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可见,“孝”的真谛,不在其行,而在其心。

孟子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可见,“国”的真谛,不在植木筑园,而在选贤任能。

著名的清华校长梅贻琦曾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可见,“校”的真谛,不在物质充裕、硬件精良,而在精神富足、学养深厚。

要求:以“真谛”为题目作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真谛 毛毛虫可以蜕变为美丽的蝴蝶,因为毛毛虫有一颗崇尚美的心灵。拥有一颗美的心灵,便是美的真谛。 美是一种迷茫,一种朦胧的概念,因此我无法指出美的所在,我只会说某明星的五官和谐,身材苗条,而又时常笑是一种美;我只会说某富太太穿着各种名牌的服装,带着一圈一圈的首饰,走起路来又散发出一股完美的气质是一种美;我也会说恬静的少女,在俄然回首之际露出浅浅的酒窝是一种美。 每个人对美的理解不同,所以发现到的美也不一样。 朋友告诉我,美就是无论何时何地的都要带上自己的思想阳光,把自己的幸福与快乐巧妙的传达给别人,并能够与人分享。 爸妈告诉我,美就是不但要有个性,而且要尊敬长辈,爱护弟弟妹妹,心中装着中华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并且别出心裁的将其付诸行动。 老师告诉我,美就是要让思想野马在草原上尽情的奔腾。 于是我想起我小区的张爷爷,她每天都在小区里清理垃圾,他全身发出一股恶臭,而且也是脏兮兮的,手上脏的连指甲都看不清。起初小区里的人不但无视他,而且以看见他就躲得远远的,并且还流露出一幅嫌弃的样子。他虽然在遭受这样一种待遇,但依然默默无闻的为工作,而且每天都会将放在门口居民们准备带下去的垃圾清理掉。时间一长,那些曾经嫌弃她的人都对他产生了敬佩之情,每天下午放学回家,都会看到很多居民热情的给他打招呼:“您辛苦了!”他也会面带微笑的说:“没关系,这是我应该做的。” 他虽然外表脏兮兮的,但却拥有一颗善良的心灵,因此受到了众人的敬佩。 在这个社会上,像张爷爷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冒着生命危险,站在马路中央的警察叔叔;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一直都在街上扫地的环卫工人;还有在背后默默捐款.献血的无名人士……如果没有他们,社会还会像现在这样井然有序吗?如果没有他们,社会还会像现在这样干净.整洁吗?如果没有他们,社会上的孤儿和需要及时抢救的人还能生存下来吗?……正是因为他们有了一颗善良.美丽的心灵,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这样和谐.美好。 而那些即使拥有倾国倾城的相貌,但做出违背良心的事情,并且没有及时承认错误的人一定会受到良心的谴责,众人的唾骂,终究是不会受到社会的认可。东施就是一个最好的反例,因为她没有真正理解“美”,追求的只是毫无意义的模仿。 所以说,美的真谛就是发挥自己作用的时候,就是贡献自己思想的时候,那是一种内在美的美。 锦上添花,“花”香;雪中送“碳”,“碳”无价,在暴雪封门的冬夜里,“碳”虽黑,却是最美的,因为它能驱散寒冷,燃烧起炙热的火花。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材料加命题作文。首先理解命题的含意。“真谛”,真实的道理或意义;真切的理论和精义;奥妙所在。这是一个词语式的命题,考生可以在心中加上修饰性的词语,化大为小进行作文。考生可以从前面所给的三则材料中选择写作的方向,比如“孝”的真谛,“国”的真谛,“校”的真谛;也可以从别的角度选取,比如“爱”的真谛,“美”的真谛,“生活”的真谛。写作的方向非常多,但一定要注意,修饰词是在心中偷偷加上去的,写作的时候,标题一定要为“真谛”。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探究寓意法。寓意通常是指题目所指对象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探究寓意法”就是探究题目的比喻义或象征义的方法。寓意性的命题作文需注意两点:(1)可以写本义,但一般不是“就事论事”地写本义,而是重点写出其寓意,即便你的作文要从其本义入手,但最终还得要写出它的寓意,这样才会使主题得到开掘。(2)寓意性的命题往往是一种具体事物,因而其寓意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这就要求作者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作文。增补信息法。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可以采用“增补信息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明确范围的目的。明确重心法。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我们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能使立意不走偏。以问领想法。“以问领想法”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以问领想法”可使考生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使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化意为象法。有些命题或题目中的某个词语仅仅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这时,就需要我们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事物或事例,称为“化意为象法”。此法其实是一种联想发散思维法。一分为二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分析研究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这一方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方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只有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这就是“一分为二法”。针对命题作文,我们还要注意几个基本点:(1)要善于咬文嚼字推敲词义,仔细分析题目本身的含义,不仅要了解题目的本义、字面义,还要进一步理解某些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见“探究寓意法”)双关义、特指义等。(2)命题作文对现实的针对性较强,因此,我们审题立意要联系联想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社会生活(包括社会热点等)。(3)运用以上方法对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时,可几种方法综合灵活运用,不可孤立地去硬套。(4)作文题目前的文字材料,既要逐字认真研读,把握倾向,使得立意符合这一倾向,又要能打开思路,不为材料束缚。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文后各题。

掌眼

刘志学

好字画的陈四仙,是骑河镇上唯一的看病先生,因为诊病、进药、买字画一类的事儿,常到七十里外、黄河对岸的省城开封去。因而,很多外边的消息,都是陈四仙带到镇上来的,但这次,陈四仙却从城里带来了一个旗人。

旗人是陈四仙多年的老朋友,汉名叫金辨芝,三十多岁,随手端着一个银制的大水烟袋,说起话来,一口的“里城音儿”,一听就知道是从北京城里出来的。 金辨芝见多识广,过手的名人字画不计其数,自小练成了一双法眼。开封城里的官宦商贾,手里有了货又拿不准时,都要请金辨芝去搂一眼。前段日子,陈四仙用古方治愈了自己的肺痨,一高兴,去大相国寺后头捡漏,花二百现洋买了一副徐渭的《古道青藤图》,正有心想请金辨芝给看看,碰巧冯玉祥在开封遣散旗营,于是, 俩人就到了骑河镇。

好茶好酒为伴儿,与金辨芝神聊了几日后,陈四仙终于挂出了那副《古道青藤图》:“辨芝兄,您给搭个眼儿。”

金辨芝端着自己那个大水烟袋,咕噜咕噜地抽了几口烟之后,在那幅画前踱来踱去,眯着眼睛,看款识、看笔韵、看墨色;再踱一阵,再看……

陈四仙屏着气,看金辨芝走来走去,只看不语,顿时呼吸粗了起来

终于,金辨芝扭过身来,呼噜呼噜又抽了几口烟,问:“四哥,您多少钱到手的?”

“二……二百块钢洋!”陈四仙伸出俩手指,冲金辨芝晃了晃,另一只手抚着胸口,嗓子里嘶嘶地开始发喘。

“缘分!能在这小镇上见到徐渭神品,缘分啊!”金辨芝这些话出口后,陈四仙嗓子里的嘶嘶声渐渐落了。

在骑河镇小住了几个月后,金辨芝要走了。临走,他要了陈四仙灸病用的几根银针,说:“四哥,行里规矩,替人掌眼,不能落空。这针,算是我的酬劳吧。”

金辨芝这一走,陈四仙就再也没见过他。听开封城里人说,他去了天津卫。

十六年过去了,日本人打开封。骑河镇被日本人占了后,陈四仙被日本人扣了,要他给受伤的日本兵治刀枪伤。日本人在搜查他的诊所时,发现了那幅《古道青藤图》。陈四仙见了,胸口忽地一闷,嗓子嘶嘶地响,肺痨犯了。

一个日军大佐看到那画时,立即惊呼:“徐渭,支那明朝大画家!金辨芝的,有请!”

一听“金辨芝”三个字,陈四仙心里咯噔一下,刺疼!

不一会儿,一个日军下士跑来,伏在大佐耳朵上说了一通陈四仙听不懂的日本话之后,大佐的脸色突然变了。

等陈四仙再见到金辨芝时,他已经瞎了,但他手里,依然端着那个银制的大水烟袋。

夜里,陈四仙和金辨芝被关在一起,这才知道,还在天津卫的时候,金辨芝就被日军抓住来为他们劫得的古玩珍宝掌眼,一路到了骑河镇,他听说日军掠了《古道青藤图》,就趁人不备,用当年从陈四仙这儿拿走的银针刺瞎了双眼。

“辨芝兄弟,你这是……”陈四仙不解。

“我如果说实话,他们就会杀了你!”十余年没见,金辨芝还是一口的“里城音儿”。

“啊?”陈四仙猛咳了几声,吐出一口血来。

“那幅画,是新活儿!”金辨芝忽然说。

“你说啥?!那你当年……”陈四仙忽然觉得心里一阵轻松,呼吸也畅快了不少。

“我那时要说实话,你肺痨刚好,又花了二百块现洋,会经受不起,有性命之虞。”金辨芝一只手捂着还在作疼的眼睛,另一只手托着水烟袋,慢吞吞地说。

“那这次,你何苦刺目?还那样说,不就得了?”陈四仙已经不喘了,他抚摸着老友的盲眼。

金辨芝苦笑了一声,说:“这次?日军中也有不少行家。我说实话,你一个人活不成;我说假话,咱俩都得送命!唉……掌眼,掌眼,给畜生掌眼,不如瞎掉!”

陈四仙长叹一声,落下泪来。

1.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试题分析:

A.小说开篇即介绍陈四仙是小镇上“唯一的看病先生”,意在为后文交待他带金辨芝回小镇以及被日军逼迫给伤病治疗作铺垫。

B.陈四仙以好茶好酒招待初到骑河镇的金辨芝,目的是请他为自己重金求购的名画掌眼,有求于人,故而态度热情谦和。

C.作者善于大量运用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人物的内心得到充分的展现。在故事情节安排上,又设有诸多伏笔。

D.陈四仙和金辨芝是多年的朋友,朋友分别时要他的银针,他就应该警觉,意识到画可能是赝品,那样就不会有那么大的牺牲了。

E.小说以“掌眼”为题,是因为故事情节围绕两次掌眼展开,“掌眼”是贯穿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线索,而“不为畜生掌眼”又凸显出主题。

2.小说的描写意蕴丰富,请分析文中两句分别表达了陈四仙哪些情感。

(1)陈四仙屏着气,看金辨芝走来走去,只看不语,顿时呼吸粗了起来。试题分析:

(2)一听“金辨芝”三个字,陈四仙心里咯噔一下,刺疼!

3.请结合全文,分析金辨芝的人物形象。试题分析:

4.这篇小说以金辨芝自刺双目收尾,有人认为这样的结局并不合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