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填入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别让愤怒主宰我们的心灵。正如明末清初的一位文人申涵光所言:怒时光景难看,一发遂不可制,既过思之,殊亦不必;故制怒者当涵养于未怒之先。要想在路怒之时保持理性的克制      ,防路怒于未然。

A.还需多点换位思考,平时就把问题想深、想透,更需三思而后行

B.还需三思而后行,多点换位思考,更需平时就把问题想深、想透

C.还需多点换位思考,三思而后行,更需平时就把问题想深、想透

D.还需平时就把问题想深、想透,三思而后行,更需多点换位思考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先思考,再行动,故“多点换位思考,三思而后行”,而“想深、想透”更进一步,所以放在最后。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兴学育才福荫世代

——记香港著名慈善家田家炳

改革开放之后,在这个“江山如此多娇”的时代,海外乡亲慷慨捐资,建设故园,蔚然成风。田家炳先生就是其中爱国爱乡的一颗明星。

田家炳先生于1919年出生在广东大埔县的一个偏僻山村,1935年漂洋过海,定居越南,与同乡合办“瓷土公司”,从事大埔瓷土的外销业务。四年后转徙印尼,从事橡胶行业。他精心经营,仅十多年光景,便一跃成为出色的年轻实业家。50年代后期,移至香港。他经过认真调查考察,深谋远虑,从熹微的曙光中,看到未来的光明前景。加之脚踏实地的实干苦干精神,经过数年的努力,终于鸿图大展,跻身富翁行列。

田家炳先生不忘“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初衷,热心公益。仅在故乡大埔,他兴办教育、卫生、电视、文化、交通等公益60多宗,捐资额总共3000多万元。之后,他又把资助建设故乡的概念扩展到全广东省和全国范围。如广州市、韶关市和梅州市,他都踊跃资助兴办教育、卫生、交通等事业。在北京等省市,同样有他的捐建项目。如捐出数百万元,协助当地政府重建了一座现代化的北京市生物标本馆。在港台,先生也同样慨允数千万元,先后兴办了田家炳体育中心、田家炳中学、田家炳小学、田家炳幼儿园、田家炳老人活动中心等。总而言之,这位慈善家的奉献是没有地域的,他的慈善公益行为,受到各方人士的赞誉。

家炳先生虽然出身书香世家,但受当时条件的限制,他喝的墨水不多,因此,对子女的要求甚为严格。

他有五子四女,都受过高等教育。除五公子留美发展外,长子、次子、三子、四子都在香港经营田氏化工工业。由于他的子女全部掌握了高深的文化知识,其创下的实业,也能得到不断开拓和发展。

田家炳先生从他的亲身经历中,深感祖国实现四个现代化,首先要有文化知识,因为知识是开拓事业的指路明灯,正如前人所言:“太阳给世界带来光明,知识给人类增长财富。”人们要掌握知识离不开学校的培养,所以他的捐资很大部分放在兴学育才上,做了四件善事。

资助兴建各类学校,提供良好的育才园地,此其一也。家炳先生在其诞生的故土,除兴建托儿所、幼儿园和多所小学外,还建了家炳一至五中和玉湖中学共6所中学。在大陆、港台,都是斥资巨金建校园,为当地政府分忧。资助兴建“空中讲台”,提供先进的教学设施,此其二也。提供“双奖”基金,鼓励师生拔尖,此其三也。他在故乡,从1989年起,每年提供一定基金。专门输送20名高中毕业生到广州高等学府就读,毕业后回家乡服务。建立培训基地,提高校长的素质,此其四也。当他了解到广冻省有5000 多所中学,便主动捐资在广州兴建八层的“广东省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分期分批对全省校长进行轮训,为促进教学更上一层楼提供了基地。

1000多年的华侨史册上,旅居海外的炎黄子孙,他们爱国爱乡的优良美德,世代相传,彪炳千秋。

孙中山高度评价曰:“华侨有功革命。”“华侨是革命之母。”但广大华侨的爱国爱乡之情,往往受历史条件或其他因素限制,他们在世义举不断,离世后善事即告终。田家炳能借鉴历史,高瞻远瞩,首创了“兴办公益,世代不断”的壮举。俗话说:“节气不饶人,岁数不饶人,算盘子不饶人。”田家炳先生已过古稀之年,他为了慈善事业世代不辍,于1991年就立了遗嘱,指定把四幢工业大厦捐出,只留下化工厂给子女继续经营。同时成立田家炳基金会机构,建立了董事会,由专职董事管理。凡在各地捐建项目,均由受捐单位做出预算,交董事会审核后,逐一实施,并代代传下去。这一伟大创举,为广大侨胞、港澳台胞中的实业家世代造福社会、造福人类树立了榜样。

在香港这个世界游客云集之地,若站在芸芸布衣行列中,根本看不出田家炳先生有特殊身份。凡往港探亲考察的人,不论职位高低,不论生熟内外,经联系他答应相见的,都亲自迎送。他虽年岁已高,商务缠身,甚为繁忙,但对客人尊为上宾,亲自陪同,共席相聚。遇上无闲暇,不能亲临,他都委托代理人替其接见。

笔者在壬申岁首往港探亲考察,慕名去拜访田老先生,通了电话,说明来意后,他首先表示欢迎。但同时说明,他因公事急需外出,暂无时间会见,深表歉意。随即问及笔者离港日期,并说会派人约我见面交谈。笔者作为小字辈,又和田老先生素未谋面,首次接触,听到如此热情的话语,确实非常感动。

不久,先生即派其基金会的董事房德昭先生代表他老人家专程来访,并再次表示歉意。此情此景,使人终身难忘。

行文至此,笔者联想起一句谚语:“把桂花装进瓶子里,它的香气还是射向四方。”

(取材于“中国人物传记网”,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田家炳先生早年在越南从事大埔瓷土的外销业务,后来到从事橡胶行业,再到香港创业,他深谋远虑,独具慧眼,踏实苦干,跃居香港首富宝座。

B.本文以时间为顺序,有条理地叙述了田家炳先生大半生的丰富经历及其主要事迹,文章脉络十分清晰。

C.本文开头引用了毛泽东的诗句,文中引用了孙中山的名言,此外还引用了一些俗语、谚语、格言,

这些引用使文章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D.本文以第三人称叙述为主,但倒数第二自然段改用第一人称,作者通过叙述自己的亲身经历,进一步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且表达了自己的感动与敬意。

E.从整体上看,本文的语言质朴、平实,注重引用数据,不尚浮华,这种写法能让读者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田家炳先生在慈善事业上的巨大贡献。

2.作为一名慈善家,田家炳先生的慈善行为有什么独特之处?

3.综观全文,你认为田家炳先生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4.作者在末段引用了谚语:“把桂花装进瓶子里,它的香气还是射向四方。”你认为这句话的内涵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小马、苹果和打杂的

叶梅

天色已很晚,从玻璃门外,可以看见店里排列整齐的皮鞋,在浅黄的灯下泛着光。小马一步跨进去,面容姣好的女孩苹果马上就过来殷勤地招呼。旁边又走过店里打杂的男人,穿一件洁净的灰色夹克,恭敬地问:“给您来杯茶?”

小马很累,靠在沙发上点点头,片刻面前来了一青花瓷杯,几片婀娜的叶儿在浅绿的水里漂浮着,沁人心脾的香气随之而来,小马喝了一口,道:“好茶。”

苹果走过来帮他擦鞋,看看那打杂的男人,两人都朝小马一笑。

小马也很受用地笑了。一年前他偶然经过这,伫足端详,不想店里闪出一位俏丽的女子,笑脸如花地问他:“先生,要擦鞋吗?”

他本没有这打算,却心血来潮地点头,并跟随人家走进了店里。他被奉为贵宾,脱鞋、换上松软的袜套,听音乐、品茶、吃小点心,最后,脱下的那双沾满泥垢的鞋再拿到他面前时,就像是一个满身疲惫和油泥臭汗的流浪汉变成了一位神气活现的绅士,让他几乎不敢相认。

那些天,他正在这座让他疲于奔命的城市里四处寻找工作,心情糟糕透了。可那会儿,当他将脚伸进焕然一新的皮鞋之后,心情突然有些好起来,站起来感觉腰也直了,在这个喧闹的城市里,第一次感到自己也是个体面的人。

奇怪的是,这家店不收他的钱。

他以为听错了。苹果一笑:“我们老板吩咐过,您不用付钱。”

他想这一定是人家揽客的招数,而他是不会上当的。可现在的问题是,他已经成了常客,可人家一次也没收过他的钱。

小马虽然纳闷,但这店已经让小马觉得熟悉亲切了,他不再问为什么,苹果擦鞋时,小马迷迷蒙蒙地快睡着了。

墙上的挂钟指向了10点,打杂的男人过来往杯里续水,轻手轻脚的。这会儿,苹果在麻利地给他的鞋抛光,用纯正的棉布,看上去又厚又软,抚摸一般娴熟地从鞋尖滑过,留下一抹光泽。

打杂的男人走过来,盯着小马的鞋蹲下身子说:“你这鞋跟已经歪了,我给你钉钉。”

他扶了扶眼镜,从身后的柜橱里拿过一个工具箱,里面家什齐全,先将小马的鞋跟锉平了些,又找出两块半圆的橡皮,比划着用刀裁去,然后细密地掌了一圈小铁钉,一眨眼的工夫,说:“你试试。”

小马穿上鞋,脚在里面很舒服,说:“没想到你还会修鞋。”

男人谦恭地笑了笑,说:“这一两年修得不多。”小马问多少钱,男人摇头。这似在小马的意料之中,他沉吟着:“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就是老板。”

男人挑了一下眉毛,没有否认,却突然说:“要是你不嫌弃,我想请你做这家店的经理,利润三七开,你得七。”

天真的已经很晚了,小马戒备地看了看店里,男人说:“你肯定怀疑我的动机,我先给你说一件事。”

“三年前,就在西客站,一个刚下火车的年轻人丢失了从家里带来的3000元学费,满脸绝望地在站台上大喊大叫,要找人拼命,又要跳到铁轨上去,后来是一群警察拉开了他……”男人声音变得细了:“你就是那个年轻人。……而我,就是拿走钱包的小偷。”

一片沉默。苹果低着头,小马刚要开口,男人抢先说道:“你等等,让我把话说完。那时候我很穷,你的3000块成了我的第一桶金,我用这钱交了房租,买了一套修鞋的工具,我才有了今天。三年来,我一直想着这件事和那位年轻人,你那天突然出现在门口,我认为这是老天爷的安排。”

小马按捺不住心里的吃惊,他说:“可是……”

男人再次打断他的话,“我只想求得你的原谅。请答应我的请求,让我了一个心愿。”

第二天,店里的伙计们来上班时,看见了身穿灰夹克的小马,苹果指着他对大家说:“这是新来的马经理。”

小马不能不满意眼下这份比较体面的工作,但他过了些时,还是忍不住将苹果拉到了一边,“我坦白地告诉你”,他说,“我从来没丢过钱。老板他可能弄错了,我并不是他要找的那个年轻人。”

苹果说:“是吗?”她脸色如常地看了看门前,老板正站在那里,仍然像打杂的一样为进出的人拉门,或者十分专注地凝望着门外,苹果说:“我想,恐怕他也并不确定,他一直都在寻找。当初,我在别人家里当保姆,女主人说她丢了东西,把我赶了出来,我也是从这门前经过……”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描写鞋店装饰,是按小说常规写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环境,具有承上启下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B.小马在心情很糟的情况下被俏丽的女子请到鞋店擦鞋,因为这家店不收他的钱,就经常来成了常客,可见,他是个爱占小便宜的人。

C.小说以苹果和打杂的殷勤招呼小马开始,以小马认为打杂的”“认错人的看法得到苹果的认同结束,既紧扣题目使小说结构严谨,又深化了主题。

D.小说善于从侧面刻画人物,如他很受用地笑了、他穿上擦好或修好的 皮鞋 后的感觉很好等,从侧面写出了店主招徕顾客的手法非常高明。

E.发生在小马、苹果和打杂的之间的故事发人深思,体现了作者对目前青少年创业引导与扶持现状的忧思,凸显出小说深刻的主题。

2.小说中打杂的(老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恐怕他也并不确定,他一直都在寻找这句话意味深长。请结合小说内容探究其丰富意蕴及其在全文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