作为一名教师,不仅注重教会学生知识,更注重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他教育学生关心他人,培养对他人的爱心,这一点是值得称赞的,由此可立意为:教书更要育人,社会需要爱心,言传身教力行。也可以对陈老师的做法持否定态度,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这是一种道德绑架,据此可立意为:不要道德绑架,爱心自发才真实,不要让爱心变味等。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本则材料是一个新闻事件,考生审题时可使用“主旨领悟法”从正面审题立意,这则材料的中心是什么,陈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追求的是什么,他不仅自己捐款,还发动亲友捐款,要求学生发动捐款,由此可看出,作为一名老师,他在教书的同时更重育人,他在教导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爱心和社会责任心,而且他也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不是要学生捐钱,学生没有钱,我叫他们发动自己的亲属、朋友”,综合这些信息,就可得出作文的正确立意。也可以从反面立意,思考陈老师做法不恰当的地方,对陈老师的做法提出反对意见。 文体上看,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  
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