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古诗文默写

(1)乱石穿空,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谈笑间,            ,故国神游,          ,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4)斜阳草树,              ,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东篱把酒黄昏后,           。(李清照《醉花阴》)

(8)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答案:
(1)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樯橹灰飞烟灭、多情应笑我 (3)一蓑烟雨任平生 (4)寻常巷陌 (5)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6)气吞万里如虎 (7)有暗香盈袖 (8)满地黄花堆积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樯橹”“蓑” “盈”。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堪,字君游,南阳宛人也,为郡族姓。堪早孤,让先父余财数百万与兄子。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

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及即位,中郎将来歙荐堪,召拜郎中,三迁为谒者。使送委输缣帛,并领骑七千匹,诣大司马吴汉伐公孙述,在道追拜蜀郡太守。时汉军余七日粮,具船欲遁去。堪闻之,驰往见汉,说述必败,不宜退师之策。汉从之,示弱挑敌,述果自出,战死城下。成都拔,堪先入据其城,检阅库藏,收其珍宝,

悉条列上言,秋毫无私。慰抚吏民,蜀人大悦。

在郡二年,征拜骑都尉,后拜渔阳太守。捕击奸猾,赏罚必吏民皆乐为用。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堪率数千骑奔击,大破之,郡界静。乃于狐奴开稻田八千余顷,民耕种,以致殷富。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

帝尝召见诸郡计吏,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蜀郡计掾樊显进曰:“渔阳太守张堪昔在蜀,其仁以惠下,威能讨奸。前公孙述破时,珍宝山积,卷握之物,足富十世,而堪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帝闻,良久叹息。方征堪,会病卒,帝深悼惜之,下诏褒扬,赐帛百匹。

(选自《后汉书》)

1.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具船欲遁去     阴:暗中,暗地

B.赏罚必       信:坚信、相信

C.民耕种。       劝:鼓励、劝勉

D.珍宝积         山:名词作状语,像山一样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汉从之,示弱挑敌   今其志乃反不能

B.见堪志操,常嘉        于是余有叹

C.成都   为府吏

D.郡界静   斧斤时入山林

3.下列各选项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

例句:吏民皆乐为用

A.张堪,字君游,南阳宛人也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战死城下

D.若属皆且为所虏

4.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张堪年少时品行超群,把父亲留下的数百万家产让给侄子,自己来到长安受业,得到诸儒的称赞。

B.张堪能审时度势,把握大局,在关键时候帮吴汉出谋划策,进驻成都后安抚人心,受到百姓官吏的称赞。

C.张堪率兵入成都后,首先派兵加固了城防,检阅军队,清查仓库,收其珍宝,并一一和皇上说明,没有半点私心。

D.张堪任渔阳太守时,不仅捕击奸猾之人,抗击匈奴入侵,力保边疆太平,而且还辟田劝家,使百姓殷实富足。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堪闻之,驰往见汉,说述必败,不宜退师之策

(2)渔阳太守张堪昔在蜀,其仁以惠下,威能讨奸。

(3)方征堪,会病卒,帝深悼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