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简析颈联中的字的妙用。

2.分析说明愁倚两三松一句中包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案:
1.野竹与云气相接,这本是一幅静景,但诗人用了一个” 分”字,就有了动的意味,它使人联想到随山冈徐徐移动的云雾,不断从野竹梢头飘过的情景。一线泉水,凌空飞泻,这本来是一幅动景,然而诗人用一个”挂”字,就由动化静了,它使人像看到陡峭的山峰上,山泉垂直落下的图景。 2.”愁倚两三松”描写了诗人在松树之间徘徊的情形,表达了诗人访道士不遇之焦躁不安的心绪和怅然若失的愁情;也侧面折射出诗人对道士的渴慕。 【解析】 试题分析: 1.”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是诗人进山的第三程。从上一联”不闻钟”,可以想见诗人距离道院尚有一段距离。这一联写来到道院前所见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见融入青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诗人用笔巧妙而又细腻:”野竹”句用一个”分”字,描画野竹青霭两种近似的色调汇成一片绿色;”飞泉”句用一个”挂”字,显示白色飞泉与青碧山峰相映成趣。由于道士不在,诗人百无聊赖,才游目四顾,细细品味起眼前的景色来。所以,这两句写景,既可以看出道院这一片净土的淡泊与高洁,又可以体味到诗人造访不遇爽然若失的情怀。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方才点明”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的诗题.人们都会有这样的常识:大凡去访亲探友,不能相遇,就会令人焦躁不安.李白去拜访道士,道士不在道院,又无人知道去向、怎能不使他十分着急呢?尽管道士不在,诗人并没有立即返回,他远道而来,总想能见到道士,同他畅谈一番.”愁倚两三松”,写得极其生动形象,写诗人等待道士回来,倚靠遍了道士门前的两三棵松树,而道士仍然未回.”愁”字,颇能传神,把诗人着急的神态.刻画得清晰可见,历历在目.”无人知所去”,是一般的陈述句.只是说明道士不知所去.是为”愁倚两三松”句,所作的铺垫.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推荐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题。

老子的自然文艺观

玄珠

如果说先秦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艺观最突出的特点是尚用,那么先秦时代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文艺观最突出的特点则是贵真贵真的观念由庄子提出,其前提是法天法天的思想即是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核心理念的。由道法自然出发,老子的文艺观可定论为自然文艺观。

老子的自然文艺观是以其论为基础的。是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也是中国古典文论的基本概念。字在甲骨文中尚没出现,西周早期金文与文献中的仅指道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道的内涵不断扩展并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理论原点。经过道儒两家的诠释及后世发展,道在中华文化中的含义有:道是世界的本原和本体;道是万物运行的规律、法则和必然;道是事物内在的规定性和本质;道是公正、善、高尚;道是美,是艺术的真谛。

老子的自然之道用于社会政治,就是无为而治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有两层意思,一是完全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不强为,不做违反自然规律的事情。二是凡合乎自然规律的事则必须去做,在做的过程中也要遵循自然规律。虽然老子反对言说,其主要的观点是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但老子的自然之道的观念仍然可运用于对语言艺术的要求,主要是在言辞表达上要合手自然。正如老子自己所说,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语言的表述,也应该是以为益的。老子与孔子一样痛恨巧言令色,但孔子主张必言传道,老子却主张希言,主张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主张大辩若讷,大巧若拙,这虽然有些偏激,也不妨视为对堆砌辞藻的语言表达方式的一种蔑视。

老子在论述大道玄奥莫测时,用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来形容它。因为它们在事实上又触及到文艺的高超玄妙的境界,所以又可视为对老子自然文艺观的阐发。在老子看来,高超的艺术境界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顾易生、蒋凡先生在《先秦两汉文学批评史》中解释大音希声的含义大致为:自然完美、蕴蓄宏深、变化多端之音,其声悠扬回荡,若断若续,混沌要妙,莫辨宫商,达到高度的和谐,闻者不能听清,也不必听。这种大音,就相当于是自然的音乐,而大象无形,应是指大道法象,它不是具体的事物形状,同样是天道自然之象。这些表述都可以成为老子自然文艺观的注脚。

从崇尚自然,反对声色修饰的角度出发,老子认为世俗的那些享乐会使人失去本心。因此他提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的观点,其目的是强调圣人应保持内心的纯朴平静。而夸饰失真的文艺,因为使人心动乱性,所以成为老子反对的对象。

老子的自然文艺观影响到庄子,被庄子发挥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发挥为天乐天籁,发挥为大美,对中国后世文化艺术的影响也是颇为深远的,陶渊明、司空图等等都是受其濡染了的。

1.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老子自然文艺观的一项是

A.不应堆砌辞藻,言辞表达要合乎自然的规律。

B.强调文艺的社会功能,反对空洞、没有教化作用的文章。

C.艺术的至高境界高度和谐,是无法用具体的形态来描述的。

D.夸饰失真的文艺,会使人动摇心性,远离内心的纯朴平静。

2.下列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并被应用到古典文论中,成为一种审美标准。

B.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创造并发展的特有的哲学观念,对中华文化影响深远。

C.在中华文化中的内涵十分丰富,而且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演进变化。

D.《老子》用这个核心概念来阐释不同领域的观点。

3.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老子的自然文艺观主张道法自然,反对违反自然规律的夸饰,这与他的整体哲学观念是一致的。

B.《老子》中的一些文字并非直接讨论文艺问题,但后人可以从中体会到老子崇尚自然的文艺观念。

C.儒家主张以言传道,而老子却主张希言,更为深刻的反映出语言形式和文章内容之间的关系。

D.庄子受老子自然文艺观的影响并有所发挥创造,对中国后世的文化艺术发展有很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