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咬文嚼字》发布的2015年度“十大流行语”中,“颜值”一词位居榜单第三名。搜狐百科解释,“颜值,表示人物颜容英俊或靓丽的数值”。

材料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著名节目主持人的华裔女子陈茱莉在回忆职业生涯时说:“节目导演曾因为我的眼睛小而讽刺我:永远不可能成为观众接受的主播。正是因为他的讽刺,我才决定去整容。虽然很多亚裔指责我去整容,但我至今都不后悔自己的决定。”

材料三:黄渤从戏剧学院毕业之后,先是找不到工作,后被冠以“丑星”的名号。他经过自己的努力,从一个一个小角色演到了“金马影帝”。他在各种场合的幽默应对,让我们刮目相看。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拼颜值”绝非人生的竞争资本 宋慧乔的“苹果肌”、范冰冰的“尖下巴”……每到高校招聘季和寒暑假,到医疗美容机构打造“明星脸”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如果你还认为,整形美容是祛皱、拉皮、除眼袋,或者是中老年人的专利,那么你已经out了。一个事实是:“拼颜值,赢未来”正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加入整容大军,一些中学生也卷入其中。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崇尚和追求长相外貌的美丽漂亮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普遍共同心理。特别是在科技能够弥补长相缺陷、让人变得更美的今天,注重整形美容十分正常、无可非议。然而透过以上报道,我们不难看出在本是正常现象的背后,却裹挟着一种并不正常的动机,一些青少年加入整形美容大军的目的在于求职就业,寄望于以此增加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从常理上说,能力素质才是求职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这样一种本该是人人知晓的基本常识,现实中为何却仍有如此多的青少年热衷于整形美容?其主要原因无外乎于四个方面:一是认知错位,高估长相容颜的作用,一厢情愿的认为提升颜值自然而然的就具有胜人一筹、先人一步的竞争力;二是盲目跟风,缺乏自我判断的主见,一旦看到他人整形美容就心动攀比,随波逐流;三是家长助推,一些经济条件优越的父母对未成年人求美持认同支持态度,将微整形美容项目作为成人礼物或者高考礼物送给子女;四是社会影响,随着生活的改善和时代的发展,整形美容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身处社会的青少年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和感召。 不可否认,一个人的长相外貌通常可以给人留下和形成第一印象,长相外貌更加出众的人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令人赏心悦目,让人产生好感。但外貌容颜出众是否就一定具有天然的求职优势,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毫无疑问,对于该问题自然只有招聘用人单位的回答才最具权威性、最有说服力。诚如曾经参与多次高校招聘工作的企业管理人员王栋所说,颜值高固然可以让人产生好感,但颜值并不是在竞争中胜出的绝对因素。最核心的竞争优势,还是取决于包括业务能力、情商、素养等在内的综合素质。如若过分在意形象,只会走向另一个极端。由此不难看出,长相外貌并非求职就业的必要条件和决定因素,核心的竞争优势只能是内在素质。 其实,就外貌容颜和内在素质相比,一个人或许可以凭借出众的外貌容颜而幸运地被用人单位看中,赢得先人一步的竞聘机会。但如若没有实际的内在素质,幸运也只能是昙花一现,终究难逃淘汰出局的不幸厄运。因为对任何用人单位来说,它们不是挑选装点门面、供人欣赏的花瓶,而是招聘能够发挥作用、创造价值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寄望于外貌容颜来求职就业的想法,只能是一厢情愿的幼稚行为。即便没有良好的外貌容颜,只要具备过硬的内在素质,也一定能够赢得脱颖而出的机会,成为用人单位青睐的香饽饽。 从另外一个方面讲,凡事都有两面性和适应性。整形美容也并不完全适应于所有的人群,也并不一定能够绝对保证安全,同样存在难以预料的风险。诚如一些业内的整形美容专家所说,对于未成年人整形,除了部分先天或后天畸形需要进行矫正的患者以外,都是不提倡的。因为18岁以下未成年人容貌还未定型,皮肤、器官、骨骼等组织还未发育成熟,过早做整容外科手术并不利于身心健康,甚至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由三则材料组成。材料一:“十大流行语”中,“颜值”一词位居榜单第三名。材料二:陈茱莉不后悔自己的整容。材料三:黄渤没有因为丑而无所成就,相反成了“金马影帝”。三则材料都围绕外在形象而谈。究竟该不该注重外在形象,外在形象和事业成功有没有关系,有多大关系。这都是现代人该思考的问题。据此可以立意为: (1)一个人的内在素质才是长久且值得别人尊崇的;容颜虽好却短暂,素质资质最重要。 (2)容貌漂亮、外部形象佳可以助力生活、事业的成功。应该对人们为追求美和事业成功而采取整容或修饰自己的行为予以理解。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张嫂

冰心

①张嫂是看祠堂的老张的媳妇儿。我住在这祠堂的楼上,楼下住着李老先生夫妇,老张他们就住在大门边的一间小屋里。住到第三天,我便去找张嫂,请她替我洗衣服。张嫂从黑暗的小屋里,钻了出来:稀疏焦黄的头发,高高的在脑后挽一个小髻,面色很黑,眉目间布满了风吹日晒的裂纹;嘴唇又大又薄,眼光很锐利;个子不高,身材也瘦,却有一种短小精悍之气。她迎着我,笑嘻嘻的问:“你家有事吗?”我说:“烦你洗几件衣服,这是白的,请你仔细一点。”她说:“是了,你们的衣服是讲究的——给我一块洋碱!”

②李老太太倚在门边看,招手叫我进去,悄悄的说:“有衣服宁可到山下找人洗,这个女人厉害得很,每洗一次衣服,必要一块胰皂,使剩的她都收起来卖——我们衣服都是自己洗。”

③第二天清早,张嫂已把洗好的衣服被单,送了上来——洗的很洁白,叠的也很平整,放在我的床上,说:“×先生,衣服在这里,还有剩下的洋碱。”我谢了她,很觉得“喜出望外”,因此我对她的印象很好。

④熟了以后,她常常上楼来扫地,送信,取衣服,倒纸篓。

⑤我的东西本来简单,什么东西放在哪里她都知道。我出去从不锁门,却不曾丢失过任何物件,如银钱,衣服,书籍等等。至于火柴,点心,毛巾,胰皂,我素来不知数目,虽然李老太太说过几次,叫我小心,我想谁耐烦看守那些东西呢?拿去也不值什么,张嫂收拾屋子,干净得使我喜欢,别的也无所谓了。

  ⑥张嫂对我很好,对李家两老,就不大客气。比方说挑水,过了三天两天就要涨价,她并不明说,只以怠工方式处之。有一两天忽然看不见张嫂,水缸里空了,老太太就着急,问老张:“你家里呢?”他笑说:“田里帮工去了。”我悄悄的走下山去,在田里找到了张嫂,我说:“你回去挑桶水吧,喝的水都没有了。”她笑说:“我没有空。”我也笑说:“你别胡说!我懂得你的意思,以后挑水工钱跟我要好了,反正我也要喝要用的。”她笑着背起筐子,就跟我上山——从此,就是她真农忙,我们也没有缺过水,——除了她生产那几天,是老张挑的。

⑦一天早起,张嫂没有上来扫地。我们吃早饭的时候,看见老张提着一小篮鸡蛋进门。我问张嫂如何不见?他笑嘻嘻的说:“昨晚上养了一个娃儿!”我连忙上楼去,用红纸包了五十块钱的票子,交给老张,说:“给张嫂买点红糖吃。”

⑧我同李老先生坐在堂屋里闲谈。老太太一边摇着头,一边笑着,进门就说:“好大的一个男孩子,傻大黑粗的!你们猜张嫂在那里做什么?她坐在床板上织渔网呢,今早五更天生的,这么一会儿的工夫,她又做起活来了。她也不乏不累,你说这女人是铁打的不是!”因此就提到张嫂从十二岁,就到张家来做童养媳,十五岁圆的房。她婆婆在的时候,常常把她打的躲在山洞里去哭。去年婆婆死了,才同她良懦的丈夫,过了一年安静的日子,算起来,她今年才廿五岁。

⑨这又是一件出乎我意外的事,我以为她已是三四十岁的人,“劳作”竟把她的青春,洗刷得不留一丝痕迹!但她永远不发问,不怀疑,不怨恨。

⑩她不知道她正在做着最实在,最艰巨的后方生产的工作。我呢,每逢给朋友写信,字里行间,总要流露出劳乏,流露出困穷,流露出萎靡,而实际的我,却悠然的坐在山光松影之间,无病而呻!看着张嫂高兴勤恳的,鞠躬尽瘁的样儿,我常常猛然的扔下书站了起来。

  那一天,我的学生和他一班宣传队的同学,来到祠堂门口贴些标语,上面有“前方努力杀敌,后方努力生产”等字样。张嫂站在人群后面,也在呆呆望着。回头看见我,便笑嘻嘻的问:“这上面说的是谁?”我说:“上半段说的是你们在前线打仗的老乡,下半段说的是你。”她惊讶的问:“×先生,你呢?”我不觉低下头去,惭愧的说:“我吗?这上面没有我的地位!”

(选自冰心《关于女人》)

[注]这篇小说创作于1943年。

1.请简要分析第①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2.小说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从文中找出两处并作简要分析。

3.简要概括张嫂的性格特征。

4.结合全文并联系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探讨本文的写作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