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你会经历许许多多的事情,它让你感动,给你教益。请以“生活告诉我”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表达你的感悟。

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答案:
宽容,生命中的阳光 曾几何时,我因为过于较真,往往会为一点小事大动干戈,所以总是和别人搞不好关系,生活中一直缺少阳光,“阴风怒号”,“淫雨霏霏”。 夏日的一天,我坐在座位上写作业,突然钢笔堵住了。大热天里本来就心情烦躁,加之钢笔堵塞,作业堆积如山,更是心急如焚,便使劲一甩。糟糕!一大滴墨水飞溅到同桌的白衬衣上。我诚惶诚恐,连连道歉。他见我如此不安,却淡然一笑:“没关系!就当添了一朵小花吧!”透过同桌那坦然的目光,我知道了什么是宽容——它是一种雅量,也是一种风度。 同学带了一本畅销书《哈里波特》到学校,我觉得挺好看的,就找他借了过来。不幸的是没到半天就弄丢了。我找到他向他道歉,并说买一本赔他。可他却满不在乎地说:“算了吧!没关系的!别往心里去啊!”看那安慰我的样子,倒像是他弄丢了我的书。望着同学真诚的神态,我懂得了什么是宽容——它是润滑剂,又是快乐泉。它可以缓解许多可能发生的冲突,也可以减少不愉快的事情带来的不开心。 天刚蒙蒙亮,我在拥挤的校园小路上跑着,一不小心把旁边的同学踩了一下,本以为这下完了,对方肯定会大动干戈。我忙转过身,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对不起!”就在这一刹那,我们的眼光碰到了一起,他的回答实在出乎我的意料。“应该说对不起的是我呀?”我一脸疑惑。“不,应该是我,是我打断了你前进的步伐。”他微微一笑,示意我继续跑步。望着同学友善的笑容,我明白了什么是宽容——它是一种优雅,更是一种修养。 这些生活中的小事一次又一次地激荡着我的心海,拓展着我的心胸,给我的词典里添加了一个概念,那就是“宽容”。于是,我在一张小纸片上,工工整整地写上“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格言,把它端端正正地贴在自己座位的右前方。 生活告诉了我什么是宽容。面对胜利者,我会宽容其成功而不嫉妒;面对冒犯者,我会宽容其卤莽而不计较。 一次在食堂打饭,排长队好不容易打到一份可口的饭菜,没想到刚走几步,就被一个冒冒失失的小男生碰翻在地。正要发作,脑海里忽然闪现出那个白衬衣上的墨点,还有被自己弄丢的《哈里波特》和那个被踩的同学,于是克制住自己,坦然地对那个惶恐不安的同学说:“没关系,是我自己没有端稳,你快去打饭吧!”当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自己的怒气已经神奇地消失,并且还有一丝自豪,为自己的胸襟和风度。 昔日那个整天忧郁的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的是一个开开心心的我。宽容,你真是我生命中的阳光!感谢生活,是生活告诉我学会宽容,是宽容驱散了我生活中的阴霾。 【解析】 试题分析:“生活告诉我”这个话题看起来十分宽泛,其实写好很不容易。话题给我们传递了这样两个信息:首先是选材要来自生活,而不是书本、课堂、历史……假如有个同学写楚庄王宽容酒后非礼爱妃的大臣唐狡,赢得了这个大臣死战报恩的故事,悟出了要学会宽容的主题,这其实是在写“历史告诉我”;二是要告诉的是“我”,而不是“你”或“他”,例如有的同学写李白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领悟出耐心重要的道理,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位大诗人,这也是跑题的,写成了“生活告诉他”。此外,写作时,必须有具体的生活事例,不能空洞地写生活告诉我什么,否则读起来会索然无味,苍白枯燥。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技巧点拨】话题作文,是一种用一段导引材料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题型。“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话题”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 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更大。在高考题型中话题作文出现的概率最高,而该题中考核“话题作文”。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故乡的沉沦

耿立

曾看到过一幅照片:一个农民在故乡新建成的楼房前呆坐,他的肤色是久在风雨暴晒下才有的酱色。我心中涌动起莫名的风雨飘絮的黍离之情,只觉得无边的乡村在沉沦,或者说在一点点坍塌。

乡土的中国,故乡的中国,真的转换这么快?一夜之间,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农民上楼”,就如镰刀割下了谷子,这不是一次收割的事件,而是一个精神的事件。有人说这世界消失的方式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声呜咽。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

有一个成语叫背井离乡,“背”是背离,这是孩子都能理解的。但我宁愿理解“背”为背负,一个背负着故乡井水的人是有底气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故乡井水的滋润,有故乡做依靠。记得,在一次文人雅集的酒桌上,友人问我,你的眼睛为何这样亮?我说那是故乡的水井!又问,你的头上隐隐像有什么东西,那是什么呢?也许,是我醉酒的缘故,我回答:那是故乡的屋檐。友人愣住了,不知如何应答,他有点黯然,然后醉了。他说,我没有故乡的屋檐。然后就伏在桌子上呜呜大哭起来。

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台湾把故乡叫做原乡,作家钟离和说“原乡人的血,只有回到原乡,他的血才能停止沸腾”,真是透到了骨髓,彻骨彻肤。

故乡是一种容器,故乡是收藏我们童年哭声的地方,一石一础,一草一叶,井栏树冠,那都是我们的见证,那里勾留了我们的年轮,涂抹了黄昏时我们读书的影子,还有那塞满草的窗子。当我们夜晚背诵课文的时候,常仰着脖颈望着星空,像是背诵着夜。现在那里的夜还是那样纯净么?没有一丝阴翳,没有污染,没有毁容?

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曾记得一个台湾老兵的故事。他把装着故乡泥土的玻璃瓶子弄丢了,他的魂魄也随之丢失了。老兵住院,什么样的医术也疗救不了他这种思乡之痛。他的事传播开来,人们同情他,一个研究生翻找资料,在实验室里为老兵配制了他家乡的土。土里特别多放了一点盐分,用以配出老兵家人在这土地上流过的汗水。但细心的老兵呢?看出了黄土是用色素染成的!他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那些童年的声音留在土里的,那些炊烟留在土里的,那些牛羊的哞叫留在土里的,这些怎能够配制出来?老兵最后说,这一瓶配出的黄土里面缺一样最要紧的东西:当初,母亲把土摊在白纸上,戴好老花镜看过、拣过,弄得干干净净,两滴眼泪落在土里,这一大瓶配置的土里却没有!

老兵带着那瓶故乡的泥土走过七个省,最后越过台湾海峡。

我不知道这个老兵最后的归宿,但我揪心的是即便他的灵魂得以还乡,在那被毁容整容后的故乡,他能找得到魂牵梦绕的归路么?他能找得到在路口大树下苦苦遥望的母亲么?

我的老家的村口也曾有几株明代的柿子树,经历了400年的沧桑啊!几年前被连根移走了。我回老家为母亲上坟,看到移走古树后留下的大大的树坑,如枯干的泪眼,无助无望。我童年留恋的柿子树,那曾荫庇过多少代家乡子孙的老树啊!

没有故乡的人,没有根基,没有身世。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是千年前的陶潜在时空外呼唤如今疲惫的心灵么? 其实对沉沦的故乡来讲,连荒芜也不配,只是一片钢筋水泥的狰狞。我看不见灵魂的归路,我只隐约听见灵魂的呜咽!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中国的许多乡村建起了成片的高楼,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中国转换如此之快的感叹。

B.作者回忆童年在故乡背诵课文时常常仰望星空,旨在说明他从小就有高远的志向。

C.作者有意曲解成语“背井离乡”的含义,是强调故乡在游子心中无可替代的作用。

D.研究生通过造假的方式欺骗台湾老兵,虽然是好意,但极大地伤害了老兵的感情。

E.本文的语言饱含深情,深切的回忆交织着对农村现实的深刻思考,富有批判精神。

2.请简要分析“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3.本文以“故乡的沉沦”为题,有什么作用?

4.结合本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这句话的认识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