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作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不得改变原意。

孟子、荀子两位儒家大师,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形成了儒家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体系,深刻影响并规定了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路向。

答:孔子的教育思想

 

答案:
(孔子的教育思想)经过孟子、荀子两位儒家大师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儒家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体系,深刻影响并规定了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路向。 【解析】 试题分析:句子重组要保证所写句子是单句。本题要求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作开头,首先要确定句子大致结构。孔子的教育思想深刻影响并规定了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路向。之后,把其他的句子成分以定语或状语的形式放在句子中。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练习

论语造句印谱序

余秋雨

    中华文明不中断地延续数千年,是全人类唯一的奇迹。这个奇迹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一种美德的延续。美德的最高文本,是孔子的《论语》。

  《论语》这部书,被中国读书人背诵了两千多年。直到今天,在现代生活的浮华喧闹中,有谁突然说出《论语》中的一个句子,往往还能使现场安静下来,大家如见先哲光临,片言只语也要洗耳恭听。如果在海外,素昧平生的华人偶然见面,交谈甚欢,而其中有人引用了半句《论语》,立即会使大家觉得这次见面出现了非凡的深度,互相在目光间传递着有关中国人的确认。

  确实,不管中华文明经历过多么频繁的兵荒马乱,散落到多么遥远的天涯海角,那些句子,二千五百年前的句子,像一束柔韧的丝线,若隐若现地拴住了一个伟大人种的最后尊严。

  今天,中华文明又一次呈现出雄壮气象,使我们不得不一次次心存感激地回过身来,抚摸那一束丝线。同时,我们还会用自己满是皱纹的手握住下一代稚嫩的手,让他们也去抚摸。文化的遗传,重于生理遗传;精神的接力,重于其他接力。

  近日接家乡宁波市的朋友来函,他们在《论语》中选了四五十句名言,请国内著名篆刻家韩天衡、李刚田、刘一闻、祝遂之等十余位先生刻成印谱,发行天下。这当然是一件好事,我乐于以这篇序言叫一声好。在今天传播《论语》中的美德,方式可以多种多样,而像他们这样精精地选,细细地刻的方式,显得特别高雅又特别可爱。

  为什么要用篆刻来与《论语》对应呢?我看至少有以下两个理由。

  第一,以篆刻来表明一种罕见的重要。在这电脑的时代,要用文字来表达某些意思已经非常方便,但遇到特别重要的意思,我们还会拿笔来写一写。如果觉得用日常的水笔写书还不够,我们还会小心翼翼地用毛笔字写出来。那么,是什么样的内容,使我们觉得连毛笔字也不够了,只能用利刀一笔笔地刻在玉石上呢?当然是经典中的经典,重要中的重要。

  第二,以篆刻来开启一个遥远的故事。就在孔子说出这些重要话语的时代,中华文明已经拥有或正在拥有甲骨文、钟鼎铭文、石鼓文、古文玺印。这些文字几乎都经过镂刻,使汉字从一开始就与金石相伴,强筋健骨,深锲岁月。果然,汉字真的成了世界上一种最长命的文字,历数千年而仍然生气勃勃。这种长命,与儒家精神的长命,互为表里。现在,由当代篆刻家呼唤来古代刻工的魂魄来镂刻《论语》造句,是把两番长命的奇迹合成一体。回味其间,深厚无限。

  由此,我可以拿着这本印谱向当代读者推介了:这里边句子不多,却是我们祖先世代相传的精神结晶;当它们被这么多名家一篆刻,也就构成了横贯数千年的交汇,我们可以听到金石声和书声的声声共鸣。

  中华文明最精致的部位,就在这声声共鸣中。

  是为序。

二○○六年九月二十三日

1.文章开头作者赞扬《论语》是“美德的最高文本”,其主要理由有哪些?

2.文末画线的“最精致的部位”具体指代的是什么?

3.作者为什么说“文化的遗传,重于生理遗传”?试作阐说。

4.高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多篇序,如《指南录后序》《兰亭集序》等,这些序各有特点。请从序这

一文体特点的角度概括本文的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练习。

甲文

子路为蒲宰,为水备,与其民修沟渎。以民之劳烦苦也,人与之一箪食,一壶浆。

孔子闻之,使子贡止之。子路忿不悦,往见孔子,曰:“由也以暴雨将至,恐有水灾,故与民修沟渎以备之。而民多匮饿者,是以箪食壶浆而与之。夫子使赐止之,是夫子止由之行仁也。夫子以仁教而禁其行,由不受也。”

孔子曰:“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汝速已则可,不则汝之见罪必矣。”

(选自《孔子家语•致思》)

乙文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选自《论语•阳货》)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不白于君(  

⑵见己之德美矣(   

⑶汝速已则可(   

⑷信则人任焉(    )

2.子路给百姓“一箪食,一壶浆”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子路的做法符合乙文中“                      ”这句话。

3.在乙文中,孔子论及“仁”的五个义项,从你所学的《论语》章节来看,你认为这五个义项能不能涵盖“仁”的全部内涵?如果不能,请你再举出几个义项。

4.《论语》中孔子谈的最多的是“仁”,平时也教弟子为善行仁,但在甲文中却劝阻子路施行仁义,这是否与孔子一贯的主张矛盾?请试作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练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端章甫        端:使……正

B且知方也      方:道义

C以俟君子      俟:等待

D其言不让      让:谦让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毋吾以也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C舍瑟而作                  人而不仁,如礼何

D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唯赤则非邦也与

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⑵异乎三子者之撰。

⑶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4.由对话可见,孔子四个学生的性格各有特点,请作简要说明。

5.曾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孔子为什么对曾皙的想法深表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