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白纸黑字

奚同发

决定去一趟那座小城,虽然平日指尖一次次抚摸地图上那个圆点,实际上她对那里一无所知。是一张神秘的纸条,把她与那个圆点连成一线。纸条的神秘不仅是它的出现方式,更主要的是犹如久旱甘霖般及时。纸条出现的那天,爹做农活时摔断一条腿,他打上石膏就离开了卫生所。就这,还是拖欠了一屁股债。学校又一次催她和小弟交学费,开学都一个多月了,一家人正为钱犯愁。晚间,她试穿那件别人捐赠、由学校分配给她的棉衣时,手伸进衣服口袋,触到一张折叠的纸条,很普通的白纸,展开,是几行字:收到纸条的同学,如果上学有难处,跟我联系,我会帮你完成学业。落款“姚国庆”。

全家人顿时一扫近乎绝望的悲情而乐观起来,纸条传达的信息,足以成为抵挡困难的最后屏障。爹、娘、她与小弟,四个人没有谁心存丝毫怀疑,一张写了黑字的普通白纸,像几世相承的珍宝,在他们手中欣喜而小心翼翼地传递。

要不,跟他联系一下,她怯怯地问。接着一家三口的目光都集中到爹的身上。爹却自顾自地抽着烟,一言不发。最后,爹使劲儿地掐灭了纸烟,以她从未见过的严肃神情说,咱不能就这样随便地麻烦人家,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走那一步。重新振作的爹表示,再难,还没到砸锅卖铁的时候,只要他还有一口气,决不让一个娃辍学。

上镇中学时,家里已经负债累累,但是不幸却再次降临,小弟在上学途中因雨天路滑跌落山崖,娘一病瘫在床头……她决定退学,与爹共同支撑起这个再也经不住风雨的家。双手抱头,隐忍丧子之痛的爹,平生第一次把粗厚的巴掌气愤地掴在她的脸上,小弟搭上一条命,如果你不能读出书来,对得起谁?从此爹拖着那条残腿,苦苦维护着家的尊严,又一次打消了她动用纸条的念头。六年后,她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大学,爹却含笑离世。

纸条夹在小学四年级的课本里,已有些泛黄,捏在手上,已经被汗水微微地打湿了。娘长叹一声,唉——八年了,也不知写字的人还承认不?这个地址还管用不?

她怔在那里,是啊,没办法,只能把命运交给这张纸条了……八年的精神支撑,随着一个普通信封寄走了,心里空落落地。两个月后,一个雾气没散的早晨,门前响起清脆的马铃声,邮递员大喊她的名字。在灶头烧水的她,手握尚在燃烧的半截儿柴火,夺门而出。

有信件,还有汇款!信上说,几经周转,收到她的信晚了,让她快去学校报到,以后会准时寄钱给她。老天爷啊,老天爷啊,我可以上学了!她高声重复着,一头匍匐在地……然后向远方连连跪拜,口中喊道:恩人呐,恩人呐!……

四年大学,她一刻不敢倦怠。从接到第一次汇款时,她心里就默默许诺,工作后拿到第一个月工资,一定要去探望恩人。这个诺言,如今就要兑现了!

找到邮政所3019号信箱,没有具体地址,向汇款窗口的工作人员打听,对方大吃一惊,反问她是不是那个被资助的大学生。这下,轮到她惊讶了:是她在这儿有名,还是姚国庆有名?

邮政所几乎停止办公,大家七嘴八舌围过来……

一切都明白了,是一个大娘给她寄的钱。起初,邮政所还奇怪,她一个捡破烂的怎么每月都要寄出两份钱。一份给在外地上学的儿子,另一份是以姚国庆的名义寄出。原来,姚国庆是她丈夫,几年前因病去世,可她收到一个陌生女孩来信,纸条上丈夫熟悉的字迹让她泪水涟涟。虽然单位破产,她下了岗,但不能让丈夫昔日白纸黑字的承诺化作一纸谎言……

在一个依墙斜拉的低矮的破旧帐篷前,电视台记者见到长跪不起的女孩子。围观的人争相介绍,哭了一个多小时啦,都成泪人啦,人能有多少眼泪啊?可她还在不停地抹泪儿。

现场观众焦急地把目光投向街道,只是那个供俩孩子上大学,甚至把住房都卖了的女人咋还不回来?记者的镜头更是急切地扫来扫去。所有的人都在期待那个女人的到来。大家心疼哭了那么久、跪了那么久的瘦弱女孩,也在构想另一个女人的模样,或她出现的场景……

(选自《文化月刊))2009年第l2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女孩在得到有人准备资助她完成学业的纸条后,曾多次萌生动用纸条的念头,但都被父亲阻止,直到女孩考上了大学,父亲离世后,女孩才能将纸条寄出。

B.这篇小说语言质朴,叙事生动,构思巧妙。作者在作品中将自己的理智与读者的情感巧妙地勾连起来,在平静的叙事中蕴涵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C.小说主要通过人物的行为来凸显人物的性格。父亲多次阻止女孩动用“纸条”,说明他是一位讲自尊、有骨气的勤劳农民,但他也有守旧、狭隘的一面。

D.大娘为了丈夫临终的嘱托,为了兑现与丈夫的共同承诺,卖掉了房子,靠拾破烂维持生计,供陌生的女孩完成大学学业,这种超越生命的承诺令人肃然起敬。

E.结尾描写了女孩、记者以及围观的群众,都在焦急地等待着那个兑现了承诺的女人,但她却没有到来。结尾的这种开放性设计,引发读者想象,耐人寻味。

2.小说中的自始至终都没有出场的“女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本文以“一张纸条”为线索。请具体分析文章是如何围绕着“一张纸条”展开的。

4.“白纸黑字”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D.C 不给分。 2. ①信守承诺(坚守诚信)。在丈夫去世、家境困窘的情况下,受到纸条的她毅然承担起帮助陌生女孩完成学业的重任,替丈夫兑现生前的诺言。 ②坚强。为了供自己的儿子和陌生的女孩读书,她卖掉了房子,多年住在一个“依墙斜拉的低矮的破旧帐篷”里,靠拾破烂维持生计。 ③乐于助人(富有爱心)、不图回报。“她”连续4年以丈夫的名义给女孩汇款,但从未留下具体地址。 3. ①发现纸条。在试穿捐赠的衣服时,意外地发现“纸条”。 ②试图动用纸条。女孩上四年级时,爸爸摔断了腿,第一次萌生动用“纸条”的念头;上中学时,家中祸不单行,再次想动用“纸条”,均遭父亲阻拦。 ③寄出纸条。女孩考上大学,父亲含笑离世,万般无奈,她寄出了那张“纸条”。 ④寻找纸条主人,得知真相。女孩大学毕业领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后,去那个陌生的小城,寻找恩人,得知恩人的身份。 4. ①表面上看“白纸黑字”就是一张写着字的纸条,这是小说的线索。 ②从深层上看,普通的“白纸”上朴实的“黑字”代表着人间大爱,“纸条传达的信息,足以成为抵挡困难的最后屏障”,表达了“爱是一种苦难中的依靠”的主题。 ③“白纸黑字”作为一个成语,更代表着中华民族重承诺、守信用的宝贵品质。虽然丈夫去世,单位破产,她下了岗,“但不能让丈夫昔日白纸黑字的承诺化作一纸谎言”的信念支撑着她完成了超越生命的承诺。这是这篇小说着力突出的主题。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是对文章的综合考查,可通读全文,筛选出相关信息逐一分析得到答案。A项“父亲离世后,女孩才能将纸条寄出”错。因为女孩寄出纸条,是在父亲去世后,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才寄出的。C项“但也有守旧、狭隘的一面”错。小说刻画的是一位讲自尊、有骨气、明大义、爱子女的令人钦佩的父亲。D项“为了丈夫临终的嘱托”错,“为了兑现与丈夫的共同承诺”错,文中均无此意。大娘的丈夫几年前因病去世,她是收到一个陌生女孩的来信,认出纸条上丈夫的字迹后,才知道捐助的事,继而兑现的承诺。 考点: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要分析人物形象,就要到文中找到直接写人物的句子(语言、动作、肖像、心理),也可以找其他人物的评价(侧面),有现成的形容词可以直接摘抄。一般从三方面考虑人物的特点:身份职业、性格脾气、精神品格。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从人物语言、动作等入手,注意细节描写。信守承诺(坚守诚信)。在丈夫去世、家境困窘的情况下,受到纸条的她毅然承担起帮助陌生女孩完成学业的重任,替丈夫兑现生前的诺言。坚强。为了供自己的儿子和陌生的女孩读书,她卖掉了房子,多年住在一个“依墙斜拉的低矮的破旧帐篷”里,靠拾破烂维持生计。乐于助人(富有爱心)、不图回报。“她”连续4年以丈夫的名义给女孩汇款,但从未留下具体地址。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本题考查“一张纸条”线索,写出纸条的线索思路,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内容。速读题干要求,通读全文,找出“一张纸条”出现的地方,从内容、结构、主旨方面分析反复的作用。本题“一张纸条”起线索作用。发现纸条。在试穿捐赠的衣服时,意外地发现“纸条”。试图动用纸条。女孩上四年级时,爸爸摔断了腿,第一次萌生动用“纸条”的念头;上中学时,家中祸不单行,再次想动用“纸条”,均遭父亲阻拦。寄出纸条。女孩考上大学,父亲含笑离世,万般无奈,她寄出了那张“纸条”。寻找纸条主人,得知真相。女孩大学毕业领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后,去那个陌生的小城,寻找恩人,得知恩人的身份。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这是一道标题分析标题和含义和对文章的主旨理解的题目,标题的含义注意分析表层和深层和含义,主旨的理解要注意结合文章进行分析,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对于文章题目的深层理解,是一道探究题,要整体把握“白纸黑字”在文中的含义。表面上看“白纸黑字”就是一张写着字的纸条,这是小说的线索。从深层上看,普通的“白纸”上朴实的“黑字”代表着人间大爱,“纸条传达的信息,足以成为抵挡困难的最后屏障”,表达了“爱是一种苦难中的依靠”的主题。 “白纸黑字”作为一个成语,更代表着中华民族重承诺、守信用的宝贵品质。虽然丈夫去世,单位破产,她下了岗,“但不能让丈夫昔日白纸黑字的承诺化作一纸谎言”的信念支撑着她完成了超越生命的承诺。这是这篇小说着力突出的主题。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翟銮,字仲鸣,举弘治十八年进士。嘉靖中,累迁礼部右侍郎。六年春,廷推阁臣。帝意在张孚敬,弗与。命再推,乃及銮。中贵人多誉銮者,帝遂逾次用之。杨一清以銮望轻,请用吴一鹏、罗钦顺。帝不许,命銮入直文渊阁。銮初入阁,一清辅政,既而孚敬与桂萼入,銮皆谨事之。孚敬、萼皆以所赐银章密封言事,銮独无所言。诘之,则顿首谢曰:“陛下明圣,臣将顺不暇,何献替之有。”帝心爱之。一清、萼、孚敬先后罢,銮留独秉政者两月。其后李时入,位居銮上,銮亦无所怫。帝数召时、銮入见,尝问:“都察院拟籍谷大用资产,当乎?”时曰:“所拟不中律。”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帝曰:“大用乱政先朝,正奸党也。”銮曰:“陛下,即天也。春生秋杀,何所不可。”帝卒从重拟。丁生母忧归。服阕,久不召。夏言居政府,銮与谋召己。会帝将南巡,虑塞上有警,议遣重臣巡视,言等因荐銮充行边使。二十一年,言罢,銮为首辅,进少傅、谨身殿。严嵩初入,銮以资地居其上,权远出嵩下,而嵩终恶銮,不能容。会銮子汝俭、汝孝同举二十三年进士,嵩遂属给事中劾其有弊。帝怒,下吏部、都察院。銮疏辨,引西苑入直自解。帝益怒,勒銮父子为民,而下主考及乡试主考诏狱,并杖六十,褫其官。銮初辅政,有修洁声。中持服家居,至困顿不能自给。其用行边起也,诸边文武大吏俱郊迎,恒恐不得当銮意,馈遗不赀。事竣,归装千辆,用以遗贵近,得再柄政,声誉顿衰。又为其子所累,讫不复振。逾三年卒,年七十。(节选自《明史·翟銮传》)

[注]献替,即献可替否,给君主提出建议。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B.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C.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D.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迁”也可说是迁累,都指多次升迁,在古代多指变动官职,一般不涉及贬职、降职等官位变化情况。

B.“服阙”指守丧期结束,脱下孝服。

C.“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在秋八月举行。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称贡士,第一名叫解元。

D.《明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至明崇祯二百多年的历史。它虽有曲笔,但仍得到后世史家的好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翟銮深受赏识,得到皇帝的重用。廷推阁臣时,皇帝意在张孚敬,但群臣不赞成,皇帝要求再次推荐,翟銮得以被任用,后入直文渊阁。

B.翟銮为人谦抑,对皇帝多有顺从。李时后入阁,地位却高过他,他没有不满;查抄谷大用资产一事,他始终赞同皇帝看法,认为可以重惩。

C.翟銮地位虽高,仍遭到严嵩打击。他作首辅大臣时,两个儿子一同考中进士,严嵩指使别人借此弹劾他营私舞弊,以致他们父子被勒为民。

D.翟銮有修洁声,但未能始终如一。他在居家守丧时,贫困到了不能自给的地步;被起用为行边使后,接受文武官员的馈赠多得无法计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诘之,则顿首谢曰:“陛下明圣,臣将顺不暇,何献替之有。”

(2)事竣,归装千辆,用以遗贵近,得再柄政,声誉顿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雾霾天气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气象灾害。大范围雾霾天气主要出现在冷空气较弱和水汽条件较好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下,近地面低空为静风或微风。由于雾霾天气的湿度较高,水汽较大,雾滴提供了吸附和反应所需的场所,加速了反应性气态污染物向液态颗粒物成分的转化,同时颗粒物也容易作为凝结核加速雾霾的生成,两者相互作用,迅速形成污染。随着冷空气来临,风速增强,雾霾逐渐消散。研究表明,雾霾天气的形成和发展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

一次持续性的雾霾天气过程往往具有显著阶段性特征,是一次持续时间长、阶段性特征明显的雾霾混合性天气。持续性雾霾天气的第一阶段是霾阶段,该阶段PM2.5浓度增加显著,是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第二阶段是大雾阶段,该阶段迅速增大的相对湿度,是导致能见度下降的重要因素,在持续性大雾天气的静稳条件下,导致PM2.5浓度累积增加;第三阶段,由于北方冷空气的入侵,大雾天气结束。可以看出,雾霾过程能见度的变化和相对湿度、PM2.5浓度、温度、风速的变化具有很好的阶段性对应关系。相对湿度与能见度在整个过程中保持稳定的负相关线性关系。由于温度决定了相对湿度的水平,因此温度与能见度的关系实际上反映了相对湿度与能见度的关系;而从整个过程来看,PM2.5与能见度是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在第一阶段PM2.5对能见度影响的速率要明显高于第二阶段,而在第二阶段中,PM2.5对能见度的影响水平几乎保持不变。风速与能见度是正相关的线性关系,从整体上看,风速越大能见度越好,而从风速对能见度影响的线性趋势上看,第一阶段风速对能见度的影响速率要大于第二阶段风速对能见度的影响速率,第三阶段能见度随着风速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反映出风速对雾霾过程能见度的转好有重要的作用。

以北京为例。研究发现:无论是年均水平还是月均水平,霾日都要远远高于雾日,说明霾天气比雾天气对北京的影响更为严重。从月际变化上来看,大雾天气月变化十分明显,更集中于10-12月份;而霾天气在各月差异相对较小,除8-10月份的其他各月均有较多霾天气出现。从空间分布来看,雾霾天气在北京东南及城区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北京西北部雾霾发生频率最低、强度最小。城区和东南地区是霾天气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而大雾天气虽然在东南发生频繁,但是大雾强度在城区相对较弱,在城区的西北和西南大雾强度最大。

雾霾天气频繁发生,对城市大气环境、群众健康、交通安全、农业生产等造成的影响日益显著,极易酿成雾霾灾害。研究雾霾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是雾霾灾害风险评估的基础性工作,对雾霾防灾减灾和雾霾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大部分严重的雾霾天气一旦形成往往很难消散,此类持续性雾霾天气对城市环境的危害往往尤其严重,并容易带来较强的社会负面影响。2011年,雾霾天气第一次入选中国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反映出社会公众对雾霾天气关注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摘编自《雾霾天气的影响及对策》)

1.下列对于雾霾天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雾霾天气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气象灾害, 雾霾频繁发生对城市大气环境、群众健康、交通安全、农业生产等影响较大。

B.雾霾天气的大范围出现,主要是在冷空气较弱和水汽条件较好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下,造成近地面低空为静风或微风。

C.雾霾天气迅速形成污染的重要环节是反应性气态污染物向液态颗粒物成分的转化和颗粒物作为凝结核加速雾霾生成的相互作用。

D.雾霾天气的湿度较高,水汽较大,最后的消散往往受到冷空气入侵的影响,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气象条件的变化有密切关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的雾霾天气过程来看,雾霾过程能见度的变化和相对湿度、PM2.5浓度、温度、风速的变化具有很好的阶段性对应关系。

B.在持续性雾霾天气的整个过程中,PM2.5与能见度是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在第二阶段,PM2.5对雾霾能见度的影响水平几乎保持不变。

C.北京的雾霾天气有以下特点:霾日多,雾日少;霾日分散,雾日集中;雾霾天气中,大雾在东南地区发生频繁,但强度在城区相对较弱。

D.在持续时间长的雾霾混合性天气的全过程中,相对湿度、温度与能见度保持稳定的负相关线性关系,风速与雾霾天气能见度的关系则成正相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雾霾天气在北京东南及城区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但是雾天气和霾天气对这些地区的影响却有着明显不同。

B.严重的雾霾天气一旦形成,往往很难消散,对城市环境的危害很大,容易酿成雾霾灾害

C.雾霾天气入选中国十大天气气候事件,体现了民众关注度的提高,也反映出政府关注民生、直面问题的工作态度。

D.频发的雾霾天气极易酿成雾霾灾害,如果对它的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那么,这将对我们开展防霾治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