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宋代,决定文人一生前途的科举考试,其内容自真宗以后集中于儒学,立论必须依据儒学经典,诸子书不合儒学的都不许采用。

“宋学”侧重于儒家学说的新建,不仅力求突破前代儒家们寻章摘句的学风,向义理的纵深处进行探索,而且怀有经世致用的要求。具体而言,“宋学”立足于传统儒学,又从佛道两家摄取偏重于义理和心性修养等方面因素,所以也可把它称为“新儒学”,它与汉唐儒家们时经书的注释繁琐章句之学有着本质不同。

两宋出现的“宋学”自然有着它多方面的政治、思想与文化根源。但出现以后它便时两宋文化观念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宋学”的核心是“新儒学”。儒学复兴表现为“崇儒”和“释孺”。崇孺,即以儒家思想作为立国之基,文人学士当然也以儒学为正学;释儒,是指以儒学为本,特别是那经世致用的原则,然后再援佛道两家入儒,尤其偏重于义理和心性修养方面。这种思想上的新气象,必然也带来文化观念的新变化。

“宋学”要求文人自觉地让“心念”成为文化基础。“宋学”不仅将纲常伦理确立为万事万物之所当然和所以然,亦即“天理”,而且高度强调人时“天理”的自觉意识。这就是说,宋人重于把价值的终极基础从宇宙的外在、可见及形式上的理,转向存在自我之中的完整和协调的过程。说句通俗话,宋人似乎在告诫自己:“要学会自己做主。”

这种文化观反映在制度上,便使文人可以断言,学者能够独立于政权来悟“道”。正像有的学者所论述的:“它以此创造了一种纽带,来联系社会和政治以及作为社会基础的自我赓续的地方精英和自我限制、不积极有为的政府。”这一现象也便导致了宋代文化重心与政治重心的分离。

“宋学”在两宋的突出地位,自然难以抹杀它对艺术所产生的影响,这一文化观反映在艺术上便是人文精神的张扬。首先明显重艺术家主体精神的表现。宋代艺术重视主体精神的表现,虽然这种主体精神还有着许多因素的限制,但相比较于前代确实有着较大程度的拓展同时,艺术功用得到进一步拓展此前艺术的功用主要体现在它的社会政治价值上,具有“宣教”之功。宋代也崇尚艺术的“宣教”功用,但这种功用又结合了艺术的形象化语汇(如“心念”)来获得。进一步,宋代画学注意到画有着“心印”的功用,黄山谷说得很清楚:“余谓臻欲得妙于笔,当得妙于心。”追求“得妙于心”的艺术,宋代出现了寄情山水、长于抒情的文人画萌芽。

我们在谈论“宋学”对艺术的影响时.似乎关注更多的是士大夫文人。其实,在宋代,艺术既是士人们的行为,更是世俗化、倾向酒楼茶肆等普通文人、画院画家的一种行为,某种意义上讲,艺术创作的主体是后者而非前者。

画院画家深受“宋学”影响,自徽宗朝设立“画学”以来,开始时自身修养普遍重视起来,他们加强学习的内容也为儒家之学,这是“宋学”复兴儒家的直接影响。另外在画风上,北宋开始重视荒寒萧硫境界的表现,水墨山水画畅行,花鸟重境界,重幽情逸趣,多画败荷雪雁,枯搓寒禽,远离尘俗,表现出“宋学”的文化辐射。到了南宋,更加追求“形”之外的“理”,从重“形似”到重“意趣”。

1.下列关于“宋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学”突破前代儒学们寻章摘句的学风,本质上不同于汉唐儒学们对经书的注释繁琐章句之学。

B“宋学”被称为“新儒学”,主要是因为立足于传统儒学,又从佛道两家摄取义理和心性修养等方面因素。

C两宋出现的“宋学”与它多方面的政治、思想与文化息息相关,出现以后它又直接反作用于两宋文化观念。

D“宋学”思想上的新气象表现为“崇儒”和“释儒”。即以儒学思想作为立国之基,坚持经世致用的原则,重义理和心性修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心念”这种文化观反映在制度上,便使学者能够独立于政权来悟“道”,导致了宋代文化重心与政治重心的分离。

B.宋人注重存在自我之中的完整和协调的过程,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体精神,不断拓展艺术功用。

C“新儒学”要求文人自觉地让“心念”成为文化基础,对宋代艺术影响深远.艺术家的人文精神得到张扬。

D“宋学”复兴儒学的直接影响,就在于画院画家开始对自身修养普遍重视起来,而他们加强学习的内容则是儒家之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自真宗后,科举考试立论必须依据儒学经典,诸子书不合儒学的都不许采用,文人学士不以儒学为正学则不能入闺科考。

B.“宋学”高度强调人对纲常伦理“天理”的自觉意识,强调自我的协调,从而否定了字宙的外在、可见及形式上的理。

C.宋代艺术创作主体是世俗化、倾向酒楼茶肆等普通文人和画院画家,我们在谈论“宋学”对艺术的影响时不应过多关注士人们。

D.宋代追求“得妙于心”的艺术,辐射到北宋画风上是重视表现荒寒萧疏境界,因此弱柳幽雀也应该常常入画。

 

答案:
1.C 2.D 3.B 【解析】 1. 试题分析:C“反作用于”应为“影响”。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命题者常将选项的干扰点设置在一些不同的对应关系、程度、范围等上,多多熟悉误区设置的点,无疑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D混淆范围,“普遍重视自身修养起来”和“加强学习的内容则为儒家之学”两方面都是“宋学”复兴儒学的直接影响。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阅读题干的设置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而后者是隐性的,但又是最关键的,审题时要通过分析前两者把握命题意图。信息筛选的主要依据是题干和文本。明确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B 过于绝对,“否定了”程度重,原文是“重于”“转向”。此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