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七大工程”,无一不是为了增加公共产品的有效投资,以满足人们快速增长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B.春晚好不好看,在于节目内容能否及时、深刻、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还在于有能让观众忍俊不禁且留下鲜明印象的语言类节目。

C.元宵节前后,学生、务工人员集中返程,全国铁路迎来节后新一轮客流高峰,仅3月5日就发送旅客6352万人次,同比增长06%。

D.周迅在电视剧《红高粱》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气,加上曾经的作品中透露出来的鬼气、仙气,更是将她的演技地位继续稳稳地被锁定。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A项宾语残缺,“服务”后加“需求”;B项两面对一面,在“有”后加“没有”;D项结构混乱,“将……锁定”和“……被锁定”杂糅。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刘盛佳轮椅上的传奇

在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刘盛佳是一位“特别”的教授。他右腿截肢,只能与轮椅为伴,可他奋发不懈,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编纂书稿大纲。面对坎坷人生,刘盛佳用他的坚强与执着,写就了一段轮椅上的传奇。

1959年,勤奋善学的刘盛佳用两年时间完成了4年的课程,提前从中山大学毕业。1961年,他被分配到华中师大地理系任教。

1964年,在“以粮为纲”的背景下,有人提出鄂西神农架林区400万亩宜农荒地可以种粮。省里让刘盛佳在当年11月前往神农架考察,为次年3月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提供决策参考。26岁的刘盛佳毫不迟疑,背上行囊出发了。

数九寒天,一场罕见的暴风雪袭击神农架林区,一旦被封在山里,可能永远出不来了。当地百姓劝刘盛佳不要进山,可他冒着零下21摄氏度的严寒,继续进山。刘盛佳穿着一双解放鞋在冰天雪地里跋涉,脚冻得失去了知觉。可缓过劲来后,他咬牙继续前行。经过3个半月的考察,刘盛佳得出结论:林区400万亩荒地每年生长期仅50多天,无霜期60天,不宜种粮。

返回武汉后,刘盛佳的右腿由冻伤转为脉管炎。可他来不及治疗,忍着剧痛,第一时间向省里汇报。原定40分钟的报告,刘盛佳讲了5个小时。翔实的考察引起高度重视,省里做出决策:保护神农架,遣散10万伐林队伍。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唯一的绿色明珠得以留存至今。

脉管炎久治不愈,1979年,刘盛佳不得不右腿截肢。然而,这并没有阻止他的脚步。

截肢后,刘盛佳开始写作《地理学思想史》。他拄着拐杖、坐着轮椅收集资料,终于完成5篇共43万字的书稿。然而,1987年他准备将书稿交付出版社时,发现书稿丢了3篇,共有30多万字。他把自己关在房里,一声不吭,一根接一根抽烟。几天下来他剧烈咳嗽,医生诊断:肺癌!

书稿还没完成,刘盛佳不甘心这样离开。他坚持不做化疗,抓紧有限的时间重写。命运似乎被他的执着感动,复诊确认他患的不是肺癌,而是与其症状相似的炎性肿瘤。刘盛佳仿佛得到新生,更坚定了写书的决心。苦战3个春秋,《地理学思想史》终于问世。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杨文衡说,刘盛佳的研究第一次比较详细地论述了中国现代地理学思想史。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的朱士光评价,此书填补了我国在此领域的学术空白。

作为华中师大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的第一位博士生导师,刘盛佳学术上硕果累累。他从教50年来主讲过20多门课程,先后指导了30多位硕士博士;他主编的《中国地理》,成为大陆和台、港、澳高校教科书,美、日等国也将其作为高校教学参考书。1993年,刘盛佳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二等奖。1997年,在国家纪念师范教育一百周年活动中,他是全国受表彰的十人之一。

名师出高徒。1995年,俄罗斯留学生卡嘉来到武汉,师从刘盛佳。文章刘盛佳轮椅上的传奇在刘盛佳的悉心指教下,卡嘉完成论文《长江流域农业生态研究》,此文获得1997年俄罗斯总统特别奖。

刘盛佳从未因身体残疾而离开讲台。每次上课,学生用轮椅把他推进教室。地理教学需要经常到野外,他从不拖后腿,坚持带学生到野外考察。学生们都称他为“拄拐杖的教授”。

由于严重的心脏病,2006年刘盛佳的心脏安了5个支架。2010年5月18日,他心脏病再次发作,但刚从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他就急着出院。原来,他要赶着在5月30日前完成一篇书稿。他最“怕”住医院,一分一秒都耽误不起。

2010年国庆节,刘盛佳本应好好休息一下。可是,他又忙着为《地理学之美》编纂大纲。10月3日凌晨,由于长期劳累,他的心脏病再次突发。经抢救无效,刘盛佳永远闭上了双眼。

在刘盛佳的书房里,方格稿纸上工工整整地写着“地理学之美编纂大纲”,前三章已写好,第四章只写了一个“4”……他的藤椅已用了20多年,正中间磨出一个洞,用塑料带缝补上了;书桌两侧放胳膊的地方,棱角被磨掉足有一指厚……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1年01月12日06 版)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1961年,刘盛佳被分配到华中师大地理系任教,在当时“以粮为纲”的背景下,有人提出鄂西神农架林区400万亩宜农荒地可以种粮。刘盛佳主动要求前往神农架考察,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出神农架不宜种粮的科学结论。

B.刘盛佳的《地理学思想史》在准备交付出版时,三篇共计30多万字的书稿丢失,剧烈的悲痛让他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里一声不吭,一根接一根的香烟,使他的身体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虽然肺癌是误诊,他还是因此患上了炎性肿瘤。

C.文章通过侧面描写,借用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杨文衡和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朱士光的评价,高度赞扬了刘盛佳在地理学思想史方面的重要贡献以及他的坚强与执着,显得真实可信。

D.心脏已经安了5个支架的刘盛佳最“怕”的就是住医院,因为他觉得自己一分一秒都耽误不起,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他仍然在忙着编纂书稿大纲,终于因心脏病再次突发抢救无效而永远的离开了他所热爱的事业。

E本文作者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在教育和学术上都取得丰硕成果的地理学教授,更向我们展示了他面对坎坷人生所表现出来的坚强与执着,刘盛佳用自己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写就了一段轮椅上的传奇。

2.刘盛佳在学术研究上可谓硕果累累,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3.在作者笔下,刘盛佳都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本文通过哪些事书写了刘盛佳“轮椅上的传奇”,他的人生经历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老照片

申平

古镇上出现第一个照相师傅时慈禧老佛爷还没死这老东西看见火车,连叫妖怪。那个高鼻子蓝眼睛的老外就是在这个背景之下来到古镇的,他也带来了一个 “妖怪”——一个黑匣子。这匣子会砰砰地起火冒烟,发出刺眼的镁光。老外看见古镇的美景,一边摇头晃脑地喊“OK”,一边拿着它东扫西瞄。那黑家伙咔 嚓咔嚓地响着,仿佛要把整个古镇吃进去。古镇人惊慌失措,人人避之犹恐不及。只有小五子他太爷不怕。他主动上前搭讪,还为他充当向导。老外就用生硬的中国 话给他讲照相的道理,教他如何冲洗照片。

老外在镇上住了几日,一个可怕的谣言开始流传。都说那黑家伙会抽人血,说如果给那家伙照上,你的魂灵就会被老外带走。镇上的几个头人一商量,这天夜里,一伙蒙面人便冲进老外的住处,把他痛打至死。在混乱之中,小五子的太爷取走了老外的照相机及照片,藏了起来。

过了些年,小五子的太爷开设了古镇第一家照相馆。他除了给人照相外,也喜欢像那个老外一样到处拍摄,把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定格下来。接着,小五子的爷爷子承父业,也积累了许多古镇的老照片。到了小五子爸爸这一辈,情况有点不妙,因为一场红色风暴席卷而来。

这个时候,小五子他们家的老照片已经分门别类堆满了一间屋子。小五子当时只有十几岁,他经常偷偷潜入这间屋子,翻看那些老照片。照片上奇异的风景和人物,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忽然就有人说他家里藏满了“封资修”大毒草。小五子的妈妈非常害怕。这天她乘小五子的爸爸不在家,就让小五子协助她搬出一捆捆照片,用它点火做饭。正烧 着,小五子的爸爸回来了。他一看,撕心裂肺一声大叫,一脚踢翻了正在烧火的小五子,又把做饭的老婆暴打一顿。小五子似懂非懂地听爸爸说:这些老照片记载的 就是古镇的历史,价值连城。咱就是丢了性命,也要保护好。

当天夜里,全家人一起行动,转移那些老照片。天亮后造反派就冲进他家,到处搜查,可是一无所获。全家人一口咬定:老照片已经全部烧掉了。造反派不信,就把爸爸抓走了。他们批斗他,可他就是一句话:照片烧了。

接着,镇里当年老外下榻的龙王庙开始闹鬼。不止一个人看到,夜深人静之际,那个老外就从龙王庙里走出来,端着照相机,到处飘荡。有人甚至听见他用生硬的中 国话喊:还我的命来,还我的照片来!鬼影后来居然飘到造反派头头家的窗前,大叫:你不是要老照片吗?我给你送来了,你出来拿啊!吓得头头一家险些窜稀。古 镇一时充满了恐怖的气氛,一到黑天,家家关门闭户,人人自危,造反派们再也不敢提老照片的事情了。

奇怪的是随着“文革”结束,鬼也不再闹了。又过了几年,小五子的爸爸因病去世。临终,他把小五子单独叫到身边,郑重交代了一件事情。小五子涕泪滂沱,连连答应。

时光流逝,当小五子即将成为老五子的时候,国内外一批又一批有钱人不断光临古镇,纷纷以高得令人咋舌的价格来找他收购老照片。但是小五子要么说没有,要么说不卖。后来他说,照片不属于他一个人,他在等待最早一批老照片主人的后代到古镇来。

终于有一天,一对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来到了古镇。经过反复询问,小五子最后确信他们就是当年那个老外的后人。小五子带着他们来到龙王庙后院的一个储藏 室,打开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桌子,上面摆放着一架相当古老的照相机,还有一套外国人的衣服。小五子指着这些东西说:这就是你们的先辈留下来的。这套 衣服的料子很好,这么多年都没有坏。家父还曾穿着它装鬼,保证了老照片的安全。

走到储藏室里边,就看到了一箱箱早已发黄的老照片。小五子找出其中的一箱说:这就是你们先辈最早拍摄的老照片了。

两个外国人手抚这些东西,唏嘘不止。

双方协商的最后结果,是把老照片全部无偿捐赠给当地政府。政府在古镇建立一个展览馆,整理展出全部老照片,并为外国人汤姆逊和中国人赵据(小五子的太爷)、赵汗青(小五子的爸爸)在展览馆里塑蜡像。

展览馆投入使用那天,小五子和那两个老外在现场合影留念。他说:再过100年,这也会变成老照片的。

(选自《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慈禧看见火车连叫“妖怪”,作者这样写暗示了小说情节发生时代背景,为下文写古镇上的人们愚昧无知作了铺垫。

B小五子的父亲临终前郑重交代了一件事情。从文中看,这件事是要求小五子保护好老照片并在适当的时候无偿捐赠给政府。

C“两个外国人手抚这些东西,唏嘘不止”的原因,一是见到了先人的遗物,二是被围绕老照片所发生的故事而感动。

D“再过100年,这也会变成老照片的”这句话的意思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展览馆也会成为历史。这句话表达了小五子心中的悲凉。

E小说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如古镇人和小五子的太爷对照相机的态度、慈禧和古镇人对待新生事物的态度等。

2.小说以“老照片”为题有哪些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3.小说塑造了一个群体形象,这个群体包括小五子的太爷、爷爷、父亲及五子。请简要概括这一群体形象的性格特点。

4.这篇小说篇幅虽短,但所写内容却角度多,跨度大,穿越时空,颇具历史沧桑感。请结合小说内容对此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