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竹篱茅屋趁溪斜,春入山村处处花。”苏东坡描绘的是一幅多么富于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致。青山翠竹、粉墙黛瓦,牧笛山歌、蛙声蝉鸣,我们的祖先曾经就是如此诗意栖居,神话般地生活。这种农耕文明的恬美情境至今还保留在一些山清水秀、文化灿烂的古村落中。在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汹涌而来的今天,守护和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就意味着守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

古村落是在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人生观和自然观引领下产生的居住方式,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是我们祖先长期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见证。它如同一部历史教科书,记录和镌刻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和历史记忆;如同一条历史长河,至今滋养着中华儿女的心田。古村落不仅仅是一个地点和空间,而且保存着年轮的印痕和光阴的故事,它曾以五千年文脉涵养了一个泱泱中华。

古村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有自己的外形和内核,有自己的精神和灵魂。保护古村落,绝不能被动地对抗岁月的磨蚀,而是更加注重对古村落人文生命的挖掘与扬弃。完整的古村落不仅包括民宅建筑、桥梁、祠堂、古戏台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还应包括与之密切关联的各种民俗、生产生活、婚丧嫁娶、民间信仰崇拜、民间艺术等口头的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解古村落就可以理解中国文化的民族密码和历史细节,读懂古村落就可以读懂民间文化的百科全书。中国文化遗产的丰富性留存在古村落里,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华闪烁在古村落里,中国文化的多样性散落在古村落里,中国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汇聚在古村落里,中华文化的根脉深深扎在古村落里。

在历史面前我们应该是虔诚的,在文化面前我们应该是卑躬的,在故土面前我们应该是敬重的。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曾经失去了很多充满温馨、充满诗意的村庄,是鳞次栉比的水泥森林再次唤醒了人们对古村落的重新认识。田园牧歌式的居住不仅是古人的生活理想,更是当代人的精神诉求。我们在渴望享受现代城市文明的同时,也渴望留住那些曾经养育了我们祖辈、温暖了我们心灵的多样化的原生态古村落。

对古村落的保护、建设和开发一定要按规律办事,切忌在开发和建设中造成不可补救的破坏,使历经浩劫而幸存的古村落在不当开发中消亡。在古村落保护过程中,应本着高度的文化自觉,以历史的情怀、超前的眼光、长远的规划和持之以恒的决心,寻找出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两全之策,逐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古村落传承保护机制,从而不断增强古村落的魅力和生命力,找回那种“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的美好诗意。

(节选自罗杨《古村落:“天人合一”的美好家园》,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古村落这种居住方式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观念指导下的产物,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但在现代社会正在一点点消失。

B古村落不仅仅是一个地点和空间,还记录和镌刻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和历史记忆,保存着年轮的印痕和光阴的故事。

C古村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包括民宅、桥梁、祠堂等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与之密切关联的各种民俗等口头的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D古村落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护好古村落,找回古村落中的美好诗意。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村落至今都还保留着农耕文明的恬美情境,而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不仅是古人的生活理想,更是当代人的精神诉求。

B古村落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已经失去了很多这样的家园,今天城市化进程更加迅猛,保护好古村落的意义更加重大。

C保护古村落,需要具备有历史的情怀、超前的眼光、长远的规划和持之以恒的决心,要在保护与发展中找到恰当的平衡点。

D对古村落的保护、建设和开发如果不按规律办事,就有可能对古村落造成无法弥补的破坏,甚至使古村落在开发中消亡。

3.下列各项中,其内涵与本文主旨不相关的一项是

A中国新文化的嫩芽绝不会凭空萌生,它离不开那些虽已衰老却还蕴含生机的老根----乡村。(梁潄溟)

B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百户、几千户的大村。(费孝通)

C如果这些古村落都没有了,都消失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到哪里去寻找“乡愁”?(冯骥才)

D中国最大的文物是长城,最大的非遗是春节,而最大的文物与非遗结合体就是传统古村落。(罗杨)

 

答案:
1.D 2.A 3.B 【解析】 试题分析: 1.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论述类文本阅读经常是以客观题选择题的题型出现的,答题的时候要把握一个基本的答题要领:整体把握,抓住关键语句,在文中找答案。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我们要大致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主要思路、了解文章叙述的基本要素、弄清文章的线索、顺序、层次等。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等等。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 2.A项中,“我国古村落至今都还保留着农耕文明的恬美情境”,误在“都”,原文是第一段中“这种农耕文明的恬美情境至今还保留在一些山清水秀、文化灿烂的古村落中”,注意句中的“一些”。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易错警示】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A项中,题干“都还保留着农耕文明的恬美情境”, 范围扩大。如若不仔细浏览题干中第一段原文,极易忽略。 3.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B项中,内容与古村落的价值和保护无关。 【考点定位】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类理解文意的客观题,对于选项,要注意选项中范围扩缩、扭曲文意、混淆文意、胡乱组合等。所谓范围扩缩,是指选项故意漏掉限制性词语或混淆某些范围的界限,造成概念范围的扩大或缩小。所谓扭曲文意,是指选项故意扭曲阅读材料的意思,把考生的思维朝背离文本的方向引领。该题中B项为这种错误类型。所谓混淆时空,是指事物的发展总有先后,但不符合文意的选项故意混淆时空的先后顺序,以迷惑考生。所谓胡乱组合,是指文章在解释某一个概念或说明某一对象时,会使用比较多的事例,选项就故意把这几个事例的内容加以组合,并且故意使组合后的信息与文本信息相左,以迷惑考生。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

讫今为止,我仅见过一次黄河。那是个晴朗的秋日,风和日丽,黄河缓缓地流淌着。水面宽阔,波澜不惊;        ,虽缺少萋萋芳草,却足够长脚鹭鸶短脚水鸟(安闲/悠闲)地在上面散步休憩。置身河边,隔着宽阔的水面,隐约可见对岸散落的村庄与稀疏的树林,遥遥如海市蜃楼一般。那一瞬间,我甚至产生错觉,以为自己到了海边。不过,一旦俯瞰水面,这错觉(顿时/马上)就消失了。那被泥染成土黄色的河水,         ,无声无息却一刻也不停歇,执地翻滚出暗黄色的波纹,黄河就这样壮阔诡秘地流向大海。

我请教了当地的朋友,为何从来不曾听说过有人横度黄河。原来黄河水(挟带/携带)了大量泥沙奔流而来,泥沙不仅浊了河水,而且在水面之下形成了无数龙卷风般的涡,从河底一直延伸到水面。在这泥水构成的陷井阵里,连漂浮都很困难,遑论游泳。

1.下列字形和加横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海市蜃楼    俯瞰   (niù)

B.萋萋芳草    讫今   泥(wū)

C.壮阔诡秘    陷井   浊(hún)

D.横度黄河   遑论   涡(xuàn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悠闲    马上    携带

B.安闲    顿时    携带

C.安闲    马上    挟带

D.悠闲    顿时    挟带

3.填入文中两处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一抹沙渚立于平坦的河中央    ②扭动着,卷起无数大小漩涡,纠结着

B.①一抹沙渚立于平坦的河中央    ②卷起无数大小漩涡,纠结着、扭动着

C.①平坦的河中央有一抹沙渚      ②卷起无数大小漩涡,纠结着、扭动着

D.①平坦的河中央有一抹沙渚      ②扭动着,卷起无数大小漩涡,纠结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