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文玩核桃

徐慧芳

瞧见有些上了年岁的人吗?掌心里常滚着一只核桃。核桃质硬,壳上有自然孕生出来的纹样,捏在掌心里,不停地摩挲着,刺激着掌上的穴位,据说能防老年痴呆。这核桃若经人长久把玩,留下了古人的手泽,也可以当文物了。有人爱好收集这种核桃,当古董赏玩,故称之为文玩核桃。

傅三是在四十岁后开始玩上的。祖上留下来一只核桃,色泽赭里透紫,泛出幽光,仿佛藏着些什么,一看就知年代久了。这核桃,个大,纹路深,圆形略扁,坊间称“大灯笼”,是收藏人的最爱。据家里长辈说,它曾是贡物,本有一对,是分不清你我的双胞胎。另一只在傅三爷爷小时候给弄丢了,实在是可惜了!

因此,傅三的收藏有了目标,就想找到那只配对的。好些年下来,钱也折腾掉不少,大大小小、成双配对的也弄到一些。但祖上丢失的那一只,在哪儿藏着呢?这成了傅三心头的病。

这天傍晚,傅三溜达到新居附近的一片绿地里,一群人正围住一白须老者。老人八旬模样,声气颇足,边说笑边摩挲手中物。这一瞧,傅三的眼一下子像被电击中,胸腔里的那颗心顿时跳得要蹦出来——老者的手中物,正是傅三心头多年来的念与想!

傅三一步步地接近,渐渐地,与老人熟了。某一天,傅三备下酒菜,邀老人来家叙谈。酒酣耳热时,傅三转身捧出一只木匣来,掀开盖,大大小小的文玩核桃出现在老人眼前。傅三说,这是十多年收藏下来的。老人叫了声好。傅三又转身进里屋捧出一只小锦匣,开了匣盖,老人的眼热了起来,这一只核桃竟与他手上的一模一样,纹丝不差!

傅三红着脸,把心摊开了,说愿意用这一大匣的核桃换下对方那一只来。老人不言不语,继续喝酒吃菜,半晌,才吐出几句话:小老弟,听没听说过君子不夺人所爱呀?我也好这物,照我的心思,也想出个价,把你的这只归了我,可我没言语呀!

傅三的脸一下子红到耳根!傅三想,这话厉害呀!再细想,觉得老先生毕竟做人做得比他有境界,静下来心里便生出些惭愧来。此后傅三再没勇气提这事了。只是宝物亮了相,傅三偶尔也会把它捧在手上把玩一下,在人面前露露脸。有时呢,与老人聚在一起时,也让这一双宝贝暂时在同一双手里,拿捏拿捏,把玩把玩,然后再各归各。

傅三与老人的友谊渐深,两家常走动,俩人常聚在一起谈古论今。又过了些年,老人已近九旬了,老伴也已去世,一个女儿又在外地,傅三就常常去老人那儿陪着聊聊天或帮着干些活。某一天,老人病重,躺在床上,对傅三开了口,小三啊,我怕不行了,死前能否圆我一个愿,把你那只核桃放我这儿,让我成双地玩几天,行不?

傅三没想到老人会开这个口,沉吟了一下,心想,就当他是自己爹吧,临死的老人,让他高兴一点吧。

于是赶紧回家把核桃取来,塞到老人手里。老人握着核桃脸上露出笑,对傅三说:小三啊,人活不过物,我也没几天玩了!看着老人油灯将灭的模样,傅三一阵心酸,忙岔开话题说些宽慰话。

临终前,老人的女儿赶了回来。大家一阵手忙脚乱,谁知道老人手里的那对核桃竟不见了,大家都说没看见。傅三叹着气,帮着老人女儿料理完丧事,想起这对核桃,心里难免发堵,但也只能宽慰自己:权当它是陪老人去了。

过了几天,老人的女儿找到傅三,端来一只瓷匣子。匣盖打开,傅三一下子跌入梦中!匣内竟—溜齐摆着四只形状、大小、纹路、色泽恰似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大灯笼”!脑筋转过弯来,傅三才知道这原来竟是四胞胎呀!这谁能料得到昵!傅三大叫一声:怪哉!老人女儿说,匣里留着老人的遗书,遵从父命,全留给你的。

傅三的眼泪汩汩涌满一脸,把瓷匣捧在胸口好半天。平静下来,他只拈出两枚,另两枚让老人女儿收着,理由是:满易亏。

1.请简要分析小说标题的作用。

2.请分析文中划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1)老人不言不语,继续喝酒吃菜,半晌,才吐出几句话。

(2)傅三的眼泪汩汩涌满一脸,把瓷匣捧在胸口好半天。

3.小说倒数第二段情节设计出人意料,请分析其艺术效果。

4.小说的主人公是老人还是傅三?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
1.文玩核桃是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或者:统领全文,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文”字暗含玩出文化,玩出境界,体现了小说的文化内涵。 2.(1)对傅三在要求有所戒备和不满,舍不得出让。 (2)对四胞胎的赠予感到震惊,被老人的深厚情义感动进而产生崇敬之情。 3.核桃是“四胞胎”的情节设计对前面的核桃是“双胞胎”的思维定势给出了意料的突破,使小说异峰突起;也对老人的“吝啬”进行了彻底的颠覆,感人至深,体现了人性的美好。(每点2分) 4.(观点明确1分,结合情节分析3分,结合主题分析2分) 示例一:主人公是老人。 傅三在明处,老人在暗处,傅三爱核桃,老人更爱;傅三在找丢失在第二个核桃,老人在找失散的第四个核桃。老人没开口收买傅三的核桃,体现出老人君子不夺人之爱的收藏家境界。老人在临终之际没有夺人所爱,而是用四个核桃加倍报答了傅三的知遇之恩,体现出老人的主题。因此我认为老人是小说中的主人公,而傅三是老人的陪衬。 示例二:主人公是傅三。 故事由傅三寻找核桃开始,到巧遇老人找到双胞胎核桃,再到收买不成因核桃成为朋友,到最后成全老人心愿为老人送终得到老人慷慨赠送,傅三参与了整个事件的过程,同时其性格也不断发展变化,从为自己想到为老人想,表明在他心中与老人结下的友情已经超越了核桃的分量,体现了傅三终究不负朋友一场的金子一般的可贵品格。小说借此讴歌了情义无价更高的中华源远流长的古道热肠,暗扣题目中的“文”字。因此我认为傅三是小说的主人公,老人是陪衬。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请简要分析小说标题的作用”这是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这类题目解答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看标题内容,包括标题的本义和深层含义:是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否点明写作对象;第二思考题目在结构上的作用:是否线索,贯穿全文,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第三看修辞手法:是否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第四,思考与主旨的关系:是否文眼,能否揭示主旨,阐明文章中心,能否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是否是作者的情感的触发点;第五如果是写人的文章,要思考与人物的关系:能否表明人物性格,是否显示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和态度;第五分析其效果,是否达到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等。本文的标题是文章的线索,并揭示了主旨。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方法归纳一、小说标题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一语双关,双层含义1.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的作用。2.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3.如果以形象特征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的作用。文章标题为“文玩核桃”是物件,可以据此答题。 2. 试题分析:此题难度不大,考生可抓住关键词进行分析,第一个句子中,“不言不语”说明老人听了傅三的话之后心中不满,舍不得出让;“半晌”“才”写出老人有心理活动,表明老人心里有了戒备。第二个句子中,“眼泪汩汩”“涌满一脸”“捧”“好半天”写出傅三的意外、震惊、感动、崇敬之情。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体会含意题主要考查对句子丰富含意的体会能力。对这种题型:1.关注提问模式。体会句子含意题提问直接而明显,主要有以下提问方式。①对这句你是如何理解的?②请简析该句的内容。③这句话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把握思维模式。对这种题型,要建立起“六看”思维模式。所谓“六看”,指句内三看,句外三看。句内三看,一看句子关键词语;二看句子内部结构关系;三看句子本身表达特点。句外三看,看该句位置特点(或在段首、开头,或在段尾、文末等);二看相邻句;三看段、章的中心。3.规范答题模式。体会含意题设有固定的答题模式,但不同的句子还是有各自的答题特点。概括抽象的句子具体化:先分析句子本身修饰语的意义,然后抓住文段中解释说明或者论证这些句子的支撑句,探讨其具体含意。生动具体的句子概括化,即把形象生动具体的关键词语作抽象化处理。表达有特点的句子突出其特点。有些句子用了象征手法。用了比喻、拟人、反语、双关的修辞手法,体会时应重点突出对这些表达特点的解读。结构复杂、较长的句子切分之,即把这些句子切分成几块,逐层体会。本题考生可抓住关键词进行分析,第一个句子中,“不言不语”说明老人听了傅三的话之后心中不满,舍不得出让;“半晌”“才”写出老人有心理活动,表明老人心里有了戒备。第二个句子中,“眼泪汩汩”“涌满一脸”“捧”“好半天”写出傅三的意外、震惊、感动、崇敬之情。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倒数第二段情节设计出人意料,请分析其艺术效果”这是一道情节作用题。这类题目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该情节对人物塑造的作用,该情节对情节发展的作用,该情节对表达主题的作用。本题所选文段从塑造人物角度来说,突出了老人的思想境界,体现了人性美;从情节发展的角度看,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小说达到高潮,从而出深化了主题。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定睛】此类题型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1.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2.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线索,铺垫,照应,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3.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实等;4.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5.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设置悬念,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这类题型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作用点+体现点。所谓“作用点”是指作用是什么,一般要用术语来答;所谓“体现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必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如本题在情节上,核桃是“四胞胎”的情节设计对前面的核桃是“双胞胎”的思维定势给出了意料的突破,使小说异峰突起;在人物塑造上,对老人的“吝啬”进行了彻底的颠覆,感人至深;主旨上,体现了人性的美好。 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的主人公是老人还是傅三?请说说你的理由”这是一道关于主人公的探究题。题干中提出了两种观点,无论赞成哪种观点,都要结合小说内容、主题作答。考生在选定主人公之后,要以小说为依据证明观点,说明这个人物能体现文章主旨,是文中着墨最多的人物,也是情节展开的中心,而另一个人物是为塑造这个人物服务的。本题考生可以认为傅三是主人公,也可以认为老人是主人公,无论怎么回答,都要答出该人物是文中情节围绕的中心,是最能突出本文主题的。另外,考生要注意自圆其说。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确立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可从五个方 面进行分析:有的作品的标题就指明了主人公,最能传达主题思想的人物是主人公,与情节联系密切的是主人公,作者极力刻 画出的栩栩如生的人物是主人公,作者用墨最多的人物往往是主人公。常见命题方式:① 小说的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分析。②某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其性格特点。③ 试析某某人物的形象。 解题思路: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 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通过人物的描 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 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1.明确任务,即审明探究任务,把准探究的指向。2.明确观点,即要做到观点明确,具有探究意味。3.明确结构,即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一般采用“述”和“评”相结合的形式。4.明确文本意识,即贴近文本,尊重文本。强调个性阅读,并不是允许考生脱离文本而随意地天马行空驰骋想象,一味地陈述自己独特的见解。考生仍然应该紧扣文本,从文本入手,从文本中引述论据,结合引述论据围绕已定观点作进一步分析,阐明自己的见解,这样同样是个性阅读。5.注意答题格式及层次。
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