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韩彦直,字子温。生期年,以父任补右承奉郎,寻直秘阁。六岁,从世忠入见高宗,命作大字,即拜命跪书“皇帝万岁”四字。帝喜之,拊其背曰:“他日,令器也。”亲解孝宗丱角之繻傅其首,赐金器、笔研、监书、鞍马。年十二,赐三品服。

绍兴十七年,中两浙转运司试。明年,登进士第,调太社令。乾道二年,迁户部郎官、主管左曹,总领淮东军马钱粮会大军仓给粮径乘小舆往察之给米不如数捕吏置于理。初,代者以乏兴罢,交承,为缗钱仅二十万,明年奏计乃四倍,且以其赢献诸朝。帝嘉之。 拜司农少卿,进直龙图阁、江西转运兼权知江州。七年,授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条奏军中六事,乞备器械、增战马、革滥赏、厉奇功、选勇略、充亲随等,朝廷多从之。先是,军中骑兵多不能步战,彦直命骑士被甲徒行,日六十里,虽统制官亦令以身帅之,人人习于劳苦,驰骋如飞。事闻,诏令三衙、江上诸军仿行之。明年,兼工部侍郎,同列议:大辟三鞫之弗承,宜令以众证就刑,欲修立为令。彦直持不可白丞相梁克家曰:“若是,则善类被诬必多冤狱。且笞杖之刑犹引伏方决况人命至重乎?”议卒格。

会当遣使于金,在廷相顾莫肯先,帝亲择以往,闻命慨然就道。方入境,金使蒲察问接国书事,论难往复数十,蒲察理屈,因笑曰:“尚书能力为主。”既至,几罹祸者数,守节不屈,金卒礼遣之,帝嘉叹。迁吏部侍郎,寻权工部尚书。

寻知温州,首捕巨猾王永年穷治之,杖徙他州。奏免民间积逋,以郡余财代输之,然以累欠内帑坊场钱不发,镌一官。海寇出没大洋劫掠,势甚张,彦直授将领土豪等方略,不旬日,生禽贼首,海道为清。久之,再为户部尚书。卒,特赠开府仪同三司,赐银绢九百,爵至蕲春郡公。

【注丱角:头发束成两角形。旧时多为儿童或少年人的发式。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总领淮东军马/钱粮会大军仓给粮/径乘小舆往察之/给米不如数/捕吏于理

B总领淮东军马钱粮/会大军仓/给粮径乘小舆/往察之/给米不如数/捕吏于理。

C总领淮东军马钱粮/会大军仓给粮/径乘小舆往察之/给米不如数/捕吏于理

D 总领淮东军马/钱粮会大军仓给粮/径乘小舆往/察之给米不如数/捕吏于理

2.下列各项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上卿是战国时最高的官阶;上大夫是大夫中最高的官阶,比卿低一级。

B汉代的郎官专指皇帝的侍从官;侍中是皇帝的侍从,汉时在其本官职外的加衔。

C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所以豪族大户称为豪右;秦汉以前,地位官位以左为尊。

D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3.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韩彦直治军有方。在他做御前诸军都统制时,经过训练,使不能步站的骑兵后来能健步如飞。不久,他又命令三衙、江上诸军效仿。

B韩彦直秉公为民,当同僚中有人提议经过再三审问仍不认罪的死刑犯应根据一般的证据判刑时,他坚决不同意,认为这样会有善良的人被诬告,从而产生许多冤假错案。最终议论被终止。

C韩彦直不辱使命。在无人肯出使金国时,他自告奋勇,慨然前往,尽管受到金使的多方刁难,他几遭祸难,却依然坚守气节,最终圆满完成使命。

D韩彦直为民除害。在他担任温州知州期间,第一件事情就逮捕了老奸巨猾的王永年,狠狠地地整治了他一顿,并给他一根拐杖,把他流放到其他州去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2)奏免民间积逋,以郡余财代输之,然以累欠内帑坊场钱不发,镌一官。

 

答案:
1.C 2.C 3.B 4. (1)宦官们害怕他说自己的坏话,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便用一些不易捉摸的话回答,而后退出朝堂。 (2)上奏请求减免民间拖欠的赋税,用郡里的财政收入来代缴,但是由于多次拖欠内库钱财,坊场钱发不出,被降官一级。 【解析】 试题分析: 1.抓住谓语动词:“总领”、“给”、“往察”、“如”。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抓住谓语动词:“总领”、“给”、“往察”、“如”。 2.以右为尊。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应为以右为尊。 3.A项应是朝廷“命令三衙、江上诸军效仿”,不是韩彦直命令。C项并不是他自告奋勇出使金国,而是受皇帝之命。D项“杖徙他州”的“杖”是“杖责”意。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A项应是朝廷“命令三衙、江上诸军效仿”,不是韩彦直命令。C项并不是他自告奋勇出使金国,而是受皇帝之命。D项“杖徙他州”的“杖”是“杖责”意。 4.重点词语:“毁”“ 目”“ 诡对”“输”“累”“镌”。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毁”“ 目”“ 诡对”“输”“累”“镌”等实词,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2)中的被动句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韩彦直,字子温,出生一周岁时,他因为父亲的缘故补任右承奉郎,不久又晋职直秘阁。六岁那年,跟随父亲韩世忠入宫拜见皇帝,皇帝命令他写大字,他受命跪着写了“皇帝万岁”四个字。皇帝很高兴,抚摸着他的背说:“将来定是个优秀的人才。”并亲手解下孝宗发角上束发的彩带,系缚在他头上,还赐给他金器、笔砚、监书、鞍马。绍兴十七年,在两浙转运司的考试中,一举考中。第二年,考中进士,调任太社令。乾道二年,迁户部郎官、主管左曹,总领淮东军马钱粮。恰逢大军仓供应粮食,他直接乘坐小车前往察看,发现供应的粮食不足分量,便将有关负责人逮捕交给狱官。起初,被替代的管理者因为犯乏军兴的罪而被罢免,交接以后,收到铜钱也仅二十万。第二年,统计上报时是头年的四倍,并且将盈余部分献给了朝廷。皇帝嘉奖了韩彦直,授予他司农少卿,进职龙图阁、江西转运使并暂兼江州知州。七年,韩彦直被授予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条陈上奏了有关军中的六件事,请求配备武器装备、增加战马、革除滥发奖赏、奖励有功人员、选拔勇敢有谋略的人才、扩充亲随军等。多被朝廷采纳。先前军队里的骑兵,大多不能步战,彦直命令骑兵穿上铠甲徒步行走,一天走六十里,即使是统制官也要求带头以身作则,人人都习惯于劳苦,奔跑起来就像飞一样。这件事传出以后,皇帝命令三衙(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和江上各路军 队仿照进行操练。第二年,又兼任工部侍郎。同僚中有人议论说:死刑犯经过再三审问不承认罪行的话,就应该根据一般上的证据来判刑,并想将此修订立为律令。韩彦直坚持不同意,他对宰相梁克家说:“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善良的人就会被诬告,一定会产生许多冤假错案。即便是鞭抽棍打之类的刑法,还要在犯人认罪之后才可施行,况且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呢?”议论终于被阻止了。正在这个时候,朝廷要派使者出使金国。朝臣们互相看着,没有人肯自告奋勇。皇帝只好亲自选派人前往,韩彦直接受命令以后,慷慨激昂地上路了。刚一进金国境内,金国使者蒲察问起交接国书的事,前后往复讨论了几十次,故意刁难,最后蒲察理亏,便笑着说:“韩尚书有能力为主人。”到了金国,几次遇到祸难,但他总是英勇不屈,保持气节。金国终于以礼相待送他回国。韩彦直受到了皇帝的嘉奖和赞誉,被提拔为吏部侍郎,不久又代理工部尚书。不久担任温州知州。第一件事就逮捕了老奸巨猾的王永年,狠狠地整治了他一顿,并将其杖责后流放到其他州去了。上奏请求减免民间拖欠的赋税,用郡里的财政收入来代缴。但是由于屡次拖欠内库钱财,坊场钱发不出,被降官一级。海盗出没大洋之间劫掠财物,气焰十分嚣张,韩彦直授给将领和地方豪强方略计谋,不到十天,就将海盗头目活捉,海路交通因此得以肃清。过了很久一段时间,再次做户部尚书。死后,特别赠送给他开府仪同三司,赐银饰和丝绢九百以及蕲春郡公的爵位。
推荐试题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材料,完成题。

材料一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不好交接俗人               交接:与……交往

B.连公府不就               辟:征召

C.辄积年不                 徙:调动官职

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看、视察

2.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才高           尤致思天文阴阳历算

B.精铜铸成           验之

C.公车特拜郎中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

D.入京师,观太学     伺者此觉知

3.下列句中加横线字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的“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空以身草野           B.吾得事之

C.且庸人尚之           D.宁许以秦曲

4.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举孝廉不行

B.为降虏于蛮夷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使不辱于诸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啗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至鸿门,                     哙拜,起,立而饮之

B.军中无为乐                     项王未有

C.臣韩王送沛公                   大王不取也

D.项王按剑跽曰                   劳苦功高如此

2.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词。

百余骑来见项王         

②杀人如不能         

③而听细说           

④此亡秦之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②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字的活用情况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社之行为士                 不能容于远近

B.缇骑按剑而                     亦以死生之大

C.中丞匿于溷藩                 敛赀财送其行

D.既而以吴民之乱请             匹夫之有重社稷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词。

丙寅三月之         

诛五人         

今之傫然在墓者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

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在小日子里生长与飘零

董桥偶于市上得到一枚闲章,材质也许不敢恭维,印文却是绝妙好辞:“我是个村郎,只合守篷窗、茅屋、梅花帐。”这十五个字,印在纸上,无论怎么读,感觉都是一首诗,而诗眼就在“只合”二字上。这个村郎,肚子里肯定贮了些墨水,却不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你若以为他是一个胸无大志、不求上进的人,那就大错特错了。篷窗、茅屋、梅花帐,是他的选择。

我也是个村郎,因为时代发生了骤变,“篷窗、茅屋、梅花帐”像云彩一样飘逝了,我够不着了。这时候,城市吸纳了我,没办法,我只有在城市里过日子。城里的日子,有采采流水的好日子,有蓬蓬远春的美日子,有举步维艰的难日子,有平淡无奇的小日子,也有鲜花着锦的大日子。在这当中,我偏偏选择了小日子,我只合过小日子。

别看这小日子,就是“白菜豆腐保平安”,没这么简单。过小日子。还有不管风吹浪打,自有风景可看的一面;过小日子,还有在你不想走的路上来来往往,在你不想待的地方,安家落户,与你不相识的人同舟共济的一面。说到底,过小日子的真谛,就是不拘酸甜苦辣,自然而然地生活。

诚如托尔斯泰所言,各家各有各的幸福与不幸,小日子从来就不是千篇一律。至于我的小日子,说得好听点,就是锅碗瓢勺交响曲;说得直白些,便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只不过,因为我粗识几个字,在开门七件事之外,我也买些书籍与刊物,这样一来,烹文煮字也就和我的小日子水乳交融在了一起。

过小日子,当然要精打细算了,但绝不仅仅是精打细算。有朋自远方来,曾经共患难,而今相去三千里,相隔三十年,最难风雨故人来,开茅台,泡龙井,倾其所有款待,也在所不惜。又譬如,买一件羊毛衫,通常要问问价,说不定还要货比三家。若是添置电脑、数码相机之类,那就只在贵的里挑,拒绝便宜货。花钱的事,正如女人的面霜,往脸上抹不心疼,但绝对不会往身上抹。总而言之,铢积寸累,是小日子的本色;一掷千金,是小日子的彩色。如此说来,小日子不是富,小日子也不是穷,贫困与富有,在小日子里,是没有重量、没有颜色的词儿。小日子好比量体裁衣,无所谓峨冠博带,称心如意才是根本。

像我这样过着小日子的人,没有一个不是生活在两重世界里的人。八小时之内,我是必然王国里的臣民,只知道为生存而生存;八小时之外,我是自由王国里的臣民,可以为看云而看云。我当臣民的时候,就听天由命;我当百姓的时候,就笑骂由心。我知道,一个人活着,就得忍耐我们必须忍耐的,也要创造我们必须创造的。幸亏还懂得这一点点小道理,才不致被两重世界撕裂开来,依旧是个完整的过小日子的人。

有一阵子,我在广州的一家公司做事。公司为房地产商做策划销售,我们就让甲方打广告,说什么“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买某某花园,就是买高兴!”我做策划做得久了,卖房子卖得多了,就明白买房子这件事,不见得有多少高兴,有点高兴,终归也要被折腾成落花流水。后来我退出了江湖,回到老房子里,回到小日子里,我下了决心,固守我的老巢,我深知小日子经不起折腾。小日子就像一只提水的木桶,外边至少要有一道箍儿箍着,才不致散板。不折腾就是小日子的箍儿,有了这道箍儿,小日子就能循序渐进,就能风平浪静。

跨过了青年的混乱,越过了中年的不安,迈过了老年的苍凉,我的人生,就在小日子里生长与飘零,如同一片树叶,在森林里生长与飘零。

1.文章第1段写董桥的一枚闲章有什么作用。

2.文章第7段,作者为什么要特别提到在广州一家房产公司工作的经历?

3.作者笔下的“小日子”充满了思辨色彩,请从文中找出一组,结合现实谈谈你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