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图表,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给图表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5字)

2.根据图表数据,得出相关结论。(不超过40字)

 

答案:
1.2013—2014年浙江省与全国图书报刊及综合阅读率比较 2. ①浙江报刊及综合阅读率高于全国水平; ②图书阅读率低于全国水平; ③浙江人要重视图书阅读。 【解析】 试题分析:图表题一般是给出一幅图表,要求考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有关信息,对题中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这类题将原来单一的文字材料变为生动、活泼,图文转换综合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和语言的概括能力。在解答此类非连续性文本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楚图表说明的对象和比较的角度,并注意回答的字数限制。此题中表脚告诉我们的是全国与浙江2013-2014 年的阅读率数据比较。第二小题是要求根据数据,得出相关结论。考生在细读图表时要全面准确捕捉信息,找出比较对象、比较角度、各种数据及变化特点。图中,浙江的报纸期刊及综合阅读 率高于全国水平,而图书阅读率低于全国水平,浙江人要重视图书阅读的结论由 此得出。回答时注意分点陈述和字数要求。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这是一道图表类的图文转换题。第一,整体认读图表内容。关注图表标题、表头,把握图表表达的方向或主题。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第二,归纳认读结果,注意: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个问题,这可能正是图表的关键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下注等细节起提示作用。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刺猬型的狐狸

刘子凌

李健吾,常被看作狐狸。他是著名的文坛多面手作者,在戏剧、小说、散文创作、文学批评、翻译和法国文学研究等领域都卓有建树,自成一格。

李健吾的文学生活是从戏剧开始的。他当时在北京寓居的解梁会馆,地近新开业的娱乐场所“新世界”。十余岁的少年,深深地迷恋上了这里的文明戏。由文明戏的“摆渡”,他又跨进话剧——“一个真的,一个切近真实的人生”,又能满足他的“模仿本能”的“更好的东西”。父亲已经去世,没有人拿“封建帽子”限制他,他投入了爱美剧运动,成为北京舞台上的女角专家。李健吾多年以后慨叹:“它让我晓得人世有一种东西,可以叫一个小孩子在舞台上表现自己。”

演而优则作。1922年底,他与北师大附中同学蹇先艾等人一起,组织了一个文学团体“曦社”。在“曦社”主办的期刊《爝火》上,李健吾发表了他最早的剧本《出门之前》和《私生子》。两个剧本,故事情节都不复杂,但李健吾一出手就显示了他善于展示人物微妙心理活动的文学才能。

与剧本写作平行,李健吾也进行了小说写作的尝试。由于徐志摩和王统照等前贤的赏识,他的“小把戏”陆续不断地出现在《晨报副刊》和《文学旬刊》等刊物上,也在文坛激起了不错的反响:《一个兵和他的老婆》赢取了朱自清的赞叹,《终条山的传说》则得到了鲁迅热诚的品题。

与鲁迅相比,朱自清由于师生之谊,似乎更了解这位高徒。表面上看,李健吾的小说取材很广,主人公既有抑郁伤感的青年学生,也不乏丧子少妇、亡命之徒、估衣摊主、丘八大爷……这样的底层人物。他熟悉青年学生的生活,这不令人意外。但他的才华更在于,无论是采取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叙事的形式,他总能将底层人物的声口和举止加以惟妙惟肖的描述。虽然也许若干隔膜难以逾越。

李健吾写小说跟写剧本,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经典的现实主义戏剧中,作者不能进行过多的主观介入。相反,作者只有充分尊重角色的内面生活与主体性,把言行的权力充分下放给他们,才能使他们令人信服地活起来。若想进入角色内部,只能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这正是李健吾所说的“模仿”。

这一点,提醒我们去仔细玩味他笔下的福楼拜:“在福氏的性格上,好些特别的地方,反而成为一种习而不觉的矛盾。在这赤子的热怀里,是全部情绪的汹涌,一下子奔流过去,或者一下子奔流回来,是整个生命的期许,全部灵魂的撼动。一切形成凿枘的参差。他赋有外形的美丽,同时具有永生的疾病;他生有魁梧的身体,同时里面布满了柔脆的神经。他从来一心相与;唯其一心相与,他容易受伤,也容易兴奋。他可以因为一粒微屑,怨天谩地;或者一声呼喊,欢天喜地。他在爱憎上,分不清大小轻重,甚至于轻重倒置;或者一言不发,或者滔滔不绝,是即是,非即非,绝无所谓的唯唯诺诺。”这位神经质的法国文豪,难道没有那个歌哭无端的北京少年的影子吗?

在李健吾的散文集《希伯先生》中遍布这样的人物: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学同学牛小山,竟然做了抗日的英烈(《匹夫》);父亲信赖的风趣的老好人希伯先生,一个儿子被日本兵打死,他“被迫做了几天维持会的新贵,设法逃到外县”(《希伯先生》);父亲的另一位悲歌慷慨的小伙伴史某,却令人扼腕地死于仇人之手,壮志未酬(《史某》)……他的无常之叹也是从自己指向他人的:“我宝贝我过去的生命,希伯先生是它一个寂寞的角落。他属于我的生命,他的悲哀正是我的悲哀。有谁说我不就是希伯先生呢?有谁说不是呢?”

李健吾,也常被看作刺猬。他说:“我挣扎于富有意义的人生的极境,我接受唯有艺术可以完成精神的胜利。我用艺术和人生的参差,苦自揉搓我渺微的心灵。作品应该建在一个深广的人性上面,富有地方色彩,然而传达人类普遍的情绪。”

相关链接:

①希伯先生一方面,身上有着明显的儒学印记,所持的处世哲学就是最明白的注脚;另一方面,他对现实也表示不满,对人生也抱有希望,但他是把希望寄托于他人,自己只不过是“发两句无谓的牢骚”而已。这恰恰反映出国民的劣根性   (李健吾《希伯先生》)

②英国哲学家以赛亚·伯林论托尔斯泰时,借用古希腊诗人“狐狸多知,而刺猬有一大知”的说法,称“刺猬”型倾向于构建一个完备的体系,以其原理来诠释他的世界;“狐狸”型则往往追逐许多目标,捕捉各种不同的经验,而不是依靠原则来理解生活。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李健吾的父亲去世后,他就开始了戏剧生活,由文明戏到话剧,使他能够在舞台上表现自己。

B.演戏成功后,李健吾就开始戏剧创作,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同时他也进行小说写作的尝试,得到名家的好评。

C.李健吾写小说和剧本所用的模仿法,是运用联想、想象,根据情势,设身处地地体验角色的内心。

D.李健吾分析福楼拜具有矛盾的性格,并且认为造成福楼拜这种性格的原因,是对一件小事悲喜无常。

E.李健吾以自己为原型塑造了具有国民劣根性的希伯先生这一形象,表达他对现实不满,却不想自己去改变它。

2.李健吾在戏剧、小说方面都卓有建树,自成一格,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回答。

3.文本介绍李健吾笔下的福楼拜和《希伯先生》中的人物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4.为什么说李健吾是一只刺猬型的狐狸?请简要分析,并从刺猬型的狐狸的角度,在苏轼、鲁迅这两位文学家中任选一位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