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布拉格的歌声

[俄]彼特洛·洛斯基

行动之前,杰夫卡夫斯基就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绝不是一次例行演习那么简单。果然,短短三个小时之后,装甲车队便开入布拉格,而天空的广播也同时传来讯息,这次行动绝不是针对捷克斯洛伐克人民,而是逮捕杜布切克分子(见背景资料)。

守护在布拉格边缘的一条要道,杰夫卡夫斯基和战友一样,他心里非常焦虑,这次取名为“尤里复仇”的行动到底要持续多久?

街对面不远处是一个教堂,悠扬的钢琴声隐隐约约地从里面传出来,杰夫卡夫斯基情不自禁地侧耳细听,曲子有点像《伏尔加母亲》,那是他最喜爱的一首曲子,如果不是德军突然入侵,杰夫卡夫斯基想,自己现在一定是一名钢琴师,至少不会手里拿着枪。

杰夫卡夫斯基无奈地笑笑,抬起头看看天空,只见晴空万里,太阳直直地照着脚下的城市,连影子都不见一点,这是个好兆头,久经战场的他可以肯定,战争已经结束,或者根本就没有发生,因为天空连一架飞机都没有,这就说明伟大的莫斯科再次取得了绝对性的胜利。

这样想着,杰夫卡夫斯基便觉全身轻松起来,反复观察了下周边,没什么异动,便向远处的战友打了声招呼,自己一个人慢慢朝教堂走去。琴声已经停止,但教堂却并没有静下来,透过门缝,杰夫卡夫斯塞看见一群孩子正整齐地唱着歌,什么曲子他听不出来,只觉得歌声在教堂里显得特别响亮。

杰夫卡夫斯基喜欢这种感觉,便不由自主地走进去,他想问问这首歌的名字,甚至还想跟他们一起学习歌唱。然而,当他出现在那群孩子面前,歌声却突然停止,他们一个个惊恐万分,稍小一点的女孩甚至在往后躲。

杰夫卡夫斯基抱歉地笑笑,刚想说自己的来意,一个男孩却突然朝自己奔来,这是一个勇敢的男孩,杰考卡夫斯基在心里默默赞许。可男孩大概跑得太急,竟然在阶梯处绊倒。遇到这种情况,杰夫卡考斯基当然是毫不犹豫地向前搀扶。

意外就发生在搀扶的那一刻,男孩拼命甩开他的手,大声哭诉:“坏人,你还我爸妈来,你们都是坏人!”与此同时,男孩竟然掏出一支手枪对准杰夫卡夫斯基的胸口,“啪”的一声,枪声在教堂里格外清脆。

杰夫卡夫斯基显得特别沉重,他真的不希望发生这种事,但当他发现男孩拿出手枪那一刻,还是习惯性地先下了手。教官曾无数次地训练他应对类似的情况,所以,枪杀男孩的事情完全可以算得上一次对敌作战,杰夫卡夫斯基甚至还可以把战绩上报。但是,在枪声之后,他却只觉天旋地转,怎么也站不起来,他看见男孩的脸,竟然带着微笑,一种解脱的微笑。

当战友冲进教堂,一支支枪口对准教堂里的孩子时,杰夫卡夫斯基终于挣扎着站起来,他告诉战友,这里没有杜布切克分子,男孩完全是自己一时冲动而错杀,回去后,他会主动接受军法处置。

教堂里所有的人都默不作声,无论是小孩又或者大人,他们脸上都有种奇怪的表情。因为就在刚才,他们亲眼看见杰夫卡夫斯基把男孩的手里的枪塞在自己怀里,一个军人竟然保护敌人的伙伴,这简直就是奇迹。

当杰夫卡夫斯基与战友跨出教堂的大门,外面阳光依旧明媚,整个布拉格宁静得像莫斯科的早晨,而就在杰夫卡夫斯基回头那一刻,透过教堂的大门,他看见那群孩子紧紧地靠在一起,悠扬的歌声再次响起,越唱越响,歌声从门口飘出来,弥漫在布拉格的天空。

(选自《意林》2011年04期,有删改。)

背景资料:1968年,捷共中央第一书记杜布切克发起布拉格之春改革,希望借此摆脱苏联。8月20日,苏军以军事演习的名义突袭机场并占领布拉格,逮捕了杜布切克,控制了捷克全境。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杰夫卡夫斯基守护在布拉格边缘的一条要道,和战友一样心里非常焦虑,他们厌恶战争,想尽快结束。

B.主人公听到教堂传出像《伏尔加母亲》的钢琴声,那是他最喜爱的一首曲子,所以后来他去教堂询问其名字。

C.小男孩脸带微笑,是一种解脱的微笑,是对“坏人”的抗议,是想到死后会在天堂看到父母的幸福。

D.杰夫卡夫斯基告诉战友,自己一时冲动错杀男孩,教堂里所有的人默不作声,因为面对敌人的枪口。

E.布拉格的歌声是呼唤和平的歌声,是人类精神力量的象征,代表着捷克斯洛伐克的希望和未来。

2.小说中多处描写歌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杰夫卡夫斯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4.杰夫卡夫斯基是合格的军人吗?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答案:
1.选C得3分,选E得2分,选D得1分,选A.B不得分。 2.①照应题目,以美好的“歌声”,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②渲染宁静而压抑的氛围;③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情绪,以情感人,引发人们对战争的思考;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①他热爱音乐,如果不是战争,现在一定是一名钢琴师;②他满怀爱心,他喜欢听孩子们在教堂唱歌的感觉,男孩绊倒时他毫不犹豫地去搀扶;③他勇于自我牺牲,甘愿为保护反抗入侵的“孩子”而接受军法处置。 4.示例一:我认为杰夫卡夫斯基是一个合格的士兵。①从资历上看,杰夫卡夫斯基是一个“二战”老兵,德军入侵苏联,他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的战士,为了祖国利益而战。②从信仰上看,杰夫卡夫斯基对“伟大的莫斯科”有着无比信任,体现了其军人的坚定信仰。③从军事素质看,杰夫卡夫斯基训练有素,当男孩拿出手枪的那一刻,他习惯性地下手并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示例二:我认为杰夫卡夫斯基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士兵。①杰夫卡夫斯基并不热爱自己的职业。他喜欢音乐,对自己差点成为钢琴师念念不忘,战争期间也因为听到钢琴声而思想上开小差。②杰夫卡夫斯基意志不坚定,太善良,太具爱心。军人作为国家的战争机器,应该是冷酷无情的命令执行者。但杰夫卡夫斯基在枪杀了男孩之后,却“觉得天旋地转,怎么也站不起来”。③杰夫卡夫斯基自作主张,“保护敌人的同伴”,这并不是一个军人应有的行为。(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综合考查文本的内容和技巧。题干要求选出“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可在整体感知小说内容的基础上,从小说的人物、故事情节、环境等三个角度分析,A文中并没有提到杰夫卡斯基厌恶战争,无中生有;B原文中只是说曲子好像是《伏尔加母亲》,妄下结论;D项,从文中看,默不作声是因为教堂里的人被杰夫卡斯基的举动震惊。 【考点定位】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五选二的题最容易出错,所以应该仔细阅读选项中的内容。解答本题,应边读边划出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词、句,划出文中表明文章结构的词、句。议论性文章特别要注意论点和结论,叙事性文章看划出的词句就能理清这篇文章的情节结构。第二遍阅读时可以只看这些划了的词句,寻找答题的区位。第三遍主要是核对选项是否准确。答题的思路,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比对选项所说,辨别正误。如本题的A选项是一个难以分析的错误项,从文章的整体看,似乎,主人公有反战倾向,但是,这种判断是偏颇的,从文中的他一开始奉命执行计划,当这场计划很快就要结束时,他无比高兴——莫斯科取得绝对胜利,这些都不能说明他是坚定的反战主义者,而后面的表现只能说明,他意识到了某些东西,他从内心走向了“热爱自由,热爱和平,热爱幸福”。 2.这是一道关于考查文章重要词语作用的试题。解答此题,首先应从小说的题目出发,联系歌曲及其名称以及各次歌声出现的环境,从歌声对照应小说题目、表现小说主题、展现人物内心及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歌声”一词在文中反复出现,因而在结构上起到一个线索的作用,贯穿全文,还起到照应题目,首尾呼应和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而在内容上则起到突出强调作用:一是以美好的“歌声”,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是渲染宁静而压抑的氛围;三是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情绪,以情感人,引发人们对战争的思考。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是一道考查标题作用的变式题,考查标题的作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析:1.结构上的作用(呼应),2.情感的表达,3.主题的揭示,4.情节发展的作用,5.某些特定的象征或者比喻的内涵。不论是什么样的作用题,一个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也好,某个词语在文章中的作用也好,都要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解答。如本题以美好的“歌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引发人们对战争的思考,照应题目;于此同时又借助渲染宁静而压抑的氛围而表现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情绪,以情感人。文中第五六段“只觉得歌声在教堂里显得特别响亮。杰夫卡夫斯基喜欢这种感觉,便不由自主地走进去”,走了进去才发生了后来的故事,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题干问的是“杰夫卡夫斯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这是一道关于分析人物形象的试题,此类题一般要先从文中找出相关的人物描写的语句,除了直接描写——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外,还要注意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语句,然后在此基础上抽象概括出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解答此题,可根据小说对杰夫卡夫斯基所作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行为动作描写以及其他相关叙述性语言进行分析。比如,从文本第三自然段“如果不是德军突然入侵,杰夫卡夫斯基想,自己现在一定是一名钢琴师,至少不会手里拿着枪”一句可知,他是个热爱音乐的人。从文本第七自然段“可男孩大概跑得太急,竟然在阶梯处绊倒。遇到这种情况,杰夫卡考斯基当然是毫不犹豫地向前搀扶”等语句可看出他是个满怀爱心的人。从文本第九、十自然段可看出他是个用于做出自我牺牲的人。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如何体现呢?这就需要注意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共同性格。其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第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本题就可以借助何爹的一系列行为表现来分析其性格特点。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如本文当中有两次杰夫卡夫斯基的本能反应:当教堂里传出悠扬的钢琴声的时候,杰夫卡夫斯基“情不自禁”地侧耳细听;当男孩在阶梯处绊倒的时候,杰夫卡考斯基当然是“毫不犹豫”地向前搀扶。还有一次理智的决定,也能体现出他的性格,他为了保护敌人的伙伴自己去领军法处置。 4.这是道答案并不唯一的探究题。回答本题时可根据自己的看法选择观点。假若认为杰夫卡夫斯基是一个合格的士兵,可从他的资历、信仰和军事素质等方面分析。若认为杰夫卡夫斯基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士兵,可从他喜欢音乐而分析他并不是很热爱自己的职业;从他太善良、太具爱心而不够应该冷酷执行命令的军人出发分析;从他“保护敌人的同伴”这点出发分析。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思路点拨】该题是个开放性试题,没有对错之说,只有观点明确不明确。我们做这类题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就像我们说观杰夫卡夫斯基是一个合格的士兵。可以从资历、信仰、军事素质三方面作答。只要论述合理、理由充分,即可得分。此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这些评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有赞同的,也有否定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文章的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
推荐试题


完成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斛律光,字明月,少工骑射,以武艺知名。魏末,从其父斛律金西征,周文帝长史莫孝晖时在行间,光驰马射中之,因擒于阵,光时年十七,高祖嘉之,即都督。尝从世宗于洹桥校猎,见一大鸟,云表飞,光引弓射之,正中其颈。此鸟形如车轮,旋转而下,至地,乃大雕也。世宗取而观之,深壮异焉,当时传号落雕都督。

晋州东有周天柱、新安、牛头三戍,招引亡叛,屡为寇窃。天保七年,光率步骑五千袭破之。又大破周仪同王敬俊等,获口五百余人,杂畜千余头而还。武平二年,周遣纥干广略围宜阳。光率步骑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光以为军人多有勋功未得慰劳若即便散恩泽不施乃密通表请使宣旨军仍且进。朝廷发使迟留,军还,将至紫陌,光仍驻营待使。帝闻光军营已逼,心甚恶之,急令舍人追光入见,然后宣劳散兵。拜光左丞相,又别封清河郡公。

光入,常在朝堂垂帘而坐。祖埏(字孝征)不知,乘马过其前。光怒,谓人曰:“此人乃敢尔!”后在内省,言声高慢,光适过,闻之,又怒。知光忿,而赂光从奴而问之曰:“相王孝征耶?”曰:“自公用事,相王每夜抱膝叹曰:‘盲人入,国必破矣!’”穆提婆求娶光庶女,不许。帝赐提婆晋阳之田,光言于朝曰:“此田神武帝以来常种禾,饲马数千匹,以拟寇难,今赐提婆,无乃阙军务也?”由是祖、穆积怨。

周将军韦孝宽忌光英勇,乃作光反谣言。会帝前有所疑,谓何洪珍云:“我前疑其欲反,果然。”后,光至,引入凉风堂,刘桃枝自后拉而杀之,时年五十八。于是下诏称光谋反,尽灭其族。光性少言刚急,严于御下,治兵唯仗威刑。罪既不彰,一旦屠灭,朝野痛惜之。周武帝闻光死,大喜,赦其境内。后灭齐入邺,追赠光上柱国、崇国公。指诏书曰:“此人若在,朕岂能至邺!”

(节选自《北齐书·列传第九》)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光以为军人多/有勋功未得/慰劳若即便散/恩泽不施/乃密通表请使/宣旨/军仍且进

B光以为军人多有勋功/未得慰劳/若即便散恩泽/不施/乃密通表请使宣旨/军仍且进

C光以为军人多/有勋功未得慰劳/若即便散/恩泽不施/乃密通表请使宣旨/军仍且进

D光以为军人多有勋功/未得慰劳/若即便散/恩泽不施/乃密通表请使宣旨/军仍且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擢”意为提拔、选拔,指升职,同义的还有“升”、“左迁”。

B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中被供奉祭祀时所称呼的名号,比如汉武帝、康熙帝。

C都督,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缠带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

D“用事”是“执掌政权”之意,同义词还有“当权”、“致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斛律光箭艺高超。他曾经陪同世宗在洹桥打猎,引弓射雕,正中脖颈,被称为“落雕都督”。

B.斛律光英勇善战。周天柱、新安、牛头三处营垒多次侵扰齐境,斛律光率五千步骑偷袭击败了他们,虏获五百多人、杂畜千余头。

C.斛律光抗令不从。在攻克北周建安等四处营垒后,他没有遵命将士兵解散,而是希望朝廷慰劳有功之人,后来皇帝不得已慰劳兵众。

D.斛律光遭人忌恨,因谗言被朝廷处死,更被灭族,朝野痛惜,而周武帝则万分欢喜,以大赦囚犯庆祝。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田神武帝以来常种禾,饲马数千匹,以拟寇难,今赐提婆,无乃阙军务也?

(2)光性少言刚急,严于御下,治兵唯仗威刑。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

汉字自从成了汉语的书面符号, 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从甲骨文所记录的商周 编年史,毛公鼎的篆文所镌刻的嬴秦的历史,先秦诸子的论辩和散文,汉代的《史记》 《说文》 ,直到康乾盛世所刻的九百卷、近五万首的《全唐诗》和近八万卷的包括经史子集的《四库全书》 ,浩瀚的典籍集聚了一代又一代文化精英的思维逻辑和艺术创造。中国作为古典文献的大国,其文献数量或质量都无愧为上乘。

汉字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它的生命力来自它的内部结构。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结构体,在形音义之中,表意是它的主体功能。隶变之后字形稳定少变,占汉字大多数的形声字,表意的形旁相对明确,表音能力较差。稳定的形、义使它超越了标音能力的缺陷,尽管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语音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还能“由文知义”。于是,隔代的人可以共享书面阅读,异地的人可以借助文字沟通。不同的民族虽有各自的语言,用汉字书写的书面语,都被大家尊为共同的文化载体。唐代之后的一千年间,《切韵》系韵书作为标准音,通过科举取士普及全国,形成了“文读”的字音类别,使古今南北的字音差异保持着多多少少的对应,使操着不同口音的人都认同统一的汉语。 满族入关统治中国三百年, 正是处在古代汉语向现代 汉语转变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华文化达到鼎盛的时期,《四库全书》和《红楼梦》所标志的 文言和白话也登上了顶峰。这就是各民族共同使用汉字、多民族共同创造统一文化的最好见证。 统一的文字不但维系着统一的书面语和统一的民族文化,也使我们这个拥有数亿人口的大国能够经常保持着统一的局面。

汉字在它的青春时期, 不但勤勤恳恳地为中华民族服务,还作为中华文明古国的友好大使,传播到东亚的许多邻国,形成了太平洋西岸的汉字文化圈。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向中国学习了一千年,先是直接学汉字,读四书五经,公元 720 年成书的《古事记》就是用文言文写的,750 年创造了汉字笔画式的表音文字——假名,用汉字和假名拼音来书写日语。二战期间,曾有人提出要废除汉字,因为汉字已经用“音读”和“训读”的形式进入日语的血脉, 废除不成, 后来采取限用汉字的办法, 规定了 1945 个汉字作为“当用汉字”。 朝鲜从公元 372 年起使用汉字,1444 年也创制了汉字笔画式的谚文字母,直到 1910 年被日本吞并。韩国 1987 年规定,小学只学谚文,中学学 1600 个汉字。越南在汉代中叶之后纳入中国版图一千年,一直以汉字为正式文字,直到 1945 年才改用拼音。正是因为汉字以表意为主、不精确表音,所以才能够被不同语系的语言借用为文字符号,这种情况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几千年间,汉字的形体发生过甲、金、篆、隶、楷、草等字体的变化,在笔画的选择、结构的调整、繁简的变异上经过了不断的探索实践,在时代的演变中,创造了书法艺术。汉字不但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还成为类似西方绘画、雕塑的艺术陈列品,这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也是 极为罕见的。

(摘编自《光明日报》李如龙《汉字的历史发展和现实观照》 )

1.下列表述,不能体现汉字对中华民族文化影响的一项是(    )

A.汉字作为汉语的书面符号,承载着几千年的中华文化,由汉字书写而汇成的浩瀚的典籍集聚了中华文化精英的思维逻辑和艺术创造。

B.各民族共同使用汉字使得不同民族能够共同创造统一文化,也使得中国这个拥有数亿人口多个民族的大国能够经常保持着统一的局面。

C.汉字有着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在它的青春时期,作为中华文明古国的友好大使,传播到东亚的许多邻国,形成了太平洋西岸的汉字文化圈。

D.汉字的书写形成了书法的艺术,历代书法大家留传下来的珍贵墨宝成为类似西方的绘画、雕塑的艺术陈列品,是华夏子孙的宝贵遗产。

2.下列关于原文第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治维新前日本已向中国学习了一千年,公元 720 年成书的《古事记》即用文言文写就,750 年创造了汉字笔画式表音文字——假名。

B.由于汉字已经以“音读”和“训读”的形式进入日语的血脉,所以二战期间日本试图废除汉字未成,后来只能采取限用汉字的办法。

C.“谚文”是朝鲜从公元 372 年起使用汉字之后,在公元 1444 年利用汉字的笔画创造出的文字,即使现在,汉字在韩国依然有影响。

D.因为汉字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表意文字,所以才能够被日本、朝鲜、越南等不同语系的多个国家借用为文字符号,并沿用千年至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之后的一千年间,科举取士使得《切韵》系韵书作为汉字标准音普及全国,这使得各地操着不同口音的人都认同统一的汉语。

B.满族入关统治中国三百年间,是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华文化的鼎盛时期, 《红楼梦》代表着当时白话的最高成就。

C.尽管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语音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因形声字字形少变,表意的形旁相对明确,不会因语音变化而影响书面阅读和文字沟通。

D. 汉字经过在笔画的选择、结构的调整、繁简的变异上的探索实践,发生过多种字体的变化,但自从隶变之后,字形是基本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