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文,完成

黄杨树子赋并序    欧阳修

夷陵山谷间,多黄杨树子。江行过绝险处,时时从舟中望见之。郁郁山际,有可爱之色。独念此树生穷辟,不得依君子封殖,备爱赏,而樵夫野老又不知其惜,作小赋以歌之。

①若夫汉武之宫,丛生五柞;景阳之井,对植双桐。高秋羽猎之骑,半夜严妆之钟,凤盖朝拂,银床暮空。固以葳蕤近日,的皪含风,婆娑万户之侧,生长深宫之中。

岂知绿藓青苔,苍崖翠壁,枝蓊郁以含雾,根屈盘而带石。落落非松,亭亭似柏,上临千仞之盘薄,下有惊湍之濆激。涧断无路,林高暝色,偏依最险之处,独立无人之迹。江已转而犹见,峰渐回而稍隔。

③嗟乎!日薄云昏,烟霏露滴。负劲节以谁赏,抱孤心而谁识?徒以窦穴风吹,阴崖雪积,哢山鸟之嘲哳,袅惊猿之寂历。无游女兮长攀,有行人兮暂息。节既晚而愈茂,岁已寒而不易。乃知张骞一见,须移海上之根;陆凯如逢,堪寄陇头之客。

【注】此赋为作者贬官夷陵途中触景生情而作。①羽猎之骑:禁卫骑兵。半夜严妆之钟:宫中报晓钟声,催促宫女早起梳妆。凤盖:天子所乘之车。银床:井栏。②的皪:鲜明的样子。③盘薄:高大的样子。④濆激:汹涌激荡。⑤哢:鸟叫。嘲哳:鸟鸣声。寂历:寂寞。

1.赋是一种介于                  之间的文体 特点是          诗赋前的小序一般交代写作时间、地点,本赋的序还交代了               

2.对全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描写生于宫中的柞树、梧桐,得日月光华生长华茂,为下文写黄杨树作映衬。

B.第②段运用清新华丽的语言,描写悬崖峭壁上的黄杨树,意境昏暗苍凉,孤独惨淡。

C.第③段写黄杨所处境遇,赞叹张骞见了它会将它移植中原;陆凯见了会折一枝寄友。

D.作者在这篇小赋中描写了孤独而坚贞的黄杨树,借此表达身处逆境坚韧不拔的精神。

3.分析第②段“岂知”二字在文中的作用。

4.赏析第③段运用整句的表达效果。

5.分析作者写作此赋时的心情变化过程。

 

答案:
1.诗,散文;铺采摛文,体物写志(铺陈辞藻、描绘事物、抒写情致) ;写作原因(意图/目的) 。 2.B 3.“岂知”由上段写宫中之树转而对悬崖峭壁上的黄杨树的描写; 突出黄杨树在周围荒凉冷落的自然环境中傲然独立、枝叶茂密的姿态。 4.这段赋文采用骈偶句式,整齐和谐,节奏感强,饱富气势 ,描绘了黄杨树岁寒愈茂,坚贞不易的高贵形象 。 5.该赋写于作者贬官途中,心情抑郁不平;以对宫中之树的不屑反衬对江畔崖巅的黄杨的赞美;进而抒发对黄杨无人赏识的伤感无奈;随后写黄杨“岁寒不易”的节操激发了作者自尊自傲的情怀,篇末强调高尚品格终将为世人看重,表现了作者的坚毅与乐观。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赋”这种文体,根据平时所学回答即可。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性质。是以“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为手段,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以“颂美”和“讽喻”为目的的一种有韵文体。它多用铺陈叙事的手法,赋必须押韵,这是赋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一个主要特征。 起于战国,盛于两汉。赋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赋日已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体,叫“律赋”;宋代用散文的形式写赋,称“文赋”。著名的赋体文章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 试题分析:B项“意境昏暗苍凉,孤独惨淡”错误,这里的意境应是高峻宏伟的。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首先明确“岂知”是“哪里知道”的意思,是对上文的话题的转折,突出了黄杨树的特点的描写。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应明确骈偶句式属于整句,整句的表达效果从外在形式上看就是整齐和谐,节奏感强,富有气势;从内容上看则是描绘了黄杨树岁寒愈茂,坚贞不易的高贵形象。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 试题分析:分析作者情感,应当做到知人论世,根据文后的注释可知,这是作者在贬官途中所写,然后再根据文中的对宫中之树的不屑反衬对江畔崖巅的黄杨的赞美等内容以及序言里的“独念此树生穷辟,不得依君子封殖,备爱赏,而樵夫野老又不知其惜,作小赋以歌之”等内容,可以总结出答案,答案不唯一,意思对即可。 考点: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推荐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

①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也。父俨,吴大鸿胪。翰有清才,善文,而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会稽贺循赴命入洛经吴阊门于船中弹琴。翰初不相识,乃循言谈,便大相钦悦。问循,知其入洛,翰曰:“吾亦有事北京。”便同载即去,而不告家人。

②齐王冏为大司马东曹掾。冏时执权,翰谓同郡顾荣曰:“天下纷纷,祸难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子善以明防前,以智虑后。”荣执其手,怆然曰:“吾亦与子采南山蕨,饮三江水耳。”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俄而冏败,人皆谓之见机。然府以其辄去,除吏名。翰任心自适,不求当世。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时人其旷达。

③性至孝,遭母忧,哀毁过礼。年五十七卒。其文笔数十篇行于世。

1.写出下列加横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翰有清才,善                 2)乃循言谈   

3)齐王冏为大司马东曹掾           (4)时人其旷达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冏败,人皆谓之见机。

2)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

3.第①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4.第②段最能体现张翰辞官理由的话是(用原文回答)                      

5.首段张翰的“纵任不拘”,从全文看体现在哪几件事上?

 





阅读下文,完成

哑巴与春天      迟子建

⑴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

⑵春风像一把巨大的笤帚,        扫着大地的积雪。它一天天地扫下去,积雪就变薄了。这时云雀来了,阳光的触角也变得柔软了,冰河激情地迸裂、流水之声悠然重现,嫩绿的草芽顶破向阳山坡的腐殖土,达子香花如朝霞一般,东一簇西一簇地点染着山林,春天有声有色地来了。

⑶我的童年春光记忆,是与一个老哑巴联系在一起的。

⑷在一个偏僻而又冷寂的小镇,一个有缺陷的生命,他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没人记得他的本名,大家都叫他老哑巴。他有四、五十岁的样子,出奇地黑,出奇地瘦,脖子长长的,那上面裸露的青筋常让我联想到是几条蚯蚓横七竖八地匍匐在那里。老哑巴在生产队里喂牲口,一早一晚的,常能听见他铡草的声音,嚓--嚓嚓,那声音像女人用刀刮着新鲜的鱼鳞,又像男人抡着锐利的斧子在劈柴。我和小伙伴去生产队的草垛藏猫时,常能看见他。老哑巴用铁耙子从草垛搂下一捆一捆的草,拎到铡刀旁。本来这草是没有生气的,但因为有一扇铡刀横在那儿,就觉得这草是活物,而老哑巴成了刽子手,他的那双手令人胆寒。我们见着老哑巴,就老是想逃跑。可他误以为我们把草垛蹬散了,他会捉我们问责,为了表示他支持我们藏猫,他挥舞着双臂,摇着头,做出无所谓的姿态。见我们仍惊惶地不敢靠前,他就本能地大张着嘴,想通过呼喊挽留我们。但见他喉结急剧蠕动,嗓子里发出“呃呃”的如被噎住似的沉重的气促声,但他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⑸老哑巴是勤恳的,他除了铡草、喂牲口之外,还把生产队的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冬天打扫的是雪,夏天打扫的是草屑、废纸和雨天时牲畜从田间带回的泥土。他晚上就住在挨着牲口棚的一间小屋里。也许人哑了,连鼾声都发不出来,人们说他睡觉时无声无息的。老哑巴很爱花,春天时,他在场院的围栏旁播上几行花籽,到了夏天,五颜六色的花不仅把暗淡陈旧的围栏装点出了生机,还把蜜蜂和蝴蝶也招来了。就是那些过路的人见了那些花儿,也要多望上几眼,说,这老哑巴种的花可真鲜亮啊,他娶不上媳妇,一定是把花当媳妇给伺候和爱惜着了!

(6)有一年春天,生产队接到一个任务,要为一座大城市的花园挖上几千株的达子香花。活儿来得太急,人手不够,队长让老哑巴也跟着上山了。老哑巴很高兴,因为他是爱花的。达子香花才开,它们把山峦映得红一片粉一片的。人们说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晚上,社员们就宿在山上的帐篷里。由于那顶帐篷只有一道长长的通铺,男女只能睡在一起。队长本想在通铺中央挂上一块布帘,使男女分开,但帐篷里没有帘子。于是,队长就让老哑巴充当帘子,睡在中间,他的左侧是一溜儿女人,右侧则是清一色的男人。老哑巴开始抗议着,他一次次地从中央地带爬起,但又一次次地在大家的嬉笑声中被按回原处。后来,他终于安静了。后半夜,有人起夜时,听见了老哑巴发出的隐约哭声。

⑺从山上归来后,老哑巴还在生产队里铡草。一早一晚的,仍能听见铡刀“嚓--嚓嚓--”的声响,只不过声音不如以往清脆,不是铡刀钝了,就是他的气力不比从前了。那一年,他没有在场院的围栏前种花,也不爱打扫院子,常蜷在个角落里打瞌睡。队长嫌他老了,学会偷懒了,打发了他。他从哪里来,是没人知道的,就像我们不知他扛着行李卷又会到哪里去一样。我们的小镇仍如从前一样,经历着人间的生离死别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达子香花依然在春天时静悄悄地绽放,依然有接替老哑巴的人一早一晚地为牲口铡着草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原来这小镇是少了一个沉默的人——

⑻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

1.第⑵段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是  

A.悠然         B.茫然        C.欣然        D.昂然

2.简析第⑷段画线句的语言表达效果。                                   

3.请结合相关细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简析老哑巴这一人物形象。

                                                                        

4.试析“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这句话的含义。

                                                                        

5.下列对于“达子香花”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整篇文章以达子香花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脉络清晰,行文自然。

B.第2段中首次出现,达子香花的开放是春天来临的标志,它是“我”对童年春光回忆的重要元素,

对引出老哑巴起了重要的铺垫作用。

C.第6段中两次出现,是老哑巴命运发生变化的重要契机,美丽的达子香花,见证了爱花的老哑巴

在众人眼中的可有可无的悲惨命运。

D.第7段达子香花再次出现,既呼应了前文,又形成强烈的映衬,美丽的达子香花依旧,而老哑巴

却已在众人的冷漠和歧视中消失了,表达了“我”对老哑巴的怀念。

E.作者分别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描写达子香花,既写出了达子香花的美丽,又勾勒

出了老哑巴生活的自然环境。

F.达子香花象征老哑巴,达子香花在春天静悄悄地绽放,象征着老哑巴默默无闻地为大家奉献。

6.本文与我们高中教材中学过的          (作者)的散文《老王》有相似之处,请列出

两点并作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