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中国第一大法官

武原 陈伟德

能成为出任国际军事法庭的中国法官第一人,在一般人眼中,是神圣而光荣的使命,而对于1946年参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梅汝璈来说,则更多地意味着艰难和挑战。当时国民党政府正忙于内战,对这场国际审判并不重视,在庭审准备、证据提供、国际沟通等很多方面表现并不积极;国际方面,由于美苏冷战的对峙局面已经形成,东京审判中国际力量的对抗形势异常复杂,使审判受到了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所以,国内当时许多有名望、资历深的法学名家都不愿接这个“烫手的山芋”,生怕审判不顺利,不能让日本战犯受到应有的惩罚而成为民族“罪人”。

重任落在梅汝璈的肩头,他没有退缩。临行前,他慷慨陈词:“审判日本战犯是人道主义的胜利,我有幸受国人之托,决勉力依法行事,不负政府和国人瞩望。”4月,十一国法官齐集东京,开庭审判的日子就要到了。法官在法庭上的座位将按什么顺序来排列?按照惯例,庭长应居中坐首位,但是,第一、二把交椅由谁坐?为此,美、英、苏等国

法官各执一词,互不退让。就在闹得不可开交时,梅汝璈神态平和地说:“个人坐次,本人并不介意”。见大家惊讶,他才神情郑重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只因与各位同仁一样,是代表了各自的国家来的,因而不能不慎,我觉得应按各受降国签字的顺序排列。”大多数法官表示赞同,但仍有人反对。英国法官说:“那就是说让中国法官坐第二把交椅,这怎么行?”

一向温文尔雅的梅汝璈正言回敬:“怎么不行?首先,今日系审判日本战犯,中国是东方反法西斯战场的主战场,中国受日本侵害最烈,抗战时间最久,付出的牺牲最大,因此,有八年浴血抗战历史的中国理应排在第二;再者,没有日本无条件投降,便没有今日的审判,按各受降国的签字顺序排座次,实属顺理成章。”说到这儿,他话锋一转,幽默地接着说:“当然,如果各位同仁不赞成,我们不妨找个体重测量器来,然后以体重之大小排座次,体重者居中,体轻者居旁。这样,纵使我被置末座亦心安理得,并可以此对国家有所交待,一旦他们认为我坐在边上不合适,可以派另一名比我肥胖的人来替换我。”诙谐之言使各国法官忍俊不禁,有人甚至拍手叫好。

开庭前一天,开庭“预演”,庭长突然宣布入场顺序为:美、英、中、苏、法、加……面对这种不公道的行为,梅汝璈怒不可遏地脱下法袍,拒绝参加“彩排“,并要求庭长就自己的提议进行表决。加拿大、新西兰、菲律宾等国法官当即表示支持。面对梅汝璈的强硬态度,庭长只好召开紧急磋商会议。最终,入场顺序和座次都按各受降国签字的顺序排列,中国法官坐稳了第二把交椅。这把椅子,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也为中国在审判中赢得了主动。审判进入尾声时,又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对这些罪大恶极的战犯如何量刑。由于不同法律体系的影响,加上各国受日本侵害程度不同,在是否对东条英机等战犯判处死刑的问题上,法官们发生了激烈的争执,主张判处死刑的人是少数。怎么办?“若不能严惩战犯,惟蹈海而死,以谢国人。”梅汝璈暗下决心。为了伸展正义,在审判过程中,梅汝璈根据收集到的日军罪证,舌战群雄,据理力争,坚决主张对东条英机等战犯处以死刑,最终,以六票对五票的微弱优势判处东条英机等战犯死刑。

耗时两年7个月,开庭818次的漫长而艰难的审判终于结束了。经商议,判决书由11章构成,有法官主张“判决书应统一书写”,但是梅汝璈坚持认为,中国人受害最深,最有发言权,日本侵华罪行部分理当由中国人来写。法庭再次接受了他的提议。为了尽快完成工作,梅汝璈和他的两个助手夜以继日地工作了一个月,向法庭提交了近300页、总计10万多字的判决书的第五章。这也是全部判决书中撰写的最快部分。“那些日子,我们就像钻进成千上万件证据和国际法典的虫子,每天在里面爬来爬去,生怕遗漏了重要的东西。”

审判结束后,梅汝璈在日本《朝日新闻》上发表了《告日本人民书》,他写道:“经过这次审判,日本军界首脑的暴虐行为和虚假宣传已昭然天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最后宣判,清除了中日两国间和睦相处的绊脚石,对于今后中日和平合作,相信必有贡献。”

梅汝璈曾说:“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军国主义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节选自《远东审判:为了迟到的正义》,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对于梅汝璈来说,在国内外动荡不安的形势下,参加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更多地意味着艰难和挑战,必然遇到很多困难。

B.梅汝璈性格温文尔雅、谦和平易,本不愿与人相争,但因为代表国家参与对战犯的国际审判,他才不得已在法庭上力争座次。

C.本文记叙了梅汝璈参加东京审判的经过,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再现了他热爱祖国、不惧困难,维护正义的人物形象。

D.如果不是梅汝璈据理力争,以大量不可辩驳的事实舌战群雄,最终说服部分法官,东条英机等罪大恶极的战犯就不会被处以死刑。

E.梅汝璈之所以要发表《告日本人民书》,是为了安慰和开导战败国人民,以免审判结果对日本民众造成不必要的刺激,给中国带来麻烦。

2.为什么称梅汝璈为“中国第一大法官”?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3.当时的舆论界曾评价梅汝璈“精通法学理论,善于雄辩而又头脑冷静”,请根据文中“力争座次”的相关内容,对其辩论技巧加以分析说明。

4.梅汝璈在东京审判未果时就立下了“若不能严惩战犯,惟蹈海而死,以谢国人”的悲壮誓言,这种爱国热忱似乎违背了“司法独立”“法官中立”的原则,有妨碍司法公正之嫌。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文章,从“法与情”的关系这一角度加以探究。

 

答案:
1.(1)答A 给3分,答D 给2分,答C 给1分;答B.E不得分。 2.①他代表中华民族第一次站在审判国际战犯的军事法庭上。②他参与的这次审判耗时长、难度大、国际影响深远。③在国内、国际形势很复杂的情况下他慨然担负重任,在审判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伸张了正义,维护了民族尊严。④作为一个国际法官,他目光远大,超越了狭隘的民族主义,表现了博大的胸怀,充满大义和大爱。 3.①以退为进,故意低调应对,吸引注意后才郑重亮明观点。②据理力争,面对蛮横的英国法官,义正词严,有理有据地加以批驳,阐明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不可动摇的主体地位。③巧用幽默,矛盾激化之时,以诙谐幽默的语言提出新的却是荒唐而不可能实现的建议,既轻松了气氛,又反证了受降顺序乃是最佳座次的合理性。 4.作为法官,的确应该坚持“司法独立”“法官中立”的原则,不应该感情用事,以确保给犯罪嫌疑人以公正的裁决。从这个角度看,他悲壮誓言中表现出的爱国热忱似乎有妨碍司法公正之嫌。无论在古代还是在追求和谐社会的今天,法与情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兼容的,应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民情、民意,追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从这个角度来讲,东京审判如果不能给东条英机等战争狂人以严惩,就会伤害热爱和呼唤正义的世界人民的情感。所以,梅汝璈并没有违背原则,反而极大地维护了司法公正。 【解析】 1. 试题分析:B项,“不得已”显得梅汝璈所做之事是违背自己本性的,不当;C项还有“心理描写”;E项,发表《告日本人民书》是为了澄清事实,化解仇恨,宣传审判的历史意义 【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文章是传记,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时间力求准。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为什么称梅汝璈为‘中国第一大法官’?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答题关键词“中国第一大法官”,答题区间在全文中,紧紧围绕关键事件“他代表中华民族第一次站在审判国际战犯的军事法庭上”来分析、,肯定他在法庭上的努力、做法、成果。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本题的“块”就在全文。二 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本题目标也就是对摄影产生影响的方方面面。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当时的舆论界曾评价梅汝璈‘精通法学理论,善于雄辩而又头脑冷静’,请根据文中‘力争座次’的相关内容,对其辩论技巧加以分析说明。”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答题关键词“辩论技巧”“ 力争座次”,答题区间在文章3.4.5节中,关键情节为“梅汝璈神态平和地说:‘个人坐次,本人并不介意’。见大家惊讶,他才神情郑重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一向温文尔雅的梅汝璈正言回敬”“诙谐之言使各国法官忍俊不禁,有人甚至拍手叫好。”“梅汝璈怒不可遏地脱下法袍,拒绝参加“彩排“,并要求庭长就自己的提议进行表决。”加以总结形成答案。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本题的“块”就在文章3.4.5节节。二 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请结合文章,从“法与情”的关系这一角度加以探究。”这是一道综合探究题,探究的题目有两类,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就是对人物的某些品质进行分析,在文中找到依据,向外延伸主要是结合文章内容,谈自己的看法,课标卷基本是向内挖掘的方式,此题应先明确自己观点,然后联系现实,谈看法。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探讨文本反映得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遍价值影响,并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艺术处理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讨类似问题时,一方面需要探讨文本之中蕴含的传主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⑴要点须全面;⑵陈述有条理。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具体步骤:第一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接下来,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2…… 3……”,把理由分点罗列。最后,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费力克斯•勒克莱尔(加拿大)

雨天,男人的短大衣里藏着一把小提琴。他走得很快,帽子遮在眼睛上,一脸疲惫,不时左顾右盼。突然,他拐进一条小小的甬道,推开一扇房门。门上的木牌上写着:制琴坊。

进入房内,他脱下大衣,把小提琴放在柜台上。他用大拇指把帽边卷起来,等着那位在窗下工作的老人。制琴师站起身,一双眼睛在大大的镜片后面眨动着:“做什么?”

“我想把我的小提琴卖给您。”

制琴师将琴拿在手中,翻来覆去看,说:“是我做的,二十年了,制作日期写在这儿呢。”

那男人说:“我知道。

“您想卖掉它?”

“是的,先生。”

“贵姓啊,您?”

“于贝尔•托马斯。”

“我听过您的大名,我那屋里面就有您的唱片,几支协奏曲,就是用这把琴录制的吧?您拉小提琴很久了吗?”

“16年了。”

老人又摸了摸琴:“还是留着吧。”

“不,我再也不想看到它。”

“如果我是您的话,我不会把一个老朋友甩掉的,一个16年来相依为命、为您留下许多纪念的朋友。”

“我需要钱。”音乐家的脸痛苦地抽搐了一下,他摊开手,说道,“我现在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交响乐队的第一小提琴手了,电台的工作也已经丢了。”

他咬咬嘴唇。“公众音乐会也是,两个星期前,爵士交响乐团的指挥辞退了我。我只好去给孩子们上课,可就在教他们演奏上行音阶的时候,我的手僵住了……是风湿病。”

当他说话时,老人几次犹豫后将左手放在了琴盒上。

音乐家说完了,低头看他的琴,这才发现老人的手缺了两根手指。整整一分钟,两个人都一动不动。最后于贝尔•托马斯先开口了:“您的手也残了?”

老人沉默地转回身,向窗边走去,坐在凳子上继续工作,他盯着手中的活计,说道:“这桩意外是在我16岁时发生的。我把它讲给您听,是因为我那屋里面有您的小提琴协奏曲。

“那时候,我家生活在一个农场里,距城市有七里路,我每天坐着狗拉雪橇去上学。我有了一个爱好:音乐。迄今为止我唯一的、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一名音乐家。”

音乐家始终低着头。老人继续说道:

“我挺有天分,耳朵很好,左手灵巧,还有一颗特别敏感的心。我学了一年,对小提琴简直到了痴狂的地步。为了上琴课,我需要在晚饭后出门,上完课后再返回家里。每星期一次。在学琴的路上,我裹着一张毛毯,把小提琴紧紧抱在怀中,像抱着一个孩子……

“正是那个 时期,在一场学校组织的节庆活动中,我第一次当众进行了演奏。”

小提琴家抬起了头。老人继续说道:“演奏大厅里,有几位牧师、一位主教大人、一位议员、一些记者、全体学生和几个漂亮的女孩。由于一场可怕的暴雪,我是独自一人坐着狗拉雪橇来的。妈妈没能坐在大厅里看我演出,因为路完全没法走。

“我演奏了《回忆》,我的小提琴声回荡在大厅里,琴音清澈洁净。我还记得演出结束时那热烈的掌声、欢呼声,我那不知所措的样子。我的老师站在幕后,他哭了。一个漂亮的女孩吻了我一下。

“有一个男人,过来问我的姓名和年龄,然后带着满脸的微笑和鼓励的目光离去了。一位牧师对我晃着脑袋说:‘再接再厉,小家伙……’

“唉,如果妈妈在那儿该多好!这是我唯一的遗憾。”

音乐家凑近来,身子向前倾着,生怕听漏了一句话。老人继续说道:“夜深了,我从学校出来,胳膊下夹着心爱的小提琴,满心都是幻想。我要到学校后面的小牲口棚去,我的狗在那儿等我。

“我想到大都会、音乐会、个人独奏,想到我的家庭,那光宗耀祖的辉煌时刻指日可待……突然,汪的一声!”

音乐家蹙蹙眉头,等着下面的话。

制琴师接着说道,“有些情节我记不太清楚了,只知道我跟一条狗在搏斗,它在狂吠,我也在大喊大叫,在我身后的雪地上拖着一条长长的血痕……那条我们家买了才一个星期的狗,咬断了我的两根手指。”

一阵沉默后,老人又说:“在我的一生中,我只公开演奏过一次,而不是演奏了16年,更不曾取得显赫的成就,没录制过唱片,没有四处巡演将名声远播到欧洲去。只有过一次当众演出,还是在一个学校的小厅堂里,而且我的母亲也没有来听。”

于贝尔•托马斯再次低下头去。

老人悄悄站起身,消失在把店面和他的住处分隔开来的门帘后面。他抱着一个琴盒走回来,小心翼翼地将它打开。那是他的小提琴,被包裹在一块白色的法兰绒布里。他把琴轻轻地放在于贝尔•托马斯身旁,又回到窗下的小凳上。

音乐家就像一个蒙羞的人急于脱身那样,走向柜台,拿起他的小提琴,塞进短大衣。他轻轻地带上门走了出去,仿佛这是一扇教堂之门。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于贝尔·托马斯要把自己拉了16年的小提琴卖给它的原主人制琴师,主要目的是完璧归赵,他相信制琴师会好好保管它。

B.“仿佛这是一扇教堂之门”是说音乐家在制琴坊听到制琴师的故事后,灵魂受到了洗礼,心灵得到了净化,改变了生活态度。

C.两次提到音乐家把琴藏进大衣,表现了他不同的心态:第一次,主要是唯恐被人发现而暴露窘况;第二次,珍爱而唯恐淋坏。

D.制琴师记得第一次当众演奏小提琴时的许多细节,后文却说“有些情节我记不太清楚了”,前后矛盾,说明他的年纪确实大了。

E.制琴师学琴时“把小提琴紧紧抱在怀中”,后来又放在盒里珍藏,表现了他对自己用过的东西都十分喜爱、十分珍惜的心理。

2.于贝尔·托马斯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3.小说三次提到“妈妈”没能来听“我”演奏,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小说的主人公是音乐家,但几乎一半的篇幅是在写制琴师的故事。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文言文阅读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湜(shí)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曰:“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千缗。”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凡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元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

【注】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曰:“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衹、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湜大怒,想借审查工作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B.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18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自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

C.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皇帝,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贤相。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

D.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2)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曲牌的“京剧化”创新

在我国传统音乐宝库中,有不计其数的曲牌音乐。这些曲牌是在中国特有的历史传统和音乐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是历代音乐生活的产物,是地域性的音乐符号,是大众共有的音乐资源库。

对京剧器乐曲牌伴奏艺术的探讨,自京剧诞生以来、特别是发展至成熟阶段,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课题。京剧器乐曲牌作为无词的纯音乐伴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京剧的前奏、幕间过场音乐、情景音乐、尾奏等,均是通过这些器乐曲牌的演奏来实现的。它与唱腔音乐、锣鼓打击乐紧密配合,相得益彰,使京剧音乐的艺术表现力丰富多彩,又各具特色。

京剧器乐曲牌各种形式的产生,与京剧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京剧在形成过程中,善于博采众长,广纳各种艺术精华。形成之初,京剧的唱腔主要是吸取徽剧的二黄、四平调、拨子腔、吹腔,以及汉剧的西皮,进而合流成为皮簧腔,并从梆子腔引进南梆子等。京剧的器乐曲牌则受徽、汉剧的影响很少,而是广泛从昆曲、民间鼓乐和丝竹乐以及宋元南北曲中汲取营养,最终形成自己的形态。

“京剧化”的变革创新,便是京剧器乐曲牌适应需要最重要的手法。无论是胡琴套子,还是唢呐、笛子吹奏,都根据京剧风格加以变异。京胡主要是通过二黄、反二黄、西皮、反西皮的定弦及特有的弓法、指法来体现“京味”;笛子、唢呐则是用筒音变化及特有的气口、变气等吹奏方法来表达浓郁的京剧韵味。这些“京剧化”的革新,实际上就是改编再创作,属于音乐创作的范畴。因其是在已有原生态曲调基础上的口头音乐创作方法,所以演奏者也是改编者。琴师的演奏和乐师的吹奏,时有即兴发挥,常常是在演奏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改,很少有一个定本,处于反复加工的过程中。由此,每首曲牌在多次的演奏中多有大同小异的变化,特别是根据戏剧情节表现的需要,在无定次的反复变奏中,变化无穷,但又“万变不离其宗”。

演奏京剧器乐曲牌的乐器有唢呐、笛子、吹打、京胡、月琴、三弦等,而京胡、月琴、京二胡——“京剧三大件”对器乐曲牌“京剧化”的影响尤为明显。最富特色的还是京胡,其特有的定弦、演奏的指法与弓法、乐器的制作等,都对胡琴曲牌的风格及旋律变化的“京剧化”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可以说,胡琴曲牌如果离开了京胡,其包含的京剧特有的风味必将大为逊色。

京胡属于高音乐器,其音域较窄,一般为九度或十一度,而超过音域的音就翻高或移低八度演奏。此外,由于京胡的构造、演奏姿势等原因,形成了京胡演奏独特的弓法、指法,进而直接导致伴奏旋律的多样变化。而这种旋律的变化以适应京胡的弦式,也是曲牌“京剧化”的一个特点。另外,由于京胡特殊弓序的推拉特点,其拉弓较强,推弓较弱,形成了节拍的弱强弱强的节奏。

京剧器乐曲牌吸取自外来曲牌的创编方式,体现了渐变性及灵活性、即兴性的特点。京剧器乐曲牌采取“京剧化”的渐变,既符合我国传统音乐的创作思维,又适应广大京剧观(听)众的欣赏习惯。在渐变性、灵活性、即兴性为特点的音乐思维方法的支配下,我国历代京剧器乐演奏家(亦是编曲家)通过“京剧化”的变革创新,创编了许多器乐曲牌,大大丰富了京剧伴奏音乐宝库。

(《光明日报》2015年2月11日,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曲牌“京剧化”创新的一项是(   

A.京剧的器乐曲牌受徽、汉剧的影响很少,而是广泛从昆曲、民间鼓乐和丝竹乐以及宋元南北曲中汲取营养,最终形成自己的形态。

B.京胡主要是通过二黄、反二黄、西皮、反西皮的定弦及特有的弓法、指法来体现“京味”;笛子、唢呐则是用筒音变化及特有的气口、变气等吹奏方法来表达浓郁的京剧韵味。

C.曲牌“京剧化”的革新,实际上就是改编再创作,因其是在已有原生态曲调基础上的口头音乐创作方法,所以演奏者也是改编者。

D.每首曲牌在多次的演奏中多有大同小异的变化,特别是根据戏剧情节表现的需要,在无定次的反复变奏中,变化无穷,但又“万变不离宗亲”。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京剧器乐曲牌作为无词的纯音乐伴奏,与唱腔音乐、锣鼓打击乐紧密配合,相得益彰,使京剧音乐的艺术表现力丰富多彩,又各具特色。

B.演奏京剧器乐曲牌的乐器中最富特色的是京胡,其特有的定弦、演奏的指法与弓法、乐器的制作等,都对胡琴曲牌的风格及旋律变化的“京剧化”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C.京剧在形成过程中,善于博采众长,主要吸取了徽剧的二黄、四平调、拨子腔、吹腔,以及汉剧的西皮,进而合流成为皮簧腔,并从梆子腔引进南梆子等。

D.京剧器乐曲牌采取“京剧化”的变革创新,我国历代京剧器乐演奏家通过这种渐变过程,创编了许多器乐曲牌,大大丰富了京剧伴奏音乐宝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京剧器乐曲牌各种形式的产生,与京剧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京剧的前奏、幕间过场音乐、情景音乐、尾奏等,大都通过这些器乐曲牌的演奏来实现的。

B.由于京胡的构造、演奏姿势和属于高音乐器等原因,形成了京胡演奏独特的弓法、指法,进而直接导致伴奏旋律的多样变化,这也是曲牌“京剧化”的一个特点。

C.无论是胡琴套子,还是唢呐、笛子吹奏,都根据京剧风格加以变异;琴师的演奏和乐师的吹奏,时有即兴发挥,常常是在演奏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改而最终变得成熟。

D.京剧器乐曲牌吸取自外来曲牌的创编方式,体现了渐变性及灵活性、即兴性的特点,因而,自京剧诞生以来、特别是发展至成熟阶段,它一直成为备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