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节选自《鸿门宴》)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旦日士卒            飨:犒劳

B留侯张良          善:与……交好

C吏民封府库       籍:征收

D至鸿门,曰          谢:道歉,谢罪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今其智反不能及

B今人有大功击之        后人哀之不鉴之

C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得复见将军此         冰,水为之而寒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B项伯杀人,臣活之

C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5.“项羽大怒”中的“怒”字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

 

答案:
1.C 2.B 3.A 4. (1)沛公说:“和您相比,谁年长?”张良回答:“(他)比我年长。” (2)(我)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入关和意外变故。 (3)衡量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秦国,来让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5.(1)一方面说明项羽容不得别人与他争天下;(2)另一方面说明项羽性格轻率、暴躁,容易冲动;(3)这也为他下文又轻率地改变决定埋下了伏笔。 【解析】 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C解释不准确,C项“籍”,登记。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1)记忆解词法。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本出现的常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2)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学科网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B“而”都表转折关系连词,意思为“却”。A项前一“乃”连词,意为于是,就,后一“乃”连词,意为竟然,却;C项前一“因”连词,意为于是、就,后一“因”介词,意为经由、通过;D项前一“于”介词,意为在,后一“于”介词,意为比。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此类活用。B项“活” 和D项“从”使动用法,C项“兄”,名词用作状语。文言文中活用现象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名词活用为状语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第一句:“孰与”和谁相比……怎么样;“于臣”介词结构后置。第二句:“所以…者”……的原因;“出入”偏义复词,偏在“入”;“非常”古今异义,不同寻常的。第三句:“均”衡量;“负”承担。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针对文本内容的筛选。抓关键词,在理解文言内容的基础上筛选整理。“项羽大怒”中的“怒”字说明项羽容不得别人与他争天下;另一方面说明项羽性格轻率、暴躁,容易冲动;这也为他下文又轻率地改变决定埋下了伏笔。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