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格列兹曼单刀面对爱尔兰门将轻松破门,上演梅开二度的好戏,成为了球队的大英雄。面对他出色的表现,队友帕耶也是崇拜有加,他不由自主的给格列兹曼擦起了鞋子。

②近些年涉毒的明星,其“粉丝”群体往往集中在青少年,他们常常喜欢上一个人就爱屋及乌,欣赏对方好的一面,也无条件说服自己接受对方不好的一面,甚至大加模仿。

③那些特色鲜明的寄语,能够成为毕业生人生道路上用之不竭的精神养料,而那些味同嚼蜡的毕业寄语,人们不仅没有印象,更是有狗尾续貂的嫌疑。

④时间的长河涤荡尘埃,文化的血脉绵延至今,精神的纽带浩荡飘拂。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另三个文明都在历史的长河中被割断、湮灭,唯有中华文明生生不息,薪尽火传

⑤《大清名相》是脱胎换骨于著名故事“六尺巷”的一次全新艺术创作,演绎了清朝名相张廷玉为整顿吏治,在丧子之痛中不惜让出相位也要与贪腐集团斗争到底的故事。

⑥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也在呼唤工匠精神。一个充满活力、创新驱动的中国,既需要天马行空的“创造力”,也需要脚踏实地的“匠心”。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 ①不由自主:意思是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此处应为“情不自禁”。 ②爱屋及乌:比喻由于喜爱某人也连带地喜爱与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③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对自己使用时也带有自谦的含义。此处不合语境。 ④薪尽火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⑤脱胎换骨: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此处应为“脱胎”。 ⑥天马行空:比喻诗文书法等气势豪放,不拘一格,流畅自然,也指思维的不同寻常的跳跃,还指不切实际的想法。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湖畔的梭罗

汪家明

梭罗这样的人,是人类的异端,唯其异端,才展示出奇才,就像梵高,其极端的行事他人难能仿效,但却会被后人奉为至尊。

在美国,梭罗(1817-1862)算是古典的作家,是美国文学的开创者之一。在哈佛大学读书期间,梭罗就得以亲近爱默生,经常参加爱默生家的文人聚会,受其超验主义观点的影响,反对权威,提倡个性的绝对自由;崇尚直觉,认为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直接认识真理。爱默生也喜欢这个年轻人,曾致信哈佛总裁推荐梭罗,使梭罗获得奖学金。

1845年春,他决心进行向往已久的生活实验。在征得爱默生同意后,他在离村镇不远的瓦尔登湖畔属于爱默生的林地上,着手自建木屋,并于7月4日搬进新居,独自在此居住26个月之久,基本上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自己垦荒种植,自己伐木劈柴烧壁炉,自己做饭,用自己生产的豆子换取必需的日用品,还给人帮工。他追求“一周里只有一天工作,而有六天自由支配”的生活。这些自由支配的时间,他用来会友交谈,用来参加文人聚会,更以绝大多数时间用来观察自然、沉思冥想、读书写作。

在湖畔小屋居住期间,他因多年拒付不合理的人头税而被捕,虽然第二天就由姑姑代缴被释放,但对他刺激极深,几年后发表了一篇名为《对政府的抵抗》的文章。这篇文章被编入论文集时,改名为《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对后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比如甘地的“不合作运动”、托尔斯泰的“勿抗恶主义”等,其精神实质都源于这篇文章。这倒是梭罗生前难以想象的。  

离开湖畔小屋后,除了偶尔做一点勘测工作,他基本过着自由撰稿人的生活,旅行、读书、记笔记、写作是其主要内容。他喜欢数学,有测量的特长。他养成了一种习惯:测量有兴趣的物件的大小与距离,如树的大小,池塘与河流的深度和宽度,山的高度等。

从1855年起,他开始感到身体不适,双腿发软,虽经积极治疗,一直没有痊愈,于1862年因肺结核发作去世,年仅四十五岁。

对他的作为和个性,朋友们有许多记录。他一生放弃了太多东西:没有学着从事任何职业;没有结过婚;独自一人居住;不去教堂;不参加选举;拒绝向政府纳税;不吃肉,不喝酒,也从来没吸过烟。在生活中他用不着抵抗什么诱惑。

但在其他方面,他却细如毫发。据说,他在池塘边找到一种花,仔细观察后,断定它已经开了五天。他胸前的口袋里有一本日记簿,上面记录了树林里应当在这一天开花的所有植物的名字;他知道某一个夜晚在河面上纷飞着地蝇,鱼们抢着吞食,吃得太饱,有些鱼竟胀死了。他有种倾向:要放大这一刹那。即便只是一个极小的物件,他也要从中看出自然界的定律。

梭罗生前只出版了两本书。一本是他在1849年自费出版的《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的一星期》,内容是记录他和约翰在两条河上的旅行,其中穿插着大段大段文史哲和宗教方面的议论,晦涩难懂,没有引起什么反响。另一本就是《瓦尔登湖》了,于1854年出版,一百五十年来风行天下,不知出版了多少个版本。

“写作下面这些文字,或者说其中大部分文字时,我只身一人生活在树林里的一所房子里,距离周围的邻居都在一英里左右。房子是我自己一手建造的,位于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的瓦尔登湖湖畔。我用自己的双手辛勤劳作维持我的生计。我在那里生活了两年零两个月。如今,我又是文明生活的匆匆过客了。”……

——《瓦尔登湖》全书就是这样开始的。在书中,梭罗记录自己亲近自然、学习自然的过程,追求“简单些,再简单些”的质朴生活,希望短暂人生因思想丰盈而臻于完美。其中有许多篇幅是关于动物和植物的描写,因此有人将此书看作一本关于自然的文献,而忽略了其中关于哲学的内容。其实这不仅是一部抒情散文著作,也是一部罕见的哲学著作。

爱默生在梭罗的葬礼后离开墓地时自言自语道:“美国还不知道——至少绝大多数人还不知道它失去了多么伟大的一位国民。”他的预言很对。1985年《美国遗产》评选“十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瓦尔登湖》名列第一。如今梭罗早已成为美国文化的偶像,美国人认为,是梭罗最先启蒙了国人感恩大地的思想。到目前为止,此书已有两百多个版本,并被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选自《难忘的书与人》,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作为美国古典文学开创者之一,梭罗极端的行事风格像梵高一样,虽然令其他人难能仿效,但却会被后人奉为至尊。

B.1845年春,在爱默生的支持下,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着手建造自己的小木屋,生活基本自给自足,可以支配自由时间。

C.梭罗在湖畔小屋隐居时多年拒付不合理人头税,这可能源于他读书期间接受的反对权威,提倡个性的绝对自由思想。

D.梭罗放弃了太多东西,他曾自嘲是文明生活的过客,隐居期间跟别人接触不多,朋友们对其作为和个性有不少记录。

E.梭罗生前总共出版两部著作,尽管二者都涉及文史哲和宗教方面的内容,但是两本书命运不同,一部畅销一部滞销。

2.文章为什么说“梭罗这样的人,是人类的异端”?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请结合全文谈谈梭罗的“奇才”的表现。

4.文章末尾说“美国人认为,是梭罗最先启蒙了国人感恩大地的思想”。请结合材料以及自己的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窗棂上挂串红辣椒

王长元

村长带着那拨儿人进屋的时候,老太太正在扫地。灰尘沸沸扬扬,仿佛是鲜活的跳蚤在空气中上下跳动,弄得人眼睛迷迷茫茫。

“那啥,顶子哪?”

“下甸子打草去啦。”

“啥时走的?”

“小半个月啦。”

“回来过没?”

“没。”

村长吸溜一下鼻子,“二婶,还不知道吧,顶子出事了。”

二婶就一惊:“出了啥事?”

“杀人啦,顶子。这不,官家正寻他哪!”

“啥?”老太太便呆在那里,眼睛就直直地看着炕沿边上的那几个人。她这才发现其中一个戴大沿帽的已经带了绑绳和黑亮亮的枪。立马她心一颤动,眼仁儿就朝上翻过去,人便跟着向门框斜过去。几个人惊恐地奔了过去,将老太太放到炕上。

一忽儿,老太太的鼻翅儿便扇动一下,翻转的眸子虽归了原位,但依旧是愣愣向上看着。

“二婶,你看你啥个身板还不知道,上甚火?既是杀了人,顶子就不是原先的顶子了,那便是犯了王法。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麻溜缓缓,人家公安局还有事情跟你说。”

老太太眸子这才转了一轮儿,一汪亮亮的湿润便映在里面。

看着老太太有了活气,警察就轻轻一笑,说:“老人家,您的心情我们是理解的,但是儿子杀了人,犯了罪,如今又跑掉了。这,国法是不能容的。我们希望您控制住感情,配合我们来抓凶犯。否则,比如说包庇儿子、袒护儿子,那样您老人家也有罪了。按我们的经验,您的儿子还会回家来的,那时您必须报告我们。”

“顶子真若是回家,你可得说呀!”村长眼睛觑觑着,冲着她说,“要不,那叫什么?对,叫窝藏。二婶,咱可不能糊涂啊!”

她痴痴地点着头,两行老泪缓缓漫过面颊的褶皱,整个面庞已经全是泪水了,闪着亮晶晶的光芒。

村长最费思索的是:她儿子若回来,她怎么告诉他们哪?他猝然发现了粮囤上那串红辣椒,眼睛立时闪出光亮,便指着红辣椒说:“对,就用它。二婶,他若是回来,您就将这串红辣椒挂到窗户上。”

她又痴痴点点头,看了一眼红辣椒。

顶子伏在高地垅沟里已经三天了。事情来得太突兀了,突兀得他只有逃到高地之后才想起后悔,悔自己不该为小事冲动,悔自己冲动时不该抡那镰刀。战战兢兢挨了三天,吃喝现在全成了问题,最讨厌的是那垅上的风,哗啦哗啦吹得叶子直响,仿佛有无数个脚步向他走来,把他弄得一惊一乍的……

可是一想到出逃,他又茫然了,天下这么大,地面这么广,去哪里呢?可是,不管去哪里,在要走之前,他一定要回家看一眼老娘。

老太太送走了那些公家的人之后,就把家里仅有的二十几斤白面都烙成饼,然后就一张一张地折叠,用纸包好,一沓一沓塞进帆布口袋里。又包了二斤盐巴,塞在缝隙处。她早已谋算好,顶子若回来,就让他躲进小南山的石洞里,过个十天半月的,看看风声,她再想办法。她相信,办法总是有的。记得,她刚十岁那会儿,还扎着羊角辫呢,就给八路军伤病员往那山洞里送过饭,想想那会儿她都从没断过伤病员的一顿饭。如今,为了儿子,她还会没有办法?

小风轻轻拍打着窗棂,蟋蟀在墙角嘟嘟地叫,老太太迷迷怔怔刚要闩门的当儿,突然间,门“吱呀”一声开了,顶子站在了她的面前。

老太太眼泪马上就下来了。

顶子狼吞虎咽地吃着饼,眼睛贼溜溜地寻觑着,待最后一口食物从喉咙处咕噜一声咽下之后,他才急急地说:“娘,我看你一眼就得走了,有没有钱啥的,给我准备点。”

老太太赶忙把裤腰子拽开,从里面掏出厚厚的一沓钱,递给顶子,说:“就这些了,都拿着吧!顶子,你要去哪里?”

“娘,这您就不要管了。”

“顶子,你把饼带上,到小南山的石洞里躲躲。”

“娘,您就别管我了,我这一走,是死是活,真的不好说,啥年月能见到您,也都不敢想。娘,只求您自己保重啦!”

“顶子,”老太太整个抖动起来,亮亮的泪珠向脸颊处滚动。

“娘,还有一事,把咱家那把菜刀给我。”

老太太抹了眼泪,愣了,说:“干啥?”

顶子咬了下嘴唇说:“娘,我手头怎么也得有个应手的家伙呀。”

“啥?”老太太倒吸了一口冷气。

“娘,我现在已经想好,谁真若是抓我逮我,我已没有别的路了,就得拼了,反正我已是有人命的人啦,杀一个够本,杀俩就赚一个。”

“轰”地一声,老太太就觉得脑袋像被谁猛然击打了一样,眼前金光四射,她颤颤地向前走了一步。

“娘,快快给我取刀来。”

老太太表面应允着他,脚步便悄然向窗前靠近,趁儿子回身的工夫,就把那串红辣椒牢牢地挂在了窗户上。(选自《小说月报》,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村长在老太太苏醒后,劝慰她说“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这句话为老太太在最后把红辣椒挂在了窗户上作了伏笔。

B.“小风轻轻拍打着窗棂,蟋蟀在墙角嘟嘟地叫”的环境描写,不仅渲染了一种静谧的氛围,更暗示了老太太苦痛难受的心情,也为顶子回家提供背景。

C.老太太希望顶子躲进小南山的石洞,可是顶子不要老太太管他,因为顶子觉得那个地方村里人都知道不安全,还不如逃到外面更容易活下来。

D.作品叙述了经历儿子杀人这一生活变故后老太太复杂的情感世界,展现了老太太平凡而伟大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农民式的质朴而不愚昧的母爱的赞美。

E.作品的段落大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结构形式,语言朴实简练,富于生活化、口语化,这样写切合表现农民生活的题材内容。

2.本文在叙述故事时有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老太太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4.作品以老太太“把那串红辣椒牢牢地挂在了窗户上”为结尾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其先赵奢为赵将,号曰马服君,子孙因为氏。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

九年,拜援为太中大夫。援务开恩信,宽以待下,任吏以职,但总大体而已。闲于进对,尤善述前世行事。每言及三辅长者,下至闾里少年,皆可观听。自皇太子、诸王侍闻者,莫不属耳忘倦。又善兵策,帝常言“伏波论兵,与我意合”,每有所谋,未尝不用。

二十四年,武威将军刘尚击武陵五溪蛮夷,深入,军没,援因复请行。时年六十二,帝愍其老,未许之。援自请曰:“臣尚能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遂遣援率中郎将马武、耿舒、刘匡、孙永等,将十二郡募士及弛刑四万余人征五溪。援夜与送者诀,谓友人谒者杜愔曰:“吾受厚恩年迫余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但畏长者家儿或在左右或与从事殊难得调介介独恶是耳。”明年春,军至临乡,遇贼攻县,援迎击,破之,斩获二千余人,皆散走入竹林中。

三月,进营壶头。会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遂困,乃穿岸为室,以避炎气。贼每升险鼓噪,援辄曳足以观之,左右哀其壮意,莫不为之流涕。耿舒与兄好畤侯弇书曰:“前舒上书当先击充,粮虽难运而兵马得用,军人数万争欲先奋。今壶头竟不得进,大众怫郁行死,诚可痛惜。前到临乡,贼无故自致,若夜击之,即可殄灭。伏波西域贾胡,到一处辄止,以是失利。今果疾疫,皆如舒言。”弇得书,奏之。帝乃使虎贲中郎将梁松乘驿责问援,因代监军。援病卒。

建初三年,肃宗使五官中将持节追策,援曰忠成侯。(选自《后汉书·马援传》,有删改)

【注】

弛刑:打开刑具的犯人。

弇:耿弇(yǎn),刘秀称帝后,封耿弇建威大将军、好畤侯。

充:充县,故治在今张家界市永定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受厚恩/年迫余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但畏长者家儿或在左右/或与从事/殊难得调/介介独恶是耳。

B.吾受厚恩/年迫余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但畏长者家儿或在左右/或与从事/殊难得调/介介独恶是耳。

C.吾受厚恩/年迫余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但畏长者/家儿或在左右/或与从事/殊难得调/介介独恶是耳。

D.吾受厚恩/年迫余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但畏长者/家儿或在左右/或与从事/殊难得调/介介独恶是耳。

2.下列对课文《寡人之于国也》《谏太宗十思疏》中的词语和本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谨庠序之教。“庠序”是指古代的最高学府,商朝叫庠,周朝叫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B.总此十思,宏此九德。“九德”是指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等九个方面的修养。

C.“西域”是汉以来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其广义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和非洲北部。

D.“谥”分为官谥和私谥、褒谥和恶谥等。君主的谥号一般由礼官确定后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援年轻时就有大志向。做太中大夫后,既善于叙述前代的事情,又善于思考军事策略。马援的军事观点常常和皇帝的意思相合,每次谋划都能被采用。

B.马援为报皇恩而临危请命。但马援夜里和送行的人告别时仍有担心。后来,马援率领的军队遇上贼兵攻打县城,他迎击贼兵,斩杀和俘获共二千多敌人。

C.马援年迈患病却壮心不已。进军壶头时遭遇酷暑,很多士兵病死,但马援并未弃战。贼兵登高喊叫,马援就让人拉住自己的腿探身察看,这让士卒感动。

D.马援壶头之战受皇帝肯定。壶头之战不利,皇帝派虎贲中郎将梁松乘驿马前去了解战况后派出援兵,并代他监管军队。马援病死后被朝廷赠谥为忠成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项脊轩志》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

(2)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项脊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