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易中天独辟蹊径,巧妙地运用“俗不可耐”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表演“妙说”历史,将一段平常的史料讲得         ,既像评书,又像电影剪辑。

②来自马来西亚的莎拉瓦蒂利用头巾和彩妆,模仿动漫或迪斯尼卡通人物造型,      ,她拍下照片上传到社交网络,也因此迅速走红。

③这些画里的虾之所以           ,是因为他深刻观察过真正的虾的生活,其笔墨变化、写照已经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A.惟妙惟肖    绘声绘色    栩栩如生

B.绘声绘色    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C.绘声绘色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D.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绘声绘色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绘声绘色:本义是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惟妙惟肖:描 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 样。第一句强 调讲解语言的精彩,用“绘声绘色”,第二句强调模仿,第三句是画作中的艺术形象。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而我却今天才知道他的存在

我们这些知道李政道,钱学森,钱三强,王淦昌……的人,原本都应该知道他-----他是他们的老师。

李政道大二的时候,是他破格选送去美国,当时李政道才19岁,穿着短裤去办护照,办公的人员都不相信“怎么会是个儿童?”李政道后来说“他决定了我的 命运”

华罗庚是初中生,是他让在清华算学系任职,又送去英国深造,华罗庚说“我一生得他爱护尽”。

那是战乱烽火时代,但后来的重要科学发展所依仗的这些人,是他在那时满地焦土上栽下的桃李。

----可是我为什么不知道他?

他生在上海,父亲是旧式文人,让他从小读经史子集。他幼年已经以君子“慎独”之道要求自己,修身自省,对跟朋友之间“因小故而致割席”之事也写在笔下:“一时之忿,至今思之,犹有隐痛。”

他讷于言,但一生都保持温润如玉的君子之风。

1915年,他在清华上学的时候,成立清华校史上的第一个学生团体――科学会。1918,他留学美国,后来在哈佛读博士,导师是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布里奇曼。他的第一个研究课题,是用X射线短波极限法精确测定基本作用量子h值。实验结果,在美国《科学院院报》和《光学学会学报上》发表,很快被国际科学界公认为当时最精确的h值。这一数值被国际物理 学界沿用达16年之久。这一年他23岁。

他27岁回国,于清华执教,执教之严也是出名的,他的课给李政道的分数只是83。他允许这学生不听自己的课“因为你看的参考书比我的更高明”,但是“你的实验做的不认真,要扣去25分”。

他去世后多年,亲人发现他一直留着当年的那三张答卷,写在泛黄的昆明土纸上。

他是清华物理系主任,这对他自己来说其实是一种牺牲,相当于要放弃了自己的专业研究来作行政的工作。因为他把聘任第一流学者到清华任教列为头等大事。从1926年到1937年,他先后为物理系和理学院聘来了熊庆来、吴有训、萨本栋、张子高、黄子卿、周培源、赵忠尧、任之恭等一批学者。

吴有训还只不过是刚到校的普通教师,资历年纪都不如他,他把吴有训的工资定得比自己还高,1934年,他引荐吴有训接替自己的物理系主任一职。四年后,他力主吴有训接替自己的理学院院长一职,那时他正当盛年。

冯秉铨毕业的时候,他对他们说:“我教书不好,对不住你们。可是有一点对得住你们的就是,我请来教你们的先生个个都比我强。”

他在1929年又组建了清华理学院,其中包括算学、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地学6系。

他说凡是出人才的地方,必然是科学文化最盛行、科学土壤最肥沃、科学气氛最浓厚之地。比如欧洲的哥廷根、慕尼黑和美国的芝加哥等。

中国科学研究停滞数千年,第一次有了这滚热得烫手的雄心:"除造就科学致用人才外,尚谋树立一研究科学之中心,以求中国之学术独立。"

1929年,他在一篇叫《中国科学界之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文章里说“有人怀疑中国民族不适宜研究科学,我觉得这些论调都没有根据。中国在最 近期内方明白研究科学的重要,我们还没有经过长时期的试验,还不能说我们缺少研究科学的能力。惟有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去做学研究,五十年后再下断语。诸君要知道,没有自然科学的民族,决不能在现代立脚得住。”

他终身未娶,唯与学生亲厚,当中有一人叫熊大缜。

1938年,熊突然对他说要去冀中抗日。

他明知这学生在河北没有依靠相熟的人,又没有政治经验,但是国难当头,他只能送他去,熊走后,他曾“约有十余天,神思郁郁,心绪茫然,每日只能静坐室中,读些英文小说,自求镇定下来。”

他唯一能安慰的一点,是他能够帮着自己的学生在后方搜购一些雷管,炸药等军用物资,

看这书时,我才知道,曾经炸碎日军机车车头的TNT药性地雷,是来自熊所在的“技术研究社”的制造,而不是我们小时看的电影《地雷战》中由农民土法制成。

建国后他仍然当过一段清华的一把手,一直到1951年。

八十年过去了,他在空白处栽种的一切,让我这样的后代得以生活在一个浓荫蔽头的世界上,而我却今天才知道叶企孙先 生的存在。

(摘编自《而我却今天才知道他的存在》)

[相关链接]

①1992年5月,叶企孙的老学生和老同事185人捐赠了几万元,成立“叶企孙奖”基金,以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1992年,海内外127位知名学者联名向清华大学呼吁为叶企孙建立铜像,1995年在清华大学校园,一代名师叶企孙的铜像立了起来。

②晚年,叶企孙还作了许多科学史的研究,他的一些科学史研究论文迄今还是研究科学史的样板。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叶企孙先生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学习经史子集,以君子“慎独”之道要求自己,修身自省,始终保持温润如玉的君子之风。

B.在那战乱烽火时代,叶企孙先生不拘一格选拔培养人才,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体现了他独到的眼光与开阔的胸襟。

C担任清华物理系主任期间,叶企孙先生把刚到校教书,资历年纪都不如他的普通 教师吴有训的工资定得比自己还高,后来又力主吴有训接替自己的理学院院长一职,这对他自己来说其实是一种牺牲。

D.抗战期间自己的得意门生熊大填投身革命队伍,叶企孙先生积极支持他报效祖国的行动。他还想方设法在后方搜购军用物资,师生同心协力为反抗日本侵略者作出了贡献。

E.文章开头就说我们“原本都应该知道他”,中间部分又说到“可是我为什么不知道他”,最后写到 “而我却今天才知道叶企孙先生的存在”,旨在体现叶企孙先生默默 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

2.文章记述的是叶企孙先生,作者却从李政道、华罗庚说起,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

3.叶企孙先生的铜像终于矗立在清华校园里,表明后人对先生的敬仰和纪念。请结合材料,谈谈先生为人有哪些值得敬仰和纪念的珍贵品质。

4.在《中国科学界之过去、现在和将来》一文中,先生说“没有自然科学的民族,决不能在现代立脚得住”。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张爱玲

禄兴衔着旱烟管叉着腰站在门口。雨才停 屋顶上的湿茅草亮晶晶地在滴水地下高高低低的黄泥潭子汪着绿水。禄兴在板门上磕了磕烟灰 紧了一紧束腰的带子 向牛栏走去。牛栏里面积灰尘的空水槽寂寞地躺着 上面铺了一层纸晒着干菜。角落里 干草屑还存在。栅栏有一面磨擦得发白那是从前牛吃饱了草颈项发痒时磨的。禄兴轻轻地把手放在磨坏的栅栏上一缕辛酸慢慢堵住咽喉 泪水泛满了眼睛。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禄兴娘子已经立在他身后 也直瞪瞪望着空的牛栏 头发被风吹得稀乱下巴颏微微发抖 泪珠在眼里乱转。他不响她也不响 然而各人心里的话大家看得雪亮。瘦怯怯的小鸡在狗尾草窝里簌簌踏过四下里静得很。

“到底打定主意怎样?”她兜起蓝围裙来揩眼。

“不怎样。

“眼见要立春了 家家牵了牛上田我们的牛呢?”

“明天我找蒋天贵去。

“天贵娘子当众说过的要借牛 先付租钱。

他垂下眼弯腰把小鸡捉在手中“不 不!”她激动地喊着已领会到他无言的暗示了用惊惶和恳求的眼色看着他“这一次我无论如何不答应先是我那牛活活给人牵去 又是银簪子又轮到小鸡了! 我问你 小鸡是谁忍冻忍饿省下钱来买的?”她把蓝围裙蒙着脸哭了起来。

“闹着借牛的是你 舍不得鸡的也是你!”禄兴背过脸去吸烟。到底借牛是正事 不耕田难道活等饿死吗? 她懂得的。

黄黄的月亮斜挂在茅屋烟囱口上把湿茅草照成一片清冷的白色 烟囱上正蓬蓬地冒着炊烟熏得月色迷迷蒙蒙 鸡已经关进笼里低低地、 咯咯地叫着。

后天早上鸡没有叫 禄兴娘子起身把灶上点了火禄兴跟着起身 吃了一顿热气蓬蓬的煨南瓜把红布缚了几只鸡的脚 倒提在手里兴兴头头向蒋家走去。

黎明的天上才漏出美丽的雨过天青色 树枝才喷绿芽 露珠亮晶晶地 一个个牵了牛扛了锄头的农人唱着歌经过它们。蒋家的牛是一只雄伟漂亮的黑水牛 温柔的大眼睛在两只壮健的牛角的阴影下斜瞟着陌生的禄兴 在禄兴的眼里 它是一个极尊贵的王子 值得牺牲十只鸡虽然它颈项上的皮被轭圈磨得稀烂。他俨然感到自己是王子的护卫统领一种新的喜悦和骄傲充塞了他的心一路上高声吹着口哨。

到目的地时放牛的孩子再三叮咛他 又立在一边监视他为牛架上犁耙 然后离开。他开始赶牛然而 牛似乎有意开玩笑才走了三步便身子一沉 伏在地上不肯起来 任凭他用尽了种种手段只在那粗牛角的阴影下狡猾地斜睨着他。太阳光热热地照在他棉袄上他浑身都出了汗。远处的田埂上 农人顺利地赶着牛唱着歌 在他的焦躁的心头掠过时都带有一种讥嘲的滋味。

“杂种畜牲! 单单欺负你老子!”他焦躁地骂 刷地抽了它一鞭子。“你¬——你杂种的畜牲还敢欺负你老子不敢?”

牛的瞳仁突然放大了翻着眼望他 鼻孔涨大了 嘘嘘地吐着气 慢慢地、 威严地站了起来禄兴迅速地嗅着了空气中的危机。一种剧烈的恐怖的阴影突然落到他的心头 他一斜身躲过那两只向他冲来的巨角 很快地躺下地去和身一滚 骨碌碌直滚下斜坡的田陇去。一面滚一面听见那涨大的牛鼻孔里咻咻的喘息声 觉得那一双狰狞的大眼睛越逼越近越近越大——和车轮一样大 后来他觉得一阵刀刺似的剧痛 又咸又腥的血流进口腔里去——他失去了知觉耳边似乎远远地听见牛的咻咻声和众人的喧嚷声。

又是一个黄昏的时候禄兴娘子披麻戴孝 送着一个两人抬的黑棺材出门。她再三把脸贴在冰凉的棺材板上用她披散的乱发揉擦着半干的封漆。那柔驯的棕色大眼睛里面塞满了眼泪她用打颤的声音说“先是……先是我那牛活活给牵走了……银簪子……陪嫁的亮晶晶的银簪子……接着是我的鸡……还有你……还有你也给人抬去了……”她哭得打噎——她觉得一生中遇到的可恋的东西都长了翅膀在凉润的晚风中渐渐地飞去。

黄黄的月亮斜挂在烟囱 被炊烟薰得迷迷濛濛 牵牛花在乱坟堆里张开粉紫的小喇叭狗尾草簌簌地摇着栗色的穗子。展开在禄兴娘子前面的是漫漫的长夜——缺少了吱吱咯咯的鸡声和禄兴的高大的在灯前晃来晃去的影子的晚上该是多么寂寞的晚上呵!(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这篇小说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暗示禄兴家以前有过牛,展示出禄兴家没有了牛后的贫困窘迫,也为后文禄兴去借牛做了铺垫。

B小说很注重细节描写,禄兴在空空的牛栏里,“抚摸着粗糙的木头,鼻梁上一缕辛酸味慢慢向上爬”,只是为了表现禄兴对已经被牵走的牛的深厚感情。

C禄兴娘子的形象很饱满。她勤劳坚忍,与丈夫辛苦持家,却过着极为艰难的生活,无法摆脱悲惨的命运。

D禄兴虽然对蒋家的牛很是喜欢,以为“它是一个极尊贵的王子”,但终因它不是自家的牛而鞭打、激怒了它,导致悲剧的发生。

E小说使用了留白艺术,比如对于禄兴死亡的具体场景,作品没有做一点点的描绘,却能让人联想起当时的血腥画面。

2.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禄兴娘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3.小说为什么两次提及农人牵牛唱歌的情景?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4.有人说,张爱玲所看到的世界是一个“苍凉”的世界。请结合小说的内容探究“苍凉”的具体内涵。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圣益圣/愚益 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2.下列选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师说》的作者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师说》的“说”是一种文体,但与《捕蛇者说》不一样,它不是说理辨析类文章。

B.《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者,则群聚而笑之。”其中的“士大夫”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C.到清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D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大学和小学两种。大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3.下面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