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一)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陈情表》节选

(二)武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李密传》节选

1.下面每组加横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华问其             凡在

B《大诰》与人言      在故老

C至陋             听臣

D犹蒙育             愿陛下悯愚诚

2.下列加横线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臣不胜犬马不惧之情

A欧阳子方读书        B而刘薄西山

C谨拜表以            D雄州

3.原文没有停顿的句子断句准确的一项是(      )

A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B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C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D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4.翻译

(1)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2)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3)“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

 

答案:
1.D 2.C 3.A 4.1)、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到不值一提,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 2)我的辛酸苦楚,并不只是蜀地的人和二州的长官所目睹明知,连天地神明,也都能明察的。3)、安乐公这个人怎么样?”李密说:“可以与齐桓公相并列。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D项,矜是怜悯的意思。A故:缘故、原因,原来的、旧的;B平常、平庸,一切、所有;C低贱、卑下,细小、细微、微不足道。所以选D。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的解释,要重视那些在所学课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那些意义与现代汉语中已有较大差异的词语,以及一词多义的词语。文言实词应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词语予以解释,并且要根据该词在某句子中的切实意义给予恰当的解释,以使句子前后语气通畅、意义明白正确为标准。具体分析时,还要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词类活用的理解能力。可根据对课内词语活用的积累,根据常见的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词类活用类型,结合具体语境分析,C项,闻,使……听到,其余ABD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所以选C。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解答词类活用的题,可根据词的基本词性,比较它在文中出现的位置,根据文言文语法规则区别是否出现了活用。主语和宾语位置多为名词或代词,谓语位置多为动词或形容词,个别时候是介词,状语位置多为副词,这里也是名词作状语最常见的地方。使动用法最主要强调的是主语做出动作的目的性,以此区别动词是正常使用还是使动很有效。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根据对句意的理解,先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断开,然后再根据“而”字句式判断,例如,“用竖刁而虫流”“任黄皓而丧国”。故选A。 【考点定位】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技巧点拨】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然后再注意常见的句末语气词“者、也、矣、乎、欤”和句首语气词“故、夫、盖、惟”,同时还需注意陈述主语的变化和事件的切分。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理解能力。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应注意尽可能直译,将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落实,补出省略成分,将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译出。翻译时需重点翻译的词语:辛苦、鉴、亡、盘恒、何如、次。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警示】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例如本题翻译时,要将特殊句式“安乐公何如?”“可次齐桓。”要按照正常的语序翻译出来。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中西诗在人伦上的比较

朱光潜

西方关于人伦的诗大半以恋爱为中心。中国诗言爱情的虽然很多,但是没有让爱情把其他人伦抹煞。朋友的交情君臣的恩谊在西方诗中不甚重要,而在中国诗中则几与爱情占同等位置。把屈原、杜甫、陆游诸人的忠君爱国爱民的情感拿去,他们诗的精华便已剥丧大半。从前注诗注词的人往往在爱情诗上贴上忠君爱国的徽帜,例如毛苌注《诗经》把许多男女相悦的诗看成讽刺时事的。张惠言说温飞卿的《菩萨蛮》十四章为“感士不遇之作”。这种办法固然有些牵强附会。近来人却又另走极端把真正忠君爱国的诗也贴上爱情的徽帜,例如《离骚》、《远游》一类的著作竟有人认为是爱情诗。我以为这也未免失之牵强附会。看过西方诗的学者见到爱情在西方诗中那样重要,以为它在中国诗中也应该很重要。他们不知道中西社会情形和伦理思想本来不同,恋爱在从前的中国实在没有现代中国人所想的那样重要。中国叙人伦的诗,通盘计算,关于友朋交谊的比关于男女恋爱的还要多,在许多诗人的集中,赠答酬唱的作品,往往占其大半。苏李、建安七子、李杜、韩孟、苏黄、纳兰成德与顾贞观诸人的交谊古今传为美谈,在西方诗人中为歌德和席勒、华兹华斯与柯尔律治、济慈和雪莱、魏尔伦与兰波诸人虽亦以交谊著,而他们的集中叙友朋乐趣的诗却极少。

恋爱在中国诗中不如在西方诗中重要,有几层原因。第一,西方社会表面上虽以国家为基础,骨子里却侧重个人主义。爱情在个人生命中最关痛痒,所以尽量发展,以至掩盖其他人与人的关系。说尽一个诗人的恋爱史往往就已说尽他的生命史,在近代尤其如此。中国社会表面上虽以家庭为基础,骨子里却侧重兼善主义。文人往往费大半生的光阴于仕宦羁旅,“老妻寄异县”是常事。他们朝夕所接触的不是妇女而是同僚与文字友。

第二,西方受中世纪骑士风的影响,女子地位较高,教育也比较完善,在学问和情趣上往往可以与男子欣合,在中国得于友朋的乐趣,在西方往往可以得之于妇人女子。中国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女子的地位较低。夫妇恩爱常起于伦理观念,在实际上志同道合的乐趣颇不易得。加以中国社会理想侧重功名事业,“随着四婆裙”在儒家看是一件耻事。

第三,东西恋爱观相差也甚远。西方人重视恋爱,有“恋爱最上”的标语。中国人重视婚姻而轻视恋爱,真正的恋爱往往见于“桑间濮上”。潦倒无聊,悲观厌世的人才肯公然寄情于声色,像隋炀帝李后主几位风流天子都为世所诟病。我们可以说,西方诗人要在恋爱中实现人生,中国诗人往往只求在恋爱中消遣人生。中国诗人脚踏实地,爱情只是爱情;西方诗人比较能高瞻远瞩,爱情之中都有几分人生哲学和宗教情操。

这并非说中国诗人不能深于情。西方爱情诗大半写于婚媾之前,所以称赞容貌诉申爱慕者最多;中国爱情诗大半写于婚媾之后,所以最佳者往往是惜别悼亡。西方爱情诗最长于“慕”,莎士比亚的十四行体诗,雪莱和布朗宁诸人的短诗是“慕”的胜境;中国爱情诗最善于“怨”,《卷耳》、《柏舟》、《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梁玄帝的《荡妇秋思赋》以及李白的《长相思》、《怨情》、《春思》诸作是“怨”的胜境。总观全体,我们可以说,西诗以直率胜,中诗以委婉胜;西诗以深刻胜,中诗以微妙胜;西诗以铺陈胜,中诗以简隽胜。

(节选自《朱光潜谈美》)

1.下列对中西诗在人伦上的特点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关于人伦的诗大半以恋爱为中心,朋友交情和君臣恩谊在西方诗中不很重要。

B整体上算来,中国叙人伦的诗,关于友朋交谊的比关于男女恋爱的要多一些。

C西方爱情诗都写于婚媾之前,以称赞容貌诉申爱慕为多,最长于“慕”。

D中国爱情诗大半写于婚媾之后,常以惜别悼亡诗为最佳,最善于“怨”。

2.下列对中西诗在人伦上不同的原因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西方社会骨子里侧重个人主义,中国社会骨子里侧重兼善主义。

B西方女子地位较高,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在学问和情趣上常可以和男子有契合点。

C中国女子地位较低,夫妻志同道合的乐趣很不易得,且中国社会理想侧重于功名事业。

D西方人重视恋爱,要在恋爱中实现人生;中国人重视婚姻,为了消遣才恋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把中国诗人的忠君爱国爱民的情感拿去,中国诗的精华也就没有了。

B牵强附会的把爱情诗说成是忠君爱国的诗,或是相反,都是不正确的。

C比较中西诗在人伦上的不同要考虑到中西社会情形和伦理思想的不同。

D中西方诗人都能深于情,所写的爱情诗各有所妙,不能简单的说孰优孰劣。