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集中表现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2)《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个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无限怅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推荐试题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 ‘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缺,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或劝谧修名广交。谧以为“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然后为名乎”。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城阳太守梁柳,谧从姑子也,当之官,人劝谧饯之。谧曰:“柳为布衣时过吾,吾送迎不出门,食不过盐菜,贫者不以酒肉为礼。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

时魏郡召上计掾,举孝廉;景元初,相国亦尝诏之,谧皆不应。其后武帝频下诏敦逼不已,谧上疏自陈,辞切言至,遂见听许。自表求帝借书,帝送一车书与之。太康三年卒,时年六十八。所著甚多,并重于世。  (《晋书·皇甫谧传》)

【注释】鞅掌:事务繁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B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C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D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2.对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修身学,自汝得之         笃:重视,专心

B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  稼穑:种植和收割,泛指农业生产劳动

C耽玩典籍,忘寝与食         耽玩:潜心玩味

D求帝借书               表:表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皇甫谧原来不好学,游荡无节制,经过叔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诲,终于受到感激,从此勤学不辍。

B有人规劝皇甫谧追求美名,到官府广交朋友,皇甫谧则认为身处田园也可享受尧舜的思想,不必因看重名利而走向仕途。

C皇甫谧与梁柳有亲戚关系,当梁柳要去就任城阳太守的时候,有人劝皇甫谧为梁柳饯行,而皇甫谧仍然遵守古人的做人之道:贫者不把酒肉作为礼节。

D官府、相国和皇上都多次征召皇甫谧出来做官,皇甫谧都没有应召。在皇上下诏敦促催逼不止的情况下,皇甫谧上奏不做官,结果不但被允许,还赐给一车书。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

(2)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劝学(节选)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取之   谪戍之众,非抗九国之师也

B为轮   斧斤时入山林

C见者远   剑阁峥嵘崔嵬

D风雨兴   三人行,必有我师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

B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的观点。

C“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自身内部的努力。

D本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反映了荀文议论透辟、笔势雄健的特点。

3.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论王熙凤

王昆仑

在《红楼梦》一部大书的开始,我们第一次看到王熙凤,她那活跃出群的言动、彩绣辉煌的衣装,就能使人觉得这个人物声势非凡。《红楼梦》作者对于王熙凤出场的写作功力,也并不弱于托尔斯泰之写安娜·卡列尼娜的出场吧?她的出场是从初到贾府的林黛玉眼中开始的——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首先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而且人皆屏息,她独放诞,特别是神情活跃,装饰辉煌,气势更高人一等。在这顷刻之间,王熙凤既“细打谅”黛玉,称赞她生长得“标致”,又为黛玉母亲亡故而流泪,又责怪自己不该招引贾母伤心,又问黛玉读书、吃药,又关照给林姑娘搬东西、打扫屋子等等。这一连串明快变化的形象,已使我们一开始就看到这一人物的特征。作者更在这一小段速写之后,借贾母之口,对读者爽快地指出凤姐性格,叫她作“凤辣子”。

《红楼梦》不同于许多传奇故事的重要特点,就在于作者不使宝玉、黛玉恋爱故事孤立存在,而是使之产生在一个高贵、庞大而又矛盾复杂的大家庭中。固然是通过宝黛恋爱写一个家庭,同时也是通过一个家庭写一个时代社会。实际上,作者曹雪芹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盛与衰败,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来作清朝康、雍、乾时代统治阶级的镜子。这正是作者伟大的成就。这个时代的统治阶级已经挽救不了自己的灭亡,但它坚决要抢先一步扼杀下一个时代的新生萌芽和他们的恋爱自由。王熙凤就是一个濒于灭亡的大家庭统治层的执行者。在恋爱故事中少不得宝玉、黛玉、宝钗。在家庭内部生活结构中少不得王熙凤这一根从屋顶直贯到地面的支柱。如果把王熙凤这一人物从书中抽出来,《红楼梦》全部故事结构就要坍塌下来。所以,可以说作者是把宝玉、黛玉、宝钗和凤姐四个人都当作第一类重要人物而配合着塑造出来的。

在中国古典著作中,不容易找到以如此紧张强烈的腕力写成的人物典型。凤姐不是《左传》的郑庄公、《史记》的汉高祖,也不是《金瓶梅》的潘金莲或《聊斋》的仇大娘。比较起来使人能联想到的也许是《三国演义》的曹操吧。行将垮台的封建家庭和行将垮台的封建王朝,有着共同的规律,它们的当权者也会有着相类似的性格和作用。在《三国演义》作者笔下,不许“几人称王、几人称帝”的是曹操,支持汉朝统治残局的是曹操,挖空汉皇朝实际统治权只留一个空壳子的是曹操,加速结束汉代统治的也是曹操。凤姐在贾府的使命从某一种限度内看来颇有一些类似。《三国演义》的读者恨曹操,骂曹操,曹操死了想曹操。《红楼梦》的读者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作者刻画出一个聪明、漂亮、能干、狠毒的“凤辣子”,不但使她充分具有那个时代人物典型的真实性,也赋予她以吸引读者极大的魔力,足证这个人物的社会意义之不可忽视。

1.对王熙凤服饰描写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突现王熙凤在贾府与众不同的地位、身份。

B一改传统人物描写的手法而浓墨重彩绘形绘神。

C华丽的服饰之下,掩盖着其贪婪、妖艳、狡诈与狠毒。

D人物的文化情调完全可以通过服饰表现出来。

2.“《红楼梦》的读者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的意思是     

A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生活的真实,同时具有文学魅力。

B凤姐的形象具有性格的多重性,给读者不知何为恨何为爱的联想。

C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往往能够引发读者更加丰富的想象或联想。

D凤姐的形象就像《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既让人恨又令人爱。

3.下列各项表述,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A《红楼梦》塑造的王熙凤与托尔斯泰之塑造的安娜・卡列尼娜具有相同的艺术魅力。

B作者认为,《红楼梦》一开场就奠定了王熙凤多面的性格特征。

C“从屋顶直贯到地面的支柱”是说王熙凤是《红楼梦》众多人物中起支撑作用的人物。

D在中国古典著作的人物典型中,再也找不到用“紧张强烈的腕力”写成的人物典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