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赵孟頫传

(元世祖忽必烈项)欲使孟頫与闻中书政事,孟頫固辞,有旨令出入宫门无禁。每见,必从容语及治道,多所裨益。帝问:“汝赵太祖孙耶?太宗孙耶?”对曰:“臣太祖十一世孙。”帝曰:“太祖行事,汝知之乎?”孟頫谢不知,帝曰:“太祖行事,多可取者,朕皆知之。”孟頫自念久在上侧,必为人所忌,力请补外。二十九年,出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孟頫独署府事,官事清简。有元掀兒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其父求得他人尸,遂诬告同役者杀掀兒,既诬服。孟頫疑其冤,留弗决。逾月,掀兒自归,郡中称为神明。佥廉访司事韦哈剌哈孙,素苛虐,以孟頫不能承顺其意,以事中之。会修《世祖实录》,召孟頫还京师,乃解。久之,迁知汾州,未,有旨书金字《藏经》,既成,除集贤直学士、江浙等处儒学提举,迁泰州尹,未

至大三年,召至京师,以翰林侍读学士,与他学士撰定祀南郊祝文,及拟进殿名,议不合,谒告去。仁宗在东宫,素知其名,及即位,召除集贤侍讲学士、中奉大夫。延祐元年,改翰林侍讲学士,迁集贤侍讲学士、资德大夫。三年,拜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帝眷之甚厚,以字呼之而不名。帝尝与侍臣论文学之士,以孟頫比唐李白、宋苏子瞻。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书画伦,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有不悦者间之,帝初若不闻者。又有上书言国史所载,不宜使孟頫与闻者,帝乃曰:“赵子昂,世祖皇帝所简拔,朕特优以礼貌,置于馆阁,典司述作,传之后世,此属呶呶何也!”俄赐钞五百锭,谓侍臣曰:“中书每称国用不足,必持而不与,其以普庆寺别贮钞给之。”孟頫尝累月不至宫中,帝以问左右,皆谓其年老畏寒,御府赐貂鼠裘。

1.下面对文中实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时总管,孟頫独署府事       出席 

B迁知汾州,未               上任

C博学多闻,书画           非常 

D御府赐貂鼠裘               命令

2.下列对文中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录是中国古代帝王去世后,继任者根据前代帝王的所作所为而编定的史著。本文中的《世祖实录》是记录元世祖忽必烈生前事迹的著作。

B东宫是太子所居之宫殿名,如若太子当了皇帝,曾经长期住过的地方就被称为潜邸。

C中国古代称别人用字以示尊重,而称自己则往往用名表示自谦。本文中皇帝以字称赵孟頫是对赵孟頫的极大恩宠。

D原始是二十四史之一,其体例属于纪传体断代史,它记载的是有元一代的历史。纪传体是司马迁首创,二十四史除《世纪》都属于纪传体断代史。

3.下列关于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确的一项是   

A赵孟頫做事小心谨慎。当皇帝要求参预中书省事务时,坚持推迟。他顾及自己长期在皇帝身边办差,必为人所忌恨,所以极力请求外调。

B赵孟頫命于决狱,元掀儿不能忍受盐场的劳苦,私自逃出,他的父亲诬告别人杀害了元掀儿,被告者始终不服。赵孟頫不急着判决,一个多月后,元掀儿自己回到了家,终于还被告以清白。

C赵孟頫被元朝皇帝理代。文中表现了赵孟頫被元朝三代皇帝宠幸,尤其是世祖和仁宗,对其宠渥备至。世祖令赵孟頫出入宫门不受阻挠,仁宗对其文学评价极高。

D赵孟頫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的时候,韦哈剌哈孙因个人私欲不能达成便恶意中伤赵孟頫,后因朝廷诏赵孟頫到京师编订《世祖实录》,此事才得以缓解。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佥廉访司事韦哈剌哈孙,素苛虐,以孟頫不能承顺其意,以事中之。

(2) 世祖皇帝所简拔,朕特优以礼貌,置于馆阁,典司述作,传之后世,此属呶呶何也!

 

答案:
1.C 2.B 3.B 4. (1)廉访司事韦哈剌哈孙,向来残暴狠毒,因为赵孟頫不能接受顺从韦哈剌哈孙想法,所以(韦哈剌哈孙)用事情去中伤赵孟頫。 (2)(赵孟頫)是世祖皇帝所?挑选提拔,我用礼节特别优待他,(将他)安置在馆阁,主管宫廷写作,(希望作品能够)传之后世, 这类人唠叨个不休到底是为什么?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C项“博学多闻,书画绝伦 ”中的“绝”应该解释为“超过”。回到文中,找到句子所在的语境结合成语“超凡绝尘”可以推测含义。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比如本题就是结合上下文的语境采取成语迁移法。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B项表述错误,不是太子而成为皇帝的人的住宅称为潜邸。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这类题需要平时的识记与积累。潜邸指皇帝即位前的住所。宋·欧阳修《代人辞官状》:“属潜邸之署官,首膺表擢,陪学黉之讲道,无所发明。” 清龚自珍《为龙泉寺募造藏经楼启》:“又诏以潜邸之 雍和宫为奉佛处,以大臣专领之。”又称潜龙邸,为非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登基之前的住所。如果皇帝即位前为太子,自然居于东宫,便没有潜邸;如果“自籓邸绍承大统者”,也就是属于有封藩府邸的庶子、旁支等,就称其原来的住所为“潜邸 ”。 通常,皇帝继位后,不能再作为任何人的居所,而是改建为宗教寺庙或祭祀场所。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项中文中说“既诬服”说明已经屈打诚招了。选项表述错误。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 4. 试题分析: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 “素”“以”“中“;(2) “所简拔”“以”“于”“属”。文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 【参考译文】 皇帝想让赵孟頫和他谈论中书政事,赵孟頫(以出入不便)坚决推辞,但是皇帝下令说赵孟頫出入宫门没有任何禁止。赵孟頫每次被皇帝召见,一定会从容不迫地谈论治国之道,对皇帝治理天下很有好处。赵孟頫心里想长期在皇帝身边,一定被人忌恨,因此极力请求外任。至元二十九年,出任并执掌济南路总管府的事。二十九年,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当时总管缺员,赵孟頫独自主持总管府的政事。有个叫元掀儿的人,在盐场服劳役,因忍受不了盐场的艰苦生活,乘机逃去。他的父亲找到一具他人的尸首,便诬告一起服劳役的人杀害了元掀儿,遭诬告的人被屈打成招。孟頫怀疑这是一起冤案,于是压下来没有判决。过了一个月,掀儿自己回来了,当地人都称赞赵孟頫断案如神。廉访司事韦哈剌哈孙,向来残暴狠毒,因为赵孟頫不能接受顺从韦哈剌哈孙想法,所以(韦哈剌哈孙)用事情去中伤赵孟頫。后因朝廷诏赵孟頫到京师编订《世祖实录》,此事才得以缓解。很久以后,改任汾州知府,没有上任,皇上命用金字写《藏经》,完成后,任命为集贤直学士,因为江浙等处儒学举荐,升任泰州府尹,没有上任。 至大三年,赵孟頫被召到京城。仁宗在做太子时,早就知道赵孟頫的名望,等到他即位以后,召见他担任集贤侍讲学士、中奉大夫。延祐元年,改任翰林侍讲学士,升任集贤侍讲学士、资德大夫。延祐三年,授予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皇帝眷顾赵孟頫非常优厚,常常用字来称呼他,而不用名字。皇帝曾经和身边大臣议论文学之士,认为赵孟頫可以比作唐朝李白、宋代苏子瞻。皇帝又曾经称赞赵孟頫品德崇高,行为端正,知识渊博,见多识广,书法绘画精美绝伦,另外通晓佛、老学说,这些都是其他人赶不上的。有一些不喜欢赵孟頫的人在皇帝面前挑拨离间,皇帝起初装作好像没有听见。又有人向皇帝上奏说国史记载的内容,不应该让赵孟頫听到,皇帝就说:“赵子昂,世祖皇帝选拔的人,我更应该用礼节来优待他,把他安置在馆阁内,让他书写作品,流传后世,你们这些人嚷嚷什么啊!”孟頫曾经几个月不到宫中,帝问左右侍从,都说是他年老畏寒,帝钦亲自到其府上赐鼠裘衣服。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关于“《诗》无达诂的出生时域,今人颐易生先生持前代说“,他认为:”所谓‘《诗》无达诂’,原来用来作为解释周《诗》的一个方法或原则。董仲舒既然说是‘所闻“。这话的而发明权当属前人,可能是指先秦时人而言。也就是说,‘《诗》无达诂’ 理论观念的产生,由来已久。他首先是根据春秋以来各诸侯国之间,在政治、外交场合中赋《诗》言志时断章取义的情况而提出的理论。”有董氏的所闻,就断定“《诗》无达诂”的发明权在前代,似有些唐突。这就完全排除了“同代说”的可能性。但将“《诗》无达诂”的命题与“闲情赋诗言志、断章取义”之风联系在一起,确实把握了二者在去向和经验的一致性的不刊之论。实际上宋人王应麟在其《困学纪闻》中早已将“《诗》无达诂”与先秦孟子的“以意逆志”相并列。“董子曰:‘《诗》无达诂’, 孟子‘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也。“尽管今天我们更多地看到孟子“以意逆志”论对作者之志的强调,但从尊重读者之意的角度出发,王氏的这种同等论是有一定道理的。可以推,“《诗》无达诂’ 说并非只是受到先秦思想家某种具体说法和观点的影响,而是由先秦两汉整个《诗》说语环境和传统所决定的。从春秋的“赋诗断章”、‘人无定诗,诗无定指’的诗学传统,到孟子的“以意逆志”说,荀子‘善为《诗》者不说’,《易传》的‘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智谓之智’、庄子的‘意不可言传’,实际上,已经蕴含了重视文本阐释多义,重视阐释者积极主动参与作品意义构建的思想和观点。”这种意见我是非常认同的。

在1992年10月举办的首次“《诗》无达诂”专题学术研讨会上,与会学者对“《诗》无达诂”这一理论话语的产生的时间主要持两种看法,一是“前代说”。即认为“《诗》无达诂” 因此先秦时期就已经普遍公认的、不言而喻的古训,春秋时期的“赋诗言志,断章取义”等可能就是这一命题的直接源头,董仲舒的贡献只在于将它明确地记载了下来。另一种看法则是“同代说”, 即认定“《诗》无达诂”的原创者就是西汉董仲舒。是他将当代人们对《诗经》《春秋》等儒家经典的歧见风云的状况加以概括和总结,从理论上用非常简练明晰的话语形式,予以表达出来。检索《四库全书》,历代文献对“《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 的数十次称引,可以发现,他们都在引用的前面加上了,“董子曰”或“董仲舒曰”,这一理论阐述的产出者已经约定为董仲舒了。我认为,既然由于文献缺损而导致无法准确定论,我们就没有必要在这一命题的出生时域上将问题复杂化。重要的也许不是who而是whatwhy。即“《诗》无达诂” 的真实意蕴的理论取向,以及生成这一话题的钱袋积淀和后代影响。从上述我们列举的该问题的数个不同版本也可以看出,董事“所闻”中的内容并不是唯一的恒定的表述,有可能古人从当前的文献资料中确实看到过不同的形式,当然也可能是务必,错讹所致,但重要的是,所有的话语都表现出一致的理论蕴含和精神向度。因此,为了研究和表述的方便,我们姑且,将董仲舒定为“《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的总结者和提出者。而将先秦时期的相关理论和活动作为董事思想的前理解史,将后代的不同称引和表述作为该命题的效果史。这样才能厘清“《诗》无达诂”的学术演变过程,彰显其学术价值,同时也避开了上述作者的时域问题的无谓缠夹,而将研究的注意力集中于命题本身的意义。

1.请本文添加一个题目,下列选项中最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无达诂出生时域探究

B《诗》无达诂的“前代说”

C董仲舒与《诗》无达诂的关联。

D《诗》无达诂与众说纷纭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秉持 《诗》无达诂“前代说” 的人认为,《诗》无达诂应在先秦时期就已被普遍认可其直接源头可能是春秋时期,赋诗言志、断章取义”等观点,颐易生先生即秉持此说,但其依据欠缺,便唐突定义,有失严谨。

B王应麟在其《困学纪闻》中提出,虽然孟子的“以意逆志“说更多的是对作者之志的强调,但董仲舒的“《诗》无达诂”说,其实就是孟子的“以意逆志“说。

C为了厘清“《诗》无达诂”的学术演变过程,彰显他的学术价值,以及将研究的注意力集中在命题本身的意义上,作者将“《诗》无达诂”的总结者和提出者定为董仲舒,将先秦时期的相关理论和活动定位前理解史,后代的称引和表述定义为效果史。

D“《诗》无达诂” 同代说”认为这个理论的原创者就是董仲舒。正是董仲舒将当时对儒家经典的不同的意见加以总括,用简练明晰的语言将之表达出来。历代文献对“《诗》无达诂”的称引都冠以“董子曰”“董仲舒曰”,可见历代将作者定为董仲舒以约定俗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颐易生的见解虽然有不足之处,但是他把“《诗》无达诂”和先秦的“赋诗言志,断章取义”的风气联系在一起,却是不能改易的正确想法。

B“《诗》无达诂” 一说已经蕴涵了尊重读者之意,重视文本阐释的思想观点,读者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作品建构。

C作者认为更要关注“《诗》无达诂” 的真实的内在意义和理论取向,以及厘清生成这一话语的前代积淀和后代影响,而不是把关注点放在因文献缺失,而无法准确定位的出时域遇上。

D由于某些原因,董仲舒对自己“所闻”的内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表述,但是不管怎样表述,他的理论蕴含和精神向度都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