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棋霸

韩少功

公社建有茶场迄今三载,近日一批省城知青来此落户,诗画琴棋各有高手,日夜热闹。场内有本地少年李某,观得目瞪口呆,摩拳擦掌,不时生一无端傻笑。自告奋勇与知青摔跤,对手欲略施小技,一展新疆式背包之雄威,伸手揪其裤带。岂料李某土布纱头裤上仅溜溜裤绳,并无带环。顷刻间绳掉裤散,露出一块白肉光辉触目。李某不知此等异招异法,愤然甩手,说:摔就摔,何必如此下流,遂提鞋拾衣横眉冷目而去。

数日冷淡,知青也无可奈何。忽一日,李某观棋战心痒,终复露笑脸。自称久爱弈技,原是此地百里内外小小棋霸,今日喜逢良师益友,愿再与知青于棋场比试高低。

棋子叭叭就位,战云浓密,杀机四伏。然李某不待马头卒挺出,径直策出屏风马,活活踩杀对手的巡河车,令满座愕然。知青笑得五官皆乱,说哪有这等走法,你的拐脚马坐了直升飞机不成?李某眨眼不解,问何为拐脚马,远近四乡从无这一古怪规矩。于是众人捧腹喷饭更甚,有观者险些翻下桌来。

越数月,李某摸熟棋规,又零星听得橘谱梅谱诸多高雅棋法,弈技日有长进,连知青高手也莫能匹敌。每局下来,座围赞誉之声鹊起,李某搔肘搔耳,脸微红而喜不自禁。

知青陆续招工回城而去,场里棋坛仅留李某茕茕孑立,清冷难堪。李某夹其棋盒回乡访旧时棋友,寻些乐趣。不料旧友一概照行拐脚马不误,且哄笑李氏新规着实荒唐,可笑可笑。李某百般辩说,老幼无一信服,摇头嘻嘻。加上一时不适旧法,竟连败数局,李某遂耳根赤热闷闷不乐而去。

李某自恃清高,从此戒棋。数年后有旧时知青骑摩托结伴游山玩水,途经此地。叙话间闻此地棋坛霸位早易新主,而李某蛰居偏僻山冲郁闷成疾,体瘦如影,至今未婚,棋艺恐早已荒疏。

(选自《小小说选刊》)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生动的细节描写往往能塑造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心情,如文中的“四笑”:“无端傻笑”写出了李某的憨厚;“终复露笑脸”表现出李某对下棋的喜爱;“笑得五官皆乱”写出了知青对李某下法的不解;“哄笑”写出了旧友对李某新规的嘲笑。

B.作者写李某下棋时,略写棋子的布局,详写径直策出屏风马这一招,很好地表现了小说的主题。

C.“数年后有旧时知青骑摩托结伴游山玩水,途经此地”,主要是为了表现知青对往日落户茶场生活的怀念。

D.本文的语言简洁、典雅,有蒲松龄《聊斋志异》的遗风。

E.小说以“热闹”开笔,以“荒疏”收笔,体现出作者褒扬都市文明、贬斥乡野文明的价值取向。

2.下棋是作品的主题,作者为什么在第一段花一定的笔墨写李某与知青摔跤一事?

3.试简要概括并分析李某的形象。

4.结合题目“棋霸”,探究这篇小说的丰富内涵。

 

答案:
1.BD(选 B 得 3 分,选 D 得 2 分,选 C 得 1 分,选 A.E 不得分。) 2. ①刻画了李某爱好广泛、性格直爽的形象; ②侧面交代了知青诗书琴棋、摔跤无所不会的丰富多彩的生活; ③摔跤中李某的“土法”与知青的“洋技”不合与下棋中李某的下的拐脚马不合知青的行马规则相类似,为下文写下棋作铺垫。 3. ①爱好广泛、性情高雅,如文中写他喜好摔跤、下棋,自恃清高; ②喜怒形于色,性格直爽,如文中写他“横眉冷目而去”“喜不自禁”“耳根赤热闷闷不乐而去”; ③不懂规则,有些鄙陋。如文中写他下棋时“径直策出屏风马”; ④乐于学习,日日以新,如文中写他“摸熟棋规,弈技日有长进”; ⑤孤芳自赏,拙于说服,弱于教化,如文中写他“茕茕孑立”“自恃清高”“郁闷成疾”。(答对一个要点得 2 分,答对三个要点即可得 6 分,答对一个要点指概括准确、分析具体。) 4. ①比赛不知规则、不合普适性的规则,所向披靡的霸主只能是土霸、乡愿之霸;而唯有尊重规则、尊重普适性的规则,所向披靡的霸主才是真正的霸主,才有王者之风。 ②下棋不仅是一门胜负的艺术,更是一门交流的艺术。真正的霸主并不只是在棋艺上叱咤风云、所向无敌,还应该在棋道上布道施方、赞化天下。 ③以棋霸李某名字的不确定性,的确折射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地区的方言习俗、道德尺度有些不利于人们的交流,有碍于社会的发展,但社会的发展又不以某些乡规乡俗所决定,人们需要交流、适应,需要改革、变化。变化难,变化也不难,难的是维持和发展这一变化。(有个性化的解读,言之成理,可赋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艺术特色。A 项,“傻笑”写出了李某对规则的不解。C 项,主要是引出李某的下落。E 项,不能说“褒扬都市文明,贬斥乡野文明”。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综合题。考查的范围包括:小说的主旨、情节构思、人物形象以及形象塑造的方法。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①读全文;②抓标题;③辨文体;④找线索;⑤理层次。层次理清楚了,题目就明了。 2.题干问的是“下棋是作品的主题,作者为什么在第一段花一定的笔墨写李某与知青摔跤一事?”这是对小说段落作用的考查。答题关键词“第一段”“作用”。 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内容上,刻画了李某爱好广泛、性格直爽的形象;侧面交代了知青诗书琴棋、摔跤无所不会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结构上,摔跤中李某的“土法”与知青的“洋技”不合与下棋中李某的下的拐脚马不合知青的行马规则相类似为下文写下棋作铺垫。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情节作用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作用的概括、分析、鉴赏能力,提问形式主要有:1.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写某某情节,有什么作用?2.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本题问“简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就属于第二类。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内容上是指情节与环境、人物、主题、读者之间的作用;结构上是指情节本身的作用,与其他情节之间的作用。另外,要注意根据提问形式来确定答题角度,如果是单一角度,即给定了答题角度,就按照给定角度来答;如果是综合角度,即没有给出明确的角度,就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1.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2.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3.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4.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埋下伏笔、设置悬念、铺垫照应、推动情节发展、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5.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这类题型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作用点+体现点。所谓“作用点”是指作用是什么,一般要用术语来答;所谓“体现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必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 3.题干问的是“试简要概括并分析李某的形象。”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题可从“他喜好摔跤、下棋,自恃清高”“横眉冷目而去”“喜不自禁”“耳根赤热闷闷不乐而去”“他下棋时‘径直策出屏风马’”“摸熟棋规,弈技日有长进” “茕茕孑立”“自恃清高”“郁闷成疾”。等情节来分析人物形象。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首先,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本题可从“他喜好摔跤、下棋,自恃清高”“横眉冷目而去”“喜不自禁”“耳根赤热闷闷不乐而去”“他下棋时‘径直策出屏风马’”“摸熟棋规,弈技日有长进” “茕茕孑立”“自恃清高”“郁闷成疾”。等情节来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其次,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还可以借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人物间的关系、作者倾向等分析人物形象。) 4.题干“结合题目‘棋霸’,探究这篇小说的丰富内涵。”对于小说标题内涵的理解,在做题时一定要建立“情节——人物——环境——主旨”四级循环的答题模式,本题主要结合人物。联系主旨来答题,重在对什么才是真正棋霸的理解上。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在各地高考真题中,“标题作用”是小说阅读的重要命题点之一。小说标题常见的作用有:1.作为情节线索贯穿全文。标题若是文中出现的某一事物,该事物很可能是文章的线索,有意无意的贯穿情节始终,甚至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2.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围。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是要向读者提示某方面的信息,而这个信息对读者理解文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小说的标题,有的十分含蓄,如结合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之后,会发现它实际上还具有深层的含义,语义双关。本题重在对什么才是真正棋霸的理解上。4.反映小说的主要内容,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标题是小说的眼睛,有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事件的主要情节,反映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暗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点出小说的主旨。有的标题具有反讽义,体会文章主旨是要结合社会现实来理解。比如本题通过文章中对棋霸的故事描述,折射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地区的方言习俗、道德尺度有些不利于人们的交流,有碍于社会的发展,但社会的发展又不以某些乡规乡俗所决定,人们需要交流、适应,需要改革、变化。变化难,变化也不难,难的是维持和发展这一变化。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庾峻,字山甫,颍川鄢陵人也。少好学,有才思。尝游京师,闻魏散骑常侍苏林老疾在家,往候之。

历郡功曹,举计掾,州辟从事太常郑袤见峻,大奇之,举为博士。时重《》《》而轻经史,峻惧雅道陵迟,乃潜心儒典。属高贵乡公幸太学,问《尚书》义于峻,峻援引师说,发明经旨,申畅疑滞,对答详悉。迁秘书丞。长安有大狱,久不决,拜峻侍御史,往断之,朝野称允。武帝践阼,赐爵关中侯,迁司空长史转秘书监御史中丞拜侍中加谏议大夫。常侍帝讲《诗》,中庶子何劭论《》《》正变之义,峻起难往反,四坐莫能屈之。

是时风俗趣竞,礼让陵迟。峻上疏曰:“臣闻黎庶之性,人众而贤寡;设官分职,则官寡而贤众。为贤众而多官,则妨化;以无官而弃贤,则废道。是故圣王之御世也,因人之性,或出或处,故有朝廷之士,又有山林之士。朝廷之士佐主成化犹人之有股肱心膂共为一体也。山林之士,被褐怀玉,太上栖于丘园,高节出于众庶。其次轻爵服,远耻辱以全志。最下就列位,惟无功而能知止。彼其清劭足以抑贪污,退让足以息鄙事。故在朝之士闻其风而悦之,将受爵者皆耻躬之不逮。斯山林之士、避宠之臣所以为美也,先王嘉之。节虽离世,而德合于主;行虽诡朝,而功同于政。故大者有玉帛之命,其次有几杖之礼,以厚德载物,出处有地。既廊庙多贤才,而野人亦不失为君子,此先王之弘也。”

又疾世浮华,不修名实,著论以非之,文繁不载。九年卒,诏赐朝服一具、衣一袭、钱三十万。临终,敕子珉朝卒夕殡,幅巾布衣,葬勿择日。

《晋书·庾峻传》有删节

1.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朝廷之士佐/主成化/犹人之有股肱心膂/共为一体也。

B.朝廷之士/佐主成化/犹人之有股肱/心膂共为一体也。

C.朝廷之士佐/主成化/犹人之有股肱/心膂共为一体也。

D.朝廷之士/佐主成化/犹人之有股肱心膂/共为一体也。

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迁”,指升任官职;“转”指调动官职;“拜”指(被)授予官职;“加”指在原有的官职之外,兼任其他官职。

B.文中的“功曹、计掾、从事、散骑常侍、太常、博士、秘书丞、侍御史、关中侯、司空长史、秘书监、御史中丞、侍中、谏议大夫、中庶子”等都是官职名。

C.文中的“践阼”也作“践祚”,指皇帝登上皇位。文言文中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登极”等。文中的“廊庙”指朝廷。

D.文中的《诗》指《诗经》,《风》《雅》指诗经的《国风》和《大雅》《小雅》;《庄》指《庄子》,《老》指《老子》;“经史”指儒家经典和史学著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庾峻喜学习,有才能。游历京师的时候曾经拜谒老病在家的魏朝散骑常侍苏林;侍讲《诗经》的时候,曾经屡屡驳难中庶子何劭。

B.庾峻能断决,有口碑。一次,长安久拖不决的疑狱,经他一剖断,立即分明,朝廷内外称赞他断案公平。

C.庾峻砭时弊,有忧患。面对重道轻儒的现实,他害怕正道衰微,于是潜心钻研儒家经典;面对人们热衷于物质攀比、礼让之风衰微的现实,他上疏陈述朝廷之士要多学习山林之士的君子之风。

D.庾峻讲薄葬,忌浮华。临终前立下遗嘱:如果自己早晨死去晚上就装殓,头戴幅巾,身穿布衣,埋葬时不特意挑选时日。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峻援引师说,发明经旨,申畅疑滞,对答详悉。

(2)故在朝之士闻其风而悦之,将受爵者皆耻躬之不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现实意义

蔡方鹿

当前,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带来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实现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对此,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可提供有益借鉴。

在儒家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里,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在自然观上,儒家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天人是相通的,提倡“天人合一”“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这些思想与西方文化强调征服自然、人与自然对立二分的观念形成鲜明对照。

儒家历来反对滥用资源。孔子明确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想。荀子把对山林川泽的管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作为“圣王之制”的内容,要求砍伐和渔猎必须遵守一定的时节,并规定相应的“时禁”期,以保护生物和资源。儒家认为,对待天地万物,应采取友善、爱护的态度;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如果随意破坏、浪费资源,就会损害人类自身。孔子说:“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孟子主张把人类之爱施于万物。他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朱熹进一步阐发了爱物的思想,他说:“此心爱物,是我之仁;此心要爱物,是我之义。”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给今天的人们带来有益启示,那就是在发展经济、开发自然、利用资源的同时,必须注意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把发展经济、发展科技与生产力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统一起来,把人类生活需要与生态环境运行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开发自然、利用资源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当前,我们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资源,可以借鉴儒家所倡导的取用有节、物尽其用的思想。

今天,生态危机已成为全球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在技术层面探索更多治理手段,更重要的是解决人们的思想观念问题。生态危机的实质是文化危机。人类要克服生态危机,继续生存下去并进一步繁荣发展,就必须抛弃以人类为中心、人与自然对立二分的理念,反对盲目强调人是自然的主宰,反对为所欲为地征服和掠夺自然。在这个问题上,儒家主张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

当然,儒家生态伦理思想要和当代社会相适应,还需与当代生态伦理学和环保理念结合起来。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包含着诸多超越时空限制的合理内涵,这些符合客观规律的成分不会随时代和地域的变迁而过时;同时,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也存在历史局限性,有一些糟粕。我们要根据当代中国、当今世界发展的实际需要,促进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01月29日07版)

1.关于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内涵,根据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提倡“天人合一”、“天人相通”,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分子。

B.倡导取用有节,物尽其用,反对滥用资源,重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

C.对待自然资源等天地万物应采取友善、爱护的态度,反对随意破坏、浪费资源。

D.反对西方文化所强调的征服自然、人与自然对立二分的观念。

2.关于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现实意义,根据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助于解决因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所带来的生态危机的治理手段问题,全面提高我国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

B.有助于将发展经济、科技、生产力与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起来,将人类生活之需与尊重环境规律结合起来,提高开发、利用资源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解决资源短缺问题。

C.有助于继承并发展儒家所强调的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天人合一”等生态伦理思想,使之成为当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的理论资源和思想资源,从而弘扬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

D.有助于矫正、抛弃西方所强调的以人类为中心,征服自然、人与自然对立二分的错误观念,从而增强我们的理论自信。

3.根据原文,下列关于引文及其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意思是,仁爱的人拿天地万物等作为一个整体,强调了人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这论证了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B.“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意思是节约财用,爱惜百姓,按照时令、规律等来役使百姓,这论证了儒家以人为本、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思想。

C.“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的意思是砍伐一棵树,宰杀一头禽兽,如果不是在该做的时候做,那就是不孝(不尊重自然),这论证了儒家友善地对待天地万物的态度。

D.“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意思是亲爱亲人从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从而爱惜万物(草木禽兽),这论证了儒家爱护天地万物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