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拉伯雷说:“人生在世,各自的各自的脖上扛着一个褡子:前面装的是别人的过错和丑事,因为经常摆在自己眼前,所以看得清清楚楚;背后装的自己的过错和丑事,所以自己从来看不见,也不理会。”

材料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材料三:荀子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读了上述三则材料,你有什么感触?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答案:
反思 繁华落尽。花瓣归葬于泥土,是花朵反思灿烂背后的自私,才容入泥土,获得永久的耀艳。潮起潮落。江河归纳入海洋,是江河反思雄浑背后的孤独,才汇入海洋,获得恒远的浩瀚。反思不仅是单纯的自我批判,而是一种升华,一种仁德。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儒家经典中便有“吾日三省吾身”的格言。若孔子没有遵循这样的行为,那“千古第一师”的尊称,想必也不会归于孔子之身。若孟子没有这样的品质,儒家学说也不会格新汇纳,成为传承二千多年的经典学说。 反思,不仅是单纯的自我批判,更是一种态度,一种人格的魅力。 二战后统一的德国,其有一任总理在一次反法悼念会上,毅然跪倒在犹太烈士的碑前谢罪。德国的态度,感动的不仅是欧洲,而是全世界。这种反思的行为,同时也为德意志民族赢得了尊重。当时的评论称:“我们看到此时跪到的德国,比历史任何时刻站得都要更高。”诚好其言,反思带给德国民众的不是沉重的负罪感,而是一种新的开始。世界都为德国鼓掌,同时,也在肯定了反思的价值。 反思,不仅是单纯的自我批判,更是一种仁义,一种和谐之美。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反思,或许会看到自己的过失与不足,却更是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当我们的衣服弄脏时,我相信我一定会将它洗干净;可是却可能忘记洗洗自己。今天发现了什么弱点?对抗了什么情感?抵御了什么诱惑?获得了什么美德?我们要仔细地衡量旅途中的进步与问题,反思将会在我脑海中记下今天的日记,备下明天的课本。有什么能比这样的日日反思更有好处?它使我更加自豪和满足。太阳落山时,我们的一天并没有结束。我们还有一件事情要做。我将在每晚反思一天的行为。 在反思中我成长,成长在继续,反思也一样。改进永远来自于检查与反思。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一天比一天明智。 【解析】 试题分析: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就必须认真审视材料,设法找出材料中有关立意的点滴“标识”,反复揣摩命题人既定的写作“走向”,尽量做到“顺竿子往上爬”,把握最佳立意角度。本则作文是由三句名言组成,考生应找出三则名言的联系点。第一则,拉伯雷的话重点在于“背后装的自己的过错和丑事,所以自己从来看不见,也不理会”,人不反省自己的错误,故看不见自己的过错;第二则,曾子的话中的关键词就是“反省”。第三则,借荀子的话来说明反省的收益。故本次作文的立意中心应是“反省”。反省是一面镜子,帮你找出自己的不足;反省是好友的一句鼓励自己的话,鼓舞你不断前进;反省是前进的动力,推动我们走向成功。所以说在反省中前行,就是不断地反省自己,才会前进。事例:越王勾践吴国打败俘虏以后,每天都反省自己失败的原因,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总结,激励自己奋发图强;反省自己应该怎样才能够再一次成为王者。通过几年的反省后,他卧薪尝胆,积蓄力量,终于战胜了吴国,成就了梦想,他也因此成为一名贤能的君王。 参考题目: 《心灵对话》《修剪心灵的杂枝》《生命因反省而精彩》《学会反省,走向成功》《人因反省而成功 》《我在反省中成长》《反省,点一瓣心香》《你是我心中的星月》 《 让反省之花开满心房》《做反省的主人》 《反省自述》 参考事例: 一、古代例子:正面: (1)邹忌不因妻妾的赞美而多次反省(2)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3)李世民以铜为鉴 (4)汉武帝发罪已诏 (5)孟子曰人恒过,困于心衡于虑 (6)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 (7)曾子吾日三省吾身 古代例子反面材料: (1)商纣王在周国的进攻下仍花天酒地不反思(2)一条路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撞了南墙不回头,如美国攻打伊拉克,至今不思反省,以致天怒世愤。 2.现代例子 (1)居里夫人不因提炼镭而自大多次反省自己,继续刻苦研究,最终成为两次诺贝尔奖得主。 (2)邓亚萍,屡次失败并没有倒下,而是不断反省自己,于是刻苦训练,最终成为祖国的骄傲 (3)在战争年代,我们党经过不断反省,纠正来自党内的“左”的和“右”的错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和平建设年代,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一、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二、明确褒贬法。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三、由果溯因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找对象法,即从文中不同的对象入手进行立意。比如本题,可以抓三则名言中的联系进行立意。三则材料的中心都是“反省”,故可以围绕“反省”或“反思自己”立意。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病人

(印度尼西亚)林万里

上午,诊室的门铃响了两下,我就知道看病的人来了。我一开诊室的门,就看到诊室里坐着三个人。左边的长板凳上坐着两位年龄都在四十上下的女人,其中一位愁容满面、散发不梳、身披牛仔夹克,我暂时称她为A;另一位呆头傻脑、眼屎未除,颈项上缚一条灰色围巾,我姑且叫她为B。这两位污垢满脸的女人,从她们邋遢的样子,一眼就能看出是病魔缠身的人。她们的对面,右边的铁椅上坐着一位明眸皓齿的红装女人,衣裙、嘴唇和指甲全是红红的,光彩夺目,看上去三十岁左右,端庄、秀气、俏丽。我敢断定地说,这种女人肯定人见人爱。她不像是有病的人,凭经验我心里猜想,她八成是陪送A.B来的。人们常说宁可做导演,不要做医生。因为导演是对着漂亮美丽的明星;而医生是对着愁眉苦脸的病人。今早我可走好运了,总算对着一位美丽的女人,她比明星还要明星。我注视着她,心里美滋滋的十分舒坦。医生和常人一样都喜欢欣赏美的东西。

“医生,早安。”

一见到我立在门旁,那一位“全是红红的”便开口说。她不但人长得妩媚,声音也十分悦耳。说了“早安”以后,她转过头对着A.B说:“你们两位先看吧,你们一起进去吧。”

回头又对我说:“医生,她们是我亲戚。先给他们看吧,她们都病得不轻。等下轮到我,诊费跟我的一起算,由我来付。”

瞧,这美丽的女人,心地多好!A.B进来了,我心不在焉地给她们检查了一下,发现A是患了流行性感冒,B是吃错东西拉肚子。我给她们各打了一针并配了药方,前后不到几分钟就解决了A.B的问题。她们似乎发现我给她看病时的心猿意马,也发觉我是要尽快地把她们打发走。老实说这时候我脑海里想的是候诊室正在候诊的那位“全是红红的”,好让她快点进来,好让我好好欣赏。当我开门把A.B送走,正要招呼那位“全是红红的”的时候,发现我的候诊室里空无一人。开始以为她上厕所去了,这时厕所的门敞开着,证明里头没人。我走去巡查,里头空空如也。我便问A:“你们的亲戚怎么还没看病就不见人影了?”

“什么我亲戚?我根本不认识她。刚才在你这里是初次见面。”

A不悦地回答道。

“那么你们两位是亲戚吗?”我指着A.B问道。

“我们三个人,谁都不认识谁,怎么会是亲戚呢!”B答道。

“你们跟她是亲戚或者不是,都不要紧。她不想给我看也没关系。她走了,那么诊费你们自己付好了,每人一万五千盾。”

“诊费我们已经付了。”

A.B异口同声地答道。

“是什么时候付给我?”

“不是付给你,我们已经付给她了。”

A答道。

“你们为什么要付给她?”

“刚才我们等你看病的时候,她走进来,问我们在这里看病,一次要付多少钱,我说看一次要一万五千盾。她说这里的医生是她爸爸的好朋友。她要我们省钱,要我们假认是她亲戚,诊费有折扣,说我们每个人交给她一万盾就够了。我们心里想这个人真好,帮我们每人省五千盾,我们就赶快给她。”

“你们就相信了她的话,钱就给她了?”

“是呀!她还说,一个人看病跟三个人一起看病,收费应该不同,就像批发价钱跟零售价钱不同是一样的道理。刚才你也听到了,诊费全部由她来付。”

我听了挠挠头,无可奈何地对A.B说:“你们可以走了,因为你们都付了诊费。”

好家伙,大小通吃。

1.下列对小说内容和手法的分析,最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文善用对比,主要体现在AB和“全是红红的”在外貌上的鲜明对比。

B.作者以第一人称作为切入点,叙述了生活中的小事,增加了故事的现场感和真实性。

C.在表达方式上,本文充分运用记叙、议论、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使作品既具有叙述的流畅性,又具有批判的犀利性。

D.医生无可奈何地对他们说“你们可以走了,因为你们都付了诊费”,因为这件事她们没有责任,责任都在医生本人身上。

E.在塑造“全是红红的”这个人物形象上,作者先写“全是红红的”给人的美感,后写其狡猾,这是典型的抑扬结合。

2.小说第1自然段在塑造“候诊室里坐着三个人”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3.请分析本文以“病人”为题的妙处。

4.请探究文中A.B两位女子及医生上当受骗的原因,并谈谈其对我们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武元衡,字伯苍。曾祖载德,则天皇后之族弟。元衡举进士,累为华原令。畿辅镇军督将,皆骄横挠政,元衡称疾去。德宗钦其才,召拜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以详整任职。擢为御史中丞。尝对延英①,帝目送之,日:“是真宰相器!”

顺宗立,王叔文使人诱以为党,拒不纳。监察御史刘禹锡求为判官,元衡不与,叔文滋不悦。会册皇太子,元衡赞相,太子识之。及即位,是为宪宗。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同手书门下平章事,兼判户部事。帝素知元衡坚正有守,故眷礼信任异它相。

蜀新定,高崇文为节度,不知吏治,帝难其代。诏元衡为剑南西川节度使,繇萧县伯封临淮郡公,帝御安福门慰遣之。崇文去成都,尽以金帛、帟幕、伎乐、工巧行,蜀几为空。元衡至,绥靖约束,俭己宽民,比三年,上下完实,蛮夷怀归。雅性庄重,虽淡于接物,而开府极一时选。

上自李元吉甫薨,悉以兵事委元衡。李师道所养说客说李师道曰:“天子所以锐意诛蔡者,元衡赞之者也,请密往刺之。元衡死,则他相不敢主其谋,争劝天子罢兵矣。”师道以为然即资给遣之王承宗遣牙将尹少卿奏事为吴元济游说少卿至中书辞指不逊元衡叱出之。承宗怨,数上章诬诋。六月,癸卯,天未明,元衡入朝,出所居靖安坊东门,有贼自暗中突出射之,射元衡中肩,复击其左股,徒御格斗不胜,皆骇走,遂害元衡。逻司传噪盗杀宰相,连十余里,达朝堂,百官恂惧,未知主名。少顷,马逸还第,中外乃审知。有司以闻,帝震惊,罢朝。坐延英见宰相,哀恸,为再不食。赠司徒,谥日忠愍。

(选自《新唐书•武元衡传》及《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①延英:唐代长安宫殿名,在延英门内。

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师道以为然/即资给遣之/王承宗遣牙将/尹少卿奏事/为吴元济游说少卿/至中书/辞指不逊/元衡叱出之

B.师道以为然/即资给遣之/王承宗遣牙将/尹少卿奏事/为吴元济游说/少卿至中书/辞指不逊/元衡叱出之

C.师道以为然/即资给遣之/王承宗遣牙将尹少卿奏事/为吴元济游说/少卿至中书/辞指不逊/元衡叱出之

D.师道以为然/即资给遣之/王承宗遣牙将尹少卿奏事/为吴元济游说少卿/至中书/辞指不逊/元衡叱出之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畿辅:古代王都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后多指京城管辖的地区。

B.赞相:指举行典礼时司仪赞唱导引各种仪式。唐时属吏部所辖。

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D.癸卯:属于古代的干支纪年法,共有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干支两字相配,用以纪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元衡出身显赫,才华出众,凭家族荫庇步入仕途,后逐步升迁,但因为难以节制京城附近骄横的将领,他借口有病从华原令上离职。

B.武元衡为人正直.胸怀操守,宪宗时,他不愿意参与朋党之争,坚决拒绝了王叔文集团的拉拢,导致了王叔文的不满。

C.武元衡掌管川西,政绩卓著,后被召回朝廷主持政事。虽然得到皇帝的支持,但为敌对势力所不容,在上朝的途中遭人伏击遇害.

D.武元衡政治才能出众,品德高尚,经德宗、顺宗、宪宗三朝,都备受皇帝器重,尤其是宪宗在位时,信任礼遇超过了同列。

4.翻译:

(l)天子所以锐意诛蔡者,元衡赞之者也,请密往刺之。

(2)少顷,马逸还第,中外乃审知。有司以闻,帝震惊,罢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