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一诗中借黄鹤与猿猴都无法逾越蜀山来反衬山势之高危的两句是“                                 。”

(2)荀子在《劝学》说“                                 ,表明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才能提升自己思想和行为能力。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一文中用夸张手法写阿房宫的占地面积之广、建筑之高的两句是“                      ”。

 

答案: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猿猱”“度”“博”“省”“覆”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名句名篇默写”的题型一般有“填充补足型”和“理解默写型”两种。本题属于“理解默写型”,这种题型较之填充补足型,增加了对“名篇名句”内涵的考查,要求考生不仅会背诵原文,而且要对原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吸收。要答好这类题,就必须根据题干的提示或要求来填写句子。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姜公辅,爱州日南人。第进士,补校书郎,以制策异等授右拾遗,为翰林学士。岁满当迁,上书以母老赖禄而养,求兼京兆户曹参军事。公辅有高材,每进见,敷奏详亮,德宗器之

朱滔助田悦也,以蜜裹书间道邀泚,太原马燧获之,泚不知也,召还京师。公辅谏曰:“陛下若不能坦怀待泚,不如诛之,养虎无自诒害。”不从。俄而泾师乱,帝自苑门出,公辅叩马谏曰:“泚尝帅泾原,得士心,向以滔叛夺之兵,居常怫郁不自聊,请驰骑捕取以从,无为群凶得之。”帝仓卒不及听。既行,欲驻凤翔倚张镒。公辅曰:“镒虽信臣,然文吏也,所领皆朱泚部曲,渔阳突骑,泚若立,泾军且有变,非万全策也。”帝遂之奉天。不数日,凤翔果乱,杀镒。帝在奉天,有言泚反者,请为守备。卢杞曰:“泚忠正笃实,奈何言其叛,伤大臣心!请百口保之。”帝知群臣多劝泚奉迎乘舆者,乃诏诸道兵距城一舍止。公辅曰:“王者不严羽卫,无以重威灵。今禁旅单寡而士马处外,为陛下危之。”帝曰:“善。”悉诸军。泚兵果至,如所言,乃擢公辅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帝徙梁唐安公主道薨主性仁孝许下嫁韦宥以播迁未克也帝悼之甚诏厚其葬。公辅谏曰:“即平贼,主必归葬,今行道宜从俭,以济军兴。”帝怒,谓翰林学士陆贽曰:“唐安之葬,不欲事茔垅,令累甓为浮图,费甚寡约,不容宰相关预,苟欲指朕尔!”贽曰:“公辅官谏议,职宰相,献替固其分。本立辅臣,朝夕纳诲,微而弼之,乃其所也。”帝曰:“不然,朕以公辅才不足以相,而又自求解,朕既许之,内知且罢,故卖直售名尔。”遂下迁太子左庶子,以母丧解。复为右庶子。

(选自《新唐书》列传七十七,有删改)

1.对下列加横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蜜裹书间道邀泚           间道:田间小路

B.镒虽信臣,然文吏也         信臣:可靠的大臣

C.诸军                   内:通“纳”,接纳,迎入。

D.苟欲指朕尔               过:过错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徙梁∕唐安公主道薨/主性仁孝/许下嫁/韦宥以播迁未克也/帝悼之甚/诏厚其葬

B.帝徙梁/唐安公主道薨/主性仁孝/许下嫁韦宥/以播迁未克也/帝悼之甚/诏厚其葬

C.帝徙梁/唐安公主道薨/主性仁孝/许下嫁韦宥/以播迁未克也/帝悼之/甚诏厚其葬

D.帝徙梁/唐安公主道薨/主性仁孝/许下嫁/韦宥以播迁未克也/帝悼之/甚诏厚其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姜公辅有谋略。在如何对待朱泚这个人的问题上,他向皇帝建议:如果不能真诚地对待朱泚,就不如诛杀他,养虎不要给自己留下祸害。

B.姜公辅忠心耿耿。皇帝在奉天的时候,有传闻说朱泚反叛,姜公辅不顾个人危险,主动请求担任奉天守备,以保护皇帝的安全。

C.姜公辅有先见之明。泾师叛乱,皇帝仓皇出征,想到凤翔驻扎依靠张镒,姜公辅认为这不是万全之策,之后凤翔果然叛乱,张镒被杀。

D.姜公辅敢于直谏。虽然姜公辅进谏,皇帝都不听从,但他之后遇事依然坚持提出谏言,以致因公主丧葬之事触怒皇帝而被降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辅有高材,每进见,敷奏详亮,德宗器之。

(2)泚忠正笃实,奈何言其叛,伤大臣心!请百口保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物质文化,酒对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创作心态以及创作风格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数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尤其是诗人,十之八九都曾与酒结下过不解之缘,正所谓“宜言饮酒者莫如诗。饮,诗人之通趣矣”。并且,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有不少诗人都写过酒,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有李白。李白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不仅以诗闻名,亦以嗜酒闻名于后世。因此,其有“诗仙”之称的同时,还有“酒仙”“酒圣”之称。可以说,酒在李白的笔下,直接变成了一个醒目而独立的文学意象,酒不仅对其创作有巨大的影响,还最大限度地体现了诗人的真性情,增强了其诗歌的感染力,尤其是其诗歌中体现出的酒文化,具有极高的文化意蕴和艺术价值。

酒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从广义上来说,它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酒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来说,它特指人类所创造的有关酒的精神财富。尽管饮酒是一种世俗性的行为,但是透过饮酒,透过与酒有关的诗文,能够折射出文人的精神世界、心灵世界。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它深深地根植于我国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在世界酒文化的历史长河里,一直散发着自己特有的芳香。

李白笔下的酒和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的酒充满着诗性的智慧,是一种心灵的诗性之思,李白将一种物质享受的饮酒乐趣上升为高级的精神享受。可以说,李白诗歌中的酒文化是一门极具特色的艺术。李白胸怀大志,青年时代就有“大济苍生”的宏图大愿。因此,在其酒诗中,李白往往有意借酒表达自己的心志,一方面想引起当时统治阶层的关注,渴望得到重用;另一方面也以此自励,本真地抒发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如《登广武古战场怀古》:“秦鹿奔野草,逐之若飞蓬。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呼吸八千人,横行起江东。赤精斩白帝,叱咤入关中。两龙不并跃,五纬与天同。楚灭无英图,汉兴有成功。按剑清八极,归酣歌大风。”诗人借赞美刘邦统一天下的功业,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和建功立业的愿望。

从李白的酒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自己和未来是充满信心的,如“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雄浑的酒诗中最激昂高亢的声音。但是社会的黑暗导致诗人的理想与现实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在李白的诗中,也借酒表达了一种“及时行乐”的思想,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如“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如“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等,都体现了李白在理想得不到实现时寻求及时行乐的心态,但是在其及时行乐的外表下,却始终奔涌着诗人“寂寞”的愤激之情,跳动着诗人“入世”的热烈之心。

李白的诗歌,酒与诗交融在一起,由此形成了独特的酒诗文化。饮酒、醉酒本是一种世俗化的东西,但是在李白的诗歌中,经其诗心的点化,诗意的提升,诗情的催发,而进入一种独特神奇的生命诗境。在醉酒中,诗人的生命从形体到心灵都获得了解放,都具有了审美的意味。因此,李白的醉酒是一种精神超脱的最佳状态,也是一种生命之美的最佳展现。在诗酒世界里,李白是真正的精神之王,更是文坛上不朽的“诗仙”“酒仙”。

(选自《李白诗歌中的酒文化》,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尤其是诗人,大多曾与酒结下过不解之缘,写下过与酒有关的诗歌,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有李白。

B.正是因为酒是一种源远流长的物质文化,所以酒对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创作心态以及创作风格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酒对李白的诗歌创作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笔下写到酒的诗句也很多,酒在他的笔下成了一个醒目而独立的文学意象。

D.酒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它根植于我国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在世界酒文化的历史长河里散发着自己特有的芳香。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白以诗、嗜酒闻名于后世,其诗歌中体现出的酒文化,具有极高的文化意蕴和艺术价值。

B.李白在其酒诗中,往往借酒来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这一点在其《登广武古战场怀古》中就有鲜明的体现。

C.李白笔下的酒和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李白饮酒不是为了追求物质享受的乐趣,而是为了追求高级的精神享受。

D.李白胸怀大志,青年时代就有“大济苍生”的宏图大愿,其诗歌中的酒文化更是一门极具特色的艺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雄浑、激昂的诗句,是诗人李白对自己和未来充满信心的具体体现。

B.在李白的诗歌中,醉酒不是一种世俗化的行为,而是一种独特神奇的生命诗境,在醉酒中,诗人的生命具有了审美的意味。

C.李白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同时还有“酒仙”之称,他在诗酒世界里,堪称真正的精神之王。

D.在李白的诗歌中,有时还借酒表达一种“及时行乐”的思想,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等,这种“及时行乐”的思想说明诗人已无“入世”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