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而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秦伐韩,军于阏与。(阏yù与:古邑名,在今山西和顺西北)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鈇质之诛。”赵奢曰:“胥后令【注】邯郸。”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注】胥后令:胥犹须也。军去城都三十里而不行,未有计过险狭,恐人谏令急救武安,乃出此令。今垂战须得谋策,不用前令,故云“须后令”也。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用之国赋              治:掌管

B.秦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  间:其间

C.即发万人              趋:奔向

D.秦军鼓噪              勒:约束、整训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

B.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

C.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

D.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奢杀了平原君的手下,平原君很恼火,要杀赵奢。赵奢从国君利益和国家安定的角度劝服了平原君。

B.赵奢对救韩提出异议,主张出兵解阏与之围,并阐述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道理。

C.赵奢在距离邯郸三十里的地方停留二十八日而不进军,目的是麻痹秦军,以出奇制胜。

D.赵奢接受了军士许历的建议,集中优势兵力,占据有利地形,因而一举打败秦军,解了阏与之围。

4.把下列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

①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

②赵奢善食而遣之。

 

答案:
1.B 2.B 3.A 4.①又召见乐乘问这件事,乐乘的回答和廉颇的话一样。②赵奢用好的饭食款待他,然后把他送回去。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句,然后把句子放入原文中,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B.间: 间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解答文言断句题,应注意做此题时要在大致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还要注意文句的连贯性,不割裂文句,保持句子的整体性。其次注意每句表达时的主语或宾语。可用排除法,找到答案。 注意主语“赵奢”,“争山不得上”的主语承前省略,是“秦兵”,所以答案为B。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A“赵奢从国君利益和国家安定的角度劝服了平原君”错。由文意可知,赵奢是从平原君自身利益和国家强大的角充加以劝说。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翻译时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抓住关键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关键得分点:①焉;对 ; 如……言(2)善食; 遣 ; 之。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赵奢,本是赵国征收田租的官吏。(在收租税的时候)平原君家不肯缴纳,赵奢依法处治这件事,杀了平原君家九个主事的人。平原君大怒,要杀赵奢。赵奢趁机劝说道:“您在赵国是贵公子,现在要是纵容您放任家臣不遵守国法,就会使国法削弱,法令削弱了就会使国家衰弱,国家衰弱了诸侯就要进兵侵犯,诸侯出兵侵犯赵国就会灭亡,您还怎能保有这些富足呢?凭您这样的高贵地位,能奉公守法就会使国家上下公平,上下公平就能使国家强盛,国家强盛了赵氏的政权就会稳固,而您身为赵国贵戚,难道还会被天下人轻视吗?”平原君认为他很贤能,把他推荐给赵王。赵王任用他管理全国赋税,国家赋税非常公平合理,民众富足,国库充实。 秦国进攻韩国,军队驻扎在阏与。赵王召见廉颇问道:“能不能去援救?” 廉颇回答说:“道路遥远,又艰险、狭窄,很难援救。” 赵王又召见乐乘询问这件事,乐乘的回答和廉颇说的一样。赵王又召见并询问赵奢,赵奢回答说:“道远地险路狭,要去救援,就譬如两只老鼠在洞里争斗,将是勇敢的取得胜利。”赵王便派赵奢领兵,去救援阏与。 军队离开邯郸三十里,赵奢就向军中下令说:“有为军事进谏的处以死刑。”秦军驻扎在武安西边,秦军擂鼓呐喊、整训军队的声音,把武安城中的屋瓦都震动了。赵军中的一个侦察敌情的军侯请求急速援救武安,赵奢立即斩杀了他。赵军坚守营垒,停留二十八天不向前进发,反而又加筑营垒。秦军间谍潜入赵军营地,赵奢用饮食好好款待后把他遣送回去。间谍把情况报告给秦军将领,秦将大喜,说:“离开国都三十里军队就停止不前,只忙于增修营垒,看来阏与不会为赵国所有了。”赵奢遣送秦军间谍之后,就令士兵卸下铁甲,快速向阏与进发。两天一夜就到达了目的地,他下令善射的士兵在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扎营。军营筑成后,秦军知道了这一情况,立即全军悉数赶来。军士许历请求就军事提出建议,赵奢说:“让他进来。”许历说:“秦人本没想到赵军会来到这里,他们的来势很猛,将军一定要集中兵力严阵以待。不然的话,必定要失败。”赵奢说:“我愿意接受你的建议。”许历说:“我请求接受死刑。”赵奢说:“等回邯郸后再处理。”许历又请求进言,说:“先占据北山的就能胜利,后到的失败。”赵奢同意了,立即派出一万人迅速占领北山。秦兵后到,与赵军争夺北山但攻不上去,赵奢发兵攻打秦军,大败秦军。秦军撤围逃走,赵奢终于解除了阏与之围,班师回国。 赵惠文王赏赐赵奢,封号为马服君,任许历为国尉。赵奢从此与廉颇、蔺相如职位相同。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边塞与边塞诗

①边塞诗的兴盛在唐代,那时候,边塞的概念是具体的——基本上是陇右。陇右自古为羌戎之地、华夏边陲,是历史上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舞台,历经汉唐王朝的大力开发和“丝绸之路”的畅通,这里便成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乃至西方文明交流、融合最活跃的地区。广义的陇右,东起陕西甘肃的界山陇山,西达沙州今甘肃敦煌;狭义的陇右则具体为甘肃黄河以东、青海青海湖以东至陇山。在古代,军事家们有一个共识:欲保关中,先固陇右;欲保陇右,先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陇右,一直是历代中原王朝军事防御的核心区域,在唐初,突厥军队曾经逼近大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城,甚至差点迫使大唐帝国迁都。此时的突厥汗国,已控制了东至辽河上游、西至里海沿岸、南至大漠以北、北至贝加尔湖的广大地区。中原内地自然早成了他们觊觎的对象。因而那时边塞逐步收缩于陇右的狭义概念上。边塞的战事,使众多的诗人们豪情满怀或者悲苦结肠,尤其是河西走廊,在石羊河流域、黑河流域、疏勒河流域,留下了不朽的边塞诗篇章。

②追溯历史,西汉与匈奴南北对峙,互相抗衡,汉朝为防御匈奴南犯,不惜倾尽国力,修筑了扼守边防的长城,当时称为边塞,简称塞,或称障塞。沿边塞修筑的障、城、亭、燧,是驻军防戍的军事建筑。一段时期,这样的地区成为典型的边塞。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朝的国力逐渐殷实。突厥的骚扰逐渐平息,就在高昌设立了驻守西域的最高统治机构——安西都护府,管辖天山直至碎叶河以南地区。在那个鼎盛的时期,边塞又指向了敦煌郡的阳关和玉门关以西的地方,不少的优秀诗作已经涉及到了新疆的广大地区。《汉书》、《后汉书》、《魏书》、《北史》、《隋书》直到《明史》都为边塞立传。唐代边战频繁的地区,主要在三边——西北、朔方、东北。一部《全唐诗》中,边塞诗约2000首,而其中1500首与西北边塞有关。

③到唐代,由于中国历史舞台上活跃着唐、吐蕃、突厥以及后起的回鹘、南诏等几大政权,他们相互角逐、相互兼并,相互扩充各自的势力范围,这就促使唐朝政府大力在边地修筑城堡,以增强边地的防御能力。因为边防的战事,一座座城堡拔地而起,这是军事防卫的需要。另一方面。地方的行政核心区逐渐发展为城市,城市的经济文化辐射力又影响和促进了整个边防线上的生产发展和商贸往来。这些,在边塞诗的歌吟中;是不可回避的。然而,随着战争的发生.城堡遭遇了强大的破坏力,民不聊生,生灵涂炭。格调高挑的边塞诗也开始黯然神伤。

④边塞毕竟是边塞,其地理上的偏远,文化上的边缘,物质上的单调,环境上的严酷,也是锤炼边塞诗不可或缺的元素。如果没有边塞的艰苦和遥远,就没有边塞诗的磅礴气势和苦难锋刃。在边塞诗中旅行,边塞的风,边塞的沙尘,边塞的壮丽与辽阔,边塞的风俗与美味,会磨砺我们的风骨,会滋生我们的豪情。放达的人生,尽在边塞诗中。   

节选自《中国国家地理》

1.根据第③段,下列选项不属于边塞诗内容涉及范围的一项是   

A.为了增强边地的防御能力,唐朝政府大力在边地修筑城堡,一座座城堡拔地而起。

B.地方的行政核心区逐渐发展为城市,城市的经济文化辐射力又影响和促进了整个边防线上的生产发展和商贸往来。

C.战争的发生,使城堡遭遇了强大的破坏力,民不聊生,生灵涂炭。

D.格调高挑的边塞诗开始黯然神伤。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边塞即陇右。广义的陇右,东起陕西甘肃的界山陇山,西达沙州;狭义的陇右则是甘肃黄河以东、青海青海湖以东至陇山。

B.边塞是羌戎之地,华夏边陲,是历史上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舞台;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乃至西方文明交流、融合最活跃的地区。

C.唐初,突厥汗国觊觎中原内地,因而那时的边塞是指东起陕西甘肃的界山陇山,西达沙州一带地区。

D.边塞就是指西汉与匈奴南北对峙时期,汉朝为防御匈奴南犯而修筑的扼守边防的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原文中引用古代军事家们的共识,意在强调只要排斥、打击甚至消灭西域的各少数民族就可以保全关中地区。

B.一部《全唐诗》中,边塞诗约2000首,而其中1500首与西北边塞有关,这说明唐代边战最频繁的地区在西北,其它地域几乎没有战事。

C.文化上的边缘,物质上的单调,环境上的严酷,锤炼了边塞诗,造就了边塞诗,边塞特有的地理、文化、物质、环境特点是边塞诗形成的全部原因。

D.“边塞”不是一个固定的地域概念,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的发生变化。边塞诗记录着边塞,表现着边塞。阅读边塞诗,可以让我们的风骨、豪情得到磨砺、滋生,边塞诗包含了人生的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