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古代诗歌鉴赏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①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乡!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栴宗元初任柳州剌史时,相宗元与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铉因同属革新派王叔文集团而遭贬。

1.从全诗来看,作者的茫茫愁思因何而起?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2.本诗颔联、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答案:
1. ①从首联来看,作者登楼临远,看到眼前苍茫的累象,触景生情,只觉愁绪如茫茫海天扑面而来; ②从尾联来看,作者被贬蛮荒之地,难免有仕途失怠之愁; ③从诗歌标题和最后一句春,诗人与朋友彼此隔离,音讯不通; ④加之远离故土,身居异乡,难免产生思念朋友、想念家人之愁。 2.颔联与颈眹主要运用了比喻(答“象征”“双关” “借景抒情” “动静结合,也可)的艺术手法,颔联表面上好像是往描写夏季的“惊风密雨”侵袭“芙蓉薜荔”的景象,实际上却是暗写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围攻、迫害,用自然物象暗喻世间人事,曲折含蓄;颈联以“曲似九回肠”的江流来比喻诗人百结的愁肠,自然贴切。(答出“手法”给2分,具体分析各1分;如咎“象征” “双关” “借景抒情” “动静结合”等手法,分析合理也可给分)颔联、 颈联在写景角度上有动与静、近与远的不同。额联描绘风总雨骤中的景象,是近景、动景: 颈联描写登楼远眺所见的重岭密林、九曲江流,是远景、静景。 【解析】 试题分析: 1.1】本题考查角度新颖,作者的茫茫愁思因何而起?因眼前的景象而起,因自身的处境而起。眼前景象主要是前三联,首联写诗人登楼临远,颔联描写风雨袭击鲜花香草的景象,颈联描写登楼远眺所见的重岭密林、九曲江流。自身处境是被贬蛮荒之地,身居异乡,与朋友彼此相隔,音讯不通等。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关于考查诗歌“情”与“景”的关系的题目,考生应先明确情与景之间到底有哪几种关系,这样才好对号入座。“情”与“景”的关系无外乎两大种,一为映衬,一为反衬。映衬中有包括: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与景、情景交融。答题的时候,应先将涉及到的诗句中的景物找出来,借助诗句的描述明确景物的特点,然后再借助情感词、注释、词人的情况、所处的朝代等明确词人的感情,最后看景与情是否一致,一致的视为映衬,相反的视为反衬。本题要仔细分析诗歌,明确作者茫茫愁思的原因,就是景与情的关系,本题主要是诗人触景生情。 2.2】本题考查手法。由题干确定范围是颔联和颈联,再根据“主要运用”,可断定是考表达技巧的,并且只答运用最主要的一点就可以。通过理解诗歌可知动静结合比较突出。颔联描写风雨袭击鲜花香草的景象,是近景、动景:颈联描写登楼远眺所见的重岭密林、九曲江流,是远景、静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思路点拨】规范答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特别提示:答题时要区分“一”“些”“主要”等关键词。如问“运用了哪一种表达技巧”,只答一种即可。如问“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至少两种以上。如问“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可答一两种即可。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此题抓住上下阙内容,很容易得出对比的手法,然后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即可。
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