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人善托物言志、借物抒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抒发了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诗文原句                  。”

(2)《登高》中表现杜甫因病断酒,惹恨添悲的诗句是“                                         。”

(3)《逍遥游》开篇对比描写鲲鹏徙于南冥的壮观境界和蜩鸠嗤笑大鹏时的自鸣得意之后,通过“                                         ”承上启下,过渡到对比描写“朝菌”、“蟪蛄”、“众人”与“冥灵”、“大椿”、“彭祖”的年寿长短。

 

答案:
(1)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注意易错字:(1)化作(2)繁霜鬓,潦倒(3)小知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王陶,字乐道,京兆万年人。第进士,至太常丞而丁父忧。陶以登朝在郊祀后,恩不及亲,乞还所迁官,丐追赠。诏特听之,仍俟服阕,除太子中允。

嘉祐初,为监察御史里行。卫卒入延福宫为盗,有司引疏决恩降其罪。陶曰:“禁省之严,不应用外间会降为比。”于是流诸海岛,主者皆论罚。中贵人导炼丹者入禁廷,陶言:“汉、唐方士,名为化黄金、益年寿以惑人主者,后皆就戮。请出之。”陈升之为枢密副使,论其不当,升之去,陶亦知卫州,改蔡州。明年,复以右正言召。陶言:“臣与四人同补郡,今独两人召,请并还唐介、吕诲等。

英宗知宗正寺,逾年不就职。陶上疏曰:“自至和中圣躬违豫之后,天下颙颙,无所寄命,交章抗疏,请早择宗室亲贤,以建储嗣,危言切言,动天感人。夫为是议者,岂皆怀不忠孝、为奸利付托之人哉?发于至诚,念宗庙社稷无穷大计而已。陛下顺民欲而安人心,故亲发德音,锐为此举,中外摇摇之心,一旦定矣。厥后侵润稽缓,岂免忧疑?流言或云事由嫔御、宦侍姑息之语,圣意因而惑焉。妇人近幸,讵识远图?臣恐海内民庶,谓陛下始者顺天意民心命之,今者听左右姑息之言而疑之,使远近奸邪得以窥间侍隙,可不惜哉!”因请对,仁宗曰:“今当别与一名目。”既而韩琦决策,遂立为皇子。英宗即位,加直史官、修起居注、皇子位伴读、淮阳颖王府诩善、知制诰,进龙图阁学士、知永兴军,召为太子詹事。

神宗立,迁枢密直学士,拜御史中丞。郭逵以签枢密宣抚陕西,诏令还都。陶言:“韩琦置逵二府,至用太祖故事,出师劫制人生,琦必有奸言惑乱圣德。愿罢逵为渭州。”帝曰:“逵先帝所用,今无罪黜之,是章先帝用人之失也,不可。”陶既不得逞,遂以琦不押文德常朝班奏劾之。陶始受知于琦,骤加奖拔。帝初临御颇不悦执政之专陶料必易置大臣欲自规重位故视琦如仇力攻之琦闭门侍罪帝徙陶为翰林学士,旋出知陈州,入权三司使。吕公著言其反复不可近,又以侍读学士知蔡州,历河南府许、汝、陈三州,以东宫旧臣加观文殿学士。帝终薄其为人,不复用。元丰三年,卒,年六十一,赠吏部尚书,谥曰文恪。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二十九·列传第八十八》)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仍俟服阕                     服阕:守孝完毕

B.后皆就戮                      就戮:被处死

C.使远近奸邪得以窥间伺隙        伺隙:乘机

D.至用太祖故事                  故事:文学体裁的一种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初临御/颇不悦执政之/专陶料必易置/大臣欲自规重位/故视琦如仇力攻之/琦闭门侍罪/

B.帝初临御颇不悦/执政之专/陶料必易置大/臣欲自规重位/故视琦如仇/力攻之琦/闭门侍罪/

C.帝初临御/颇不悦执政之专/陶料必易置大臣/欲自规重位/故视琦如仇/力攻之/琦闭门侍罪/

D.帝初临御颇不悦/执政之专/陶料必易/置大臣欲自规重位/故视琦如仇/力攻之琦/闭门侍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陶奉行孝道。父亲去世后他宁可自己辞职也要替父亲求得朝廷的封号,等到守孝期满才继续担任原有官职。

B.王陶嫉恶如仇。卫卒入延福宫为盗,他坚决要求处分一千人等,决不姑息宽恕;炼丹者被人带进宫中,他坚决要驱逐出去。

C.王陶恪尽职守。担任监察御史里行时,对不符合提拔条件的陈升之敢于批评弹劾;为使国家稳定,他极力促成英宗即位。

D.王陶人品欠佳。为讨好新帝,对于提携他的朝廷大臣韩琦极力弹劾,设法铲除其余党,以巩固自己地位。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与四人同补郡,今独两人召,请并还唐介、吕诲等。

(2)交章抗疏,请早择宗室亲贤,以建储嗣,危言切言,动天感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

互联网思维与大数据思维有交集但又不重合。目前热炒的互联网营销案例,基本上剥离了大数据,更多是题材炒作和传播方式炒作。而大数据营销也不局限于互联网,它还包含了线下营销。相对于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是把营销当作科学而不是当作艺术来对待,通过对消费者行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得出优化营销的策略。大数据思维有三个维度——定量思维、相关思维、实验思维。定量思维,即提供更多描述性的信息,其原则是一切皆可测。不仅销售数据、价格这些客观标准可以形成大数据,甚至连顾客情绪(如对色彩、空间的感知等)都可以测得。相关思维即一切皆可连。消费者行为的不同数据都有内在联系。这可以用来预测消费者的行为偏好。实验思维说明一切皆可试。大数据所带来的信息可以帮助制定营销策略。

这就是三个大数据运用递进的层次:描述——预测——攻略。社交网络分析跟踪,将消费者社交网络上的关键词频率转化为可视化表达,对消费者进行分类,进而做针对目标顾客群的精准营销,这是大数据营销的描述阶段。预测阶段就是使用第三方零售商调研的数据,通过建立模型,将两种数据融合,再对消费者的实际消费情况进行预测。在攻略阶段,比如银行可以根据预测结果调整客户奖励政策,例如给年均消费3000元的客户提高返点,或者提供更丰富的积点兑换产品等,使者部分人群变成银行的忠诚顾客。

互联网思维如何挑战大数据思维?“互联网时代”这个词在中国特别火,但在美国还未听说。这是因为互联网思维更契合传统东方思维方式。东方文化强调智慧,而西方更强调知识,智慧来源于经验,而知识来源于数据。诸葛亮和司马懿是一组典型的智慧挑战知识的代表。司马懿是诸葛亮的最大对手,他可能是早期的大数据最佳应用者。从诸葛亮几点睡觉,吃几碗饭,他就能判断诸葛亮活不长了;而诸葛亮则凭借智慧猜出司马懿胆子小,不敢进入空城。中国人崇尚智慧,可能更注重互联网思维,但光有互联网思维还不够,还要对数据有更深的认识和更好的运用。

大数据思维不像互联网思维那样令人热血沸腾。最近一项研究表明,采用大数据的公司比不采用大数据的公司利润平均高6个百分点。6个百分点也许不那么起眼,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这是可以让企业生存下来、脱颖而出的资本。在美国排名前十的电商网站中,8家是传统零售商,只有2家是纯电商(亚马逊和易贝)。传统零售商拥有大量数据——沃尔玛一天的数据量达到PB级,这个数据资源能够转化为企业赢得比赛的耐力。由于大数据时代有内在的使企业从做大到做强的反馈逻辑,企业做大之后会产生更多数据,对消费者的理解也就更深刻,营销更精准,企业变得更强,然后会产生更多的数据,从而形成正面反馈,这是一种最终的数据驱动成长模式。

中国人本来就有营销智慧,企业通过大数据的运用与结合,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巨头,是非常可能实现的。

(选自《互联网思维PK大数据思维》,作者:陈宇新,有删改)

1.下列关于“大数据思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数据思维与互联网思维不同,大数据思维利用互联网营销和线下营销两种方式,而互联网思维多是艺术性的营销。

B.大数据思维把营销当作科学来看待,通过收集和分析消费者消费行为的有关数据,进而制定和优化营销的策略。

C.大数据思维遵循一切皆可测、可连、可试的原则,体现为大数据实际应用中递进的三个层次,即描述——预测——攻略。

D.大数据思维强调的是知识和科学,不像互联网思维那样符合东方的思维方式,这是由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决定的。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东方文化强调来源于经验的智慧,但并不是说东方人不适合大数据思维。

B.运用大数据来指导并优化营销决策,最理想的状态是营销科学与营销艺术的结合。

C.企业应利用大数据时代内在的反馈逻辑,深刻理解消费行为,以便驱动企业成长。

D.早期大数据最佳应用者诞生地的中国成为互联网时代大数据运用与结合的巨头指日可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不属于大数据营销描述阶段的一项是

A.美国迪斯尼公司最近投资开发了一种手环。游客在入园时佩戴上带有位置采集功能的手环,园方可以通过定位系统了解不同区域游客的分布情况,并将这一信息告诉游客,方便游客选择最佳游玩路线。

B.一家做订餐配送的互联网企业,在送外卖的自行车和汽车上安装一套软件和追踪系统,从配送外卖中采集了大量数据,如谁订了什么外卖、经过什么路线、到了谁的家里

C.银行研究机构使用调研的数据,将本行刷卡记录和非本行信用卡的消费情况两种数据融合,摸清隐藏的“消费大户”的消费情况,这些人成了非常有潜力的银行客户。

D.某电商购物网站中,商品页面的其他产品推荐是个重要的功能。按顺序向用户推荐全部/屏蔽部分推荐/屏蔽所有推荐,经过测试,跟踪被测试对象的购买情况,发现不屏蔽推荐的短期效应最高,购买量最多。

 



现代文阅读

悲凉之雾锁红楼

欧丽娟

鲁迅曾言:“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它那文章的旖旎和缠绵倒还在其次的事。”《红楼梦》之所以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还在于家族悲剧和女儿悲剧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悲剧构成了《红楼梦》整体悲剧的主干,而整体悲剧所承载的审美意蕴要远远超出每一种性质单一的悲剧。曹雪芹对悲剧演绎始终带有末世的情怀,它不仅全面展示了公府侯门、贵族世家其家族命运无可救药的“末世”特征——腐朽、寄生、享乐、堕落,也敏感地捕捉到了这个末世中滋生的新生事物——由“儿女私情”、如歌般的青春韶华所赞颂的平等、自由、人性和博爱。但末世时代,当腐朽势力还相当强大时,往往会扼杀新生的萌芽。于是,悲剧的时代造就了时代的悲剧。

然而,当我们从作者的审美视点透过现象去探寻其本质,便会发现,《红楼梦》中并非所有的悲剧都是恶人作梗或是前途的迷惘,贾府更是“体仁沐德”、时人称颂的“富而好礼之家”,红楼女儿亦各有造化。相反,有许多悲剧都与时代因素关联不大,正如王国维所言:“金石以之合,木石以之离,又岂有蛇蝎之人物,非常之变故行于其间哉?不过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已。”而“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当指中国几千年来积淀而凝固下来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以伦理为本位,以封建主义的孝道作纽带,把个人、家族、国家联系起来,在强调个体与社会交融互摄和个体对宗族、国家的义务的同时,也造就了个体逆来顺受、自我压缩甚至失去自我的人格,而失去自我的个体便会自愿、自觉地服从于宗法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淹没个性,充斥着奴性,丧失了与生俱有的自由、平等观念。这种伦理文化造就符合其规范的个体生命,可并不放过他们,最后这样的生命连同那些鲜活的、要人格平等、要人权的生命一起,被这种文化无情地吞噬,成为封建名教纲常祭坛上的牺牲,这是文化的悲剧。伦理文化已成为根深蒂固的超稳定的文化结构和社会心理,《红楼梦》中的许多悲剧尤其是女儿悲剧则撕开其表面温良的面纱,将这种文化悲剧昭示于天下。无论是迎春的善良懦弱、逆来顺受、最后被恶狼般的丈夫折磨致死,还是宝钗的自觉严守礼法,成为典范的“淑女”、最终也没能摆脱“金簪雪里埋”的凄苦的命运,她们的悲剧都是伦理文化造就的典型的人格悲剧。

《红楼梦》这部伟大著作之所以获得如此空前的成就,还应归功于作者所采取的这种彻底而全面的文化反思态度,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它里面所贯穿的整体思想,不论是积极面还是消极面,都是在对传统文化整体把握基础上的再认识、再运用和再提高,它既是一种有选择的继承,又是自己的巨大创造。”

(节选自《红楼梦研究》)

1.请简要概述第一段的论述层次。

2.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中国传统文化是如何造成《红楼梦》中悲剧的。

3.《红楼梦》为什么能够获得空前成就?请结合文本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