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家余华从美国讲学回来,感到非常“惭愧”,因为他发现“欧美那些大名鼎鼎的作家,都甘于寂寞,常年躲在家里,用写五本书的精力去写一本书,而我们却都在用写一本书的精力去写五本书,主要的精力用在抛头露面上”。所以他准备少写精写,潜心创作,让自己“躲起来”。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文人的“躲”与“露” 记得前几年余华从美国讲学回来,感到非常“惭愧”,因为,他发现“欧美那些大名鼎鼎的文人,都甘于寂寞,常年躲在家里,用写五本书的精力去写一本书,而我们却都在用写一本书的精力去写五本书,主要的精力却用在抛头露面上。”所以,他也准备少写精写,潜心创作,把自己“躲”起来。 对于一个文人而言,把自己“躲”起来,安静而安心地写作,应该是生活常态。莫言的得奖,就得益于他曾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默默地“躲”在书斋,老老实实地爬格子,他要还想有所前进,那就得把自己继续深深地“躲”起来,排除干扰,心无旁骛。否则,要像现在这样,天天“露”在外边,享受鲜花掌声,美酒佳肴,风光倒是挺风光,但要想写出点像样的东西,恐怕难了。 文人要不要“露”?这是肯定的,因为你不是隐士,写书就是为了要给公众看的,时不时地“露”一下也在所难免,像签名售书,开会领奖,接受访谈,出席活动、推介自己等,都是作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无论如何不能本末倒置,把出头露面当作主要工作,把写书创作当成次要任务。因而可以有这样的基本判断,倘若一个正值旺年的文人很久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他一定是“躲”在哪个地方潜心创作,不久的将来,就会有新作问世,给大家带来惊喜。反之,如果哪个文人老是“露”在外边,三天两头见报,四街八巷演讲,广播有声,电视有影,那他八成是黔驴技穷,江郎才尽,再也写不出什么精品佳作,就靠吃老本混日子了。 莫言近日在出席一次活动时说,自打获奖后,就没有好好坐下来搞创作,心情浮躁,身不由己。打算要尽快告别这些出头露面的事,明年上半年会找一个地方“躲起来”写一部作品。 如果这是莫言的心声,那该为他庆幸。说实话,获奖后的这两年多来,莫言的生活完全被打乱了,不能再“安心写作品”,而成为社会与公众“消费”的明星。莫言也不再是“文人莫言”,而是“活动家莫言”,曾有媒体对莫言这两年的活动进行了总结,大致是七件事:“演讲、出席活动、担任顾问、评足球、参观、题字、对话。”这的确很讽刺,但也是一个善意提醒。 台湾文人刘墉则说:“要写作吗?先关上你的门。”作家王蒙也说过:“要面向写作,背向文坛。”这都是弥足珍贵的经验之谈。一个文人,要想有点成就,一定要经常把自己“躲”起来,远离喧嚣的尘世,拒绝各种世俗的诱惑。如果太在乎外界的评价,太热衷于各种活动,心绪不安,神骛八极,就不可能创造出好作品,更不可能超越时代。 当然,文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世界,也有七情六欲,也食五谷杂粮,所以既需要“躲”也需要“露”,既需要“板凳要坐十年冷”,也需要“一日看尽长安花”,关键是要把握好“躲”与“露”的尺度与分寸。如果一定要给一个比例,我以为大体上“一分露、九分躲”为宜,毕竟文人不是演员,立身处世靠的是文学作品,而不是演技,更不是脸蛋。 “很忙”的莫言马上要把自己“躲起来”了,每个想有所作为的文人也应把自己“躲起来”;今天“躲”得越深越隐蔽,将来就会“露”得越漂亮越精彩。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个事例性材料。审题一般使用关键词法,因果分析法、角度分析法等。材料中的关键句是“所以他准备少写精写,潜心创作,让自己‘躲起来’”,躲什么?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知道,“主要的精力用在抛头露面上”,由此可以读出以下立意:1.专心做事,精彩随着而来;2.一心怎能二用;3.多与精等。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比如本题关键句“所以他准备少写精写,潜心创作,让自己‘躲起来’”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本则材料,就可以从探究“躲起来”原因的角度入手立意。3.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