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面壁敦煌

卢贤生

当年大千由上海迁往苏州网师园时,同住园内的叶恭绰对大千的帮助与影响很大。叶恭绰是我国著名书画家和收藏家,他对大千说:“人物画一脉,自吴道子、李公麟后已成绝响,仇实父失之软媚、陈老莲失之诡谲,有清三百年,更无一人焉。”并力劝他放弃花卉山水,专攻人物,振此颓风。所以大千也说,他“西去流沙,寝食于莫高、榆林二石室者近三年,临抚魏、隋、唐、宋壁画三百帧,皆先生启之也”。之后,在国民党政府检察院任职的马文彦,也曾多次向大千介绍敦煌石窟壁画,大千自己又查阅了一批资料,遂决定去探寻中国绘画的艺术渊源,以发扬光大。

1941年3月,大千第一次踏上赴敦煌的征途。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莫高窟,在莫高窟附近的一个破庙里住下后,便带领帮工和随行的士兵清理积沙,修路开道,经过五个月的艰苦工作,总共为309个洞窟进行记录和编号。由于生活用品准备不足,人少力薄,以及画布和颜料等画具临摹效果不佳,大千一行不得不于年底返回兰州,筹集人马,补充物品,作长期打算。1942年3月,大千率子张心智以及差厨等一行9人,从西宁包租—辆卡车,第二次来到敦煌。

临摹敦煌壁画工作是十分艰巨的,为了加快进度和保证质量,大千在朋友担保下,获得青海主管特准,亲往塔尔寺以每月50块大洋雇到此前认识的5位喇嘛画师。他们专为大千磨制颜料、缝制画布、烧制木炭条。为使临画色彩亮丽无比而历久不变,并能使所临壁画恢复如初,大千所使用的颜料多为石青、石绿、朱砂等矿物质,这些珍贵的颜料来自于西藏,每斤价格在40至50两银子之间,而且每种都在100斤以上。颜料经精工细磨后才能使用。大千所用画布大到数丈,喇嘛画师拼接缝制画布更是拿手绝活,往往是天衣无缝,不露痕迹。画布需抹上胶水,填平布孔,再打磨7次,方能下笔。

洞窟内光线暗淡,有时他们借着日光,用—块镜子反射入窟内进行临摹。但多数时间是一手秉烛或提灯,一手握笔,有时手持电筒反复观看多次,才能画上一笔。洞窟里空气滞闷,呆上半天,人就觉得头昏脑胀。深而大的石窟更是阴冷潮湿。夏天要穿棉衣,冬天则滴水成冰,无法工作。在高大的洞窟里临摹,还必须搭梯而上。碰到藻井或离地面很近的壁画,只能仰面或侧身而卧,上下反复,时卧时起,不久就使人汗流浃背。即使这样,面对历经千年的敦煌壁画,他也曾风趣地说:“有不少女体菩萨,虽然明知是壁画,但仍然可以使你怦然心动。”

1943年5月,大千别了莫高窟,伴随着驼铃声,向榆林窟进发。榆林窟,俗称“万佛峡”,位于安西县城南约200华里处,它与莫高窟、西千佛洞和水峡口小千佛洞都是独立的石窟群。由于它们的壁画和雕塑的时代特点与艺术风格很相近,同属一个体系,所以统称为“敦煌石窟艺术”。大千曾数次前往榆林窟观摩、考察。虽然榆林窟的壁画在数量上远不能与莫高窟相比,但其艺术水平则完全可与莫高窟媲美。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工作,大千一行在榆林窟共临摹壁画10余幅。其中一幅《卢舍那佛》成为大千榆林窟之行的得意之作,从而为大千的敦煌之行画上了句号。

相关链接:

①他们从成都出发,途经兰州,进入戈壁滩边缘的安西后,又换乘骆驼继续前进。他们坐汽车,一千里的路程走了1个多月。在风沙弥漫中他们又骑着骆驼走完了最后一百里路,风餐露宿了三天三夜,才到达了目的地——敦煌莫高窟。

(汤子祺《张大千与敦煌》)

②就在张大千全神贯注地临摹壁画的时候,有人告了张大千一状,说他在敦煌污损、毁坏壁画。当时的国民党行政院行文敦煌县政府对张大千进行劝阻。敦煌县政府立即派人前来调查,发现张大千所做并非如谣言所说,也就不了了之。

(汤子祺《张大千与敦煌》)

③这次来敦煌一切费用都由自己担负,长期在敦煌,从经济上说,只有出,没有入,不仅在敦煌要用钱,四川家里一大家人要吃饭,怎么办?这些实际问题给父亲带来很大的压力。…… 父亲晚上回到上寺住处,还要作画寄回成都,经好友肖翼之、杨孝慈二位先生变卖后,来维持这里的庞大开支。

(张心智《中华文史资料文库·大千敦煌行》)

④父亲临摹壁画严肃认真,临摹每一幅壁画都要找同一时代同样内容的壁画互相对照参考。他说,相互参考可以使我们临摹得更准确一些。我和李复等人的分工是每人着一种颜色,和现在的流水作业法相似。

(张心智《中华文史资料文库·大千敦煌行》)

1.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为了加快进度和保证质量,他采取了哪些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张大千敦煌之行遇到过哪些困难?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成功是需要条件的,而张大千能为自己的敦煌之行画上圆满的句号,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 ①利用人脉关系,亲往塔尔寺高薪聘请5位喇嘛画师,让他们精工研磨颜料,缝制巨幅画布,烧制优质木炭条。 ②为使临画色彩亮丽无比而历久不变,并能使所临壁画恢复如初,出重金大量购买石青、石绿、朱砂等矿物质颜料。 ③寻找同一时代相同内容壁画相互参照,临摹得更准确;流水作业加快了临摹速度。(每点2分,答对两点满分) 2. ①路途艰难,环境恶劣,条件有限,换乘骆驼、汽车等交通工具,途中跋涉一千多里才抵达莫高窟。 ②第一次敦煌之行用品不足,画布和颜料等画具不能满足临摹需要,人少力薄,不足以应对恶劣环境和大量工作,所以返回。 ③开支庞大。从经济上说,只有出,给大千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 ④工作环境艰苦,自然光线暗淡,空气窒闷,阴冷潮湿,壁画位置加大工作难度。 ⑤临摹工作遭遇横加指责,诬陷状告,一度被政府劝阻并调查。(答出一点1分,答对五点满分。) 3. ①朋友的帮助和启发:叶恭绰、马文彦鼓励他探寻莫高窟,在朋友担保下雇佣到喇嘛画师; ②巨大的经济投入:工作之隙作画变卖,购买高质原料,雇佣专业画工,保证了临摹作品的质量; ③对艺术挚爱而又能吃苦耐劳:结合遇到的困难和迎难而上谈; ④投入时间长:历时两年,全心投入; ⑤考察范围广:临摹了莫高窟、榆林窟大量作品; ⑥临摹效果好:画幅巨大,临摹准确,色彩亮丽无比而历久不变。(每点2分,共6分,答出任意3点并结合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干问的是“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为了加快进度和保证质量,他采取了哪些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这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本题的答题的重点在于“加快进度和保证质量”的措施,这就给出了筛选的方向——找到题干中的内容,第三段的开头“为了加快进度和保证质量”,可见答案应在后面,“获得青海主管特准,亲往塔尔寺以每月50块大洋雇到此前认识的5位喇嘛画师。他们专为大千磨制颜料、缝制画布、烧制木炭条。为使临画色彩亮丽无比而历久不变,并能使所临壁画恢复如初,大千所使用的颜料多为石青、石绿、朱砂等矿物质,这些珍贵的颜料来自于西藏”,注释四中说“父亲临摹壁画严肃认真,临摹每一幅壁画都要找同一时代同样内容的壁画互相对照参考。他说,相互参考可以使我们临摹得更准确一些。我和李复等人的分工是每人着一种颜色,和现在的流水作业法相似”。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对于筛选信息题,考生应认真审题,从题干中找到筛选的依据和方向,比如本题,“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为了加快进度和保证质量,他采取了哪些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这句话中就给出了筛选的方向,即考生应到文中找到“为了加快进度和保证质量”的内容。依据题干所说,到文中圈划出相关的信息,最后依据分值分条作答。 2.题干问的是“张大千敦煌之行遇到过哪些困难?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这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题干给出了筛选的依据“敦煌之行遇到过哪些困难”,第二段“由于生活用品准备不足,人少力薄,以及画布和颜料等画具临摹效果不佳,大千一行不得不于年底返回兰州,筹集人马,补充物品,作长期打算”,第四段“洞窟内光线暗淡,有时他们借着日光,用—块镜子反射入窟内进行临摹。但多数时间是一手秉烛或提灯,一手握笔,有时手持电筒反复观看多次,才能画上一笔。洞窟里空气滞闷,呆上半天,人就觉得头昏脑胀。深而大的石窟更是阴冷潮湿。夏天要穿棉衣,冬天则滴水成冰,无法工作”,链接材料中也有说明。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解答本题之前,考生应认真审题,“张大千敦煌之行遇到过哪些困难?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敦煌之行遇到的困难”,这是筛选的依据,到文中找出与之相关的内容即可,最后依据分值分条作答。 3.题干中问的是“成功是需要条件的,而张大千能为自己的敦煌之行画上圆满的句号,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成功的原因应从自身努力和他人的支持两个方面考虑。自身方面:自身的素质、才华、努力,他人方面:来自朋友或他人的帮助。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解答本题,首先应审清题意,明确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成功是需要条件的,而张大千能为自己的敦煌之行画上圆满的句号,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成功的原因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自身,一是外界。然后到文中找出事件中人物的表现和作者或他人对传主的评价性语言。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郤缺①,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 ”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绍入洛,累迁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颜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宜谥曰缪。”事下太常。时虽不从,朝廷惮焉。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艾言于冏曰:“嵇侍中善于丝竹,公可令操之。”左右进琴,绍推不受。冏曰:“今日为欢,卿何吝此邪?”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冏大惭。艾等不自得而退。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②。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交兵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节选自《晋书·嵇绍传》)

【注】

①郤缺:即郤成子,春秋时期晋国上卿。

②行在所:天子所在的地方。

1.对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嵇绍贤郤缺                侔:与……相齐。

B.起家为秘书丞                起家:兴家立业。

C.时人以远致                许:称赞,期许。

D.以不阿比凶族                阿比:亲附。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

B.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

C.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

D.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嵇绍是中散大夫嵇康之子,十岁而孤,与母亲居住在家。山涛选拔官员时向武帝说到嵇绍的才能,嵇绍被任为秘书丞,升迁至汝阴太守,并表现出嵇绍的知人之明。

B.侍中贾谧以外戚而受宠信,居于高位,众人趋附。贾谧想与嵇绍交往,嵇绍拒而不答。太尉广陵公陈准死后,太常上奏谥号,嵇绍反驳说,谥号不合实情,应予改谥。

C.齐王冏辅政,大兴土木,以广宅第,嵇绍不以为然,冏虽心中不悦,但也只能停息其事。齐王冏宴会时又要嵇绍操琴为欢,嵇绍却据理拒绝,使齐王冏大感羞惭。

D.朝廷北征时大败于荡阴,百官及侍卫全都溃散,只有嵇绍奋命捍卫,最终被害于皇帝之侧。事件平定后,有人欲为皇帝洗衣,皇帝说,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照,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