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

过华清宫①

(唐)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过华清宫

(唐)杜牧

新丰绿树起黄埃, 数骑渔阳探使回②。

霓裳一曲千峰上, 舞破中原始下来。

【注】①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②安禄山有谋反之心,玄宗遣使前去打探虚实。使者受安禄山贿赂,归后盛赞其忠心,玄宗信以为真,自此更是高枕无忧。

1.这两首诗分别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2.这两首诗都是咏史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答案:
1.李约诗,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咏史感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杜牧诗,“舞破中原”,显然这是极度的夸张,轻歌曼舞纵不能直接“破中原”,中原之破却实实在在是由统治者无尽无休的沉醉于歌舞造成。如此夸张才能能表现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程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国破家亡的严重后果。 2.同:两首诗表达都了对荒淫误国、耽于享乐的统治者的讽刺与批判。异:前一首“故宫惟有树长生”还表达了作者对王朝兴衰的感叹。华清宫是唐代离宫,以温泉汤池即华清池而著称,地处今陕西省临潼县骊山北麓。据文献记载,唐贞观十八年,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殿,赐名汤泉宫。天宝六年,改名为华清宫。当时台殿环列,盛况空前。因为这里有温泉,气候和暖,所以每年十月,以唐玄宗为首的达官权贵便迁到这里避寒,待过了隆冬岁末,春暖花开,再回长安。可以这样说,华清宫是与帝王的奢侈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提到这个名字,人们很自然地就想到唐代诗人杜牧的名诗《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作者讽刺统治者穷奢极欲而误国的倾向是鲜明的,华清宫与奢侈也就成了同义词。但安史之乱后皇帝很少游幸,至唐末已经废圮,五代成为道观。 【解析】 1. 试题分析:注意答出“对比”“夸张”的手法,然后结合诗句解释,最后分析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注意答出“对比”“夸张”的手法,然后结合诗句解释,最后分析效果。 2. 试题分析:注意结合诗句中的“游乐”“惟有树长生”“黄埃”和“霓裳”以及注释中的相关内容作答。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结合诗句中的“游乐”“惟有树长生”“黄埃”和“霓裳”以及注释中的相关内容作答。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操行坚正,言无所忌。元和初,权知国子博士。改都官员外郎,迁职方员外郎。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愈坐是复为博士。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迁刑部侍郎。

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宪宗遣使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人奔走膜拜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帝曰“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

既至潮,以表哀谢。帝得表,颇感悔,欲复用之,曰“愈前所论是大爱朕,然不当言天子事佛乃年促耳。” 皇甫镈素忌愈直,即奏言“愈终狂,可内移。” 乃改袁州刺史。袁人以男女为隶,过期不赎,则没入之。愈,悉计庸得赎所没,归之父母七百余人。召拜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终始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愈官显,稍谢遣。其徒李翱、李汉、皇甫湜从而效之,遽不及远甚。从愈游者,若孟郊、张籍,亦皆自名于时。(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有改动)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佑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①,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元丰七年,诏拜公昌黎伯,故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 (节选自苏轼《潮州韩文公②庙碑》)

注:①焄蒿凄怆:熏香祭祀引起凄怆的感情。②韩文公:韩愈,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刺史恶之,其狱           按:查办

B操行坚正,言无所忌。       鲠:直

C.愈终狂,可内移             疏:粗疏

D.诏拜公昌黎伯,故曰         榜:诏书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公士人奔走/膜拜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

B.王公士人奔走膜拜/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

C.王公士人奔走/膜拜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

D.王公士人奔走膜拜/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直言无所忌。他认为华阴令柳涧案件是前后刺史勾结造成的,上书请求治刺史的罪。后御史重审此案,韩愈受到了牵连。

B.韩愈为官能够造福百姓。因有人从中作梗,韩愈从潮州改任袁州刺史,在袁州他赎买七百多奴隶,让他们回家与父母团聚。

C.韩愈聪明敏锐,不会诡诈善变;能够始终如一地接纳提携后进之士,经他指导的“韩门弟子”中像孟郊、张籍称名于当时。

D.韩愈在潮州刺史任上兴办教育,潮州人信仰、缅怀他。作者以“凿井得泉” 为喻说明韩愈对潮州深怀眷恋之情,为韩愈正名。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

(2)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直不眷恋于潮也,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