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下列各项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次三国海军举行联合演,当然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表面上是为了应对诡谲多变的南海情势,但他们的真正目标似乎是在共同牵制大陆。

B为中国女曲打拼9年、也取得不俗战绩,但08奥运后,劳苦功高的韩国曲棍球名帅金昶伯却未能与中心续约。

C核心技术被别人垄断时,用惯了微软视窗操作系统的国内电脑用户,现在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D为解决手头经济窘迫的困境,三名小偷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几乎将临近的小商店“光顾”了一遍,而每次的作案目标除现金外便是香烟,对其他物品却秋毫无犯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D项,“望文生义”。秋毫无犯: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A“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B“劳苦功高”: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C“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成语误用主要包括如下八种类型: 一、望文生义,二、不明语素,三、不明褒贬,四、不明范围,五、不明差异,六、不明谦敬,七、不明出处,八、不明语病。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字,完成文后各题。

文章五诀

①一篇文章怎样才好看呢?先抛开内容不说,手法必须有变化。最常用的手法有描写、叙事、抒情、说理等。如就单项技巧而言,描写而不单调,叙事而不拖沓,抒情而不做作,说理而不枯燥,文章就算做好了。但更多时候是这些手法的综合使用。变化再多,基本的东西只有几样,概括说来就是:形、事、情、理、典五个要素,我们可以称之为“文章五诀”。五字中“形”、“事”为实,“情”、“理”为虚,“典”则是作者知识积累的综合运用。因实用功能不同,常常是一种文体以某一种手法为主。比如,说明文主要用“形”字诀,叙述文主要用“事”字诀,抒情文主要用“情”字诀,论说文主要用“理”字诀。

②正如一根单弦也可以弹出一首乐曲,只跑只跳也可以组织一场体育比赛。但毕竟内容丰富、好听、好看的还是多种乐器的交响和各种项目都有的运动会。所以无论哪种文体,单靠一种手法就想动人,实在很难。一般只有“五诀”并用才能做成斑斓锦绣的五彩文章。试用这个公式来检验一下名家名文,无不灵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一篇“记”,但除用一二句小叙滕子京谪守修楼之事外,其余,“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都是写形,“感极而悲”“其喜洋洋”是写情,而最后推出一句震彻千年的大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形、事、情、理,四诀都已用到,文章生动而有深意,早已超出记叙的范围。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是一篇讲国家图强的论文,但却以形说理,一连用了“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等九组十八个形象。这就大大强化了说理,使人过目不忘。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从追悼会现场说起,是形;讲张思德烧炭,是事;沉痛哀悼,是情;为人民服务,是理;引司马迁的话,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典。“五诀”俱全,如山立岸,沉稳雄健,生机勃勃。有人说马克思的文章难读,但是你看他在剖析劳动力被作为商品买卖的本质时,何等的生动透彻:“原来的货币占有者作为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占有者作为他的工具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在这里,“形”字诀的运用,已不是一个单形,而是组合形了。可知,好文章是很少单用一诀一法,唱独角戏,奏独弦琴的。我们平常总感到一些名篇名文魅力无穷,原因之一就是它们都暗合了这个“文章五诀”的道理。

③常有人抱怨现在好看的文章不多,原因之一就是只会用单一法。比如,论说文当然是以理为主,但不少文章也仅止于说理,而且还大多是车轱辘话,成了空洞说教。十八般兵器你只会勉强使用一种,对阵时怎能不捉襟见肘,气喘吁吁。不要说你想“俘虏”读者,读者轻轻吹一口气,就把你的小稿吹到纸篓里去了。前面说过,形、事为实,情、理为虚,“五诀”的运用要特别讲究虚实互借。这样,纪实文才可免其浅,说理文才可避其僵。比如钱钟书《围城》中有这样一句话:“(男女)两个人在一起,人家就要造谣言,正如两根树枝相接近,蜘蛛就要挂网。”这是借有形之物来说无形之理,比单纯说教自然要生动许多。

④“文章五诀”说来简单,但它是基于平时对形、事、情、理的观察提炼和对知识典籍的积累运用。如京戏的唱、念、做、打,全在临场发挥,综合运用。高手运笔腾挪自如,奇招迭出,文章也就忽如霹雳闪电,忽如桃花流水。

1.从文中看,“形”指的是什么?作者认为说明文主要用“形”字诀,该如何理解?

2.简析文章第②段的论证结构和方法。

3.文中第③段引《围城》中例句,简析其作用。

4.作者在表达和论证自己的观点时,多处使用比喻,请摘出其中的一处,分析其作用。

 


阅读下面的字,完成文后各题。

热爱生命

蒙田

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侯,我却不愿意去“度”,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坏日子,要飞快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消磨时光”的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至于我,我却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即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

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语)

不过,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倒不是因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

1.作者想凭借                   使生命过得丰盈饱满。

2.对“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这句话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承上,印证上文有人对生活的错误理解和态度:“不堪生之重压”“白白虚度此生”。

B.启下,过渡到下文作者对生命的终极归宿——“死亡”的理解和态度。

C.一句话概括了糊涂人枯燥无味、寄希望于虚幻未来的消极人生。

D.作者引用这句话,意在强调“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才能使生命富有乐趣,“丰盈饱满”。

3.对于“生之本质在于死”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从生命的终极归宿上来看待生命的本质。

B.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而有限的,死是无法避免的。

C.看清了“生之本质”,就不必惋惜生命,因为反正是要死的。

D.生命有限,更应倍加珍惜生命,快乐面对人生,让人生充满乐趣。

4.下列有关“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热爱生命,认真而充实地生活,就会感到死而无憾,也就不感到死的痛苦。

B.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及时行乐,充分享受各种乐趣,这样就虽死无憾。

C.糊涂的人消极懒散,生活乏味,总是留下很对遗憾,临死时必会感到苦恼。

D.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无限的价值,就可以超越死亡,超越生命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