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

贝聿铭:在文化缝隙中优雅摆渡

太阳的光芒,使得建筑有了生命

他擅长表达抽象的力量,在才华变成建筑品质的神秘工作里,精致、抒情和美丽使他的建筑充满人性的光芒。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当时任法国总统的密特朗邀请64岁的贝聿铭到巴黎参加卢浮宫重建时,整个巴黎大吃一惊。贝聿铭的儿子贝礼中回忆:法国人目瞪口呆、恼羞成怒,大叫怎么叫一个华人来修我们最重要的建筑

贝聿铭在巴黎改建卢浮宫的13年中,应对法国民众的质疑与批评就差不多耗费了两年。但是,贝聿铭一如既往地淡定,“批评是需要历史、需要时间的,要过几十年再看。今天做了,明天就说不好,这样的评价我觉得没有价值

贝聿铭以自信从容面对建筑生涯中最严峻的考验。法国人最终接受了贝聿铭设计的位于卢浮宫拿破仑庭院内的这座玻璃金字塔金字塔成了法国新的骄傲。

1917年,贝聿铭出生于广州,父亲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上海外滩那幢独具中国民族特色却又简洁现代的中国银行大楼就是在其父督造下修建的。

大光明电影院是贝聿铭中学时代消磨时间的主要去处。很快他注意到:“在台球厅和电影院旁边是一座正在施工的大楼,人家说这幢楼要造24层,可我就是不相信。你想象一下,周围的楼都只有5层、6层、7层、8层,而这幢要有24层!所以每到周末我就去看它慢慢升高。贝聿铭所指的大楼就是邬达克设计的国际饭店。

第一次,贝聿铭对父母的期许产生了不认同:他想成为一名建筑师,而不是像父亲那样的银行家。

1935年,贝聿铭违背父亲希望他留学英国学习金融的意愿,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建筑。193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进入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学成留校。

在纽约,贝聿铭度过了他的大部分职业生涯。他长袖善舞,与企业大老板、艺术家和国家元首交情不浅,但他的内心世界不是西方人所能了解的。决定加入美国籍于他而言是一个痛苦的抉择。“我成了一个美国公民,有一个美国家庭。我的孩子们都是美国人,但他们也都还是中国人。”

当时,欧洲正兴起一种新的建筑风格。贝聿铭面对国际化的潮流,很难全部接受下来,因为他来自另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在贝聿铭的学习过程中,哈佛大学的Mreel教授对他的影响极为深远。Mreel是太阳的崇拜者,认为太阳的光芒使得建筑有了生命,提出光线对建筑是最重要的。

1964年,贝聿铭修建了肯尼迪图书馆,真正成为公众人物。就在人们开始关注贝聿铭的时候,他设计的波士顿保险公司大楼三分之一的窗户玻璃被风吹落下来,玻璃碎片散落了整个街道。批评和责难蜂拥而至,贝聿铭几乎被推到悬崖边上。7年之后,调查证明门窗公司对这件事情负责。贝聿铭说:那次事故以后,那些公司都愧见我。

1978年,他设计的华盛顿国家艺术馆迎来了它的落成之日,被誉为现代艺术与建筑充满创意的结合

贝聿铭在美国的生活就这样起起伏伏。但不管怎么起伏,贝聿铭从未放弃他的建筑梦。

回到祖国后的他有机会完成了许多更重要的作品。

北京香山饭店,他表达出的不是一所迂腐的宫殿,而是寻常人家的白墙灰砖,他相信这绝不是过去的遗迹,而是告知现在的力量。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曾经的亚洲最高建筑,他试图使大厦的设计近乎纯真,一如他童年时的纯真。因为建筑赋予人类尊严,它必须要代表“中国人的雄心”。

贝聿铭不仅是杰出的建筑科学家,用笔和尺建造了许多华丽的建筑;他更是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他善于把中国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最新技术熔于一炉,从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贝聿铭早期作品中有密斯的影子,不过他不像密斯那样以玻璃为主要建材,他喜欢混凝土。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主导了贝聿铭一生的作品,如美国大气研究中心、伊弗森美术馆等。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设置内庭,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联,使自然融于建筑。直至晚期,内庭依然是贝聿铭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只是更着重自然光的投入,使内庭成为光庭。“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的名言。

贝聿铭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化以博取大众欢心,而是千秋大业,要对社会与历史负责。他持续地对形式、空间、建材与技术进行研究探讨,使作品更具多样性、更优秀。他从不为自己的设计辩说,从不自己执笔阐释解析作品观念,他认为建筑物本身就是最佳的宣言。

在美国,移民一般都会迷失在不同的文化中,贝聿铭是文化缝隙中的优雅摆渡者。他吸收西方最先锋的事物,同时又不放弃东方丰富的传统。就像在美国参加社交,他总是穿着在中国缝制的那套西服。

他的建筑像竹子,比如香港中国银行大厦;他自己也像竹子,再大的风雨,也只是弯弯腰而已。

选自《解放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参与改建卢浮宫是贝聿铭建筑生涯中最严峻的考验。法国人因一位华人来修他们最重要的建筑而恼羞成怒;贝聿铭则从容应对,最终使“金字塔”成了法国新的骄傲。

B.贝聿铭设计的北京香山饭店,摒弃现代特色,也不把它建造成历史遗迹般的宫殿,而是使用寻常人家的白墙灰砖;他设计的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则代表中国人的雄心

C.贝聿铭是美籍华人建筑师,他热爱祖国,加入美国籍于他是痛苦的抉择,“在美国参加社交,他总是穿着在中国缝制的那套西服,这都表明他有着一颗中国心。

D.本文采用倒叙及叙议结合的方法,先写贝聿铭修建卢浮宫时的遭遇和成功,再写他的求学经历、职业生涯及成就,这样可以先声夺人,凸显贝聿铭的才华,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E.本文语言形象、生动,富有内涵,如结尾他的建筑像竹子”“他自己也像竹子,再大的风雨,也只是弯弯腰而已,不仅表现了贝聿铭的建筑特色,还写出了他坚韧的品格。

2.贝聿铭是一个从容自信”“淡定的人,他的从容自信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作概括说明。

3.贝聿铭是如何在文化缝隙中优雅摆渡的?请简要分析。

4.贝聿铭在志愿的选择上没有认同父母的期许,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A3分E2分D1分 2. ①从容应对质疑、批评和责难。改建卢浮宫时,面对质疑与批评,认为“批评是需要历史、需要时间的”,最终使“金字塔”成了法国新的骄傲;波士顿保险公司大楼窗户玻璃被风吹落招来骂名和责难时,他不放弃自己的建筑梦;不为自己的设计辩说,不执笔阐释解析自己作品的观念,用建筑物本身作宣言。 ②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化以博取大众欢心,要对社会与历史负责;持续地对形式、空间、建材与技术进行研究探讨,使作品更具多样性、更优秀;在中西文化缝隙中优雅摆渡。(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3. ①在文化缝隙中优雅摆渡”是指贝聿铭“吸收西方最先锋的事物,同时又不放弃东方丰富的传统”。 ②善于把中国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最新技术熔于一炉,从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③早期作品中有密斯的影子,但不以玻璃为主要建材,喜欢混凝土;接受Mreel教授提出的光线对建筑影响的理念,但作品善于设置内庭,使内庭成为光庭。(意思对即可) 4. 观点一:在志愿选择上要遵从自己的兴趣,不必完全遵从父母的期许。 ①贝聿铭的父亲希望贝聿铭学金融,但后来贝聿铭没有认同父母的期许,而是遵从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建筑,最终成为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这是尊重个人兴趣终获成功的一个典范。 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兴趣出发,才能乐学乐做,才能为取得成就创造主观条件,否则,学习和从业都是痛苦的,就谈不上出成绩,有成就。 观点二:在志愿选择上要参考、尊重父母的期许。 ①贝聿铭有着很好的学习品质、敬业精神和创造性才能,如果认同父母期许,在金融行业也可能会大有作为。 ②我们的父母有着较为丰富的经历和经验,能面对现实,从实际出发,且对自己孩子的性格爱好有一定了解,因此,在志愿选择上,父母的意见值得尊重和参考。 【解析】 试题分析: 1.B.“摒弃现代特色”分析不当,“寻常人家的白墙灰砖”是贝聿铭表达出的建筑理念,意即追求香山饭店建筑的朴素、贴近民间,并不是“使用”白墙灰砖。C.“在美国参加社交,他总是穿着在中国缝制的那套西服”是为了表明贝聿铭擅长在“中西文化缝隙中”“优雅摆渡”。D.“倒叙”之说不够精准。实用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点和论述类文本阅读基本相同,注意“词语”“句子”“文段内容”和“主旨”的分析。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多考核行文的语言风格,篇章的结构,引用等手法的运用。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传主的某些品质或者分析传主成功的原因,实际原因的主观方面也就是传主的品质。探究传主的品质有时给出品质,让考生在文中找具体的事例,有时需要先概括出品质,然后再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还有的是结合文章的标题或具体的语句进行探究,但基本的答题指向是一致的。这样的题目答题时首先概括出传主的品质,然后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提出的观点要和传主的品质相关。此题属于二者综合,首先提出观点,然后在文中提取相关的事例进行解说。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推荐试题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各句中,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邻之厚,君之薄也

B.何厌之有

C.群臣侍殿上者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邻?            陪:增加

B.朝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C.又欲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乱易整

B.其无礼于晋

C.焉用亡郑陪邻

D.阙秦利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D.晋侯为了报答秦国,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5.翻译下面句子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敢以烦执事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现代文论述类阅读

笔、墨、纸、砚称为文房四宝,而砚则因其“坚固,传万世而不朽,留千古而永存”的特点,有文房四宝之首的美誉。砚台是我国特有的文书工具,它融绘画、雕刻、书法、篆刻等各种艺术于一体,是一种综合艺术品,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上,对我国民族的延续和灿烂文化的传播、交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宋代是砚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宋代有“重文轻武”的风尚,士大夫的社会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他们在书写之余,讲究用具品位,对案头摆设之砚,开始追求美的精神享受。他们志趣高雅,体现在砚台中即表现为讲求砚之品格,追求砚之境界。在制砚上,考究其文化内涵,在继承传统的精致的基础上,将“文人画”的理念引入其中,融入绘画、书法、诗词、金石等艺术,创作出了“文人砚”。

俗语说:武士爱剑,文人好砚。历代文人墨客都爱砚,收藏砚,常与砚相伴,因而有“文人之有砚,犹美人之有镜,一生之中最相亲傍”之说。一代文豪苏东坡,集文学家、书画家、鉴赏家、收藏家于一身,其嗜砚成癖,被传为佳话,“东坡玩砚”也成为了绘画创作的传统题材。米芾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画家,他非常喜爱鉴赏、收藏奇石和砚石,且有不少逸闻趣事:有得砚石砚山“抱眠三日”之说;还曾以一方歙砚与人换地,后一直怀念失去的宝砚。

在我国砚文化历史上,米芾是一位重要人物。他著写的《砚史》,在砚石质地到砚台制作等诸多方面,均有比较系统的论述。他到过端州,并亲临砚坑考察,随后写下有关论述,还亲自参与端砚的制作,这些对砚的制作工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除此以外,还有不少文人,如苏洵、欧阳修、王安石、蔡襄等,他们或参与制砚,或为砚作铭,留下丰富的砚文、砚诗,为后人所传诵。正是他们这些文人合力将宋代砚文化推上一个高潮,为砚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文化有雅俗之分,而砚台是文人雅士的爱物。从经典中取材,追求“得象之外”,体现“清雅飘逸”的意境和情怀,没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修养,是难以如此传神地表现于方寸大小的砚台上的。总之,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蓬勃发展的环境,成就了文人士大夫诗意的情怀,使宋砚的端庄典雅成为后世尊崇的典范,将砚的功用美推向高峰,也把砚的文化引向更高的境界。

方寸之砚其实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着浓浓的人文情怀。宋代砚的价值,不仅在文物与历史的研究上,也不仅在审美与工艺层面上,而更应在其所体现出来的文化价值方面。在砚文化方面,砚所蕴含的人文情怀最显著、最激动人心,最令人难以忘怀。品尝它,是一种享受;传播它,是一种责任。在当代社会,传承优秀的砚文化,对促进现代文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和重要作用。

1.下列关于“砚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融绘画、雕刻、书法、篆刻等各种艺术于一体的砚台,不仅是一种文书工具,还是一种综合艺术品;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B.宋代砚业蓬勃发展,除了继承传统的精致外,人们还将“文人画”的理念引入砚的制作中,将绘画、书法、诗词、金石等艺术融入其中,创作出了“文人砚”。

C.米芾的《砚史》对从砚石质地到砚台制作诸多方面均有比较系统的论述。他还曾实地考察砚坑并参与端砚的创作,对砚的制作工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D.宋的端庄典雅成为后世尊崇的典范,是宋代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蓬勃发展的结晶,超过了宋代雕刻、书法艺术的成就。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历代文人墨客都爱砚,收藏砚,常与砚相伴,文人爱砚,就如武士爱剑、美人有镜。宋代的苏轼和米芾对砚都极为钟情,各有佳话流传于世。

B.宋代有“重文轻武”的社会风尚,士大夫的社会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宋代士大夫讲求砚台品格,追求砚台境界,表现出高雅的志趣。

C.宋代文人为砚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或参与制砚,或为砚作铭,留下了丰富的砚文、砚诗。

D.方寸之砚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着浓浓的人文情怀,在砚文化方面,砚所蕴含的人文情怀最显著,最能引发人们对古代文化的敬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砚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延续和灿烂文化的传播、交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传承优秀的砚文化,对促进现代文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和重要作用。

B.砚台是雅士的爱物,文化修养高的文人雅士,能将体现“清雅飘逸”的意境和情怀,传神地表现于方寸大小的砚台上。

C.“东坡玩砚”成为绘画创作的传统题材,米芾得砚石砚山“抱眠三日”广为流传,作者意在表明不同门类的艺术之间存在着相互借鉴的可能。

D.宋代砚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文物与历史研究、审美与工艺、文化价值三个方面,文化价值最为重要,传播它是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