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诸葛亮运筹于帷幄,他对曹魏的图谋__________。因此,当吴蜀两国发生摩擦的时候,他所采取的完全是内部调和的策略。

②这档节目的参与者大多由相关网站推选,本期的男嘉宾可谓是__________,其中要数一位科学家和一位电子竞技职业玩家最惹眼。

③军地联手依法查处一起以网络谣言诋毁海军的恶劣事件,青岛网民祝某因在网上__________,发布虚假信息,已被公安机关依法惩处。

A.洞若观火     百里挑一     信口雌黄

B.隔岸观火     百里挑一     信口开河

C.隔岸观火     凤毛麟角     信口开河

D.洞若观火     凤毛麟角     信口雌黄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辨识,然后做出判断。洞若观火:清楚得就像看火一样,形容看得清楚明白。隔岸观火:站在对岸看火。比喻见人有危难不加帮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百里挑一:形容十分出众。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信口雌黄:不顾事实,随口乱说。信口开河:随口乱说一气。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官至文化部长的著名作家王蒙》

王蒙,当代著名作家,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四十年的岁月沧桑,使他成为共和国文化变迁史的一个标本,而他的命运也是与共和国的命运息息相关。

聪明过人,舌灿莲花

“所谓成长,就是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破灭了,而另一些合理的科学的理念一步一步变为现实。”王蒙在他的自传里说。

他是14岁入党的少年布尔什维克,10年的基层团干部,22年的“右派”(其中16年在新疆),3年零5个月的共和国文化部部长,10年的中央委员,15年的政协委员,享受部级待遇的离休干部,以及,写作长达60年的作家。

他有一些尊号或者注脚:大师(语出莫言)、贯先生(语出贾平凹)、人精(语出许多人)……关于他对某些事情的处理,有过一些争议;关于他的绝顶聪明,毫无争议。

张贤亮讲起一件旧事。某年出访美国,一位希腊裔美国人教他英语,几天后,老师坦率地对他说:你比王蒙笨多了。此前,这位老师也教过王蒙。

王蒙惟一的文凭是初中毕业时拿到的。因为跳级,他没有小学文凭。他的聪明从人堆地气里来,首先表现为他的说话。

陆文夫曾对一众作家说:“人家王蒙一个意思能用18个词儿,你行吗?”河南作家乔典运有言:“瞧人家王蒙说话,领导听着像是在为领导讲话,群众听着像替群众说话。”

韩寒发表了《王蒙的敏感和虚伪》,王蒙回以:“我是新概念大赛的评委会主任,韩寒的出现我有责任。”

他还有一篇经典之作《训贤侄》,是对官场斗争、政治暗算的回击。在自卫反击方面,王蒙是“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信奉者。他有自察,晚年亦有反省:还是火气大了些,意气用事了些,相逢一笑该多好。他仍然心向他推崇的老庄境界:大道无术、道法自然。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崔瑞芳是王蒙的初恋。一见钟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王蒙说,这8个字会让他落泪,“它是一种生命历程啊”。

“我不能对不起她(指妻子),我要让她快乐并因我自豪而不是相反。”而崔瑞芳,“至少有5件事可与俄罗斯十二月党人的妻子相提并论”。她穿着半高跟鞋去京郊看望在那里劳动的丈夫;跟所有劝她与右派丈夫划清界限的亲人划清界限;当丈夫在电话里告诉她决定去新疆,她立刻就同意了,而且,一直去到巴彦岱生产大队……

张贤亮曾对王蒙的不沾绯闻愤愤不平:一个作家,怎么可以没有绯闻!转念一想:最好的女人被他娶到了,你有什么办法?

1990年1月,王蒙发表了辞去部长之职后的第一篇小说《我又梦见了你》。写梦境、青春和爱情,写一个青年坐火车、坐汽车、放弃等车走着去看未婚妻的旅程,那是1954到1958年王蒙往返于北京与太原之间的再现。

“你可以有大快乐,事业、社会、人民……这些你都没有了,你仍然可以有小的快乐,跟爱人一起吃西瓜,买到便宜的处理货……如果你想活下去的话。”

2012年3月23日,崔瑞芳去世,享年80岁。告别遗体时,王蒙忽然大吼一声:“瑞芳!”

81岁拿到茅盾文学奖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2015年8月16日下午在最后入围的10部作品中产生了5部得奖作品,分别是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王蒙的《这边风景》、李佩甫的《生命册》、金宇澄的《繁花》和苏童的《黄雀记》,81岁的玉蒙成了茅奖历史上得奖时年龄最大的作家。

王蒙在得知获奖后一方面觉得“很不好意思,早就应该有更好更新的作品奉献给读者”,另一方面又很高兴,引用俄罗斯谚语说.“好事不要嫌它晚”。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位重要作家,王蒙一直保持着非常旺盛的创作能力,近年来,还时有新作问世。此次获奖的《这边风景》,则是他在被下放到新疆时写就的一部“旧作”,由于后来的政治环境一直没能发表。被家人发现后,时隔30多年重见天日。小说以新疆农村为背景,从公社粮食盗窃案入笔.用层层剥开的悬念和西域独特风土人情,为读者展示了一幅现代西域生活的全景图。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王蒙工作时尽职尽责,在文学创作上奋力前行,一度见证了共和国文化的变迁,他的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B.张贤亮在出访美国时,与王蒙一起拜一位希腊裔美国人为师学过一段时同的英语,王蒙的英语学习能力让张贤亮钦佩不已。

C.在对官场斗争、政治暗算的回击中,王蒙心里一直渴望着“相逢一笑泯恩仇”,但其他人却认为他信奉“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D.作品来自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王蒙的小说取材有不少来自于他的生活阅历,人生的磨难付诸生动的文字很容易感动读者。

E.优秀的作家要有着旺盛的创作能力,王蒙步入文学殿堂以来,一直坚持写作。获茅奖的《这边风景》,就是近年创作出版印。

2.“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尘世间最美好的期许。王蒙对妻子有着怎样的感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文中多处出现了他人对王蒙的评价,也有王蒙自己的言论。如此安排有什么好处?

4.王蒙凭借《这边风景》在81岁高龄获得茅奖,有人说他的获奖得益于其文化部长的身份,也有人说他的作品写实深刻获奖理所当然,你是怎么看的?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小时的故事

【美】凯特· 肖班

大家都知道马拉德夫人的心脏有毛病,所以在把她丈夫的死讯告诉她时是非常注意方式方法的。她的姐姐朱赛芬在告诉她时,话都没能说成句,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地暗示着。

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德也在她身边。正是他在报社收到了铁路事故的消息,那上面“死亡者”一项中,布兰特雷·马拉德的名字排在第一。他一直等到来了第二封电报,把情况弄确实了,然后才匆匆赶来报告噩耗。

别的妇女遇到这种情况,一定是手足无措,无法接受现实。她可不是这样。她立刻一下子倒在姐姐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当暴风雨般的悲伤逐渐减弱时,她独自走向自己的房里,她不要人跟着她。

正对着打开的窗户,放着一把舒适、宽大的安乐椅。全身的精疲力竭,似乎已浸透到她的心灵深处,她一屁股坐了下来。

她能看到房前场地上洋溢着初春活力的轻轻摇曳着的树梢。空气里充满了阵雨的芳香。下面街上有个小贩在吆喝着他的货。远处传来了什么人的微弱歌声;屋檐下,数不清的麻雀在唧唧喳喳地叫。对着她的窗的正西方,相逢又相重的朵朵行云之间露出了这儿一片、那儿一片的蓝天。

她坐在那里,头靠着软垫,一动也不动,嗓子眼里偶尔啜泣一两声,身子抖动一下。

她还年轻,美丽。白皙而沉着的脸,显示出一种相当的抑制能力。可是,这会儿她两眼只是呆滞地凝视着远方的一片蓝天。从她的眼光看来,她不是在沉思,而像是在理智地思考什么问题,却又尚未作出决定。什么东西正向她走来,她等待着,又有点害怕。那是什么呢?她不知道,太微妙难解了,可是她感觉得出来。那是从空中爬出来的,正穿过洋溢在空气中的声音、气味、色彩而向她奔来。

这会儿,她的胸口激动地起伏着。她开始认出来那正向她逼近、就要占有她的东西,她挣扎着决心把它打回去——可是她的意志就像她那白皙纤弱的双手一样软弱无力。当她放松自己时,从微弱的嘴唇间溜出了悄悄的声音。她一遍又一遍地低声悄语:“自由了,自由了,自由了!”但紧跟着,从她眼中流露出一副茫然、恐惧的神情。接着,她的目光开始变得明亮而锋利,她的脉搏加快了,循环中的血液使她全身感到温暖、松快。

她知道,等她见到死者那张一向含情脉脉地望着她,如今已是僵硬、灰暗、毫无生气的脸时,她还是会哭的。不过,透过那痛苦的时刻她看到,来日方长的岁月可就完全属于她了。她张开双臂欢迎这岁月的到来。在那即将到来的岁月里,没有人会替她做主;她将独立生活,再不会有强烈的意志而迫使她屈从了。

当然,她是爱过他的——有时候是爱他的,但经常是不爱他的。那又有什么关系!有了独立的意志——她现在突然认识到这是她身上最强烈的一种冲动!

“自由了!身心自由了!”她悄悄低语。

朱赛芬跪在关着的门外,苦苦哀求让她进去。“露易丝,你干什么呢?看在上帝的份上开开门吧!”“去吧,我没事。”她在纵情地幻想未来的岁月将会如何。春天,还有夏天以及所有各种时光都将为她所有。她悄悄地作了快速的祈祷,但愿自己的生命长久一些。仅仅是在昨天,她一想到说不定自己会过好久才死去,就厌恶得发抖。她终于站了起来打开了门。她眼睛里充满了胜利的激情,她的举止不知不觉竟像胜利女神一样。她紧紧搂着姐姐的腰,她们一起下楼去了。理查德正站在下面等着她们。

有人在用钥匙开大门。进来的是布兰特雷·马拉德,略显旅途劳顿,但泰然自若地提着他的大旅行包和伞。他不但没有在发生事故的地方待过,而且连出了什么事也不知道。他站在那儿,大为吃惊地听见了朱赛芬刺耳的尖叫声,看见了理查德急忙在他妻子面前遮挡着他的快速动作。

不过,理查德已经太晚了。

医生来后,他们说她是死于心脏病——说她是因为极度高兴致死的。(有删改)

【注】凯特· 肖班(1851--1904)生活在19世纪后半叶,曾被誉为“美国女权主义文学创作的先驱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突然“丧夫”事件使心脏有毛病的马拉德夫人备受打击,这突然变化使马拉德夫人猝不及防而死

B.马拉德夫人独自走向自己的房里就一屁股坐进了那把舒适、宽大的安乐椅,这时她全身的精疲力竭是由“丧夫”后的过度悲伤和放声大哭所致

C.马拉德夫人在得到丈夫去世的消息后“暴风雨般”放声大哭起来。暴风雨形容她的哭势强烈迅猛,更暗示她的悲伤会如暴风雨似的来得猛去得快

D.理查德看见“死亡者”名单中马拉德的名字,又通过电报确认,但并未见到马拉德的尸体,这为后文马拉德“死”而复生埋下了伏笔,使情节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

E.马拉德夫人眼中透露着炽热的凯旋般的光芒,她不自觉地摆出了一副胜利女神的姿态,心情悲伤地搂着姐姐的腰走下楼去。

2.指出第五自然段中景物描写采用的技巧,并简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3.小说对布兰特雷· 马拉德和他夫人的描写一暗一明,请简要分析他们各自的形象。

4.有人说《一小时的故事》是一曲关于人性解放的挽歌,也有人说《一小的故事》是一声人生无常的吁叹,你怎么看?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阙,字廷心,世家河西武威。少丧父,授徒以养母,与吴澄弟子张恒游,文学日进。元统元年,赐进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为政严明,宿吏皆惮之。俄召入,应奉翰林文字。以不阿权贵,弃官归。寻以修辽、金、宋三史召,复入翰林,为修撰。出为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会莫徭蛮反,右丞沙班当帅师,坚不往,无敢让之者。阙曰:“右丞当往,受天子命为重臣,不思执弓矢讨贼,乃欲自逸邪!”沙班曰:“郎中语固是,如刍饷不足何?”阙曰:“右丞第往,此不难致也。”阙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至正十二年,改宣慰司为都元帅府,治淮西,起阙副使、佥都元帅府事,分兵守安庆。于时南北音问隔绝,兵食俱乏,抵官十日而寇至,拒却之。乃集有司与诸将议屯田战守计,环境筑堡寨,选精甲外捍,而耕稼于中。明年,春夏大饥,人相食,乃捐俸为粥以食之,得活者甚众。民失业者数万,咸安集之。升副元帅。十五年夏,大雨,江涨,屯田禾半没,城下水涌,有物吼声如雷,阙祠以少牢,水辄缩。秋稼登,得粮三万斛。俄升都元帅,守安庆。十月,贼薄城下。戊申,贼并军攻东西二门,西门势尤急,阙身当之,徒步提戈为士卒先。士卒号哭止之,挥戈愈力,斩首无算,而阙亦被十余创。日中城陷,城中火起,阙知不可为,引刀自刭,堕清水塘中。阙妻耶卜氏及子德生、女福童皆赴井死。城中民相率登城楼,自捐其梯曰:“宁俱死此,誓不从贼。”焚死者以千计。阙号令严信,与下同甘苦,然稍有违令,即斩以徇。当出战,矢石乱下如雨,士以盾蔽阙,阙却之曰:“汝辈亦有命,何蔽我为!”。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卒时年五十六。                (节选自《元史·列传》,有删改)

1.对文中加横线词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   

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例如贞观、靖康、元统、至正、康熙等。

B.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后来泛指官吏

C.古代祭祀、宴会时,牛、羊、豕(猪)三牲具备为太牢,只有羊、豕(猪)则为少牢。

D.古代人们用天干地支来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如文中的戊申就指至正十五年十月。

2.下面对文中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B.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C.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D.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阙正直敢言。莫徭蛮反叛之时,右丞沙班以粮草不足为借口,不愿征讨叛军,官员们都让着他,只有余阙敢站出来,直言右丞应当出征。

B.余阙体恤民情。百姓遭遇饥荒,甚至人吃人的时候,余阙捐出俸禄赈济灾民;洪水淹没了屯田,他祭祀祈求洪水退去,当年秋天取得丰收。

C.余阙与下属同甘苦。在战场上,余阙不理会士兵们的阻止,身先士卒,杀敌无数;余阙还拒绝士兵们用盾牌为自己遮挡落下的箭矢和垒石。

D.余阙政令严明。余阙执政泗州时,即使是经验阅历丰富的官吏们都很怕他。余阙治军也很严明,如果有人违背军令,他就会将其斩首示众。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右丞当往,受天子命为重臣,不思执弓矢讨贼,乃欲自逸邪!

(2)城中民相率登城楼,自捐其梯曰:“宁俱死此,誓不从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