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柳永《雨霖铃》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临别之际,一对恋人泪眼朦胧,有千言万语要叮嘱、倾诉,却因为气结声阻 ,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2)辛弃疾的《水龙吟》中,词人满怀愁绪极目远望 ,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写词人欲借酒消愁,却自觉酒力压不住心愁,写尽了凄凉晚年的凄苦心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2)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3)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理解性的名句默写,名句名篇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必考点。在学习中,不仅要熟记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名言警句,还要熟记课外中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名言警句,要注意收集古典诗歌、古典散文中的名句和成语、近现代史上仁人志士及爱国名人的名诗名句。复习时,应针对名句名篇默写的题型特点,结合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从提示人生哲理、反映生活真谛、描摹人物情貌、表现事物真相等角度备考。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易错警示】名句默写题,要注意关键字的正确书写,例如本题中关键字:凝、噎、簪、螺、髻、他。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孙征君传①

(清)方苞

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北直容城人也。少倜傥,好奇节,而内行笃修;负经世之略,常欲著功烈,而不可强以仕。年十七,举万历二十八年顺天乡试

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及天启初,魏忠贤执柄,目东林诸君子为党。杨涟、左光斗、周顺昌次第死厂狱,祸及亲友。而奇逢独与定兴鹿正、张果中倾身为之,诸公卒赖以归骨,世所传“范阳三烈士”也。

方是时,孙承宗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略蓟、辽,奇逢之友归安茅元仪及鹿正之子善继皆在幕府。奇逢密上书承宗,承宗以军事疏请入见。忠贤大惧,绕御床而泣,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而世以此益高奇逢之义。台垣及巡抚交荐屡征不起承宗欲疏请其参赞军事使元仪先之奇逢亦不应也。其后畿内盗贼数骇,容城危困,乃携家入易州五公山,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奇逢为教条部署守御,而弦歌不辍。

入国朝,以国子祭酒征,有司敦趣,卒固辞。移居新安,既而渡河,止苏门百泉。水部郎马光裕奉以夏峰田庐,率子弟躬耕,四方来学,愿留者,亦授田使耕,所居遂成聚。

奇逢始与鹿善继讲学,以象山、阳明为宗,及晚年,乃更和通朱子之说。其治身务自刻砥,执亲之丧,率兄弟庐墓侧凡六年。人无贤愚,苟问学,必开以性之所近,使自力于庸行。其于人无町畦②,虽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亦无忌嫉者。

鼎革③后,诸公必欲强起奇逢,平凉胡廷佐曰:“人各有志,彼自乐处隐就闲,何故必令与吾属一辙乎?”居夏峰二十有五年,卒,年九十有二。

【注】①征君:称朝廷征聘不出的隐士为“征君”,又称“征士”。 ② 町畦(tīng qí):田界。比喻界限、规矩、约束等。引申为威仪。“无町畦”意为不摆架子。 ③鼎革:改旧换新,旧时多指改朝换代,此处指明亡清立。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欲著功烈            功烈:功业显赫  

B.有司敦趣,卒固辞      敦趣:敦请督促

C.其后畿内盗贼数骇      畿内:京城地区

D.何故必令与吾属一辙乎  吾属:我们这些人

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台垣及巡抚交荐/屡征不起/承宗欲疏/请其参赞军事/使元仪先之/奇逢亦不应也 

B.台垣及巡抚交荐屡征/不起承宗/欲疏请其参赞/军事使元仪先之/奇逢亦不应也

C.台垣及巡抚交荐屡征/不起/承宗欲疏请其参赞军事/使元仪先之/奇逢亦不应也

D.台垣及巡抚交荐/屡征不起/承宗欲疏请其参赞/军事使元仪先之/奇逢亦不应也

3.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试, 明清科举考试级别最低的一级。科举取士共分四个级别,由低到高依次为:乡试、院试、会试、殿试。

B.弦歌,古人读诗时,用琴瑟伴奏而歌诵称“弦歌”。古人讲究音乐的教化作用,故而也以“弦歌”代指礼乐教化、文化教育。

C.祭酒古代学官名为国子监的主管官员。国子监是中国古代国立最高学府名,传授儒家思想,其中最重要的礼仪就是祭祀,所以国子监的主管被命名为祭酒。

D.朱子,即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儒学的集大成者,主张"理生万物",强调"格物致知",主要著作有《四书集注》等。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奇逢少年时风流倜傥,虽然有治世的经略又有志向抱负,但是他又不愿意勉强出来做官,而且后来也是坚持不做官,因而被称为“征君”。

B.在宦官魏忠贤残害东林党人时,孙奇逢能够不畏强权,挺身而出,尽全力去救助被世人称为“范阳三烈士”的杨涟、左光斗、周顺昌。

C.孙承宗想请孙奇逢做官,而孙奇逢并未答应;后来为避免受到盗贼的骚扰,孙奇逢就带着家人和门生亲故到了易州。

D.本文颂扬了孙奇逢坚持陆、王、朱子之学,坚守孝义的品节,而且无论什么资质的人向他求教,他都会启发开导,使他们做好日常的事务。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魏忠贤执柄,目东林诸君子为党,杨涟、左光斗、周顺昌次第死厂狱,祸及亲友。

(2)其于人无町畦,虽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亦无忌嫉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

关汉卿与莎士比亚悲剧特点对比

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在设置人物来推动剧情发展上,都突出了主要人物的重要性和次要人物的辅佐性。他们的悲剧中,都只有一个突出的中心人物。关汉卿的《窦娥冤》中,中心人物自然是含冤赴死的窦娥,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中,中心人物则显而易见地分别是哈姆莱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当然,莎士比亚的另外两部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心人物是处于矛盾旋涡中心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两对情侣,但他们都是可以当做一体看待的。两位戏剧家的核心人物设置手法,区别于后来出现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双主角,甚至多主角的戏剧人物设置,体现了较为保守的戏剧人物设置手法,符合单一戏剧线索的要求。关汉卿的戏剧人物全部是善恶分明、正邪明晰的典型人物。正面人物就是一身正气、意志坚定、抗争到底的典型;反面人物则是狡猾奸诈、恶毒卑鄙、瞒上欺下的典型。这种人物的脸谱化,和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是分不开的。同时,也体现了由于时代的限制,文人思维的固定性一时无法改变。相比之下,莎士比亚的人物则显得比较丰满和富于多面性。他所描绘的每一个英雄都有其自身不可消弭的缺陷:哈姆莱特的优柔寡断、奥赛罗的嫉性冲动、麦克白的好胜野心等等。这些都是人类性格共有的缺憾,这样的处理,使得英雄的形象既不被刻意夸大,又显得明朗鲜活、真实可信。

关汉卿的悲剧《窦娥冤》说的是劳动妇女受欺压冤枉的故事,主人公自然是社会的底层百姓,而且还是在封建时代地位最卑贱的女性形象。她们力量微薄,信任所谓的王法,寄希望于皇家任用的所谓清官,然而却总是事与愿违。这部悲剧既揭示了剧中主人公受压迫被欺凌的悲惨命运,也颂扬了她的坚毅反抗精神。而莎士比亚的主人公则必须是贵族。这是由他所处时代的局限和受到古代希腊罗马悲剧传统的影响所造成的。那时的人们认为,只有在拥有高贵血统和高尚灵魂的贵族男女身上,才有可能演绎灾难性的悲剧。而低贱的平民是没有资格成为悲剧主角的,他们的故事只能被写入喜剧中供人嘲弄。

造成人物命运的原因,中外两位戏剧家的看法也不一致。关汉卿的人物之所以最后陷入悲剧的结局,大多是因为社会势力和当权者的残暴,及异族对汉民族的残害。所以,他会安排一系列代表社会病态的丑恶与奸邪,如抢劫、霸占、巧取豪夺、贪赃枉法等恶行来造成主人公的悲剧。可见,他表现的是悲剧的客观性。莎士比亚则相反。他强调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该自己负责。另外,他的悲剧还存在人物被命运摆布,逃不出命运的宿命论色彩。

1.下列对“这种人物的脸谱化,和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是分不开的”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形成的原因之一是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传统。

B.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与中国戏曲中不同角色用不同脸谱作标志的方法有关。

C.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充分体现了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的特点。

D.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有其深刻的中国戏曲角色脸谱处理的背景原因。

2.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对造成戏剧人物命运原因的认识有所不同。下面与之有关的解说与原文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关汉卿戏剧表现的是人物悲剧的客观性,而莎士比亚戏剧则表现人物悲剧的主观性。

B.关汉卿戏剧中的人物陷入悲剧的结局大多是社会原因所致,而莎士比亚剧中人物陷入悲剧则是自身原因所致。

C.关汉卿戏剧往往安排一系列来自社会环境方面的病态恶行造成主人公的悲剧,而莎士比亚戏剧则没有此类刻意的安排。

D.关汉卿的戏剧反映了社会环境是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而莎士比亚戏剧将人物命运归咎于主观原因,故而具有宿命论色彩。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两部悲剧虽然中心人物分别是一对情侣,但仍体现了较为保守的戏剧人物设置法。

B.莎士比亚戏剧中所描绘的每一个英雄都有其自身不可消弭的同时又是人类性格共有的缺陷,人物形象显得比较丰满和富于多面性。

C.关汉卿的《窦娥冤》中主人公窦娥的悲剧,既是社会对底层百姓压迫欺凌所致,也是主人公信任王法,寄希望于清官所致。

D.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在人物设置上,使用了相同的手法;而对于戏剧人物的描绘,无论是剧中主人公身份还是造成人物命运原因的揭示,都各不相同,体现了各自不同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