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认为人应该接受苦难的磨砺,这种磨砺的作用是       ”。

(2)在《离骚》中,屈原愤恨地斥责世俗那些贪图利禄的小人投机取巧,违背规矩、恣意妄为的行径的句子是“                    ”。

(3)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主客饮酒作歌,唱出了“                     ”,又唱出了心里想得很远,却依然眺望不到思慕之人的心情。

(4)《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用“                       ”两句表明自己身处衣着光鲜亮丽的同学之中,内心却毫无艳羡之意。

(5)李白《蜀道难》中“                      ”两句运用上下对举的表达方式,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之高及“回川”之险。

 

答案: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3)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4)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理解性的名句默写,名句名篇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必考点。在学习中,不仅要熟记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名言警句,还要熟记课外中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名言警句,要注意收集古典诗歌、古典散文中的名句和成语、近现代史上仁人志士及爱国名人的名诗名句。复习时,应针对名句名篇默写的题型特点,结合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从提示人生哲理、反映生活真谛、描摹人物情貌、表现事物真相等角度备考。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易错警示】名句默写题,要注意关键字的正确书写,例如本题中关键字:曾、偭、棹、溯、缊、敝、慕。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安焘,厚卿,开封人。幼警悟。年十一,从学里中,羞与群儿伍,闻有老先生聚徒,往师之。先生曰:“汝方为诵数之学,未可从吾游,当群试省题一诗,中选乃置汝。”焘无难色。诗成,出诸生上,由是知名。登第,调蔡州观察推官,至太常丞、主管大名府路机宜文字。用欧阳修荐,为秘阁校理、判吏部南曹、荆湖北路转运判官、提点刑狱兼常平、农田水利、差役事。元丰初,高丽新通使,假焘左谏议大夫往报之。高丽迎劳,馆饩加契丹礼数等,使近臣言:“王遇使者甚敬,出诚心,非若奉契丹苟免边患而已。”焘笑答曰:“ 使 兼直学士院。知审刑院,决剖滞讼五百馀案。因言:“每蔽狱上省,轻重有疑,则必致驳,势既不敌,故法官顾避稽停。请自今以疑狱者,皆得轻论。”从之。元祐二年,进知院事。夏人款塞,乞还侵疆。焘言:“地有非要害者固宜予,然羌情无厌,当使知吾宥过而息兵,不应示以厌兵之意。”哲宗立,复仍前议,二府遂欲并弃熙河。焘固争之,曰:“自灵武而东,皆中国故地。先帝有此武功,今无故弃之,岂不取轻于外夷?”于是但以葭芦等四砦归之。宣仁太后患国用不足,颇裁冗费,宗室奉亦在议中。焘谏曰:“陛下虽痛抑外家,以示至公,然此举不可不深思而熟计。”太后悟,遂止。还洛卒,年七十五。子扶,靖康时为给事中。金人入京师,责取金帛,扶与梅执礼、陈知质、程振皆见杀。

(节选自《宋史·安焘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尊中华∕事大国∕礼一也∕特以罕至有加尔∕朝廷与辽国通好久∕岂复于此较厚薄哉∕使还∕帝以为知礼∕即授所假官∕

B.尊中华∕事大国∕礼一也∕特以罕至有加尔∕朝廷与辽国通好∕久岂复于此较厚薄哉∕使还∕帝以为知礼∕即授所假官∕

C.尊中华事∕大国礼∕一也∕特以罕至有加尔∕朝廷与辽国通好久∕岂复于此较厚薄哉∕使还∕帝以为知礼∕即授所假官∕

D.尊中华事∕大国礼∕一也∕特以罕至有加尔∕朝廷与辽国通好∕久岂复于此较厚薄哉∕使还∕帝以为知礼∕即授所假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有名有字,名和字有意义上的联系,或同义或反义,古人尊对卑称名,对平辈或尊辈则称字。

B.第是科举考试及格的第次,如登第、及第、落第、不第;科举时代称考中进士为“登第”,亦称“登科”。

C.推官是官名,唐置推官,掌勘问刑狱;宋代在开封府置左右厅推官,各州与临安府置节度、观察推官,皆掌司法事务。

D.家是古代卿大夫的统治区域,外家泛指有封地的诸侯王或高级地方长官,也指藩属之国,即外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焘幼年聪慧,卓尔不群。十一岁在里中学习时,他不愿与一般孩子为伍,向老先生拜师,按先生要求毫不困难写成一首诗,超出众人。

B.安焘出使高丽,不辱使命。高丽国和大宋建立了外交关系,朝廷暂时任命安焘为左谏议大夫出访高丽国,他能有理有节地应对。

C.安焘决剖滞讼,重视疑案。安焘在刑院任职时,处理了历年积压下来的五百余件疑案,他把存在疑问的案件驳回重审,并主张疑案轻判。

D.安焘洞察时事,珍惜国土。夏人攻击边塞地区,要求还给他们土地,安焘坚持规劝朝廷,要保护好祖宗留下的土地,防止夏人贪得无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地有非要害者固宜予,然羌情无厌,当使知吾宥过而息兵

(2)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艺术的产业化,指的是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与产业的结合,使原本只是由少数人创造,供少数人欣赏的高雅艺术,被面向大众的,与新媒介和市场结合的,进行着大规模生产和复制的文化创意产业所取代。艺术曾被赋予神圣的色彩,成为大写字母A开头的Art。艺术家和诗人是与普通人不一样的人,他们是古代祭司的后裔。到了18世纪的欧洲,艺术被看成是一种区别于工艺的、高雅的活动。艺术是美的,工艺是实用的。通过接纳诗歌、音乐和绘画,并经由音乐延伸到舞蹈,经由绘画延伸到雕塑,形成了现代艺术体系,由此将工匠的制作活动,以及此后的机器生产都排除在外。

这种现象到了20世纪就受到了挑战。覆盖在艺术之上的一层神圣外衣被揭开,艺术不过是一种生产而已。当大规模生产的艺术品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时,艺术就进入到了新的生存环境之中。艺术家原本需要先让所写的内容打动自身,创作出发自心灵的作品,然后才能打动观众。现在,如何打动观众的秘诀似乎已经被揭示。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者所要做的,只是像配药一样,选取必要的要素,辅以科学配方,观众就必然被逗弄得乐不可支,涕泗满面,伤心欲绝。既然掌握了规律,大规模生产就有了可能。在可以化学合成催笑剂和催泪弹时,让人发笑和掉泪就变成很简单的事了。

当艺术生产成为生产之时,艺术存在的古典形式就遇到了危机。艺术不再是独创的,独一无二的,让接受者感受到艺术家作为个人在劳作,并留下了心灵表现和身体劳作痕迹的东西。相反,艺术是一种设计并生产出来,要刺激作为消费者的观众,并在他们身上产生某种反应的物体。这种刺激,当然是感性的刺激。文化创意产业,带来了感性的洪流,造就了感性的世界。

消费主义带来的另一种倾向,是产业的艺术化。市场竞争对于商品生产来说,所带来的当然是好事。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商品短缺,商店买不到东西,顾客是被施舍的对象而非被尊重的上帝,持币者没有尊严。后来,由于市场竞争,有了价廉物美的商品,有了良好的服务态度,持币者有尊严了,有钱就会有物,卖东西的人要争着用物去换钱。市场改革给人们的好处,人人都能体会到。

只有市场才能带来价廉物美。价廉物美之“美”究竟指什么?本来当然既指质量好,又指外观好看,并且主要指质量好。但当质量普遍得到了提高,已不再是一个问题之时,外观就变得特别重要了。于是,在众多的产品中,有炫目的外观,突出的造型,就有更多在竞争中取胜的机会。物美之“美”的含义,在从“好”向“好看”的方向滑动。

市场的巨大力量,促使整个世界都在感性化。美的日用品、美的居室、美的环境,以至美的世界,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外观所包围的世界之中。在这样的世界中,艺术要做什么?美学要做什么?这倒反而成了一个问题。

(摘编自高建平《艺术的定义及其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雅艺术原本只是由少数人创作并提供给少数人欣赏的,与新媒介和市场结合的文化创意产业则面向大众,进行大规模生产和复制,将艺术产业化。

B. 艺术曾被赋予神圣的色彩,和普通人不一样的诗人和艺术家是古代祭司的后裔;18世纪的欧洲,艺术被看成一种区别于工艺的高雅活动。

C. 工艺是实用的,现代艺术体系形成之后,工匠的制作活动和此后的机器生产都被排除在艺术活动之外,这种现象到了20世纪就受到了挑战。

D. 艺术不过是一种生产,它身上的神圣色彩被抹去后,就进入到了新的生存环境之中,使大规模生产的艺术品能带给人美的享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艺术产业化的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者像配药一样,选取必要的要素,辅以科学配方,让人发笑和掉泪就变成很简单的事。

B. 当艺术生产成为生产之时,由此产生的艺术刺激了作为消费者的感性的观众,形成了感性的洪流,造就了感性的文化创意产业。

C.市场改革给人们带来了好处:由于市场竞争,不像计划经济时代,顾客是被施舍的对象,作为持币者的顾客有了尊严,卖家争着用物去换钱。

D.价廉物美,只有市场才能带来,在普遍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物美价廉之“美”更重要的是指外观之美,美的含义在向“好看”的方向伸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现代艺术体系的形成经历了接纳诗歌、音乐和绘画,并经由音乐和绘画分别延伸到舞蹈和雕塑的过程,因而雕塑属于现代艺术,它是美的。

B. 艺术家要想打动观众,他原本需要创作出发自心灵的作品打动自身,现如今艺术家怎样打动观众的秘诀其实已经被揭示。

C.古典形式的艺术,是让接受者感受到艺术家作为个人在劳作,并留下心灵表现和身体劳作痕迹的东西,它是独创的,独一无二的。

D.日用品、居室和环境乃至世界的美,都体现在外观上;作者认为在这样的世界中,艺术和美学要做的就是让整个世界都在感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